在中国,市集文化源远流长,从古时的庙会、墟市到现代的各种夜市、创意市集,都有着深厚的人群基础。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文化旅游的发展,市集迎来新的复兴。新一代市集不仅是买卖场所,更成为展示城市创意和文化的平台。各类特色产品、独立品牌,形成了垂直主题市集,如古著杂货、咖啡文化和文艺书店等。
创意市集不仅推动城市商业、文化发展和社会互动,更重新定义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时尚潮流,通过体验设计、社交互动和数字化整合,市集为居民带来沉浸式体验,并促进社区参与与公民身份认同。创意市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推动城市创意和可持续发展。
包罗城市万象,记忆未来交响。陪伴我们成长的记忆里的市集生活现如今是怎样的呢?在城市创意发展之路上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让我们一起踏入沉浸式创意市集的世界,探索市集与城市生活之间的精彩故事!
★ 何为“3.0”?创意市集营造城市沉浸新场景
★ 城市肌理中的新打卡点:市集的有机嵌入
★ 体验社交融合,市集带来的生活礼遇
★ 文化共鸣与社区动力:市集的内在逻辑
★ 融合商业属性与城市空间:市集打破场景界限
★ 走进创意实践:优质行业创意市集案例
何为“3.0”?
创意市集营造城市沉浸新场景
01
创意市集在中国,初始的形态为农夫市集,自发形成,以推广特色有机农产品展销为主。经过发展,逐渐发展成各类文创、表演、售卖相结合的综合市集,称之为2.0阶段。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市集已经发展到了更加精细化的阶段,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形成各种垂直类的主题市集,如“古著杂货”“咖啡主题”“图书文艺”等,称之为3.0阶段。3.0阶段的市集,核心表现为以下五种特征,分别为商品种类更具创意化与文艺化、经营者更加专业化、市集的摊主职业也更加多样化、消费大众化、经营场所更加商场化。
品牌近几年也开始热衷于策划创意市集,例如上海杨浦区大学路与小红书一同举办的“从大学生聊到大学熟”的迎新主题市集,招募了“最懂大学生”的好物摊主,包含首饰、手工类、茶饮与饮酒类多种“长尾化”摊位,小红书的全程策划、线上造势与线下的创意布场,吸引了大量客流。市集活动既将小红书“种草社区”的品牌定位延伸到具体的生活空间,也提供了各个品牌一个展演、售卖的场景平台。市集不仅是一种概念、一种文化的生产场域,也是一个流量变现的沉浸式线下营销场景。
城市肌理中的新打卡点:
市集的有机嵌入
02
市集不仅仅作为交易场所的角色,而是城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连接着人与空间,过去与未来。它们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定义了城市居民的社会身份,并成为引领生活方式和时尚潮流的前沿阵地。
城市露天市集
重构与城市记忆
我们的城市充满历史的轨迹与未来的愿景,市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关键节点。每一个相互错落的摊位,不仅仅是商品的堆砌,它们是城市记忆的承载者。这些交易场所植根于城市的角角落落,提醒着人们对土地、社区与文化的认同。当商业的繁华与市集的温度融合时,市集不只是商业活动的聚点,而成为城市鲜活的记忆细胞。
城市矩阵与空间互动
在城市规划的视角下,市集不只是随机的聚集,它应遵循城市矩阵内的一种有序分布。每个市集,无论大小,都是城市空间互动的晴雨表。通过市集公共空间的设计,引导流动与停留,在看似无序的市集中寻找到那平衡的和谐。每个行走的路人,或是停驻的思考者,市集在这样的空间互动中让城市的生活节奏变得更为可触摸。
瑞典斯德哥尔摩露天集市
社区参与与公民身份
市集是一个微观的公共领域,在这里,社区居民不仅是消费者,也是文化参与者。市集给予了市民主宰本地文化的权利,让他们在每一次交易中都感受到自己公民身份的价值。它们促进了社区的对话与参与,强化了公民的微观权力,构成了城市发展中无可替代的一部分。
市集的生活方式引领与时尚感悟
市集也是一面镜子,映照着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趋势。年轻的一代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消费模式,他们在市集中寻求与众不同的创意与独立性。这些市集变得更加时尚,不仅出售产品,还展示了一种生活的艺术。摩登的搭配、古朴的手作、在地化的食材,每一个细节都在引领着都市新时尚的节拍。
