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天监,是官署名,职能为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开元十四年(726),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南面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元有太史院,明时沿用司天监,后期改为钦天监,至清朝时官职沿明制,仍属钦天监。
《钦天监地理醒世切要辨论》,清钦天监刻漏科:博士金溪高大宾、博士东鲁齐克昌(考其后历任主簿、左监副、副监)、大兴李廷耀(考其为钦天监右监副)、博士山阴钟之模、五官挈壶正南昌刘毓、刘毓圻(考其为钦天监右监副)、洪文润、南昌熊佑,礼部主客司员外郎石城管志宁等撰。
《钦天监地理醒世切要辩论》一书,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议论精妙,切中时弊,无疑是给沉迷于风水理气者的一记当头棒喝!
地理辩
【原文】:易曰:“俯以察以地理。”察,则详于观视,谓非目力乎?彼道眼、法眼之称,都从察中生出耳。
【注释】:《易经》上说“俯以察地理”,这“察”字的意思,就是要详细观察,这难道说的不是眼力劲吗?所谓“道眼”、“法眼”的称呼,都是从观察中得来的。
【原文】地理者,条理也,即文理脉络之理也。山脉细分缕析,莫不各有条理之可察。自罗盘之制成,方位之说立,以地理之理混为方位阴阳之理,故有格龙、格穴之语。使龙穴果用格而不用察,则真龙正穴,人皆易得而知之,又何古云“三年寻龙,十年定穴”哉!
【注释】:风水地理,就是一种条理,即风水的文理脉络之理。山脉分支散叶,穿落传变,都是有条理可察看的。但是,自从这世上有了罗盘,方位理气之说诞生之后,就将这地理之理和方位阴阳之理混为一谈了,所以才有“格龙”、“格穴”之说。倘若真龙正穴,能用罗盘格而不用眼力观察就能找到,那人人能轻易得到真龙正穴了。为什么古人又说“三年寻龙,十年定穴”呢?
【原文】倘格龙须三季,格穴须十年,则是罗盘必一怪物,而用罗盘者必一憨人矣!山灵有知,自当为之耻笑。愚故谓方位阴阳之理,则用格而不用察,非格则方位之分辨,选择之趋避,莫由知矣。
【注释】:若是拿罗盘格龙要三年,定穴要十年,那这罗盘就是个怪物,用罗盘的的人也就是个傻子了!山灵如果有知,也会耻笑这种人的。所以我说,方位阴阳的理,可以用罗盘格而不用眼力察。如果不用罗盘格,那么,方位的分辨,吉日的选择,就都无法确定。看卜氏《雪心赋》里说“立向辨方,的以子午针为正”,这就是在说用罗盘格而不是用眼力察了。可知,地理之理,是要用眼力观察而不是用罗盘格的。如果不用眼力观察,那么,地脉的行走与穿变,龙穴沙水的主从与真假,就都无法知道了。
【原文】观卜氏云:“立向辨方,的以子午针为正。”其用格而不用察也。可知地理之理,则用察而不用格。非察则脉络之贯穿,龙穴之真情,无由见矣。观卜氏云:“留心四顾,相山也似相人。”其用察而不用格也可知。噫,倘觉此辩者,犹昧而弗觉,乌得谓之高明也哉!
【注释】:看卜氏《雪心赋》又说“留心四顾,相山也似相人”,这话就是在说用眼力观察而不是用罗盘格了。唉,倘若有谁听了我这番议论还依然执迷不悟,又怎能称得上是高明的地师呢!
地书正邪辨
【原文】:地理经书,有可读者,有不可读者。可读者,惟青乌经、葬书、雪心赋、倒杖篇、疑龙经、撼龙经、发微论、穴情赋、九星篇、八式歌、堪舆宝镜、趋庭经、堪舆管见,此皆地理正宗,不可不读也。
【注释】:风水地理书籍,有的可读,有的不可读。可读的书籍,只有青乌子的《青乌经》,郭璞的《葬书》,卜则巍的《雪心赋》,杨筠松的《倒杖篇》、《疑龙经》、《撼龙经》,蔡牧堂的《发微论》、《穴情赋》,廖金精的《九星篇》、《八式歌》,刘伯温的《堪舆宝镜》,张子房的《趋庭经》,谢双湖的《堪舆管见》,这些都是地理正宗书籍,是不可不读的。
【原文】:不可读者,如天机,金篆,催官,玉尺,海角,青囊,天玉,玄珠等书。一系假名伪造,一系以伪传伪,此皆地理之邪说,断断不可读也。
【注释】:不可读的书籍呢,则如托名丘延翰的《天机素书》、托名轩辕黄帝的《金篆玉函》,托名赖布衣的《催官篇》,托名刘秉忠的《玉尺经》,托名九天玄女的《青囊海角经》,托名黄石公的《青囊经》,托名杨筠松的《天玉经》,以及夏世隆的《地理玄珠》等,这些书不是托名伪造的,便是以假传假的,全是地理邪说,是千万不能读的。
【原文】:推而论之,凡言形势性情者,皆可读。凡言天星卦列者,皆不可读也。此读书又其次者也。欲习斯道者,先要明师登山,指点龙穴砂水,口传脉理真诀。次要熟识峦头,多看仙跡。稍有确見,然后读书,方为有益。否则是亦屋里先生,开卷了了,登山茫茫,焉能识山川之妙哉!所以,徒读地书,自作聪明,而反受假地之害者,举世皆然,曷可胜叹!昔人谓读书不如按图,按图不如登山,洵确论也。
【注释】:推开来说,凡是一切讲峦头砂水形势的书,都可以读;凡是一切讲天星、卦例等理气的书,全是不可读的。但这读书又是次要的。想学习风水地理的人,先要有名师带领,登山指点龙穴沙水,口传脉理真诀。其次,就要跋山涉水,熟识峦头,并多看名师的案例。等自己有了一定的正确见解,然后再读书,才能从书中获益。否则的话,就是“屋里先生”,开卷则似懂非懂,登山则茫然无知,怎能了解山水好在哪里呢!所以啊,那种死读地理书籍,自作聪明,而反受假地之害的人,举世都是,真令人不胜浩叹啊!古人说读书不如按图索骥,按图索骥不如登山考察,这话是非常正确的。
峦头天星理气辩
【原文】:峦头者,山形也。形者,气之著。气者,形之微。气隐而难知,形显而易见。葬书云“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此形之著于外者也。盖气吉则形必秀丽,端庄圆净;气凶则形必粗顽,欹斜破碎。以此验气,气何能逃?以此推理,理自可测,奚必泥方位之理气以为吉凶也!
【注释】:所谓“峦头”,就是山水的形体,而这形体就是气的显示。所谓“气”,就是精微的峦头形体。气是隐秘难察的,形是显而易见的。郭璞的《葬书》说“地若有吉气,地表就会随之隆起”,这就是形体在显示气啊。若是吉气,形体就必然秀丽,端庄圆净;若是凶气,形体就必然粗顽,欹斜破碎。就以这峦头形体来检验气的吉凶,气也就不难观察了。通过观察峦头形体来理气,则吉凶自然可测,为何还要执泥于方位卦例的理气而论吉凶呢?
