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境内江河纵横,治水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水利部的支持指导下,历届四川省水利厅党组带领一代又一代水利人励精图治、久久为功,为水利工作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厚重的历史基础。特别是“十四五”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治水思路指引下,准确把握全省水资源特点系统谋划“一主四片”水生产力布局,着力推动传统“农业水利”向“要素水利”加速变革和转型,谱写了新时期四川水利向新“蝶变”的时代华章,实现了全行业历史性、创造性、系统性变化,谱写了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篇章。
四川绵阳市武都水库
现代水网战略构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四川省抢抓国家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水网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多源互济、远近结合、北水南补、西水东引、统筹调度”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四川水资源配置格局,重点围绕“六横六纵”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构建以“一主一片、六横六纵”为总体格局的省市县三级现代水网。当前,全省共有31个重大水利工程纳入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新开工20处大中型水利工程,亭子口灌区、向家坝灌区等在建重大水利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长征渠引水、毗河二期、罐子坝水库及灌区、引雅济安等工程规划和前期工作加快开展,2700余处工程完成竣工验收。“十四五”以来,四川水利投入逐年大幅增长,预计2024年全省落实水利投资将达到850亿元,在建工程总投资3000亿元,年度投资和总投入均实现“翻两番增四倍”,当前,四川现代水网建设已经成势,“打通四川水网大动脉、织密互联互通全省大水网”的战略构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作为四川水网“头号工程”的引大济岷工程,是国家水网规划确定的20条重大东西骨干输水通道之一,建成后将惠及成都等8市43县,新增灌面179万亩,改善灌面591万亩,受益人口达3600万人。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全方位、实质性高位推进下,该工程用短短3年时间完成了同类项目需10多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前期工作。目前,工程规划报告和项目环评报告已分别经水利部、生态环境部批复,可研报告已审查,用地预审及选址意见书等前置要件均已获批复,预计将于今年正式开工,数代水利人的梦想、无数工作人员的汗水将很快变为令人振奋的世纪场景。
施工中的向家坝灌区大地湾渡槽
水权水价改革助力水利高质量发展
四川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充分发挥水权水价改革的“动力源”作用,抓住“水权分配、用途管制、资产权属、供水价格、配套政策、水权交易”六大关键词,在全国率先系统性推进水权水价改革,逐步厘清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的权属主体责任,有效促进新建水利工程投融资、已有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筹集和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改革遵循“全方位推进、点线面结合、积极稳妥、试点示范”的工作原则,2022至2023年试点推进,2024年全面推进。目前,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需水预测,科学分配水权,把2030年用水总量指标分配到21个市(州)、178个县(市、区)、557个管控单元,县(市、区)明确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等各类用途水权。创新水利工程水价定价机制,按照“准许成本+合理收益”核价方法,分类测算不同供水用途的水利工程成本,科学制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推动了水价改革的深入实施。建立健全水权交易制度体系,区域之间、流域上下游之间,取水户之间、用水户之间,不同用途之间的水权交易深入开展,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创新水权与投融资挂钩机制,完成工程水权分配与水价测算,受益区出资按照用水权份额进行分摊。
在全国率先系统性推进水权水价改革
通过三年来的探索实践,四川省水权水价改革全面成型,初见成效。截至2024年7月30日,全省累计完成水权交易169宗,交易水量5360万立方米,交易金额2602万元。安宁河流域水权全面分配到县到用途,吸引社会资本5.1亿元投入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打捆)工程建设,为打造“天府第二粮仓”提供了有力支撑。都江堰灌区人民渠二处灌片11个区县水权完成数据双向确认,实现“水权确权、用水计量、水费收取”3个100%,末级渠系管护资金得到有效保障。中江县集中县域优质水资源和水工程,打捆注入平台公司,采用Rot等模式盘活县域水利资产,将继光水库水权、水费收入、工程产权、水产养殖经营权整合为特许经营权作为质押物,融资6亿元用于水利建设,开创了全省已成水利工程再融资的先河。2023年11月,四川宁夏完成黄河流域全国首单跨省区域水权交易,习近平总书记给予充分肯定:鼓励积极探索、规范推进,水利部李国英部长高度评价:“四川宁夏的跨省交易第一单是认识上的突破、思想上的飞跃,足以写入中国治水史”。
大型灌区管理一体化全面完成
