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工业文明探寻】马鞍山:熔砂成钢的工业“摇篮”

政务   2024-11-27 19:06   安徽  

这里,史前文明薪火相传;这里,江水滔滔景色秀美;这里,钢铁铸造历久弥新。



走进位于含山县铜闸镇长岗村的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祭坛、墓葬、玉器,丰富的遗址和文物诉说着5800—5300年前中华古国文明第一阶段的悠悠历史。


玉龙、玉鹰、玉人、玉龟……一件件精美玉器都是手工雕琢而成。距今5500年—5300年前后,这里一跃成为中华大地上最发达的玉石产业中心,在长三角史前玉石产业发展史上承前启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讲解员告诉记者,玉器的切、磋、琢、磨制作工艺,展示了匠人的高超技巧。先民们依赖自身的观察和试验,不断探索出适合不同玉石的加工方法,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智力与创造力。


展馆中,琳琅满目的玉饰通过复原展示,让观众得以一窥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美学追求。这些精美绝伦的玉器,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群远古先民智慧的凝聚与传承。


在遗址博物馆、数字展厅、考古研学小镇,涌动的人气彰显着新时代人们赓续中华文脉的无限热情。


神秘的凌家滩人后来去了哪里?为何消失?至今是个谜。但其留下的追求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却薪火相传,延绵不绝。


岁月无声,惟石能语。一块安放在凹山地质文化公园的玢岩型铁矿石,默默诉说着百年变迁。



马钢矿业资源集团生态修复科技分公司党总支书记黄克斌告诉记者,被誉为“马钢粮仓”的南山矿的主体矿山凹山采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露天铁矿山。从1917年开采至2017年正式闭坑,百年间累计采出优质铁矿石2亿多吨,是马钢当之无愧的“功勋采场”。


在凹山地质文化公园展览馆,一张张图片诉说着“创业历艰辛、夯歌动山川”的历史。1912年,凹山铁矿资源被发现,同年,宝兴公司取得凹山开采权,标志着马鞍山近代工业文明的发轫。


依江而建、因钢设市的马鞍山,得益于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孕育出了璀璨的工业文明。翻看马鞍山的工业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也见证了中国现代工业的沧桑巨变。


随着新中国成立,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对钢铁意味着什么有着更痛彻的理解。坚船利炮,曾让中国饱受屈辱;缺钢少铁,曾让我们不得不筑起血肉长城。


1954年9月1日,凹山第一炮惊天炸响,4条矿工汉子凭着掌钎、抡锤,实施爆破作业,炸响了凹山采场恢复生产的第一炮。


创业艰难日,筑梦正当时。同年11月,南山地区成立了“南山采场基建小组”。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建设大军汇集这里,搭棚为营、挖坑为灶、风餐露宿、艰苦创业。


在那激情奋斗的岁月,创业者们天作被、地作床,栉风沐雨,奋发图强,用铁锤、钢钎、丁字镐、五齿耙、铁簸箕等简单的劳动工具打下了矿山生产的坚实基础,铺就了共和国钢铁工业最初的背景和底色。


在马鞍山,中国第一只火车轮箍、第一套高速线材、第一根H型钢接连产出,中国钢铁第一股成功上市。


熊熊炉火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注入了钢铁力量。凹山,在结束开采历史后,也踏上生态治理与重建的新征程。


黄克斌介绍,2017年,作为新时代“向山大会战”绿色矿山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凹山地质文化公园项目启动建设。2022年,凹山采场地质环境治理工作超预期圆满完成,治理实际完成作业总量2088万吨,回收可利用资源1250万吨,增加尾矿库容积750万立方米,实现4.58亿元的净利润收入。


生态修复不仅留住了矿山记忆,塑造了百年矿山品牌,还实现了生态保护、绿色转型。


凹山向“绿”,马钢向“智”。


在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高速车轮生产线上,智能化系统正在通过传感器监控着自动化设备,一双双高铁专用高性能“跑鞋”从这里整装待发。从新中国第一个火车车轮轮箍生产基地,到如今在全球轨道交通轮轴产业中享有盛誉,马鞍山正从传统的重工业基地向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转型,这座工业之城,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世界的瞩目。(安徽经济报记者 吴根权 安青)


来源:安徽经济报

主办单位: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运维支持:安徽经济报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讲述领跑者的故事——透视安徽省“亩均论英雄”改革“英雄榜”


一图读懂《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


速来揭榜攻关!安徽这项工作启动


2024安徽百强企业名单出炉,这些企业榜上有名


热点关注 ▼












































    转发、分享、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安徽工信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官方公众号。可提供政策宣贯、信息交流、产业导向、企业宣传、公益服务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