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号某乎一位匿名用户发出提问:
为什么日本的文化输出这么厉害?
并补充说明:
简直离谱,武士道,茶道,樱花,和服,各种日本妖怪和大神,他们输出这些东西的时候就像释放气体一样,不知不觉就让你记住了。
最终这个问题与另一个姐妹问题,日本文化输出是亚洲最强吗?
均登上热榜,两者合计贡献了近2000份回答。
那么带着这份疑问,今天咱们来看看,日本是怎么文化输出的?
至于厉不厉害,相信诸位看完有自己的判断。
日本文化是啥?
社会活动家梁漱溟老先生曾对文化有过简单且深刻的定义:
“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样法”。
但在现实中,一个民族的日常生活,对于身处其中者。往往习焉而不察。然而,当一个人在面对另一种文化样态时,哪怕这些东西也是对方的日常生活,他也能快速察觉——“这是他们的文化”。
比如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中国JK无法拍出日本JK的感觉?
日本人是咋生活的?
大部分接触到其中一项或者几项的外国人,会对日本文化有个初步且独特的认知。
但无论是哪一种,在实地接触过日本社会后,都会有强烈的割裂感。比如曾经热血中二的少年,在踏入社会参加工作后,都会变得平淡甚至冷漠。比如歌舞伎町那醒目招牌的情欲之下,BBC纪录片中日本人耻于谈性,并直言,别和我聊性,我是日本人。
菊与刀的确是日本如今的主色调。
他们一方面恪守规矩,恬静端庄。
这很东方,所以让西方人着迷——这果然是个传统的国度啊。
另一方面日本又拥抱世界,JDM卖向全球,日本动漫穿街入巷,这很西方——所以又让东方人羡慕。
日本该以什么面貌去面对这个新世界呢?
西化,全面西化,全TM西化。
老百姓一直辨证的选择自己可接受的文化形式。我可以穿西服,但花火大会也可以穿浴衣嘛;我可以听摇滚,但不影响我听漫才吧。我可以吃牛排,但生鱼片也好吃啊。这个世界又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我吃啥,穿啥,用啥,玩啥说穿了只是我的生活罢了,如果这些都要扯上政治,扯上家国,那不叫生活,那叫考试。
日本输出了哪些文化?
2024年3月1日,鸟山明去世。
龙珠世界里那股最强大的气消失了,随即而来的,是全世界动漫迷的哀思与悼念。
而随着这份巨额收益的背后,还有无可估量的影响力,其中阿基拉的世界观,众多设定深深影响着后来的诸多电影。如移魂都市,环形使者,超能失控。95年上映的《GHOST IN THE SHELL攻壳機動隊》受到詹姆斯卡梅隆的绝赞,此作也是很多经典电影的灵感来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黑客帝国了。
80年代足球小将问世,在欧洲播放率最高,其中又以法国最为积极,促进了一代人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一众法国群星诸如齐达内,亨利都是其粉丝。
既然原创太难,很快就有人想到了破局的办法——翻唱。
摇滚太烈,爵士太雅,民谣太悲,日本刚好。或悠扬,或伤感,或励志,或救赎。并且经典歌曲早以经过市场验证,拿来就能用。至于供应商日本,那可以昭和歌姬的时代啊,传唱全球的金曲数以斗计。
于是,香港的唱片公司大手一挥——买。
李克勤的《红日》,郭富城的《对你爱不完》,梅艳芳的《女人花》,张国荣的《风继续吹》,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歌声摇曳红尘之中,一大批痴男怨女在深夜中黯然。
而那个年代的才华横溢的诸多名家诸如吉田拓郎,坂本龙一等出现,在叠加亚洲审美天花板的昭和歌姬,日本音乐开始走向世界。
