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以天地分之,一三五七九为天数,二四六八十为地数。天为阳,地为阴。“九”为阳数之极,九月初九,两个阳极数重叠,所以叫“重阳”。“九九”谐音“久久”,表示长长久久,因此"重阳"也成为一个寓意吉祥长寿的好日子,这一天在唐朝时被定为正式节日——重阳节。此后,每到这一天,宫廷、民间都会一起庆祝,并由此衍生出众多的庆祝活动和节日习俗、民俗,这些习俗和民俗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1989年,我国正式将重阳日定为老人节。国务院于2006年将重阳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又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使重阳的人文精神进一步普及与升华,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斗转星移,重阳节也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毛主席写于1929年10月的名篇《采桑子•重阳》,就赋予了重阳节全新的哲理启示:"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达观态度,一扫古人悲秋的窠臼,全无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的意境,揭示了宇宙的无限与人生的有限,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气慨和昂扬振奋的豪情。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