体验社交融合,
市集带来的生活礼遇
03
在加速脉动的商业环境中,体验成为了市集革命的心脏。以下从城市运营的视角出发,谈谈如何创造一种新的消费场景,不仅丰富市民的社交生活,也反哺城市空间的再设计。
体验设计与社交构架
在许多学者看来,市集已不仅是购物的场所,而是体验式消费的乐园。通过策划与动态布局,市集为访客打造了一个个互动式故事空间。在这里,年轻人可以穿梭于由老车库改造而成的复古书摊,或是在现代艺术装置前共享街头音乐家的演唱,每个角落都有故事发生,每种互动都在制造连接。
社交与数字时代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社交前所未有地与体验紧密结合。新一代市集要善于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将体验转化为可以分享的内容。这种数字融入,为市集扩展了边界,甚至让精彩瞬间即刻走红。规划者与运营者共同挖掘这股力量,让市集成为虚拟世界与现实交汇的焦点。
活动策划与群体动态
每次市集的举办,都伴随着一系列仪式和活动,这不仅能提高市民的参与感,还可巧妙地塑造集体行为的新模式。从现场涂鸦互动到环保工坊,市集变成了人们主动参与、彼此连接的场所。这是规划公共空间、激发社区活力的全新尝试,成功将追求个性的消费者变成了文化活动的积极推动者。
冬日的圣诞市集
文化体现与情感价值
对年轻消费者而言,市集购物不再只是交换商品,而是一种文化体验与情感价值的交易。这些价值观透过市集得以放大,吸引着不同背景的人们加入。规划设计者必须体认这种情感需求,并将其融入市集的设计之中。市集的成功,最终评判标准不再是单纯的盈利能力,而是能否成为社区文化认同的一部分。
文化共鸣与社区动力:
市集的内在逻辑
04
在这个全球化、数字化的时代,文化的维度已不仅仅局限于传达信息,还在塑造社群。市集,作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脉络,不再是买卖的简单场合,而是成为了文化表达的载体。
构建文化共鸣的市集平台
市集已经成为构建文化共鸣的重要平台,这里不只是交易发生的地方,还是特定文化和亚文化群体的聚点。比如,诞生于杭州的银盐市集,营造了一个琳琅满目的复古时光胶囊,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文化爱好者不仅能购买商品,还能体验到文化共鸣,共同感受那一份文化氛围和归属感。
小众市集的内容策略
在规划和设计市集时,对于选择承载的内容要严格要求,主题必须与城市的心测呼应。比如,苏州本色东西桥市集不仅仅展示了东方美学,而是通过手工艺、茶道和当地美食,来让参与者深入理解和体验东方哲学。作为承载文化传承的场所,市集为参与者提供了深入交流与实践的平台,促进了小众文化的成长和发展。
苏州本色东西桥市集
社群文化的传播与重塑
借着这些市集的力量,城市的社群文化得以传播和重塑。年轻的Z世代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分享,成为了文化传播的新使者。例如,一场嘉善坊的市集事件,可能就能激励一次老外美食风潮的传播。在市集营造的独特氛围下,人们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将独特的社群文化传播出去。
文化资本的普惠
市集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聚集,更是一种文化资本的沉淀。在这里,文化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艺术品,它变得平易近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链接。这里充满了文化的活力和热情,成为都市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融合商业属性与城市空间:
市集打破场景界限
05
市集的流动性和开放性,打破场地和时间的约束,正说明当下人们对商业的期待,不再止于购物,而是丰富的场景体验、社交活动,甚至寄托着年轻人审美与个性的追求。从购物中心到进入社区街道、美术馆、办公楼的公共市集,预示着商业与城市空间之间不断模糊的边界。
孵化原创品牌
市集被市场需要,也体现着商业具有自我更新的机制,是大众对差异与创新内容的需求。进入市集的摊位有很多是小众、原创品牌,知名度不高,甚至有些是年轻人创业的起点。这些品牌大商业几乎不会考虑。商业的同质化困境就在于此:新生品牌无法保证坪效,连锁品牌又常常使购物中心“千篇一律”。而市集正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孵化品牌的平台。帮助独立品牌打开市场,也为市场输送新鲜血液。
购物方式与社交生活的原始回归
