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一声枪响划破了人民大会堂的静谧,一块玻璃直接被击碎,此时的议事厅里,周总理正在与外宾会谈。
周总理得知后,一向好脾气的他大发雷霆,下令昼夜不停,彻查此事。
然而,当找到真凶,周总理亲自过问后,却将此人无罪释放。
究竟是谁如此大胆,敢对着人民大会堂开黑枪?又是什么原因,让周总理做出无罪释放的决定?
1966年2月2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二楼会客厅接见外宾,10点10分,一阵玻璃破碎的声音,突然打破了宁静的氛围,在距离周总理不远的二楼北侧。
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人,吓出了一身冷汗,只见一颗子弹头卡在了两层玻璃之间,竟然有人袭击人民大会堂。
究竟是谁如此大胆?
要知道,这可是人民大会堂建成以来,第一次遭到枪击,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若不是双层玻璃挡着,后果不堪设想,一时间激起了千层暗浪。
宴会结束后,周总理立即赶到案发现场了解情况,并再三强调,昼夜不停,彻查此事。
当天,公安部成立了专案小组进行调查,在进一步勘察中,玻璃上的弹孔不足1厘米,形状圆滑,在两层玻璃中间,找到了一颗5.6毫米,小口径步枪子弹,这种子弹看似虽小,实则杀伤力极强。
人民大会堂戒备森严,谁会跑过来朝着玻璃打一枪呢?如果这一枪是有目标的,那就严重了。
寻找开枪者,刻不容缓。
初步判断,子弹从西北方向打来的,射击距离应该离得相当近,应该在长安街和中山公园范围内。
专案组锁定范围后,立即展开调查,可惜,查了一个底朝天,愣是没有发现一辆嫌疑车辆,也没有发现一个举止异常的嫌疑人。
就在事情一筹莫展之际,一个门卫大爷的一句话,让专案组所有人顿时提高了警惕。
门卫大爷反映,这几天有几个孩子在房顶上,用小口径步枪打过麻雀。
得到这一结论,专案组立即派出便衣,在居民区内明察暗访,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如果用小口径步枪打南边柳树上的麻雀,恰好对着人民大会堂的北门窗户。
原来事发当天,有一个名叫李迪明的孩子,见家中无人,便拿起家中的步枪上了房顶,瞄准麻雀就开枪了。
谁料,麻雀飞走了,子弹毫无顾忌地朝着人民大会堂的玻璃飞去。
因此,整个事件就是一个意外,并非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仅仅只是孩子调皮打麻雀造成的一场误会,专案组将枪支弹药一并没收,并把“真凶”带回了公安局。
周总理了解情况后,将这名小孩无罪释放,叮嘱家长严家管理。
但这件事给众人敲响了警钟,枪支留在老百姓手中是绝对不行的,由此,颁发了一条禁枪的指令,让老百姓获得了世界上最大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