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基层警察的工作状态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曾经充满着正义与荣耀的警察职业,如今不少基层警察却直呼“越来越累”。这一现象背后,是多重因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
**一、执勤任务繁重且复杂多样**
(一)预防性执勤增多
如今,基层警察面临着大量预防性执勤任务。不管哪个部门得到某个地方可能会有事情发生的消息,如可能的非法聚集等情况,警察就得像事件已经发生一样提前到岗站岗。这类执勤任务往往基于一些没有确切依据的预警,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真的发生问题,但警察却必须严阵以待。比如在一些大型活动的筹备期间或者特定时期,警察可能要在户外长时间站岗,期间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偶尔真的出现问题时,由于担心引发更大的矛盾,在处理方式上也较为谨慎,多为劝离等工作,缺乏有效的震慑和处罚手段,这就容易导致一些问题反复出现,如群众聚集的事情,警察劝走了,不久后又重新聚集,警察只能不断重复处理过程,身心俱疲。
(二)壮胆性执勤频繁
基层警察非常不喜欢非警务活动,然而由于警察系统并非垂直领导,这就导致非警务活动不可避免地落到警察头上。像清理占道经营、拆除违章建筑、整治偷税漏税等工作,警察其实并不具备直接处理这些事务的职能。但他们却不能拒绝,因为民警的工资由各级政府开支,在年末测评时也需要看政府的评价。一旦拒绝参与,可能就会被地方政府扣上“不识大局”的帽子。所以,警察只能参加这些自己并不擅长的工作,很多时候只能像木头一样杵在那里,完成任务,没有任何实际的执法效能,却消耗了大量的精力。
(三)商业性执勤加码
国外存在利用商演发动暴恐袭击的情况,国内也曾发生过商演踩踏事故。为了确保商演活动的安全,就需要动用大量警力执勤。即使商演规模不大,甚至有时面临商演参与人员不尊重警察的情况,如辱骂警察等,警察也只能忍受,继续维持秩序和安全警卫工作。这使得警察不得不参与到大量与商业活动相关的安保工作中,增加了工作的负担。
(四)推责性执勤普遍
很多重要的勤务,由于不容有失,一线被安排执勤的人数不断增加。这就导致了基层派出所不管男女老幼、老弱病残都要一起上阵。同时,这些执勤任务不仅细化了执勤区域,还层层签订责任状。责任状和细化区域实际上是一种责任分解的手段,一旦出现问题,一线警察就成了某些地方领导责任的第一缓冲区。例如在一些大型的公众集会或者重要活动期间,基层警察成为了承担风险的主体,工作压力巨大。
**二、警情处理的变化带来沉重负担**
(一)警情数量与性质变化
过去,警情的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多是真正的警务相关警情。而现在,一个省会级城市每年的接警量达几百万起,这其中大部分警情并非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像上树抓猫、下河救狗等求助类警情大量涌入。虽然多次强调接警台不再受理“非警务活动”,但实际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这些无效警情占据了警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承担了许多额外的任务。
(二)反馈流程繁琐复杂
现在的接警台要求越来越规范,但这种规范显得有些不实用且过于繁琐。无论是电脑打印的接警单,还是纸质单子,都需要填写反馈信息。对于一些重大警情,除了一般的反馈方式外,还需要通过电话、邮箱、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再次反馈。这就导致一线警察出警后,除了应对事件本身,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在重复的信息反馈工作上。例如,有时出警仅仅五分钟,但反馈工作却需要半小时,完全本末倒置。而且,由于舆论导向多元化,警情处置需要更加谨慎,以前可以果断处理的事情现在做起来小心翼翼,在处理警情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自身言行是否会被恶意炒作,嫌疑人逃跑时要不要追,对方袭警时要制服到什么程度等,这都增加了警察的心理压力。
**三、报表工作消耗大量精力**
(一)报表种类繁多且重复
各级部门为了获取各种数据,不断向基层伸手。从精神病人摸底到印刷旅业统计,从消防检查拍照到犬类管理信息收集等,报表种类繁多。治安民警忙于处理刑事案件等核心工作时,社区民警和内勤民警就不得不承担起这些报表工作。并且,这些报表存在大量重复情况,同一个数据可能在不同部门或者不同时期的报表中都需要提供。例如,对于社区内特定场所的一些情况统计,可能每个月都要更新上报,但实际情况并没有太大变化。
(二)报表工作意义不大
令人沮丧的是,很多报表的作用仅仅停留在表格本身。很多问题即便进行多次报表统计、隐患整改意见上报多次,由于公安权限有限,在依法治国框架下,单纯依靠公安部门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情况依旧没有改善。而且每当有新部门成立或者旧部门进行工作调整时,又会增加新的报表或者改良旧的报表形式,报表的内容事无巨细,让基层民警为此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内勤民警常常在报表工作中忙得焦头烂额。
**四、案件处理面临的困境**
(一)法律环境下办案成本增加
随着法律不断修订,法律刑期越来越轻,但对证据规格的要求却越来越严。这就使得办案成本不断提高,而犯罪成本却被拉低。一些犯罪分子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肆意铤而走险。而且,还有一些在违法犯罪道路上摸爬滚打多年的惯犯,他们熟知公安机关的办案流程和弱点,比如采用“零口供”、“吃异物”、“装死”、“自残”等手段来逃避打击,这让一线民警感到非常棘手。
(二)办案程序的繁琐
在办案过程中,程序正义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例如以前办理一个案件可能只需要三四份笔录,两三张程序文书,现在一个案卷可能只有两份笔录,但程序文书却多达几十张。行政案件制作的笔录不能作为刑事案件的证据,需要重新找当事人制作,这增加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同时,在案件移送过程中,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还经常要求公安机关补充各种材料,这进一步加重了基层警察的工作负担。
**五、检查、形式要求及外部压力增加工作负担**
(一)检查工作频繁
基层警察除了日常的值班、加班、办案、执勤、报表等工作外,还需要经常应付各级各部门的检查、参观、慰问、调研等活动。这些活动往往会打乱正常的工作节奏,并且在接待这些活动时,基层警察也要投入精力,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就使得他们的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形式要求增多
在一些工作环节中,形式要求越来越严苛。以户籍办理为例,过去对于确实无法办理的情况可以有一定的协调处理空间,现在则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办理。上级部门虽然在面对群众投诉时会采取回避矛盾的态度,将解释工作或特殊的处理方式推给派出所,但基层派出所必须执行的严格规定却无法改变,这就使得户籍民警在工作中面临很大的压力,容易被群众误解和责骂。
(三)社会舆论压力
基层警察的执法行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旦出现失误或者不当行为,很容易引发社会舆论的质疑和批评。这种舆论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规范警察的执法行为,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警察在执法过程中需要更加小心谨慎,每一个行动都要考虑到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响,这使得他们在工作时的心理负担很重。
基层警察越来越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优化勤务安排、明确警察职能边界、简化报表工作、优化案件处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形式以及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等多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减轻基层警察的工作负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维护社会治安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层警察重新焕发活力,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号对所有原创文章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