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恋爱脑都有一个通病:你的人生中,没有比恋爱更有意义的事
理想主义和浪漫情怀的诅咒
《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出身富裕的农家,接受了贵族式的教育。13岁时被送到城里的修道院学习,在那里受到了诗歌和小说的滋养。
她常常捧着书本,如饥似渴地沉浸在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中。久而久之,她心中便有了一片纯粹的理想之境,任何平凡的人生都无法企及。
离开修道院后,她渴望追求一种更加浪漫的生活方式,渴望着那妙不可言的爱情。
当包法利医生出现时,爱玛迫不及待地嫁给了他,幻想着婚后的甜蜜生活。
然而现实与想象大相径庭,丈夫的木讷和不解风情让她深感失望。她不断尝试以自己的方式去培养两人的感情,却发现包法利根本无法理解她的想法。
一次次的落差和痛苦,使得爱玛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彻底的厌倦。
“越是痴迷于理想化的人,越容易在现实中失望和迷惘。高高在上的期望,往往难以与平凡的生活相接。
”
缺乏对生活的清醒认识
由于从未真正独立经历过生活的艰辛,爱玛对世界保持着一种理想化的认知。她的所有经历都来自于书本和诗歌的幻想,却缺乏现实经验的洞察。
就像《面纱》中的主人公凯蒂,出身中产阶级,长期生活在伦敦社交圈的璀璨表面,她对人生并无深刻理解。最后仓促选择了一个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丈夫,却发现婚姻并非想象中的美满。
没有吃过生活苦头,就很难真正认清人生的本来面目。爱玛对人生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小说中的浪漫幻想之中。直到婚后的平淡生活让她失去了原有的激情,她才发现现实与想象的差距是如此之大。
“没有经历过挫折,就很难拥有成熟的人生阅历。理想主义太容易让我们失去对现实的把握。
”
缺乏独立自我价值感
爱玛一直试图通过疯狂付出换取被爱的感受,却不断遭到男人的背弃。她把寻找自我价值的希望寄托在感情之中,却忽略了独立意识的培养。
当莱昂和罗多夫先后离开她时,她陷入了绝望的情绪。她无法理解,明明自己以如此真挚的态度去对待感情,为什么还是换来了决然的抛弃。这让她更加确信,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意义,仅仅取决于他人对她的爱。
“一个人若只依赖感情来证明自我价值,很容易陷入脆弱易碎的困境。独立自主、保有自我意识,才是走向幸福的根本所在。
”
写在最后
当我合上这本书,震惊之余,我对爱玛多了一分理解。书中写道,她"希望死,又希望住到巴黎"。这不就是我们自身的写照么?
梦想与现实的鸿沟,往往难以轻易跨越。我们都曾像爱玛一样,被理想主义和浪漫情怀所束缚,缺乏对生活的清醒认识,过度依赖感情来寻找自我价值。
但正如福楼拜所言,"爱玛就是我"。我们都在这样的矛盾中挣扎着前行,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或许,这才是每个人都难以逃脱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