【原文】:今术家咸谓“峦头为体,天星理气为用”,总由惑于方位之天心与方位阴阳五行之理气,故以体用分之耳。殊不知阴阳五行之理气,即寓于峦头之中,非峦头之外又有理气之说也。谢双湖云:“阴阳五行之理气,不可见而见于峦头之形,形即理气之著也。”故观峦头而理气可知。
【注释】:现在的地师都说“峦头为体,天星理气为用”,这都是因为他们没搞清楚方位的天心与方位阴阳五行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所以才有体用之分。殊不知阴阳五行的理气,就隐藏在沙水峦头之中,不是在峦头之外另有什么理气方法的。谢双湖先生说:“阴阳五行的理与气,是不可察看的,它就隐藏在沙水峦头之中,沙水峦头的形体就是理与气的显示。”因此,通过看峦头就能知道理气。
【原文】:至于天星者,盖谓阴阳五行之气,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星之所临,地之所钟,上下相感而应。如下有将相之地,则上必有将相之星应之,非若方位家以亥为天皇,艮为天市之类也。使天星地理果如方位之说,则天文可以不仰观而知,地理可以不俯察而晓,虽今三尺之童,记纸上之陈言,据盘中之遗迹,亦可按图而索骥。
【注释】:至于所谓天星,那是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星所临之地,便是地气所钟之处,天地相互感应。譬如地上有将相之龙穴,则天上就有将相之星来感应,不是那些方位理气家所说的亥为天皇星、艮为天市星之类的东西啊。若使天星地理真如方位理气家所说的那样,那么,天文就可以不用仰观就能了解,地理也不用俯察便可知晓,就是现在的小孩子,也能仅凭书上说的与罗盘上的文字,按图索骥而知道天星地理了。
【原文】:呜呼,天文地理,岂若其易识哉!后之君子,当惕然猛醒,专心致志熟审峦头,毋惑乎方位之天星理气,执定罗经,非份追求,反失真地之吉,而受假地之凶也!王鹤泉云:“尝覆人家旧坟,见有亥龙入首扦丙向,艮龙入首扦丁向,天星理气却合而子孙大败者,只因峦头不好也。”朱文公“第一要紧看峦头,有了峦头穴可求,若是峦头不齐整,纵合天星也是浮”,诚有鉴于斯也。
【注释】:唉,天文地理,岂是这样容易知道的吗?学习风水地理的君子们啊,应当猛醒过来了,要专心致志的精察峦头,不要被天星理气之说迷惑了,按罗盘上的方位理气来消砂纳水,那样反而会破坏吉地招来凶祸!王鹤泉先生说:“曾经检验过人家的老祖坟,就碰见有亥龙入首扦丙向、艮龙入首扦丁向的,都符合天星理气的要求,但其家的子孙却大败不起,只因为其祖坟峦头不好啊。”朱熹说:“看风水第一紧的就是看峦头,峦头好了才有真穴可求,若是峦头不好,纵然处处都合天星卦位,那也是虚假的。”这番话就是他有感于现实情况而发的。
形势辩
【原文】:观龙以势,察穴以形。势者,神之显也。形者,情之著也。非势无以见龙之神,非形无以察穴之情。故祖宗要有耸拔之势,落脉要有降下之势,出身要有屏障之势,过峡要有顿跌之势,行度要有起伏曲折之势,转身要有后撑前趋之势。
【注释】:审龙主要是看其势,察穴主要是观其形。势是龙神的显露;形是穴情的展现。没有势,就无法观察龙的神气;没有形,就难以体现穴的情势。因此,太祖山要有高耸挺拔之势,分支劈脉要有蜿蜒下降之势,少祖山要有开屏展翅之势,过峡处要有束气顿跌之势,龙行要有起伏曲折之势,转身结穴时要有后撑前趋之势
【原文】:或踊跃奔腾,若马之驰;或层级平铺,若水之波;有此势则为真龙,无此势则为假龙,虽有山脉行来,不过死梗荒岗,纵有穴形,必是花假,此一定之理也。
【注释】整个龙势要如群马自天而下,踊跃奔腾,或如江海之波,层层而起。有了这样的态势就是真龙,否则就是假龙,哪怕是有明显的山脉行来,那也不过是些死丘荒岗,纵然有龙虎拱抱等结穴之状,必然是花假之穴,这是确定不移的道理。
【原文】:审势之法,先要登高望之,次从龙身步之,再从左右观之,对面相之,则其真神显露之处,与其奔来止聚之所,自可得而知之矣。
【注释】审查龙势的方法,先要登上祖山的最高峰顶四下观望,看龙起何星,脉下何形,分清干龙支龙,认明来龙去脉;其次则随龙身而行,看何处剥换,何处传变,何处分支,何处起星,何处过峡等;再从龙之左右察看龙身的行与止,迎送如何,侍从如何,官鬼如何,水口如何等,最后再于穴场对面审视,看穴结何形,脉止何处等,这样的话,龙神的显露之处,与其行来停住之所,自然就可以知道了。
【原文】:至于察形之法,当辨其圆、扁、曲、直、方、凹之六体,究其窝、钳、乳、突之四格,再以乘金、相水、穴土、印木之法证之,则穴情自难逃矣。何为“乘金”?盖五行中以圆为金,以曲为水,以直为木,凡有真穴,必有圆动处。窝钳之圆在顶,乳之圆在下,突之圆在中。
【注释】至于察看穴形的方法,应当分辨其圆、扁、曲、直、方、凹这六种体形,考究其窝、钳、乳、突这四格,最后再以乘金、相水、穴土、印木这四法来印证,如此就能准确把握穴情了。什么叫“乘金”呢?五行以圆形为金,曲形为水,直形为木,方形为土,尖形为火,凡是真龙真穴,穴场必然会形成一种隐隐约约的太极图状的圆形的微茫沙水(即太极晕)。窝、钳二穴的圆形在顶部,乳穴的圆形在下部,突穴的圆形在中间部位。
【原文】:若窝钳之中,更有乳突,乳突之上,复有窝靥,名曰“罗纹土宿”,即少阴少阳之穴也。乘若坐乘于圆晕动气之中也。何谓“相水”?盖有圆动可乘,左右必有微茫曲抱之水交揖于穴前小名堂内,即虾须蟹眼是也。相者,相定二水交合处而向之也。何谓“印水”?盖微茫水外,必有微微两股真沙直夹过穴前,方逼得微茫水合于小名堂水内,即蝉翼牛角是也。印者,有此水必印证于此沙,方为气止水交。若无此沙,则水泄气散,非真穴也。何谓“穴土”?盖有此三者,又须有五土四备裁脂切玉之土,方有生气。否则,外形与内气不相符合,亦非真穴也。
【注释】若是窝、钳二穴之中又有乳突,而乳突之上还有窝靥,这时圆形就在这窝靥之中,这就是所谓的“罗纹土宿”,也即“少阴少阳穴”。说“乘金”的意思,就是如乘坐在圆形动气之中。什么叫“相水”呢?既然有圆形动气之处可乘,那么,左右微茫之水就必然会随圆形的两弦流下,交汇于小名堂之内,这就是所谓的“虾须蟹眼”。说“相水”的意思,就是看清左右两股水的交合之处而定坐向。什么叫“印木”呢?在左右微茫两股水之外,必然会有两股微茫沙夹逼过来,这样才能逼得两股微茫水交汇于小名堂内。这两股微茫沙就是“印木”,也即所谓的“蝉翼牛角”了。说“印木”的意思,就是有此微茫水,必有此微茫沙,也方能印证气止水交。若是穴场没有这种蝉翼牛角沙,那就会水泄气散,也就不是真穴了。什么叫“穴土”呢?仅有乘金、相水、印木这三个印证是不够的,穴中还须有裁脂切玉般的五色土才显得有生气。否则,外形与内气不相符合,也不是真穴。
【原文】:穴者,如人身针灸之穴,一定于此而不可以易也。苟四征既具,中间必有暖气,即火也。此察穴之要法也。故地理之要,不外乎形势而已矣。今业此术者,多以方位星卦之虚谈视为精义,而于形势之实理反目为浅说,以致地理混淆,真伪莫辨,欲不误人而不可得,故辨明形势之理,以裨后学者得以趋向于正而无邪路之惑也。
【注释】龙穴,犹如人身针灸之穴,是天然生就而不可改移的。倘若穴场具有上述四样印证,那穴场内就会产生一种暖气,此即为火。上述就是察看穴情的重要方法呀。所以,地理的要点不外乎就是峦头形势而已。现在以看风水为职业的地师们,很多人都把方位、天星、卦例等虚而不实的东西视为地理精义,反而将峦头形势的实用理法看成是粗浅的东西,这样做的结果是混淆了古人正确的风水理论,使后学真假难辨,想不误人害人都不行了。故而我要在此辨明峦头形势的道理,以利于后学者步入正途而不被歪理邪说所迷惑啊。
【原文】:《海角经》以艮巽兑为三吉,乾坤坎离震为五凶。《催官篇》以亥为天皇第一,艮丙巽辛兑丁为六秀。《玉尺经》以乾坤为二老,辰戌丑未为四库,贵人不临之乡,且为四暗金煞,来龙不可犯。然则,三吉六秀,至贵龙也;二老四库,五凶至贱龙也。诚以阴龙为贵,而阳龙为贱也。又何以丑未震属阴,而亦见弃,互相矛盾耶。
【注释】:《青囊海角经》里以艮、巽、兑这三个方位为吉位,以乾、坤、坎、离、震这五个方位为凶位。而《催官篇》则以亥位为天皇,第一吉位,以艮、丙、巽、辛、兑、丁这六个方位为六秀吉位。但《玉尺经》却以乾、坤二位为二老,以辰、戌、丑、未这四个方位为四库位,认为是贵人不临的凶位,同时还认为这四个方位犯“暗金煞”,来龙不可居此位置,否则大凶。然而,《海角经》和《催官篇》所说的“三吉六秀”位,均为很贵气的来龙位,《玉尺经》所说的“二老”和“四库”位均为很贱很凶的龙位,这虽然符合以阴龙为贵,阳龙为贱的法则,可是丑、未、震这三位为阴,又为何要将这三位也作凶位论,岂不是相互矛盾吗?
