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国乒奥运的胜利,我终于明白:强心脏,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

情感   2024-08-14 20:01   福建  

正文开始前,先热烈祝贺国乒在本次巴黎奥运会上包揽全部金牌!


尽管冠军荣耀,但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届奥运乒乓的观众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惊心动魄。


面对逐渐崛起的外国对手,没有一场夺冠之路是轻松的。


“莎头组合”(孙颖莎和王楚钦)不负众望拿下混双冠军。


谁知,王楚钦才站上最高领奖台不过3分钟,就一脚跌进了深渊:


主拍被踩断了。


随之而来的,是他在第二天男单比赛中的爆冷出局,止步32强。



一起出战的队友樊振东,一下成了国乒男单夺金的唯一希望。


然而,他运气也一般。


在8进4的比赛上就遇到了日本猛将张本智和,硬扛7局才险胜晋级。


再看另一边的女单比赛,孙颖莎一视同仁地零封外国对手,势不可挡地杀进决赛。


当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延续势头,成为“乒乓球历史上最快的大满贯获得者”时。


孙颖莎却输给了队友陈梦。


随之而来的团体赛,不论男团女团也都在失利边缘力挽狂澜。


不得不说,如此险象环生的比赛,我们只是旁观,心都七上八下地跳。


但运动员们却能面不改色、处变不惊,实在让人感叹:


“这心理素质也太好了吧!”


然而,“强心脏”也不是一天练成的。


回顾乒坛运动员们的封神之路,十点君发现了不少共性。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他们是如何修炼出一颗“强心脏”的。


或许,也能给我们普通人一些启发。




在这届比赛中,最让人意难平的肯定是“王楚钦的爆冷出局”。


失败的原因自然是复杂的。


但想起他在比赛中的多次失误,再结合马龙所说:


“当比赛不顺时,王楚钦容易着急。”


不难看出,“心态不够稳”大概率也是原因之一。



一定有人会说:


“备用拍不如主拍顺手,临时换备用拍打比赛,发挥失常也情有可原。”


可即便如此,就一定会输吗?


也未必。


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张怡宁与冯天薇的那场对决吗?


在比赛开始前,张怡宁被临时告知:


“主拍检测没通过,要拿备用拍上场。”



在此之前,她的主拍曾被3次抽检,都没任何问题。


这导致张怡宁放松警惕,潦草地准备了一副备用拍。


“只有主拍断了,我才会用备用拍,但这种概率太低了。”


谁知,怕啥来啥。


张怡宁的教练李隼,在听说她要拿备用拍比赛时,心凉了半截:


“完了,这备用拍硬的像鞋底板,一用就得输。”



由于拍子太难用,那场比赛张怡宁打得十分艰难。


她无法发起攻击,很多原定战术也不能用,只能勉强防守。


好在,她头脑十分冷静,快速地调整战术——转攻为守。


“既然我得不了分,那也不让对手得分,看谁撑得久。”



后来的事,很多人的知道了。


最终,张怡宁以4:1打败对手。


把一场“必然的失败”变成了为人称道的“经典比赛”。


最让人敬佩的是,直到比赛结束,对手都不知道张怡宁的拍子出现了问题。


因为她始终没有流露过自己不满的情绪。


想起邓亚萍曾说:


在乒乓球比赛中,任何细微的心理波动,都会影响手上的精准性。


一旦着急,人就会出现无谓失误。


若没及时调整,后面就很容易“兵败如山倒”。


其实回看我们自己的生活,也是如此。


意外,总是容易让人慌了手脚。


让人无法控制地预想可能发生的“惨烈”后果,并因此“慌不择路”。


但生活向来吊诡。


你越是害怕失败,就越容易失败。


反倒是处之泰然、宠辱皆忘,只专注解决问题的人,才能在变化中来去自由。




今年的女单决赛,孙颖莎对战陈梦可谓是“高手过招”。


尽管最终是陈梦赢下比赛,但看过的人无一不说:


“两个人各有所长,这场比赛没有输家。”



在所有关于陈梦的赞美声中,最频繁出现的一个词是:


“心态稳定。”


之前许昕也曾说:


“当下孙颖莎的技术略胜陈梦,但作为老将,陈梦会比孙颖莎更沉着。”


出于好奇,十点君探寻了陈梦强心脏的养成之路,才发现:


她在东京奥运会夺冠后,曾陷入很长时间的低谷。


上届奥运会,陈梦正值当打之年,各方面状态都很好,夺冠也算水到渠成。


但“攻城容易,守城难”。



在那之后,队伍中年纪最大的她,面临着诸多挑战:


伤病困扰、体能下降、年轻队员的冲击、竞技状态的下滑。


这几年,陈梦输过很多重要比赛,其中包括多次和孙颖莎的交手:


“当我一次又一次地输球时,陷入了很深的自我怀疑:


现在的我,是不是实力真的很差了?”


