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A股连涨数个交易日,但长假过后,沪深两市接连几日呈现“震荡”局势,高开低走。随着前期高涨的市场情绪逐步趋于平和,投资者之间出现了显著的分歧:谨慎派认为市场短期内涨幅过大,应适时获利了结;而乐观派则坚信,行情方兴未艾,当前正是布局良机。
这波分歧,其实是市场上涨后的正常表现。我们不妨把目光聚焦在那些可知的、已知事实上,来解读当前的市场状况。
在经历了此前的反弹之后,市场估值有所回升。但根据华福证券报告的统计,截至2024年9月30日,万得全A指数市净率(LF)距离回归历史中枢水平的修复空间为19%。代表大盘股的沪深300指数市净率为1.41倍,位于2010年至今的32%的历史分位数水平,距离回归历史中枢水平的修复空间为7%。也就是说,尽管A股市场近期涨势显著,但主要指数的估值水平并未过高,仍存在一定的修复潜力。
政策层面,利好消息仍在释放。在10月12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现场公布的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针对当前经济运行堵点,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精准施策、靶向发力。长盛基金研究部也指出,此次财政相关的新闻发布会整体略超市场调整后的预期,核心在于明确了未来中央加杠杆的态度。
因此,东风已起,不妨多点耐心。
随着市场逐步回暖,投资信心也在恢复,此时不妨让投资继续发挥作用,让子弹多飞一会儿。建议保持最初设定的投资计划,尽量屏蔽市场波动带来的情绪影响。
同时也要认识到,市场周期的演绎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短期内大涨之后出现一定的回调是合理的现象,不必过度担忧。行情到来之时,不追高、也不畏高往往是更明智的选择。
大涨的时候,很多人容易陷入市场狂热的氛围,更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因此,相较于“熊市”,“牛市”投资反而更需谨慎。投资者应更加细致、理性地挑选投资标的、规划入市时机、控制仓位等。
权益市场的潜在收益虽高,但与之相伴的风险也不容小觑。投资者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自身需求谨慎选择合适的产品。无论是投资指数基金还是主动型基金,都应有意识地做好分散配置,如通过股债搭配来降低一定的震感。此外,面对市场的波动,还可借助定投摊平成本,优化持有体验。
随着三季报的陆续披露,市场或将迎来新的转折。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机遇往往孕育在细微之处,保持冷静,顺势而为,方能稳步前行。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