大型灌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四川省武引、升钟、玉溪河、长葫、青衣江等大型灌区先后建成投运,有效灌面、粮食产量、供水人口、供水总量在全省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形成的由市县代管等管理体制机制成为制约大型灌区发展的瓶颈障碍。2021年以来,水利厅党组立足大型灌区历史原因和矛盾问题,着眼长远、系统谋划,以一体化为统揽,以管理体制机制调整为关键,实施大型灌区管理一体化改革。通过整合都江堰灌区一局八处,收回由市代管的武引、青衣江等6大灌区,优化龙泉山灌区,收管向家坝、亭子口两大在建工程,全面推进大型灌区一体化、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企业化、半军事化“六化”建设和都江堰灌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榜样建设,实现了灌区管理改革“体制机制、发展格局、灌区条件、资源利用、工作作风和实际效果”的“六大突破”。
当前,四川省大型灌区一体化管理改革成效显现,体制机制障碍全面破除,灌区面貌焕然一新,发展动能全面激活。全省大型灌区争取中央投资并充分运用“两手发力”落地资金近100亿元,比“十三五”增加了两倍。保障供水灌溉面积增加192万亩,灌溉面积达到1134万亩,新增粮食产能1.43亿斤。2023年灌区事业性总收入达11.36亿元,较2020年的8.74亿元增长了30%。
都江堰灌区
县域城乡水务一体化创新推进
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四川省水利厅深入贯彻省委城乡融合战略部署,以新时代农村水利工作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持续提升乡村振兴水安全保障水平,分阶段推进县域城乡水务一体化“新农水”工作,推动农村水利实现从水头到田头、从水头到龙头的质的提升。
2021年,四川开始启动乡村水务建设,用城市供水网络化、规模化模式提升农村供水水平。全省突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开展乡村水务百县建设行动。2021-2023年,先后启动三批66个示范县建设,累计落实资金227亿元,资金投入是“十三五”投入(约25亿元)的近9倍,中省补助资金撬动地方筹资比例达1:21。3年间共新建集中供水工程493处、规模化供水工程260处,改善1370万群众生活用水条件,农村供水规模化率达到67%。
眉山市东坡水厂
2024年3月,水利厅提出将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四川省乡村水务工作迈入推进新时代县域城乡水务一体化的新阶段。该阶段全省着力聚焦农业灌溉用水、城乡居民用水“两大目标”,推行平原丘区集中连片规模化一体化供水、高原山区分布式水源规范化标准化供水“两种模式”,坚持人饮灌溉协同化、城乡水务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工程规范化、工程管护专业化“五个原则”,协调抓好乡村水务等6项重点工作,分阶段大力推进县乡(镇)村三个“100”试点示范,系统性提升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印发实施《四川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计划到203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85%,供水工程体系、良性运行的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农村供水现代化。预期到2025年底,全省有效灌面、农村规模化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较“十三五”末将分别提升18%、20%、12%。
加快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加快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河湖生态“颜值”持续提升,连续3年获得国务院河湖长制督查激励。
泸县水美新村天兴镇田坝村
四川坚持系统治理,以“转”增效。水资源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出台《四川省水资源条例》《四川省水资源调度管理办法》,创新水资源督察机制,每年编制省内13条主要江河流域水资源调度方案和年度调度计划。水域岸线由无序管控向规范管控转变,完成3060条河流、171个湖泊管理范围划定,以及262条河流、29个湖泊的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库“清四乱”和千江万河清理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清理整治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水环境由分散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统筹抓好水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黑臭水体治理等重点工作,持续提升全省水环境质量,2023年国家和省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100%。河湖长制从“有章可循”向“有法可依”转变,《四川省河湖长制条例》颁布实施,涉及赤水河、嘉陵江、泸沽湖等江河湖泊的20余个地方性法规相继出台,全省近5万名河湖长常态化巡河湖治河湖,河湖面貌稳步向好。水生态由人为干预向自然修复转变,全面完成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分类整改任务,持续加强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监管;完成绵阳芙蓉溪国家幸福河湖建设,加快推进邛海等4个全国幸福河湖和68条(个)省级幸福河湖建设。
风生水起逐浪高,砥砺奋进正当时。当前四川水利已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下一步,全省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水权水价改革“两腿发力”、以水利新质生产力和水利法治建设“两翼齐飞”,统筹抓好大型灌区高质量发展、县域城乡水务一体化、水旱灾害防御、水生态治理保护、水资源管理调度、水利水电移民、水利发展基础能力提升等重点工作,聚智聚力推动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水利大省并向水利强省进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水利力量。
审核丨杨 攀
编审丨李立平
责编丨罗玉文 杨雅莎
来源丨人民长江报
关
注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