这也导致她一度害怕走上赛场,害怕面对失败的结果。



在被恐惧与焦虑长时间地笼罩后,最终陈梦选择了直面与接纳。


“好的运动员,都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


她开始自我清零。


重新用挑战者,而非守擂者的心态,去打每一场比赛。


但光接纳还不够。


有时人一旦焦虑起来,自己是无法控制的。


这必然影响发挥。


邓亚萍曾说,所有的顶级运动员,都懂得如何控制焦虑。


方法就是刻意练习。



“赛前读舆论”,原本对于运动员来说是大忌。


因为恶评很可能会影响赛场上的心态,进而影响发挥。


但陈梦却反其道而行之。


她会在比赛前一条条地读新闻下的评论。


“很多人都觉得我赢不了。我需要在赛前被‘刺激’过,比赛时才能扛住压力。”


正是因为她一次次地直面恶评,练习自己的抗压力。


我们才能在今年的奥运会女单决赛场上见证:


那个即便无人加油,不被看好,依然逆风翻盘卫冕冠军的陈梦。



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


焦虑,真的很难被彻底摆脱。


只要我们有目标,有追求,就要面临现实不确定性的考验。


不论多努力,都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这让人很难不焦虑。


但或许转换心态,不要想着“摆脱”,而是尝试“共处”。


在“接纳情绪”和“刻意练习”中,让焦虑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或许在未来某一天我们会发现:


焦虑依然存在,但已不再是困扰。




如果要为今年奥运会选出一场“巅峰对决”,那必然属于樊振东和张本智和。


樊振东形容那场比赛中的自己是“死里逃生”。


比赛刚开局,他就被张本智和的强势攻击,打得节节败退。


尽管也努力地迎面直击,但张本智和的比赛状态很好,战术也准备完善。


反观樊振东却还未找到自己的节奏。


这导致他一上来就连输两盘,把开场的局势弄得颇为被动。


随后,后背湿透的樊振东申请换球衣。


这是球员陷入比赛劣势时,最常用的方法:


打断对手强势的节奏,重新开始。



等樊振东回来便一改颓势,“杀”了张本智和个措手不及,快速拿下第3局。


紧接着的第4局,两人的比分始终紧咬,互不相让,一度战到7:7平手。


好在,樊振东渐入佳境,连赢四分拿下第4局,把大比分扳至2:2平。


但到第5局时,局势再次逆转。


张本智和如开局时又一次打出快战,火速赢下。


此时,所有人都为2:3落后的樊振东捏了把冷汗:


只要再输一局,他就被淘汰了。


那么,这将是继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中国队首次丢掉乒乓球男单冠军。



但樊振东不愧是老将,沉得住气。


第6局开始,他一直以微弱优势领先,直到张本智和把比分追至6:7,教练王皓叫停比赛,再次打断对手扶摇直上的气势。


等比赛继续,樊振东越战越勇,连赢5球,拿下第6局。


当来到决胜局时,两人最初还是针锋相对,交替占据上风。


但在最后关头,樊振东敢于放手一搏,让张本智和毫无招架之力。


最终,连赢四分挺进四强。


如此惊心动魄的比赛,樊振东在事后只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我将战斗到最后一个球。”



这让我想起邓亚萍曾在《圆桌派》中说的:


“有时比赛很胶着,自己很难受,但双方都没有办法‘破局’。


这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再顶一顶,扛一扛’。


多拿一分是一分。


因为在赛场上,每一分都可能会逆转局势。


如此想来,这正是樊振东这次比赛能赢的关键:


面对逆境,再多顶一顶,直到最后一刻。


反观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总有一些怎么努力都看不到希望的日子。


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咬牙“扛一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因为很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了才要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



其实在写这篇文章前,十点君总觉得中国乒乓球队的胜利是理所当然的。


但当深入了解每个运动员背后的付出与承受的煎熬时,我才发现:


没有轻而易举的胜利。


固然,我们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强的技术水平。


但比赛瞬息万变,输赢无定。


若没有破釜沉舟的心理厚度和灵活应对的清醒头脑,是不可能赢的。


而这些,只能靠运动员们平常一拍一拍地打出来,在各方压力和痛苦中一点点地打磨。


无捷径可走。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热爱乒乓球。


并不只是因为赢球的荣耀。


更是因为运动员们百折不挠的意志力,会带给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正如史铁生所说:


“他知道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为何而燃烧,那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战败。


而是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点个【在看】吧,祝贺乒乓球运动员们在巴黎赛场上的精神与胜利!


你看了今年的奥运会吗?对于乒乓球赛中的起起伏伏又有什么想分享的?欢迎来评论区,大家一起聊聊~



作者 | 肖肖,心里有人烟,笔下才有眷恋。

主播 | 闻悦,爱唱歌的主持者,公众号:听闻悦。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江西月词
少点以为 多点作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