特别是诸位歌姬,山口百惠给初代偶像打了个版,清纯可人,巧笑倩兮,巅峰之时,一袭白衣,放下话筒,回归家庭,中森名菜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那一低头的温柔,恰是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而中岛美雪的单人华语翻唱作品更是超过70首,其中不乏天王天后代表作,诸如初代天后邓丽君的《漫步人生路》,王菲的《容易受伤的女人》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
曾有人这样概括音乐的地域性特点:
“旋律在日本,和声在欧洲,节奏在非洲。”
而受《湾岸》和《头文字D》的影响,全世界更是引发了JDM的风潮,从香港到北美,JDM成为一种文化。直到千禧年后,《速度与激情》里的顶级速度机器仍是supra,RX-7和S2000。在中文互联网信行将就木,日渐凋零的丰田汽车,更是莫名其妙的连续四年登顶全球销量冠军。
而如今这个年代Cosplay备受关注。而漫展上的诸多coser,最大的来源依旧是各类日漫,而因动画诞生的各种玩具爆发,游戏佳作层出不穷,随着雅达利大崩溃到来,任天堂,卡普空,科乐美等公司更是直接接管了欧美的游戏份额。
蹦蹦跳跳的马里奥,酷似兰博的魂斗罗,启迪潜行的合金装备。日本游戏成了一代少年回忆。
离开大银幕,日料与法餐成为高端餐饮代名词,相机的御三家依旧是尼康,佳能,索尼,甚至马桶盖都成为疯抢的商品。
那么这一切的背后,这些所谓的日式日常生活,所谓文化输出,他到底是如何输出,为何输出,以及凭什么能输出,咱们看下去。
日本文化输出为啥厉害?
日本文化输出为什么厉害?
是政策引导,是产业成熟?是幸有大师?
毕竟在日本国产为荣不是说说,高端店铺有些特别标明,本店产品均国产,高端寿司店会说,本店所有米,均来自国产。
为什么有些日本产品很受欢迎呢?
大家的回答基本很统一:
那不是因为产品好吗。
这里引用答主陈野亮的一段话:马里奥为什么是个意大利水管工,这么能跳,为什么不做成日本忍者?
魂斗罗为什么是两个白人壮汉,这么能打,为什么不做成日本武士?
因为他们也有太阁立志传,也有鬼武者。
哆啦A梦为什么要塞一个英文字母,龙珠主角为啥用个中国猴子的名字,因为他们也有樱木花道,也有旋涡鸣人,有林克,有高达,有哥斯拉,文化应该是地球上每个人都能享受的美好的东西。
这段话也许说明了一些问题,于是充满下三路笑话的《银魂》用插科打诨描绘了幕末维新的波澜壮阔。温馨欢乐的《哆啦A梦》借用孩子的嘴巴控诉着战争。
日本游戏里出现精灵,矮人,哥布林并不是为了迎合欧美市场。因为塞尔达的作者宫本茂知道,就算自己用一辈子的时间也写不过托尔金笔下的中土世界。但是对于全球玩家来说,这个游戏好玩就够了,至于主角是西方人还是日本人,不重要。电子竞技,菜是原罪,游戏好玩,才是销量。
但即便没有中场起步的灌篮,没有制霸NBA的爽文,依旧不妨碍这本漫画给全球少年带来的热血感动。
所以日本的动漫电影也好,游戏音乐也罢,好看,好听,好玩才是最重要的。换言之,如果你足够好看,好听,好玩那么即便你不输出,全球也会争相来访。这些都是娱乐,娱乐就是娱乐,不用教育,不用启迪,好东西如果国内的消费者认可,国外的消费者一样会认可。
我们总说,民族即世界。
而在日本的文化作品中,世界亦民族。一个好故事,一个好立意,一种好的精神内核才是决定文化输出或是输入的选项。
尾声
最后,与其说是日本的文化输出厉害,倒不如说是日本的文化产业发达。
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繁荣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正比,与政治正确成反比。
而所谓的传播,说白了无法就是我家里有个很好玩的东西可以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玩。而不是在家里供起一尊泥佛让路过的街访都进来磕头。
/
/
视频版请移步B站/YouTube:东京老萧
官网www.KingsJapan.com
微信咨询:masonjapan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