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
全平台运维?
科技运维?
智能化运维?
数字化运维?
服务行业主要资产是人?流程好没问题?
但是流程所在节点的人不行一切都白搭?
流程的功劳也是很大?
其实吧,相辅相成才是合适的。
而不是只强调流程不强调人的作用,掐头去尾的理念!!!
老周
一、软件运维方案的重要性
软件运维在现代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确保软件系统稳定运行方面,它就如同坚实的基石。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也日益增加。一个良好的软件运维方案能够通过定期系统巡检,及时发现硬件设备、网络设备以及操作系统等潜在的问题,确保系统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据统计,实施定期巡检的企业,系统故障发生率可降低 40% 左右。
完善的备份方案也是软件运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相结合,能够在突发情况发生时,迅速恢复数据,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在遭遇数据丢失的情况下,有完备备份方案的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业务,减少损失。
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软件运维同样功不可没。通过持续监控与性能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性能瓶颈,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实时监控系统状态,能够让运维人员第一时间了解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应用程序的性能指标,如当服务器 CPU 使用率过高时,及时进行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响应时间延长影响用户体验。根据相关研究,经过性能优化的软件系统,用户满意度可提升 20% 以上。
安全漏洞修复也是软件运维的关键任务之一。及时修复系统中的安全漏洞,能够有效防止潜在的风险和信息泄漏,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使用环境。
此外,弹性扩展能力能够根据业务需求,确保系统在高峰期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在低峰期节省资源,提高效率。例如,电商企业在购物节期间,系统能够通过弹性扩展应对高流量,保障用户的购物体验。
综上所述,软件运维方案对于确保软件系统稳定运行和提升用户体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软件运维方案的核心内容
(一)人员与责任
软件运维团队通常由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组成。系统管理员负责服务器和操作系统的维护,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包括备份、恢复、性能优化等。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维护,保障网络的畅通。安全管理员则负责系统的安全管理,包括漏洞修复、权限管理、访问控制等。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软件运维的责任。
(二)运维过程内容
1.系统监控和故障处理:通过监控工具实时监测系统性能、网络状况、服务器负载等指标,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当故障发生时,迅速定位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例如,使用 Prometheus 或 Nagios 等工具进行系统监控,一旦发现 CPU 使用率超过 80% 或服务器负载过高,立即进行排查和处理。
2.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身份验证和授权策略。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确保系统的安全性。例如,采用多层次的安全策略,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等,保障系统数据和用户信息的安全。
3.数据库管理:定期备份数据库,监控数据库性能,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例如,每天自动备份数据库,并设置警报以监控数据库的性能,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运维资源
4.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确保硬件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及时进行维护和升级。
5.软件工具:如监控工具、备份工具、安全审计工具等。选择合适的软件工具,提高运维效率和质量。
(四)运维服务规划保障
6.变更管理:建立严格的变更管理流程,包括变更申请、变更评审、变更测试和变更发布等步骤,确保变更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7.安全管理:持续加强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运维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8.性能优化:通过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调优,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例如,采用负载均衡、缓存技术、数据库优化等手段,优化系统性能。
(五)事件处置
当故障发生时,应立即启动故障处理流程。首先,快速定位问题,确定故障的范围和影响。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如重启服务、回滚变更、修复漏洞等。在紧急情况下,应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业务的连续性。例如,在遭遇严重的系统故障或灾难性事件时,按照灾难恢复计划进行操作,迅速恢复服务。
(六)质量改进
定期对运维工作进行评估,收集用户反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升运维质量。例如,通过用户满意度调查,了解用户对系统性能和服务质量的评价,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七)运维边界及内容获取方式
明确运维工作的范围,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设施等。同时,提供获取更多运维内容的途径,如文档分享平台、技术论坛等。用户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获取更多的运维知识和经验,提高自身的运维能力。
三、软件运维的最佳实践
(一)工单管理的重要性
软件运维工单管理在整个软件运维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问题。通过记录问题描述、处理人等信息,工单管理可以追踪问题的发生和处理过程,提高故障排查的效率。例如,当用户反馈系统出现故障时,运维人员可以快速创建工单,并将问题详细描述,以便后续的处理和追踪。
其次,工单管理可以提升运维团队的工作效率。通过规范化和自动化的工单流程,可以减少重复工作和手动操作,提高团队的整体效率。例如,工单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设备告警或故障情况自动生成工单,并将工单自动分配给相应的人员处理,避免了手动分配工单的繁琐和容易出错的问题。
