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创建⑧】名师工作室如何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打磨“优质课”?

文摘   2024-11-04 14:59   湖北  

名师工作室创建

【名师工作室创建⑧】名师工作室如何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打磨“优质课”?


      人们常说,“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这是颇有哲理的。一位医生没有给患者治病的本领,一位教师不会上课、在课堂上不能给学生带来新知识新认知,一切都是瞎扯蛋。名师工作室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引领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育人质量。教师要有“课比天大”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价值就是活在课堂里……教师目标就是上好每一堂课,把学生教育好,过好教书育人的课堂生活。这种目标仿佛是一个山顶,不会轻易抵达,需要我们披荆斩棘,跋涉前行。课比天大,是指课堂是能够检验教师的教育人格的。课比天大,是因为课堂对学生做人的影响极为深刻。课比天大,是说课堂将奠定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课比天大,让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上好每一堂课是一个教师永恒的追求。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叶澜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有意义,扎实(学生在课堂上要学到新知识,要有新认知,如果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何必要上课);二是有效率,充实(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可做且是值得做);三是有生成性,丰实(上课不可能完全预先设计好的,有一定生成性才是真实的课堂);四是常态性,平实(不管谁坐在教室里,教师都要用平常心讲好课,注重课堂常态性);五是有待改善,真实(只要是真实的课堂,就会有缺憾,因为真正的课堂教学永远都是有遗憾的)。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教师的心胸才能变得博大起来。同时,教师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下面将从八个方面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打磨好一节“优质课”。

       一、个人备课,形成初稿

       在确定讲课内容之后,授课教师先写好教案初稿与学案初稿。

     (一)写好教案初稿。教案先进行“十备”,通过十备,形成初案。

       1.备课标——读懂学段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等资料。     

       2.备教材——读懂教材内容,备课核心环节:确定重点。     

       3.备学生——真正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难点。     

       4.备资料──全面把握好资料,做到科学、灵活、渗透。     

       5.备教法──教学有法无定法,一般常用方法与学科特有方法,注重改革创新。   

       6.备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体现灵活多样    

       7.备教具(备媒体)──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灵活选用设备,但不必画蛇添足。    

       8.备过程(写教案)——这是备课的重要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撰写“教案”。    

       9.备练习——课堂消化训练与课外拓展训练,课堂训练要引导学生自我检查、评价、总结、反思。     

       10.备板书——当下年轻教师应该重视的加分点,努力做到内容美、结构美、书写美。

      (二)写好学案的初稿。如果时间、精力、认知水平与教学能力诸方面允许的话,尽可能引导授课教师备好“学案”的初稿。

      1.学案的基本内涵:什么是“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学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2.学案对学生的积极作用:作为导学工具,学案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①引导学生明晰学习目标;②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③能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④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⑤有利于学生学业的巩固。

      3.学案对教师的积极影响:作为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创编的学案,其对教师的积极影响也是多方面的:①有利于教师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②有利于实现教师间的智慧共享;③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区分教案与学案的异同。教案不等于学案,具体表现在:

      1.目的不同。教案是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的,是教师“教”的凭借,它着眼于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因此主要服务于教师“教”的活动。学案是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换句话说,学案主要是能力。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关注的是学生学什么,如何学,侧重点在于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性质不同。教案以教师为中心,展现的是教师单边的教学活动安排,教案的设计具有单向性和封闭性的特点。教案的单向性,是指单一的教案的设计容易在实践中导致“教师中心”,容易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关注“教”的行为,如内容讲解是否精彩、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到位等,而忽视了堂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教案的封闭性,是指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是专为教师的“教”而设计的,容易忽视学生如何“学”,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导致学生在上课前对教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学生上课只能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这样的教学与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现代教学理念相距其远。学案是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是因为“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

      3.角色不同。教案是教师教的方案,因此在教案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学生是主角,教师的角色则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

      教案、学案都是教师编制的,“教案”是为教师的“教”而写的,“学案”是为指导学生的“学”而写的。

      二、自我练习,修改初案

     (一)试讲试说。根据自己写好的教案、学案初稿,教师自我在家进行无生试讲、无同事说课训练,并进行反复练习。

     (二)反思修改。通过录音或录像不断试听、试看,从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修改教案与学案。

     (三)确定初案。根据自我修改形成教案、学案的初案,提交名师工作室成员集体讨论、集体备课。

      三、集体研课,形成复案

     (一)授课教师说课。授课教师进行对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进行说课,把教学思想、设计、方法和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展示出来。

     (二)所有成员讨论。工作室所有成员群策群力,针对授课教师的教案初稿、学案初稿给出意见或者建议。此时,授课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先做“加法”,综合集体意见,形成复案。

     (三)授课教师修改。授课教师根据大家发表的意见、建议进行总结、反思,对教案、学案进行反复修改。针对每一个环节及其主要内容,甚至是每一个具体的问题是否应该提出?如何提出?如何引导学生解答?如何总结?都要进行反复研究与探讨。这是一个反复探讨、争论、打磨、提升的过程。

       1.如何破题——精彩揭题、激发兴趣。

       2.如何新授——重点难点、印象深刻。

       ①掌握基础点;

       ②解决好重点;

       ③突破好难点;

       ④辨析交叉点;

       ⑤拓展创新点;

       ⑥充分利用8+1学习法(导、读、思、查、议、展、评、检+用)与自主合作学习方法解决课堂重点与学习难点;

       ⑦充分利用课堂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世界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⑧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基本功训练、学生考试的基本功训练。

      3.如何训练——课内训练、铭记于心。 

      4.如何总结——引领学生、师生总结。

      5.如何拓展——课外拓展、知识延伸

      通过名师工作室(或教研组)集体备课,形成复案,授课教师根据复案进行课堂研讨,即课堂初次展示环节。初次展示以后,再根据展示的实际情况进行反复探讨、争论、打磨、修改、展示的过程。