【原文】:今贵龙无论已,姑以贱龙言之。如广西吕氏茅潭山祖地,乾龙辰向,后出宰相,二子登用;钱塘茅氏三台山祖地,坤龙癸向,后出状元;福建林氏狮头山祖地,辰龙戌向,后出五尚书,科第连绵;铅山费氏祖地,辰龙戌向,后出状元;余姚谢氏祖地,戌龙辰向,后出宰相;歙县黄氏祖地,戌龙辰向,后出副宪世科;会稽陶氏篙尖祖地,丑龙丁向,后出会元;余姚谢氏祖地,未龙巽向,后出宰相、探花、会元。他如壬龙、子癸龙、乙龙、寅甲龙、午龙、申龙,具有名地可考,难以尽述。
【注释】现在暂且不论贵位之龙,姑且讲讲贱位之龙吧。比如广西茅潭山的吕氏祖坟,为乾龙辰向,属于“二老”之一的贱龙,可是其后人当了宰相,还有两个儿子也登科及第,为朝廷所用;钱塘三台山的茅氏在祖坟,为坤龙癸向,也属“二老”之一的贱龙,但其后人出了状元;福建狮头山的林氏在祖坟,为辰龙戌向,属于“四库”之一的贱龙,可是其后人出了五个尚书,考上进士的人连绵不绝;铅山费氏的祖坟,也是辰龙戌向,其后人出了状元;余姚的谢氏祖坟,戌龙辰向,也属“四库”之一的贱龙,但其后人出了宰相;歙县的黄氏祖坟,一样的戌龙辰向,犯了贱龙之位,然而其后人做了副都御史,几代子孙也多考上了进士;会稽陶氏葬在篙尖的祖坟,为丑龙丁向,也属贱龙,但其后人出了会元;余姚谢氏的祖坟,为未龙巽向,属于贱龙,可其后人出了宰相、探花、会元。其他还有犯壬龙、子癸龙、乙龙、寅甲龙、午龙、申龙等贱龙凶龙的坟,都是可以考察的名坟,很难在此一一举例。
【原文】:只如乾坤为二老,辰戌丑未为四库,而何以反出大贵耶?又查青田元勋刘氏祖地,庚酉龙入首,作辛山乙向;丰城世科李氏祖地,艮龙入首,作戌山辰向;兰溪世宦章氏祖地,坤申龙入首,作坤山艮向;吾乡廉宪徐氏祖地,戌龙入首,作乾山巽向,此乃阴龙阳向,阳龙阴向,是谓阴阳驳杂,又何以反出大贵耶?
【注释】这里单说乾坤二老、辰戌丑未四库的贱龙,为什么反而能荫生出大贵的子孙呢?又查到青田刘伯温宰相的祖坟,为庚酉龙入首,作辛山乙向;江西丰城世代科举的李氏祖坟,为艮龙入首,作戌山辰向;浙江兰溪世代高官的章氏祖坟,为坤申龙入首,作坤山艮向;我家乡肃政廉访使徐氏的祖坟,戌龙入首,作乾山巽向,这些名坟不是阴龙阳向,就是阳龙阴向,犯了阴阳驳杂,又为什么能荫生出大贵之人呢?
【原文】:由此观之,可见二十四龙皆可葬,二十四向皆可向,不可以二十四方位阴阳分为龙脉之贵贱也。盖贵贱出于祖宗来龙,非出于方位阴阳也。且龙脉不过从亥方入首,即以亥名之,从乾方入手,即以乾名之,非因有二十四方位之名分,定有二十四方位龙脉也。故只可以二十四方位分辨龙脉之阴阳五行,以便于选择趋避,断不可以二十四方位分为龙脉之贵贱也。司马头陀云:“以方向别外气之符应则可,以方向定龙穴之真的则不可。盖龙穴既定,方向随之,非由方向以定龙穴也。”斯言诚足征已。
【注释】由此看来,可见二十四龙,龙龙可葬;二十四向,向向可立。我们不能以二十四方位的阴阳来区分龙脉的贵贱啊。是贵是贱,要在来龙的祖宗峦头上甄别,而不是在方位阴阳上甄别。龙脉不过是从亥方入首,才将其叫做“亥龙”,从乾方入首的便叫做“乾龙”,不是有这二十四个方位的名字,就一定会有二十四个方位的龙脉。因此,我们只可以这二十四个方位来辨别龙脉的阴阳五行,便于用来选择良辰吉日,决不可以二十四个方位来区分龙脉的贵贱啊。司马头陀说:“以方向辨别外气的符应则可以,以方向确定龙脉的真假则不可以,因为龙穴是天然生就的,坐向也随其自然而定,不是由方向来确定龙穴的啊。”这话确实是可以采信的。
钦天监,是官署名,职能为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开元十四年(726),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南面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元有太史院,明时沿用司天监,后期改为钦天监,至清朝时官职沿明制,仍属钦天监。
净阴净阳辨
《易》曰:一阴一阳之为道。盖孤阳不生,独阴不成。阴阳相配,乃成造化。故以形势论之,山属阴,水属阳,是山水相配有阴阳。山静阴而动阳,水动阳而静阴。是山川各有阴阳。阳来阴受,阴来阳受,是龙穴相配有阴阳。阳山取阳为对,阴山取阴为对,是主客相配有阴阳。至于沙之边强边弱,水之股明股暗,莫非阴阳相配也。卜氏云“一不能生,生物必两,要合阴阳”,正谓此也。
今术家不察此理,误信净阴净阳之说,登山步龙,不辨龙之真伪,只以罗经格之,节节属阴,便谓纯阴为贵;节节属阳,便谓纯阳为贱。若阴中间一阳,阳中间一阴,便谓阴阳驳杂为凶。殊不知真龙行度,变幻莫测,逶迤东西,或为南北,二十四方,无位不到,岂可以方位阴阳定其贵贱吉凶耶?若使可以定之,又岂得谓之龙耶?果使贵龙系净阴,贱龙系净阳,是为单阴单阳,又岂是造化之理耶?
即以方位阴阳论之,针盘之制,始于黄帝周公,至汉张子房,只用十二支。至唐一行禅师,因十二支年神方位不甚利,难以择日,故除戊己二干居中,只用八干,添乾坤艮巽四卦列于十二支隔界之间,以为太岁所不建之方,便于择日也。至于阴阳之分,不过按先天纳甲之说,分为十二阴十二阳之理,如此术家用此为其利于辩方识向,选择趋避而已。而龙穴沙水,贵贱吉凶原不在此中论。且二十四位,始于唐时,若执此可以寻地,则唐以前如周秦、如汉晋、如六朝,许多富贵大地,将何所凭据而寻之乎?如龙只要净阴净阳,不宜驳杂,则方位配对亦只宜以阴对阴,以阳对阳,又何以阳对阴如壬山丙之类,阴对阳如艮向坤之类耶?由此观之,则净阴净阳之谬,亦了然可见矣。
【注释】:《易经》里说:“一阴一阳之为道。”天下事物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只有阴阳相配,才能生生不息。即以风水的峦头形势而言,山属阴,水属阳。这山与水相配就是阴阳相配。山是静止的,起伏转折处即为动,就属阳;水是流动的,湾环储蓄处即为静,就属阴。这山与水本身各有动静阴阳,不必另寻阴阳。风水书上说“阳来阴受,阴来阳受”,是指来龙为阳脉时则结阴穴,来龙为阴脉时则结阳穴,这是龙与穴的阴阳相配。穴星为阳时,朝案取阳沙为对;穴星为阴时,朝案取阴沙为对,这是主山与客山的阴阳相配。至于沙一边强一边弱,水一股明一股暗,这都是天然的阴阳相配。卜氏说“一不能生,生必有两,要合阴阳”,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风水师不知道这个道理,误信净阴净阳之说。他们登山步龙,不能辨别龙的真伪,只知道拿着罗盘这里一格,那里一格,见节节属阴,就说是纯阴贵龙;见节节属阳,就说是纯阳贱龙。若见来龙这一节是阴,另一节是阳,就说是阴阳驳杂的凶龙。他们哪知道,真龙行度本身是变幻莫测的,走东绕西,行南转北,二十四个方位常常是位位俱到,又怎能以罗盘上的方位阴阳而定其贵贱吉凶呢?若是可以拿固定的方位来论龙的贵贱吉凶,又怎能说是龙呢?倘若贵龙都是净阴,贱龙都是净阳,这就是单阴单阳,又怎么符合阴阳造化之道呢?