另外,工单管理还可以作为企业运维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工单的分析统计,可以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例如,定期统计分析工单的数量、类型、处理时效等指标,以了解工单的分布和处理情况,从而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和管理优化的依据。
(二)基于开源软件自主开发
基于开源软件自主开发自动化运维系统可以为企业带来诸多好处。一方面,它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开源软件通常是免费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定制和开发,无需购买昂贵的商业软件。另一方面,开源软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进行二次开发,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以江西省农商银行为例,他们基于开源 ansible 软件和 cmdbuild 软件,自主部署了自动化运维平台,通过 Shell 脚本,成功开发了若干实用功能的自动化、批量运维的友好窗口界面,并自主搭建了 CMDB (配置管理数据库),便于软硬件资源集中管控。该平台大幅提升了运维工作的效率,进一步减轻了运维人员的工作压力,并标准规范化了运维操作,同时规避了人工直接运维带来的操作风险。
此外,在建设自动化运维平台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例如,有的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分为三个阶段:基于 Ansible 的尝试验证、基于 SaltStack 全而稳的快速建设阶段以及平台开发上线阶段。通过不断地尝试和优化,最终实现了自动化运维的目标。
(三)部署与运维最佳实践
以 golang 框架为例,部署与运维的最佳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部署阶段,使用版本控制系统追踪代码更改,如 Git 等版本控制系统,可以追踪代码更改并管理不同版本。创建 Docker 镜像,将应用程序打包成 Docker 镜像,可以确保应用程序在不同环境中一致运行。使用部署工具,如 Kubernetes、Helm 等部署工具,可以自动化部署过程并管理应用程序的扩缩容。进行灰度发布,逐步向不同群组用户发布新版本,以监测性能并降低风险。
在运维阶段,使用 Prometheus、Grafana 等工具监控应用程序的指标,如 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和请求时间。设置警报,配置警报以在特定指标达到阈值时通知运维人员。使用日志记录,启用日志记录并将其存储在集中位置,以便进行故障排除和调试。进行定期维护,根据需要定期更新应用程序、底层系统和中间件。
例如,一个使用 Go 编写,部署在 Kubernetes 上的 Web 应用程序。在部署时,使用 Helm 部署应用程序,它将创建 Kubernetes 资源以管理部署。在运维时,使用 Prometheus 监控应用程序的指标,并使用 Grafana 创建仪表板进行可视化。警报配置为在 CPU 使用率达到 80% 时通知运维人员。日志记录使用 Fluentd 写入 Elasticsearch,以便进行集中搜索和分析。定期维护包括更新应用程序版本和升级 Kubernetes 集群。
四、软件运维的重点工作
(一)审视现有运维工作流程
在审视现有运维工作流程时,我们需要全面、深入地分析各个环节,以查找可能存在的漏洞和瓶颈。首先,对运维工作流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进行评估。通过检查每个步骤是否紧密衔接,是否存在遗漏或重复的环节,我们可以发现流程中的潜在问题。例如,在软件部署过程中,是否存在配置文件传递不及时或版本不一致的情况,这可能导致系统在运行时出现异常。
同时,关注运维团队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情况。与开发团队、测试团队以及业务部门的良好协作是确保软件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通过沟通和交流,了解各方工作的需求和问题,我们可以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协作效率。比如,建立定期的沟通会议机制,让不同部门的人员能够及时分享信息、反馈问题,共同解决系统运维中的难题。
此外,对现有工具和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检查工具是否能够满足实际需求,是否存在操作不便或功能不完善的地方。对于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优化建议,如引入更高效的监控工具、自动化部署系统等,以提高运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重视运维工作的记录和报告情况。查找遗漏和不完善的地方,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良好的记录和报告可以为后续的问题排查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例如,建立规范的问题记录模板,详细记录问题的发生时间、现象、处理过程和结果,以便在类似问题再次出现时能够快速定位和解决。
(二)加强系统监控与运维
加强系统监控与运维是降低软件系统运行风险的重要手段。首先,建立全面的监控体系,实时监测系统的性能指标、网络状态、服务器负载等关键参数。通过使用专业的监控工具,如 Prometheus、Zabbix 等,可以及时发现系统中的异常情况。例如,当服务器 CPU 使用率超过一定阈值时,监控系统能够立即发出警报,通知运维人员进行处理。
同时,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定期进行安全扫描和漏洞评估,及时发现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例如,使用漏洞扫描工具对系统进行全面扫描,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后,及时进行补丁更新或配置调整,以降低系统被攻击的可能性。
此外,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协同作战。例如,当系统发生重大故障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定的流程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停机时间。
(三)制定工作规范与标准
制定软件系统运维的工作规范和标准是确保团队成员工作在规范轨道上进行的重要保障。首先,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例如,系统管理员负责服务器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包括系统安装、配置、升级等工作;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备份、恢复、性能优化等工作。通过明确职责,避免工作中的推诿和混乱。
同时,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对于常见的运维任务,如系统部署、软件升级、故障处理等,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和规范。确保团队成员在执行这些任务时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例如,在进行系统升级时,必须先进行备份,然后按照特定的步骤进行升级操作,最后进行测试和验证。
