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最近,走出天津主要火车站出站口,能看到硕大的红瑶甘薯字样。随着丰收季来临,多款天津特色农产品陆续上市,也出现了一些崭新“玩法”。
都说“萝卜就热茶”,偏偏有一家咖啡厅将新鲜出炉的沙窝萝卜放进了咖啡里,形成一款“地方限定款”饮品,还迎来了好评。
许多特色农产品品质一流,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何让好货叫好又叫座?也许只差一个创意的距离。举个例子,“北纬47°”这一概念横空出世、一炮打响,多少这条线上的农产品都抬起了身价。这种将农产品IP化、品牌化的能力,就叫作运维力。
当下,“苹果节”“柿子节”“玉米节”到处都是,让农产品节庆活动更加精巧,大有研究空间。近期一场“擂台赛”在津上演,场面可谓“大米开会”,全市30多个小站稻样品同台竞技,品鉴专家逐一打分,很有观赏性。而在城市另一边,一场“拍卖会”也在举行。拍品是什么?萝卜!沙窝萝卜今年的“首萝”。现场竞价声此起彼伏,这颗萝卜也飙到了4000余元高价。类似的节事活动,极富创意、很有噱头,能引发互动参与,有助于形成舆论声势,值得学习借鉴。
十个卖大米的,九个都说是五常大米;在阳澄湖“洗了个澡”,就打出阳澄湖大闸蟹的旗号……频繁发生的农产品“蹭名牌”现象令人生厌。让农产品“支棱起来”,首先要让品牌立起来。在最近举办的沙窝萝卜文化旅游节主场推介会上,一项重头戏便是沙窝萝卜全新的品牌形象——“五标一码”集中亮相,包括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标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标识、“津农精品”标识、“沙窝萝卜”商标、“沙窝”字标和防伪码,通过完整标识系统和统一外观包装,形成品牌IP。这套标准化打法,打造出品牌特色标志,提升了自身独特属性,再想“仿”就难了。
此外,营销动作也要跟进。传统的“地推”模式当然不能少,一些“津农精品”赴京“路演”,结合相声快板等津味文化标识,打开了首都市场。而更加接轨新消费模式的网络营销与直播带货,也是相当重要的阵地。天津已经走出带有泥土芬芳的农村直播达人,一些大学生实践团队持续助力特色农产品在网上打开销路,天津农产品品牌正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深入人心。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视频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