       四、课堂研讨,形成优案

       授课教师选择班级,按照复案进行多次授课,名师工作室(或教研组)所有教师参加听课。在听课过程中,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或教研组负责人)要对听课教师进行分工:既要综合评价又要有所分工当好课堂“观察员”,分别安排教师关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教师课堂评价情况、教师“达成度”以及“意外生成情况”及其应对措施情况等,并做好记录,为进一步评课、议课、讨论、争论环节提供依据。

      五、评课议课,形成通案

      课堂研讨后,名师工作室(或教研组)要组织评课、议课、讨论、争论。

      (一)授课教师自我总结与反思。授课教师就本节课上课情况进行课后反思。反思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环节设计是否合理,时间分配是否恰当,课堂评价是否有针对性,课堂中的“意外生成”应对情况等。

      (二)听课人员谈观课感受、想法及建议。

      (三)课堂“观察员”将记录情况做汇报。

      (四)共同讨论、争论、商榷、打磨,形成共识。

      人生需要修剪,一节好课也需要反复修剪。在评课、议课结束后,授课教师获得的信息、建议很多,这时授课教师就要做相应的“加法”“减法”,即根据自己设计该课的思路,综合听取评课意见,进行恰当取与舍,最后形成定案。

      六、个性修改,形成精案

      通过诸多环节的学习、讨论、争论、总结、反思,一节“优质课”已具雏形。名师工作室(或教研组)的其他教师可以在此定案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再进行个性化修改,如此这般: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名师工作室每一位成员都能打造出一节高质量的优质课。

      七、量身定做,形成风格

      课堂是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健康成长的土壤。一堂优质课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实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一节优质课是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的集体的智慧结晶,体现团队的综合战斗力量,我们要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名师的辐射、示范、引领作用,在打磨一节优质课的过程中,创造机会让名师工作室的所有成员多角度体验课堂观察员的角色与授课教师的角色,量身定做,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促进工作室所有成员快速健康成长,真正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八、课后反思,总结提升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充分揭示了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坚持写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促使教师养成深入观察课堂、深度思考问题、深刻认知事物的本质好习惯,助力教师的经验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一)反思所得:梳理亮点,丰富经验。教师盘点自己上的每一堂课,总会有一些值得梳理与回味的出彩之处:或是应变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有效措施,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中某些教学思想方法、基本原理的渗透与体现,或是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的巧妙招数;或是教学策略上的有益尝试与创新;或是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目标,引发教学同频共振的手段等。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展开,师生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加深,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灵感,出现“灵光一现”“智慧一闪”的场景,对于这些智慧的火花,授课教师要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一节课结束,教师将课堂上的成功做法、获得的启发、积累的经验详细加以记录,作为宝贵的教研资料,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增强课堂教学能力,探索改革课堂教学的思路,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都大有裨益。无论哪一方面的收获,教师在课后要及时反思、用心挖掘,并把它们归纳、整理和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和指导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借鉴。

      (二)反思不足:回顾总结,明确不足。真正的真实课堂教学永远都是有遗憾的。一节课即便是大放异彩,也难免有疏漏与失误之处,因为学生的性格差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参差不齐,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实际总会有不相适宜的地方,如目标的确立、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授、问题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等。任何一节课,无论教师的备课多么细致缜密,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无懈可击。比如,对学情的把握不够精准,对教材的处理不够灵活,启发引导不够得当,训练不够到位,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对课堂中的偶发现象应对力不从心,或者对某个问题的阐述有失偏颇等。撰写教学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面课堂,从缺憾与遗漏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分析背后的原因,总结梳理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也会激发教师再次研究学段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和学生,改变教学理念和思路,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这也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总结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的认知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三)反思改进:追求完善,着眼重建。反思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改进课堂,提升课堂育人质量,需要教师有审视、调整、行动的能力。教师经反思找出自己的问题后,根据原因探寻改进的方法和途径,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摸索与尝试,在规定的期限内取得改进的实际效果。这样,反思才能真正为教学服务,教学也才能在研究中不断走向新的样态。想要落实课堂教学促进师生主动成长阵地的作用,教师就应当以教学反思为抓手,在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变革课堂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从设计到实施朝着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方向迈进。教师在反思中可以积极探讨:教材解读如何才能更加深入?学情把握如何才能更加精准?教学目标如何定位更准确?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才能更加突出与落实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才能得到彰显?教学方法如何进一步创新和优化?教师要将这些设想进行必要的归并与取舍,假设重新执教此课或某个片段时,拟出“再教设计”,这样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为自己和他人下一轮的同期教学提供可行的参考,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教师反思的目标是为了推动教学的重建,重建课堂致力于从知识课堂生命课堂(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形成有智慧和德行的人)的转变,逐步达到“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有课堂观念的转变,还有课堂方法的转变,更有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在一次次卓有成效的反思、研讨过程中,将生命课堂的理念与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的要素活动之中,推动课堂教学的改进,推进课堂育人高质量的提高,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作为一位学科专业教师,有教学、有科研还有相关事务要做,工作很忙,特别是对于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来说,还有帮扶、培训、示范、辐射、指导、引领、共同提升与发展等任务,时间上也不允许每一节课都这样磨课,但如果每学期能够参加2-3节这样的全过程磨课训练,每年能够参加4-6节这样的全过程磨课训练,坚持三年下去,我们名师工作室的成员的上课水平会如何?那就不言而喻了。】


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国名师工作室发展指数项目组。关注:名师工作室建设规划、成果提炼、职业规划、大数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