就以罗盘上的方位阴阳而论,指南针的创造,始于黄帝周公时期,到汉代张良时,也只使用十二地支。到了唐代一行和尚,因为十二地支的年神方位不是很吉利,难以择日,所以他将戊己二干居中,只用剩下的八个天干,并添加乾坤艮巽这四卦列于十二支隔界之间,以为太岁所不建之方,以便于选择良辰吉日。至于罗盘上的阴阳之分,不过是按先天纳甲之说,人为地分为十二阴十二阳,其作用主要是术家用于辨别方向、选择良辰吉日。堪舆中龙穴砂水的贵贱吉凶是与此无关的。罗盘上的二十四个方位,始创于唐代,咱们若是执定这个方法去寻找风水宝地,那么,唐代以前的周朝、秦朝、汉朝、晋朝、六朝时期的许多风水宝地,又是凭什么方法寻找到的呢?如果说龙只要净阴净阳,不能阴阳驳杂,那么,龙穴与案朝的方位配对也就只宜阴对阴,阳对阳,为什么又有阳对阴的壬山丙向、阴对阳的坤山艮向这一类的驳杂配对呢?由此看来,净阴净阳的错误,也就一目了然了。
催官辨
经云:气感而应,鬼福及人。诗云:惟嶽降神,生甫及申。盖谓先体得气,所生受荫,川嶽降神,故产英杰。若其人已生,则所禀非此山川之灵气,安愚为智,化贱为贵耶。或原有好祖坟,荫出贵人,后葬吉地即登科及第者,此乃人事偶合,术家因神其说,谓之曰:催官地。其实发福非由此也。又由此也。又有贫寒之士,原无好祖坟,或禀阳宅之气,而或感造化之气而生,生而后葬吉地,即登科及第者,此乃祖宗积德已厚,而为天之所笃生,千万中一遇耳。
今术家为人寻地,动言催官荫人,至究其催官之说,便籍口于赖公《催官篇》。殊不知赖公既著有《披肝露胆篇》,内云“切不可听信诈伪之徒,妄言星卦,自取其祸”。何又有天星之说?即既有天星之说,则《披肝露胆》之内又何以斥诈伪之徒而自相矛盾耶?昔称杨、曾、廖、赖为四明师,杨、曾、廖三公并无星卦之说,岂赖公故著此《催官篇》而与三公相反耶?况阅《催官篇》辨龙、评穴、评沙、评水,不过以方位二十四字反复言之,究竟于理,一无可取。且内多文理舛错,不可为训。即以“天皇气从右耳接,右耳乘气无冲脑”二句推之,其谬可知。何也?盖脉如树之枝梗,聚成一线,故云“接脉气”。如枝之果实,结成一块,故云“乘气”。虽气由脉来,然脉止而气结,则脉自脉而气自气,非谓脉即气也。卜氏云“葬乘生气,脉认来龙”,古人所以葬气而不葬脉也。如云“气从右耳接”,则以来脉为气,一不通也。右耳乘气则以坐乘为承,二不通也。接脉乘气,乃点穴于紧要之义,如此混然无别,岂不大有所误哉!
予想赖公既为明师,断断无此不通之说。但不知此篇处于何人所作,冒名赖公,欺世诬民,为害不浅。惟高明之士留心详之,再以先哲之言,莫不了然明白,知其必为大谬也。
【注释】:《葬经》里说,人死了也可以通过气的感应而为其后人造福。《诗经》里说,嵩岳降其神灵,以福祚伯夷之后,生下了甫国之侯与申国之伯。这就是说,要先祖的身体先得山川灵气,后人才能受其荫生,川嶽才降下神灵,产出英杰。如果祖辈尚在人世,其后人已经出生,则其所禀之气就不是这山川的灵气,又怎能希望通过这山川灵气将后人变愚为智、化贱为贵呢?或者其高祖就已经葬在了风水宝地,能荫生出富贵之人,之后其祖父死了,也葬在了吉地,后人很快就登科及第,似乎是其祖父坟有了催官的效应,这其实只是人事的一种巧合,但风水师却说是他的理气方法起到了催官的作用。其实,发福并非由此坟而发,虽然此坟也能荫发其下一代的子孙。还有的贫寒之士,其祖坟本来没有葬到吉地,但可能是其阳宅风水好,或者是其生辰八字生得好,其出生以后才将祖坟葬到了吉地,其登科及第的原因是祖宗积德甚多,感动了上天,才让他生了一个富贵子孙。只是像这种情况是极少有的。
当今的风水师们,动辄就说催官荫人,若是问其催官之说来自何处,便都说来自赖文俊的《催官篇》。殊不知赖公在其《披肝露胆篇》明确指出:“千万不要听信那些欺世盗名之徒,说什么飞星打劫啊,大卦小卦的,那样只能自取其祸!”即此可见,赖公根本就没有什么天星催官之说!如果赖公有什么天星催官之说,那赖公为何又在其《披肝露胆篇》里将其那些玩星卦的地师斥之为“诈伪之徒”呢?他能这样自相矛盾吗?古人把杨筠松、曾文遄、廖金精、赖文俊称之为四大明师,杨、曾、廖这三位并无任何星卦之说,难道赖公一人故意著此《催官篇》要与杨、曾、廖三位大唱反调吗?何况我们看《催官篇》里有关辨龙、评穴、评沙、评水等内容,说来说去也就是以二十四方位反复论吉凶,不论及龙格、峡格、穴格、官贵禽曜等风水重要内容,考察其方法,可以说是一无可取。而且其文理舛错,语法不通,不足为训。就拿其“天皇气从右耳接”与“右耳乘气无冲脑”这两句来说,错误就很明显。错在哪呢?龙脉犹如树的枝干,一线贯穿而相互连接,故而说“接脉气”。穴则犹如树枝上所结的果实,气结一块,故而说“乘气”。虽然说气是由脉而来的,但脉止了才结气,脉是脉而气是气,脉不等于气。卜氏说“葬要在生气聚集之处,龙要看清其来脉”,所以古人葬坟,葬在气穴里而不葬在来脉上。若说“气从右耳接”,便是在以来脉为气,这是其错误之一。“右耳乘气”这句话则是以“乘”代“承”,这是其错误之二。古人说接脉乘气,是指点穴要点在脉气交接的紧要之处,《催官篇》却“脉”、“气”不分,“接”、“乘”不明,难道不是很大的错误吗?
我想赖公为一代明师,是绝对不会犯这种常识性错误的。不知道《催官篇》的作者是谁,他冒赖公之名,欺世诬民,为害不浅。高明的风水师啊,你们看了它的内容,再与先哲的有关论述相互比较,就会知道《催官篇》是非常错误的东西了。
大小地辨
大地有势而无形,其病在穴。非病也,言其穴之丑也。小地有形而无势,其病在龙,亦非病也,言其龙之弱也。如出局观之,祖山尊贵,龙身特起达,远山远水,无不照应,罗城水口,无不重关,及至内则堂局宽阔,本身不生龙虎,穴情隐拙,最难察识。此势有余而形不足者也。若出局观之,祖山不贵,龙身不显,四顾少情,门户少闭,及至内则堂局精密,龙虎齐抱,穴情明白,一目了然。此形有余而势不足者也。倘形势两美,此又地之更大者。
今术家只知形穴之美,而不识龙势之妙,未免以小为大,以大为小,甚至以大为假而弃之者有之。岂不深可惜哉。
【注释】:大地一般都很有气势,但无秀美的形貌,其病在结穴之处。其实,这不是什么病,而是说大地的穴形相对比较丑拙。小地的形貌一般都比较秀美,其病在龙,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病,而是说小地的来龙相对比较弱小。若是站在名堂之外看,祖山高大尊贵,龙身特起,远山远水层层包裹,罗城水口重重关锁,名堂宽阔宏大,不见近案遮拦,本身不生龙虎,穴形不太明显,或比较丑拙,这种大地是最难察识的。这是气势有余而形貌不足的情况。若是站在名堂之外看,祖山弱小,龙身低伏,外围很少有山水缠护,水口也没有星辰关锁,但是名堂内则包裹紧密,龙虎有情,案山横拦,穴形清晰,秀美可爱。这是形貌有余而气势不足的情况。倘若气势与形貌都很好,这就是更好更大的风水宝地了。
现在的风水师,只求形貌之美,而不注重龙的气势,常常把小地当作了大地,把大地当作了小地,甚至还把大地当作假地而抛弃了,难道这不是件很可惜的事情吗?