现代城市市集的商业模式,与传统的“摆摊”“赶集”这些行为传达出的市井与烟火气颇有相通相似,召唤力很强。人们对市集的热衷,体现着现代购物方式与社交生活的原始回归。换句话说,商业应当在人与人近距离的接触中产生温度、链接情感、表达认同,而不只是冷冰冰的贩售商品。
古文化商业街景
走进创意实践:
优质行业创意市集案例
06
江西景德镇乐天陶社创意市集
起始于2008年的乐天陶社创意市集可以说是国内首个以陶瓷为主题的品牌创意市场,摊主筛选尤为严苛,每月都需要递交一次申请,制作新品,精心拍摄,才有可能入选。秉承原创、进步,视野开阔的原则,严格的筛选机制使乐天陶社创意市集成为景德镇创意和活力的富集地。
在这里每个摊位都有鲜明的风格,总能发现各式各样的原创作品,很多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涉猎各个手工领域:陶瓷、布料、衣包、首饰、茶具、笔刷、工具、摆件、书籍、食品等。每年的五月和十月,有比往常还要多的活动,现场展示制作工艺,举办窑滚音乐节和工作室开放日。乐天陶社也会组织市集的摊主到国内外不同的城市游学、展览。
乐天陶社创意市集陶瓷艺术品
江苏苏州本色东西桥市集
苏州的本色东西桥市集,起源于关注东方美学的艺术家与一群茶道爱好者的聚会,从十多场茶会开始,逐渐发展成为聚焦器物、服饰、饮食、饰品、艺术的东方美学集荟。
苏州本色东西桥市集
创意事件的背后往往一个城市中本地社群的长期文化实践,而这些运营者们不只是小众文化发声者,更是长期的参与者与创造者。本色东西桥市集通过层层环节,织入东方美学的元素。首先,通过场地搭建、摊位布置、甚至细化到背景中的吴语与熏香;让开放展览、户外昆曲评弹、露天茶会、河畔夜宴无缝衔接闲逛的旅程,为访客创造一处随时都可以停下观察、细细品味的窗口;其次,摊主的主动输出,在交流之中为访客呈现一个个姿态各异的爱好者形象;最后,在市集期间,通过茶、苏绣、香事、茶菓、漆艺等文化媒介,访客可以选择参加工作坊,与专业的匠人深入交流。在参与市集的过程中,你可以仅仅停留在外圈,做一个记录者和观察者;但只要有兴趣,也可以进入内场,逐渐进化成为一个参与者与引领者。
随着消费升级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创意市集3.0”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场景模式,已经在中国各大城市蓬勃发展。它不仅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城市文化、社交互动和生活方式的展示窗口。“创意市集3.0”具有着商品的创意化与文艺化、经营者的专业化、摊主职业的多样化、消费的大众化以及经营场所的商场化等鲜明特征,共同重塑了多元化、互动性且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新型市集生态。“创意市集3.0”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为消费者提供了沉浸式的购物体验,同时也为品牌和IP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意和实现价值的平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市集将更加智能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顾客体验,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同时,市集的文化内涵将更加丰富,不仅局限于商品交易,而是成为文化交流、艺术展示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市集的运营者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创新业态,加强与当地文化的结合,提升市集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此外,市集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倡导环保理念,鼓励绿色消费,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双重目标。城市更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意市集3.0”将有望成为推动城市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来源:沉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