此外,制定质量标准。对运维工作的质量进行量化评估,确保工作的高效和高质量完成。例如,规定系统的可用性要达到 99.9% 以上,故障响应时间要在一定时间内等。通过制定质量标准,可以激励团队成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为软件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四)推动系统优化与改进
推动软件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是提高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首先,进行性能分析。通过使用性能分析工具,如 JProfiler、Sysstat 等,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分析,找出性能瓶颈所在。例如,发现数据库查询速度较慢,可能是索引设置不合理或 SQL 语句编写不优化等原因导致的。
同时,根据性能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对于性能瓶颈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优化。例如,优化数据库索引、调整服务器参数、优化代码逻辑等。通过不断地优化和改进,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此外,关注系统的稳定性。建立系统稳定性监测机制,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稳定性问题。例如,通过监控系统的错误日志、异常报警等信息,及时发现系统中的不稳定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五)提升团队技术能力
提升团队成员的技术能力是为软件系统运维工作提供更强有力支持的重要途径。首先,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团队成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例如,对于新入职的成员,进行基础技术培训,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成员,进行高级技术培训,如自动化运维、容器化技术、微服务架构等。
同时,鼓励团队成员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提供学习资源和平台,如在线课程、技术论坛、专业书籍等,鼓励团队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和交流。例如,建立内部技术分享机制,让团队成员定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共享。
此外,组织技术交流活动。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技术讲座和交流,参加行业会议和研讨会等,拓宽团队成员的视野,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例如,组织团队成员参加行业内的技术大会,与其他企业的运维团队进行交流和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和做法。
五、软件运维方案的实施步骤
(一)硬件环境搭建
9.硬件设备选购:根据软件系统的要求,选购高性能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确保系统能够满足高并发、高可用的需求。例如,服务器的内存可选择 16GB 及以上,存储采用高速固态硬盘,网络设备选择具备高带宽和低延迟的产品。据行业数据显示,合理选择硬件设备可以将系统性能提升 30% 左右。
10.硬件设备配置:合理配置硬件设备的内存、存储、网络等资源,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例如,根据系统的负载情况,调整服务器的内存分配,为关键应用程序分配更多的内存资源。同时,优化网络配置,确保网络带宽的合理分配,避免网络拥塞。
(二)系统安装
11.操作系统选择:根据软件系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版本,并进行安装。如对于企业级应用,可选择稳定性较高的 Linux 发行版,如 CentOS 或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这些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企业级软件系统的需求。
12.系统组件安装:根据软件系统的组件要求,安装相应的软件组件,如数据库、Web 服务器等。在安装过程中,要确保组件的版本兼容性,避免出现版本冲突导致的系统故障。例如,安装 MySQL 数据库时,要根据软件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版本,并进行正确的配置。
13.系统配置:进行系统配置,包括网络配置、防火墙设置、安全策略等。网络配置要确保系统能够与外部网络正常通信,同时要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性。防火墙设置要根据系统的安全需求,合理开放端口,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安全策略要包括用户认证、授权、数据加密等方面,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14.数据库配置:针对软件系统的数据库,进行适当的优化和配置。例如,调整数据库的缓存大小、优化查询语句、建立索引等,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根据实际测试,合理的数据库配置可以将查询速度提高 50% 以上。
(三)运维流程执行
15.运维团队组建:成立专职的运维团队,负责系统的日常运维工作。运维团队成员应包括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各成员之间要明确职责,相互协作。例如,系统管理员负责服务器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备份、恢复和性能优化,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维护,安全管理员负责系统的安全管理。
16.制定运维计划:根据软件系统的特点和业务需求,制定详细的运维计划。运维计划应包括系统监控、故障处理、安全管理、性能优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要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人、时间节点和执行标准。例如,每周进行一次系统全面检查,每月进行一次数据库备份,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审计。
17.执行运维任务:按照运维计划,认真执行各项运维任务。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要做好任务执行的记录和报告,以便后续的问题排查和决策。例如,在进行系统升级时,要详细记录升级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形成升级报告。
18.持续优化和改进:定期对运维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不断优化和改进运维方案。例如,通过用户满意度调查,了解用户对系统性能和服务质量的评价,针对用户反馈的问题进行优化和改进。同时,关注行业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引入新的技术和工具,提高运维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