真行伪落伪行真落辨
真行伪落,是谓真龙行来,顿起星辰,转身开面落脉,或当胸正落,隐隐微微,不见其迹,或纽落偏斜,躲闪隐藏,莫辨其踪,犹如无脉落下一般,故曰“伪落”。伪行真落,是谓伪龙落脉,或贯顶抽下,或硬肩挂下,形迹显然,令人易见,反有似脉落下一般,故曰“真落”。此二句乃辨落脉真伪之要诀也。
窃怪乎术家好逞臆见,托名先贤,改换其说,以来龙节节属阴为真,入首一节属阳为伪,谓之真行伪落。以来龙节节属阳为伪,入首一节属阴为真,谓之伪行真落。后人罔察,以伪传伪,遂致落脉弗晓,真伪莫辨,误人不浅。
余受师口诀,不忍自私,故发明之。以俾今之学者,得知落脉之真诀而不为邪所误也。
【注释】:所谓“真行伪落”,是指真龙行来,顿起星辰,转身开面落脉,或是从穴星当胸正落,隐隐微微,不见明显的脉迹,或是躲闪隐藏,难察其踪,好像没有脉落下来似的,所以说是“伪落”。所谓“伪行真落”,是指伪龙落脉,或是从穴星顶上直贯而下,或者从穴星肩部直挂而下,脉迹很明显,容易看见,反而好像有脉落下来似的,所以说是“真落”。这两句话是辨别落脉真伪的要诀。
只怪很多风水师好逞臆见,假借杨、曾等大师的名义偷换概念,以罗盘上的阴阳来观测龙脉,若节节属阴则为真,入首一节属阳则为伪,把这叫做“真行伪落”。反之,若节节属阳为伪,入首一节属阴为真,把这叫做“伪行真落”。后来的地理学者不察真假,以讹传讹,结果弄得连落脉的真伪都不知道了,真是误人不浅啊。
我得到了师父的口诀,不忍自私,故在此予以阐明。以让现在的地理学者都知道落脉的真诀而不为邪说所迷惑。
束气辨
龙将到头,跌断束气,再起星体,落脉结穴。此正理也。然有一等疑龙,竟不过峡束气,反结大地者,如含出太湖吴进士祖地是也。观其龙之形势,自离地出身以来,不跌断过峡,起伏转折,只一片蛮铺,径直奔来,至将入首处闪归一边,横开钳口,抽出一线微脉结穴。甚是隐藏,难以察识。人因其无束气,多有疑之者。殊不知龙将到头,抽细过峡,起顶结穴,则谓之来龙束气。临穴化开钳口,抽脉结穴,则谓之穴上束气。然穴上束气之理,先贤俱未发明,故特表之,以广学者之见耳。
【注释】:行龙到头时,跌断束气,再顿起星体,然后落脉结穴,这是龙脉结穴的普遍形式。但也有特殊形式,有的行龙到头结穴时竟然没有过峡束气,也结成大地。比如太湖的吴进士祖坟就是如此。看其来龙,自祖山发脉以来,不见有跌断过峡,也不见起伏转折,只见一片蛮铺,径直而来,到了将要入首处脉闪到一边,横开钳口,抽出一线微微脉迹然后结穴。这种束气十分隐微,很难察识。一般的地师认为其没有跌断束气,怀疑其不是真龙真穴。殊不知行龙到头时,跌断束气,再起顶结穴,这叫做“来龙束气”。而龙到头时化开钳口,再抽细脉结穴,这叫做“穴上束气”。只是这“穴上束气”的道理,先贤未曾表明,所以我在此特意表露出来,以增加学者的见识。
裁剪辨
裁剪者,作用之法也。龙真穴的而沙水有余不足,则用裁剪之法。今术家不论龙穴之有无,动言裁剪取用。殊不知有龙穴而后可用裁剪,未有无龙穴而裁剪成地者也。或有来龙的真而穴形变异,则用法葬者有之。如开金取水,堆土成坟之类是也。又谓小地裁剪,大地生成。岂知裁剪之说无论地之大小,有沙水不足,皆用此法。
观《葬书》云,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益下,是即论作用之法,而未尝有大小之分也。或以节取作穴,如斩关截气之类,谓之小地则可,不可谓小地全是裁剪取用也。学者思之,可以自悟矣。
【注释】:所谓“裁剪”,是指对天然风水进行适当的修正。凡是真龙真穴的吉地,若沙水有欠缺不足之处,即可用裁剪之法。现在的地师不管龙穴的真假,动不动就要用裁剪法给人家裁剪。殊不知必要真龙真穴方可言裁剪,倘若没有真龙真穴,那是不能通过裁剪而得到吉地的。有的地方来龙很真,但穴形变异,吉中带凶,这就要用裁剪方法予以修正。比如金星既不开水窝,也无平面水,只有一点水珠垂下,略显顽硬,无法下葬,即以人力打开窝面,使金水相生而有情,此为开金取水之裁剪法。又比如真龙结穴之处,下挖即见岩石,则不宜深挖,可用堆土成坟之法,等等。有的人还说,小地才须裁剪,大地是天然生成的,毋须裁剪。他们哪知道裁剪的方法是不论大地小地的,只要是真龙真穴而沙水不足的地方,就都能用裁剪法。
看《葬书》里面说,凭地师的目力和工具,将不足的沙水予以适当裁剪,使其趋于完美而避免缺陷,当增高的最高,当填补的填补,这就是作用之法,并没有分大小地而论。如果在龙身的结节上取穴,如斩关穴、截气穴之类,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小地,但不能说所有小地全是需要裁剪的。后学者可以仔细想一想,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作用辨
蔡牧堂云:“山川之融结在天,而山川之裁成在人。”故裁长补短,损高益下,莫不各有当然之理。其始也,不惟目力之巧,土力之具。其终也,夺神功,改天命,而人与天无间矣。由此观之,则作用之法不可不知也。
窃怪乎今之术家各逞臆见,妄肆培补,或筑罗围以填没界水,或作兜金以阻塞小堂,或培礅以壅盖倒影,或凿月池以伤残唇气,或专用规车大开圆堂损其缺暈,或先开金斗砌成空圹泄其生气,更有欲饰观瞻,多加石器镇填于前,或为杀气,此又人事之不善而天损于人者也。
故作用之法,必要认定龙穴,相其形势,当培则培,当开则开,再三斟酌,始无差也,岂可漫为哉!
【注释】:蔡牧堂说:“山川的融结是天然的,但对山川的裁剪却在于人。”所以,地师有裁长补短、损高益下等裁剪方法,这其中是有一定道理的。开始是凭目力和工具,对沙水进行必要的裁剪。最终是要达到夺神功、改天命的目的,使人工与天然浑然一体。这样看来,对沙水的裁剪方法是务必要知道的。
只怪现在的地师们,各逞臆见,乱挖乱补,有的在小名堂周围筑起石墙或土堆,填没了两边蝉翼处的界水;有的在小名堂前面筑起圆形高台,阻塞了小名堂的聚水;有的在小名堂内培起土礅,使名堂拥塞;有的前小名堂前面修建月池,伤残了天然唇气;有的用车轮将坟周碾平,大开圆堂,损坏了天然的太极晕;有的先将葬坑挖成,并将四周砌好,泄掉了穴内生气;更有的为了美观,整几个大石狮、大石像之类的东西填塞于坟前,形成了杀气,这些都是因为人事不善而招致上天损人的情况啊。
因此,修正沙水的作用之法,前提只要认准龙穴,然后仔细察看其形势,认定其沙水的缺陷处,当增高则培土,当益下则挖开,再三斟酌,方无差错。岂是乱来的!
