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市高新区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考察时强调:“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2023年5月,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医联体建设,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
河北省持续推进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发展,连续5年将养老服务列入全省民生工程。省政协积极助力,在围绕“推动社区街道居家养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展专题协商的基础上,去年将“大力发展环京地区医养结合的康养产业和养老服务业”列为远程协商议题。今年,又将推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为常委会会议议题,研究确定6个专题和25个调研参考题目,赴省内外深入进行调研,寻找好经验、好做法。
河北养老服务需求总体呈现“9901”的结构,大约99%的老年人选择居家或社区养老、1%的选择入住养老院。围绕老年人不同需求,河北着力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
嵌入式养老服务以社区为载体,集成多种服务主体及资源。省政协委员、河北普爱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兰茹建议,严格落实新建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要求,老旧小区改造按标准补齐养老服务设施。同时,以街道为单元,打造“1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N个社区日间照料站+X个家庭”的养老服务圈,提供更多送上门和家门口养老服务,特别是满足失能老人照护刚需。
就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省政协委员、邯郸市政协主席韩俊兰建议,每个县至少建1所以失能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推进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增加日间照料、上门服务等功能。同时,对村级幸福院进行改造,探索集体主办+资源互助、机构运营+辐射周边、低偿收费+互助养老、老年食堂+休闲娱乐等多种运营模式,实现农村养老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
河北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存在有效供给不平衡问题:部分县区服务标准、服务人群与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要求还有差距,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不彻底、民办机构需要扶持,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医养结合不够紧密,市场和社会力量需要加强。
普惠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与高端、低端养老机构“高空置率”对比明显。在远程联动协商时,石家庄市政协常委、市民政局局长闫瑞廷提出,将建设普惠养老项目和完成签约普惠养老机构纳入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支持范围,进一步完善土地、设施、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普惠性养老项目。
为加快京津养老服务项目向河北延伸,省政协常委、省科协常务副主席王海龙建议,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京津养老机构和三甲医院通过新建、联建、盘活闲置资源等方式,以可靠的医疗保障、舒适的居住条件、贴心的照护服务等,吸引京津养老资源向河北环京津区域聚集。
2023年以来,河北累计培训5万多人次养老服务人员。在学科建设上,全省47所本科院校、83所中高职学校开设了165个涉老专业,并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奖补制度。
养老护理员直接关系照护质量。省政协常委、衡水市科协主席鲍建明说,要培养众多“社区儿女”,建议强化养老护理员职业道德教育,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员申报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荐优秀人员参评突出贡献技师、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等,提升职业荣誉感。
省政协常委、省社科院原院长康振海建议,推行定点招生、定向培养、保障就业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吸引有养老、护理经验和学历的年轻人进入养老行业,建立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岗位毕业生一次性入职奖励制度,在技能认定、晋升渠道、薪资待遇、专业培训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承德市政协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闫赛春通过远程视频建议,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优化养老服务专业设置,推进院校和机构合创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不断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培训体系,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供给均衡发展。”赵大春表示,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构建新时代具有河北特色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省发展改革委、民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卫生健康委、医保局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聆听大会发言,参与联动协商,认真回应委员关切。
“要在这次会议成果基础上,持续用力,不断深化。”省政协主席张国华强调,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推动全省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的放矢提出对策建议,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发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