朝案辨
来龙结穴,贵有朝案,此常论也。然亦有有朝无案者,有有案无朝者,又有朝案俱无者,将何所取用哉?惟欲诸水聚于名堂之中耳。杨公云“也有真形无朝山,只要诸水聚其间”是也。然亦总论无朝案耳,未曾有向东向西向南向北之辨。盖南与东西无朝案犹可,向北之地无朝案则不可。乃朔风最严,使无朝案遮拦,未免飘散生气,焉有融结?杨公云“也有大地去朝北,惟要面山高过额”,正谓此也。
殊不知有不尽然者,余覆敝乡东冲胡氏祖地,玉屏土星挂角,入首微起金星开窝,丁山癸向,正朝北方,堂局宽阔,无近案遮拦,左右无龙虎护卫,只有大罗城水口而已。以俗眼观之,宜乎风寒气弱,不甚发福,而何以反出巨富,人丁数千,发福悠久,而成大地也哉?盖有妙理存焉。一来龙系大干尽结,气旺不畏风寒。一石山土穴,体刚不畏风削。一高山跌落,平地开窝作穴,隈聚不为风吹。故发福大而且久。此亦穴之最怪者,非目睹不能知之。卜氏云“看格尤胜看书”,斯言诚是也。
故术家寻地,全要认龙。龙真穴正而沙水不足,不过小节之疵,焉能灭其厚福?所以,有朝案固妙,如无朝案亦可。不可拘拘于此,而反弃龙穴之真也。卜氏云“外貌不足,内相有余;大象可观,小言可略”,斯言足味。
【注释】:来龙结穴,贵在有朝案,这是一般的要求。但在实际当中,也有那种有朝山而无案山的,或是有案山而无朝山的,或是朝山案山都没有的,碰到这些情况取什么为用呢?只要名堂有水汇聚其间就行。杨公说:“也有的真龙没有朝山,只要有水汇聚名堂就行。”但杨公这里也只是统论有无朝案的问题,并没有说有向东向西向南向北的分别。大致来说,没有朝案的墓穴,向南或向东或向西的还行,唯有向北则不行。因为北方风最大,如果没有朝案遮拦,风大就会吹散堂中所聚生气,又哪会融结成穴呢?杨公又说:“也有的大地是朝北的,但要对面的山高过额头。”说的正是这种情况啊。
但事情也不尽然。我的家乡东冲,所葬的胡氏祖地,为玉屏土星,从角上下脉,入首微起金星,开窝结穴,坟立丁山癸向,正朝北方,其堂局宽阔,无近案遮拦,左右也没有龙虎拱卫,只有大罗城围抱,水口紧锁。以平常的地师看,这里风寒气弱,不是发福的风水宝地。然而,这里为什么反而荫生出了巨富之家,人丁数千,发福悠久,成了风水大地呢?这其中是有妙理的,一是因为来龙为大干龙尽结之所,其气旺盛而不怕风吹;二是因为是石山土穴,其体刚硬而不怕风削;三是因为脉从高山跌落,在平地开窝结穴,洼地偎藏,风也吹不着。所以发福大而悠久。这是最为怪异的一种奇穴,不是亲眼看见是无法知道的。卜氏说“到实地看龙格,胜过坐在家里看地理书”,这话是说得很对的。
因此,地师寻地,全部的要领在于认龙。如果龙真穴正,尽管沙水不足,也是小问题,不能灭其厚福。所以呢,有朝有案固然很好,如果没有朝案也行。不可执着于朝案,而放弃真龙真穴。卜氏说:“形貌不足不是大问题,只要内相有余就行;大势可观就好,小形可以忽略。”这话是值得回味的。
钦天监,是官署名,职能为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开元十四年(726),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南面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元有太史院,明时沿用司天监,后期改为钦天监,至清朝时官职沿明制,仍属钦天监。
地书正邪辨
地理经书,有可读者,有不可读者。可读者,惟青乌经、葬书、雪心赋、倒杖篇、疑龙经、撼龙经、发微论、穴情赋、九星篇、八式歌、堪舆宝镜、趋庭经、堪舆管见,此皆地理正宗,不可不读也。
意译:风水地理书籍,有的可读,有的不可读。可读的书籍,只有青乌子的《青乌经》,郭璞的《葬书》,卜则巍的《雪心赋》,杨筠松的《倒杖篇》、《疑龙经》、《撼龙经》,蔡牧堂的《发微论》、《穴情赋》,廖金精的《九星篇》、《八式歌》,刘伯温的《堪舆宝镜》,张子房的《趋庭经》,谢双湖的《堪舆管见》,这些都是地理正宗书籍,是不可不读的。
不可读者,如天机,金篆,催官,玉尺,海角,青囊,天玉,玄珠等书。一系假名伪造,一系以伪传伪,此皆地理之邪说,断断不可读也。
意译:不可读的书籍呢,则如托名丘延翰的《天机素书》、托名轩辕黄帝的《金篆玉函》,托名赖布衣的《催官篇》,托名刘秉忠的《玉尺经》,托名九天玄女的《青囊海角经》,托名黄石公的《青囊经》,托名杨筠松的《天玉经》,以及夏世隆的《地理玄珠》等,这些书不是托名伪造的,便是以假传假的,全是地理邪说,是千万不能读的。
推而论之,凡言形势性情者,皆可读。凡言天星卦列者,皆不可读也。此读书又其次者也。欲习斯道者,先要明师登山,指点龙穴砂水,口传脉理真诀。次要熟识峦头,多看仙跡。稍有确見,然后读书,方为有益。
意译:推开来说,凡是一切讲峦头砂水形势的书,都可以读;凡是一切讲天星、卦例等理气的书,全是不可读的。但这读书又是次要的。想学习风水地理的人,先要有名师带领,登山指点龙穴沙水,口传脉理真诀。其次,就要跋山涉水,熟识峦头,并多看名师的案例。等自己有了一定的正确见解,然后再读书,才能从书中获益。
否则是亦屋里先生,开卷了了,登山茫茫,焉能识山川之妙哉!所以,徒读地书,自作聪明,而反受假地之害者,举世皆然,曷可胜叹!昔人谓读书不如按图,按图不如登山,洵确论也。
意译:否则的话,就是“屋里先生”,开卷则似懂非懂,登山则茫然无知,怎能了解山水好在哪里呢!所以啊,那种死读地理书籍,自作聪明,而反受假地之害的人,举世都是,真令人不胜浩叹啊!古人说读书不如按图索骥,按图索骥不如登山考察,这话是非常正确的。
攒基辩
葬基,诸书言之甚详矣,未有言及攒基者。以其暂攒故也。殊不知攒非其地,则坏棺朽骨,难以移葬,而人子之心何以克安?可不慎乎?今以安攒之法言之,一要藏风,藏风则气暖;一要得水,得水则气聚。然得水在于审局,注水为上,逆水次之,横水又次之。总要下沙逆关为妙。若顺水局要有近案兜收,不见水去方可。否则,未可以言得矣。一要坐下尊严,虽无真龙结作,亦要顶气靠托,朝对有情,堂局圆净,砂水环抱,方有风象可观。一要地上干燥,虽无真气熏蒸,亦要土质坚实,方无湿气之患。一要高筑罗围,使棺偎藏,如人居之有围墙。一要背北向南,或向东向西亦可。切不可向北,盖朔风最严,易于坏棺,不可误向,受其损伤。一要面前洁净,不可有旧塚别物阻塞胸前,拦截堂气。如此斟酌,庶几先灵暂安,而仁人孝子之心亦稍慰矣。切勿听术者之妄谈,或夺龙气,置高岗而受风寒;或就水局,置低洼而沾湿气;或单就向利,而失堂气;或半藏地下,而被水浸。凡此者不可不慎也。
意译:关于下葬的坟地,诸书已经阐述得很详细了,但均没有言及攒基的(所谓“攒基”就是暂时存放棺材的地方,即攒厝之地)。殊不知虽然是暂时存放棺材的地方,若风水条件太差,也很容易损坏棺木,腐烂尸骨,最终难以移葬。做子女的人又如何能够安心?这事能不慎重对待吗?现在就说说攒厝之地的一般要求:
第一,要藏风,风藏则气暖,尸骨不受风寒。
第二,要得水,得水则气聚。然而要得水,必先审视水局,以注入蓄聚之水为上等水局,逆朝之水次之,横拦弯抱之水又次之。总之,要下沙回头逆关水口,方为吉利。若是顺水而朝之局,则务必要有近案兜收,坟前不见去水方可。否则,就不能说是得水了。
第三,要坐山尊严,乐山端庄,就算不是真龙结作,也要上有盖,下有托,后有靠,前有拦,朝对有情,名堂圆净,砂水环抱,方有吉象可观。
第四,要穴场土壤干燥,虽无真气熏蒸,也要土质坚实,才无湿气之患。
第五,要高筑罗围,使棺木偎藏于地中,不受风吹水浸,犹如活人所居之处四周有围墙一样。
第六,坟的坐向最好是坐北向南,或是坐东向西、坐西向东也行,切不可坐南朝北,因为北风最为严寒,极易损坏棺木,不可误朝其向,受北风损伤。
第七,要坟前洁净,不可有旧坟、土墩、尖石、朽木、污水、垃圾等物阻塞坟前,拦截名堂气流。
如此斟酌攒基,方能使先灵获得暂时的安宁,做儿女的人也才能稍获宽慰。切不可听信有些地师的胡说八道,为了要夺什么龙气而将棺木攒厝在高岗之上,使之受寒风暴吹;或者为了使自己尽快发财而就水局,将棺木攒厝在低洼湿地;或者为了在罗经上立一个什么吉向吉卦,而偏离天然朝向,从而失去了名堂生气;又或者将棺木深藏于地下,招致水浸。这些都是不可不慎重对待的。
宫位辩
宫位之分,谓青龙管一四七,名堂管二五八,白虎管三六九,以是断验祸福,此常论也。然亦不可泥于此也。余每见有虎无龙而发长,少虎而发幼,名堂不正而偏发中房。更有此盛而彼衰,彼盛而此衰,祸福无凭,吉凶难定者,其故何也?盖心者气之主,气者德之符,人心积德,天必降之以福,而地亦以吉气应之。人心丧德,天必降之以祸,而地亦以凶气应之。是祸福之来,吉凶之应,为人自招,岂尽关龙穴之偏枯,沙水之不齐哉!
故人子求吉地,只宜择吉穴以藏先人之遗骸,弗使风水蚁三害侵之,其义备矣。至房分之不均,惟尽人事听之而已,若欲其全美,或赔补此地以助之,或别求吉地以衬之,亦可免其不均之患也。杨公云“岂可一坟分宫位,必取众坟参互议”,此说可推也。大抵宫位之说,只可置之勿论,切勿听术者之妄断,狃于发福之偏枯,停止不葬,暴露无休,而自陷于不孝也。河南程氏曰:“不以奉亲为计,而专以利后为谋,非孝子安厝之用心。”诚为至论。
意译:从祖坟风水上看哪房发的宫位问题,地理诸书都说青龙管一四七房,名堂管二五八房,白虎管三六九房,并以此推断各房的吉凶祸福,这是常法。但也不可拘泥于此法啊,我经常看到有些人的祖坟有虎而无龙,但却大发长房,有龙而无虎的却大发小房,名堂不正的却偏偏大发二房的情况。更有此房盛而彼房衰,彼房盛而此房衰,祸福无凭,吉凶难定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心是气的主,气是德的符,若是人心积德,则上天必降福,其祖坟也会以吉气相应。若是人心失德,则上天必降祸,其祖坟也会以凶气相应。因此啊,祸福之来,吉凶之应,为人自招,不全是祖坟龙穴偏枯、砂水不齐的原因!
所以呢,为人子女者,在寻求先人葬地的时候,只要选择吉穴以安葬先人的遗骸,勿使风吹、水浸、蚁噬这三害侵扰,其意义就在于此了。至于发房均与不均,只有尽人事而听天命了,若想求房房全美,办法只有在此地以人工赔补以助弱房,或者就另寻吉地以帮衬此地,这也是可以解决发房不均问题的。杨公说:“不可以一座祖坟来论定宫位,必须要结合几座祖坟的情况来论宫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说,一坟的不足之处,可以用另一坟来弥补。大体而言,宫位之说可以置之不论,切莫听信有些地师的妄断,纠结于发房不均的问题,将先人遗骸长久不安葬,让其暴露无休,使自己成为不孝之子。河南的程氏说:“葬亲不以奉亲行孝为目的,而专求自己大发丁财,这不是孝子安厝的用心。”这说法非常正确。
阳宅门向辩
阳宅首重大门者,以大门为气口也。张宗道云:“大门者,气口也。气口如人之口,人之口正,便于呼吸饮食;人之门正,便于顺纳堂气,人物出入。”博山篇云:“门中正,家道成。”此正论也。
今术家不知气口之义,误以游年星轮数入宅方向,如遇贪狼、巨门、武曲,便谓三吉方,宜开大门,如乾宅坤门,坤宅乾门,艮宅兑门,兑宅艮门,坎宅巽门,巽宅坎门,震宅离门,离宅震门,俱在中腰及左右两角,并无正门。以致气口不顺,反福为祸,诚可慨也!
尤可笑者,谈论不一,相互舛谬。如所谓市居则论宅法,乡居则论堂局,既乡居论堂局,则宜中正开门,向对堂局,于理为是,如何又用入宅游星数定门向,或左或右,而又失堂局耶?既市居论宅法,则大门宜在中腰及左右两角,如何又因邻屋阻碍,势不可得而反开正门,不以宅法论耶?
再以东西二宅辩之。兑宅开艮门,在宅左角,犹可得也。如震宅开离门,在宅中腰,定有邻宅相阻,不可得也,势必正中开门。然以游星数之,正中为绝命方,左角为祸害方,右角为五鬼方,三方俱不宜开门,又何为而开正门耶?震宅可以开正门,则兑宅亦可以开正门。若云兑宅正门是为绝命方,则震宅正门亦为绝命方,又何为此可开而彼不可开耶?
今见市中兑宅则多开艮门,震宅则多看正门,一用宅法,一背宅法,岂不大相舛谬哉!所以,不论市居乡居,俱宜正中开门,以顺通气。至于便门者,随宅主之便而开也。而入宅游星,系伪造邪说,断断不可用也!廖公云:“市居必要傍冲衢,向首理难拘。村居必要龙神落,向首随龙作。”此正理也。设或有恶煞当前,如巷冲路射、井拦坊压等类,则又宜达权通变,趋吉避凶,或左或右开门可也。切不可抢水作向,歪斜开门,如人口邪,不成相貌,为可嫌也。
此特举其一端,尚有竹节贯井,抽爻换象,谬论纷纷,难以尽述。惟智者详之,毋滋惑可耳。
意译:阳宅之所以首重大门,是因为大门为气口。张宗道在其《地理全书》中说:“大门,就是气口。气口就好像是人的嘴巴,嘴巴生得中正,才便于呼吸与饮食。房子的大门中正,才便于顺纳名堂生气,出入人和物。”黄妙应的《博山篇》里说:“大门中正,家道兴旺。”这是正确的论门之说。
现在的地师们,不知道“气口”二字的意义,错误地以游年星轮数入宅方向,将贪狼、巨门、武曲三星所临之处视为三吉方,宜开大门,比如乾宅开坤门,坤宅开乾门,艮宅开兑门,兑宅开艮门,坎宅开巽门,巽宅开坎门,震宅开离门,离宅开震门,这些门均开在房子的中腰或左右两角,都没有在房子的中间开门。这样做的结果,导致气口不顺,反福为祸,真的使人非常感叹啊!
最为可笑的是,各家所论不一致,相互矛盾,错误百出。比如有人说:“市居则论宅法,乡居则论堂局。”既然说“乡居论堂局”,那么就当在房子的中间开门,正对堂局,这才合理。为什么又要用入宅游星数定门向,将门开在房子的左右角,从而偏离堂局呢?既然说“市居论宅法”,那么,大门就要开在房子的中腰及左右两角,为何又因邻屋阻隔,反而将大门开在房子中间,不以宅法论了呢?
再以所谓东西二宅来论,兑宅开艮门,在房子的左角,这还能开。但如震宅开离门,在房子的中腰,一般都有邻宅阻隔,很难开,势必要在中间开门。然而以游星数论,正中为绝命方,左角为祸害方,右角为五鬼方,这三方都不能开门,又为何要在中间开门呢?既然震宅可以在中间开门,那么,兑宅也就可以在中间开门啊。若是说兑宅中门为绝命方,那么,震宅中门也是绝命方,为什么震宅可开而兑宅就不能开呢?
我看见城市里的兑宅多开艮门,震宅多开正门,一个使用宅法,一个违背宅法,岂不是特矛盾吗?所以,无论是市居还是乡居,都宜在房子的中间开正门,以顺堂气。至于便门,可以随宅主之意随便开。八宅派的入宅游星之法,显系伪造的邪说,断断不可使用。廖金精说:“市居要依傍在大街小巷的旁边,其门向不可拘泥于那些游年星卦。乡居则务必随着来龙的走向,顺其自然朝向而定门向。”这才是正理。假设有恶煞当前,如巷口直对,道路冲射,水井拦门,牌坊高压之类,则又当权衡通变,避其煞气,在左角或右角开门均可。千万不可为了接近水源而立向,歪斜开门,好像人歪斜着嘴巴一样,破了相貌,使人嫌弃。
我在这里专门批判了八宅派的游年星卦这一端,此外尚有黄一凤《八宅周书》的“竹节贯井法”、蒋大鸿《阳宅指南》的“抽爻换象法”等很多谬论,不可尽述。希望有志于此道的聪明之士,仔细想想,不要被此等邪说给迷惑了。
改葬辩
先葬固当慎重,改葬更不可轻易。苟葬非其地,有风、水、蚁三害相侵,不得已而迁起,须要速求吉地葬之。否则,骸骨易朽,棺木易烂,暴露无归,罪莫大焉。若葬得其地,荫出富贵之人,切勿听射利之徒妄言此地只出小富小贵,若葬某地当出大富大贵,轻易改葬,反招大祸。盖其人既受此地之气而生,今忽改迁别处,则气不相续,焉能获福?即彼地胜于此地,迁而葬之,然未受彼地之气,先泄此地之气,亦必先致其祸。改葬者可不慎乎?
故人丁繁衍者不可迁,家道平康者不可迁,无五不祥者不可迁。五不祥者:一、冢无故自陷;二、冢上草木枯死;三、家有少亡孤寡;四、男女忤逆,癫狂劫害,刑伤瘟火;五、人丁将绝,家业耗尽,官讼不息也。有三祥瑞者不可迁。三祥瑞者:一见龟蛇生气之物;二见紫藤绕棺木;三有水珠泡如乳温暖,或有气如雾,穴中干燥也。年代深远者不可迁。当速访明师,别求吉地,接福于后,此为正理。奚必轻易改葬为哉!
意译:开始择地就要慎重,之后改葬更不可随便。倘若葬地不佳,有风吹、水劫、蚁噬这三害相侵,不得已需要改葬,则又须赶快寻求吉地。否则,棺木很容易损坏,骸骨也容易腐烂,让亲人的尸骨暴露在外,那就是大罪过啦!若是已然葬到了好地,并已荫生出了富贵之人,那就千万不要听信那些骗钱的地师,说什么这是小地,只出小富贵,若是改葬于某地就能荫出大富大贵之人,如果轻信其言而改葬的话,就会招来大祸。因为富贵之人既然是受这座祖坟的荫气而产生的,现在忽然改葬他处,则荫气中断,不能接续,又怎能继续获得荫福呢?就算所择新地胜过旧地,迁葬之后,也不会立即接受到新地的荫气,但旧地的荫气却已经泄露掉了,这样也必然会先生祸患。改葬的人能不慎重其事吗?
因此,人丁繁衍者不可迁葬,家道平顺者不可迁葬,没有五种不祥现象的不可迁葬。所谓“五种不祥现象”就是:一、坟冢无故塌陷;二、坟冢的草木枯死;三、家里有夭亡少年和孤寡青壮年;四、子孙忤逆不孝,心性癫狂,或非为作歹,残害刑伤,或意外灾祸较多,或火灾频发等;五、人丁不旺,香火难续,财物破耗严重,官讼不断等。有以下三种祥瑞现象的不可迁葬:一是有龟、蛇等有生气的动物;二是有紫藤绕棺木;三是有水珠水泡如乳状凸起,且生热气,或者有气如雾如烟,而穴中又干燥。还有,下葬时间已有数代的老祖坟,也不可迁葬。应当马上寻求明师,到别处找吉地,以接续老祖坟的荫气。这才是正理,何必动辄就轻易改葬呢!
求地辩
仁人孝子苟竭诚求地以安亲,天岂肯阻人行孝而不假以吉者哉!切勿执可遇而不可求之一言,遂置亲骸于度外也。但求地,只在一真,不在图大。图大恐犯造物所忌。故地之大小则听所遇耳。
至求地之要,有二:一在积德,盖积德为求地之本。卜氏云:“吉地乃神之所司,善人必天之克相。”由此观之,则知积德善人未有不得吉地者也。一在择师,得师则得地矣。盖山川不言,其情自见,苟遇明师,安能遁其情哉!但择师之法,当审其宗主,则知其传授;验其往作,则知其目力;访其素行,则知其心术;察其议论,则知其学问。苟传授真,目力巧,心术正,学问通,洞识山川之情,弗循时俗之论,超乎常格,认人之所不能认者,始可以言师矣。断不可听八门断、八坟断、鬼灵经、江湖串谋断克应、八法神针之类,若以安厝大事托之,致陷亲骸于水蚁之中,而受莫大之罪也。吾愿天下之求地者,当以积德为本,择师为要,则庶乎安亲可望矣。
意译:仁人孝子若是诚心寻求吉地以安葬亲人,上天又怎么会阻止你行孝而不给你吉地呢?千万不要执着于“可遇不可求”这句话,便将亲人的骨骸长期置放,不早点安葬。但凡要求地,只在求真地,不在求大地。因为寻求大富大贵之地,恐怕会触犯上天的禁忌。所以,地的大小要随缘而遇,不可强求。
至于求地的条件,有两点很重要:第一,要积德,因为积德为求地之本。卜则巍在其《雪心赋》里说:“吉地是有神灵管辖的,只有善人,上天才会让你相中。”由此看来,就知道积德行善之人没有得不到吉地的了。第二,要选择明师,得到明师的指点就能得到吉地了。因为山川不会言语,但其情状却表露在那里,若是遇到明师,山川又怎能隐藏其情状呢?选择明师的方法,应当审视其所宗奉的门派,就能知道其所学内容的真假;考验其以往的旧作,就能知道其实际勘察能力的高低;探访其素来的行为,就能知道其品行的优劣;观察其议论,就能知道其学问的深浅。如果其所学是真传正理,实际勘察能力又高,心性品德又好,学问又通达,并能洞识山川之情状,不流于世俗之论,超乎常人,还能观察到一般地师观察不到的风水情状,这才可以说是明师了。千万不可听信什么“八门断”、“八坟断”、“鬼灵经”、“八法神针”等一类江湖庸师推断克应的方法,如果以这些方来处理安厝祖坟的大事,就会使亲人的遗骸陷于水浸蚁噬之中,受莫大之罪!我愿天下的求地者,当以积德行善为本,选择明师为要,这样才有希望找到好地来安葬亲人。
选择辩
杨救贫云:“年月要妙少人知,年月无如造命法。”吴景鸾云:“选择之法,莫如造命。体用之法,可夺神功。”盖造命者,选成四柱八字,干支纯粹,或格或局,内藏补龙扶山相主之义,此造命之体也。再取日月金水三奇,尊帝紫白三德及禄马贵人,此数者乃真正吉星,得二三个到山到向到宫,自然吉利。又查岁破戊己三煞阴符箭刃月建等煞,尽行退避,不相干犯,乃为全吉。此造命之用也。
至于年方空利,诸事吉日,俱要与钦天监年方历日相合为妙。万一不能相合,再依造命通书,选成吉日用之可也。
今选家不知造命之法,多宗斗首奇门之说,殊不知斗首之说,一背正五行与纳音五行,二不能补龙扶山相主,三则生克舛错,吉凶无凭,大不利于造葬之家,深可恨也。究其弊端,始于唐时一行铜函经。夫是经作之一行,不过因有指示,故意谬撰,以愚海外者耳。其间倒装生旺,反用休囚,原不可用,嗣后好奇者窃取起义,改头换尾,记名杨公斗首,以神其说,遂致真伪难分,庸愚易惑,反以斗首为精妙,咸相遵从,误人不浅。此非一行之咎,乃误传一行者之咎也。至于奇门之说,原为出兵择吉之用,非为造葬而设也。一概混用,殊为可笑。此略举其二说以明之,尚有谬论甚多,难以尽述,惟在高明者细阅杨公造命千金歌、造命宗旨全书与杨公宝鉴通书,及耶律楚材、刘伯温历,则邪正之说不待辨而自明矣。
意译:杨筠松说:“选择年月吉日的要妙很少有人知道,择吉的种种方法都不如造命之法。”吴景鸾说:“择吉之法,莫如造命之法。造命的体用之法,可以夺神功。”所谓“造命”之法,就是根据办事的年月日时选择出一个好八字,使四柱的干支纯粹,成格成局,内藏补龙、扶山、相主的作用,这就是造命所需的“体”。然后,再取日月金水三奇,以及尊帝、紫白、三德、禄马、贵人等神煞,这些都是真正的吉星,若得其中二三个到山到向到宫,自然就很吉利了。若是碰到岁破、戊己三煞、阴符、箭刃、月建等神煞,则要尽量避开,不要干犯它们,方为全吉。这些就是造命所需的“用”。
至于流年的旬空和方位的利与不利,以及诸事的吉日,选择时都要与钦天监的择吉通书相吻合方好。万一不能与钦天监的择吉通书相吻合,则再依造命法通书,选择吉日就行了。
现在的择吉师们,他们不知道造命之法,多数都以斗首奇门之法择吉。殊不知斗首之法,一是违背了正五行和纳音五行,二是不能补龙扶山相主,三是生克舛错矛盾,吉凶无凭,非常不利于造葬之家,深为可恨。考查其弊端,发源于唐代一行和尚的《铜函经》。此经为一行所作,不过,因其受朝廷指令,故意错写乱编,以欺骗海外的同行。其中他将五行的生旺休囚规律都进行倒装,本来是不可使用的,孰知后来的好奇者窃取其义,改头换尾,将其术说成是杨公所创,借以神话其术,遂使后学者真假难分,好坏不辨,反而以斗首为精妙之法,大家都盲从它,真实误人不浅啊!这不是一行和尚的过错,而是那些误传一行和尚《铜函经》的人的过错。至于奇门之法,原本是用来择吉出兵打仗的,并不是造葬所用的,将它和造葬择吉混为一谈,真是太可笑了!在此,我就略举这两种方法以说明问题,还有很多有关择吉的谬论,难以尽述,高明之士只有仔细参阅杨公的《造命千金歌》《造命宗旨全书》与《杨公宝鉴通书》,以及耶律楚材和刘伯温所编著的择吉通书,则对择吉诸法的邪正就很容易辨别清楚了。?
香港三木国学馆
传承风水智慧,风生水起赢天下
为您提供风水布局、择日、起名改名、催丁财、催官贵、催桃花、催姻缘、提升学业、测八字、企业战略布局、企业顾问等方面的咨询与服务
请致电13855960088
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咨询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