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一周外宣集锦

文摘   2024-11-04 17:45   内蒙古  





10.28-11.03亮 点 动 态 摘 录



01

新华网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甜菜产业“链”出甜蜜事业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30日电(李倩 塔娜)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地处北纬50度,夏季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是甜菜的黄金种植区域。
近年来,额尔古纳市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挥企业带动作用,通过优化政府服务措施、多主体共同赋能、提高种植比例等手段,不断做大做强甜菜糖产业链,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企业引领 甜菜产业绽放新活力
连日来,一辆辆满载甜菜的大货车有序驶入呼伦贝尔晟通糖业科技有限公司厂区,这些甜菜通过国内首条甜菜含糖自动检测线检糖后,经过喷淋洗菜机、切丝机全面清洗、切条,由塔式浸出器浸出糖汁,再通过清净、蒸发、结晶、分离、干燥、包装等工序,最终生产出可供直接食用的绵白糖和白砂糖。

呼伦贝尔晟通糖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进行加工的甜菜。新华网发(塔娜 摄)
今年,呼伦贝尔晟通糖业科技有限公司预计收购加工甜菜70万吨左右,再创建厂以来新高。
“我们始终以建设‘高产高糖高质量’甜菜产业基地为目标,以农业科技、大型农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支撑,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和社会种植主体建立合作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化保障和技术金融保险等全方位服务,确保种植主体和企业实现双赢。”呼伦贝尔晟通糖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副总经理匡伟介绍。
随着甜菜糖产业不断发展,额尔古纳市结合实际情况,在保障粮油作物种植面积基础上,深挖耕地资源可利用空间,稳定甜菜种植面积,开展甜菜品种对比等试验,以“甜菜精准农业服务体系”为抓手,在呼伦贝尔高寒地区开展相关技术成果转化,尽可能发挥农田生产潜力,提高甜菜产量,强化原料保障。
体系联合 助力甜菜产业联动发展
为使“甜蜜”产业惠及当地群众,相关企业与额尔古纳市农业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以土地集中连片托管模式,实现甜菜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与专业化生产,有效提高甜菜亩产水平,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呼伦贝尔晟通糖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成品绵白糖正在打包。新华网发(塔娜 摄)
目前,额尔古纳市已基本形成以晟通糖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链主”,以额尔古纳市12个国营农场、1个农业公司、26个甜菜种植大户、3个商贸公司为紧密合作方的呼伦贝尔甜菜制糖农业产业化全产业链联合体,计划在3—5年内,甜菜产业基地种植规模达到60万亩,甜菜产量达到200万吨。
董高生是种植大户,每年甜菜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年收入50多万元左右。他说:“甜菜的效益比小麦、油菜等高,糖厂会在地头直接收购,省运费,结算也快,每亩可获利500元左右。”
额尔古纳市农牧局副局长李超介绍,今年额尔古纳市甜菜种植面积约14万亩,平均亩产量3吨左右。
李超说,额尔古纳市将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技改提升,以国家级龙头企业为链主,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注重农企利益联结,打造现代化甜菜产业链条。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合理引导甜菜种植,巩固提升额尔古纳市甜菜种植优势,延伸拓展下游产业链,不断提升产业效益。(完)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30日




02

学习强国


沿着边境看中国 | 记者手记:恩和,一个充满特色和魅力的民族乡



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是我国俄罗斯族最集中、最典型、民俗保持最完好的聚居区,是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这里广袤的草原湿地、漫山遍野的白桦林、原生态的俄式木刻楞,传承了独特的文化和文明。在这里,各民族群众紧密团结,多元文化交融共生,携手共建和谐、美丽、幸福的家园。

美丽的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一隅。(摄影:韩丹丹)
电视剧《闯关东》主题歌《家园》的旋律轻轻响起,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更让人们对恩和这个神秘之地充满了无限遐想与期待。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过去有很多从山东迁来的移民,他们与对岸的俄罗斯人始而相交以为友,继而相爱以为姻,就诞生了这个爱唱、爱跳、爱生活的民族——俄罗斯族。来到孙金花阿姨的家,木刻楞房屋造型独特、内饰精美,温馨典雅。刚出炉的列巴香甜美味,配上特色饮品格瓦斯,味道奇妙,让人回味无穷。孙阿姨说,列巴和格瓦斯的制作过程十分讲究,其制作技艺已被录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特色木刻楞民居。(摄影:武飞虎)
孙阿姨家的传统服饰同样引人注目,服饰上的很多配饰均为手工钩织而成。俄罗斯族手工钩织技艺流传百年,是俄罗斯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孙阿姨展示了家族流传下来的老照片、老物件,讲述家族传奇历史。从山东闹饥荒到闯关东淘金,作为恩和起户的七户之一,家族见证了恩和百年沧桑巨变。通过孙阿姨的讲述,了解恩和乡人民的迁徙与奋斗历程,领略俄罗斯族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的独特魅力。

在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探访孙金花阿姨,听她讲述家族的故事。(摄影:胡瀛)
恩和乡副乡长岳瑶详细介绍了恩和乡的发展情况。近年来,恩和凭借生态、区位、历史人文及政策等优势,积极培育旅游+文化等业态,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精品民宿品牌、星级家庭游示范户,开展民俗体验活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2023年全乡旅游经营户达147户,乡村旅游接待人数85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9亿元。

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共享巴斯克节歌舞表演。(来源:额尔古纳市融媒体中心)
除此之外,以恩和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为契机,挖掘和展示俄罗斯族民间歌舞、纺织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民族团结”融合发展之路。实施“美食驱动”战略,形成以美食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美食发展的良好态势。恩和油画写生基地自2017年打造建成以来,“恩和油画小镇”已多次举办国际国内艺术交流活动,每年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等近千名油画名家、美院教授和学生开展艺术交流、采风、写生创作活动,不断提升油画小镇的知名度,艺术家们在恩和的创作少则数十天,多则数个月,吃住都在当地百姓经营的家庭游中,在为当地群众带来不菲收益的同时,也在朝夕相处中增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各民族在恩和乡交流交往交融,团结一家亲。(来源:额尔古纳市融媒体中心)
接下来,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保障边疆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重点任务,持续打造“守望相助心向党·民族团结固北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讲好恩和民族团结故事,为边境地区的安宁、和谐、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如果你还没有来过恩和,那你一定要来一次。听听马蹄声在草原上悠扬回荡,吹吹自由风在耳边轻轻吟唱,感受多民族和谐大家庭热情好客……开启属于你的恩和记忆。




播出时间:2024年11月1日



03

学习强国


额尔古纳河右岸·风味——肉饼土豆泥



在额尔古纳的地域美食谱系中,有一道俄罗斯族传统美食——肉饼土豆泥。这道菜,以其独特的风味与精湛的制作工艺,让人在品尝间便可感受到那份浓厚的异域风情。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30日




04

学习强国


额尔古纳:四季流转 绮丽画卷



额尔古纳市是内蒙古北部的一座边境城市,素有“呼伦贝尔缩影”的美誉。这里有广袤无垠的草原、茂密葱郁的森林、蜿蜒清澈的河流、风光旖旎的湿地,景色如诗如画,展现出独特的生态之美。

图为春日里的蓝天白云与湿地美景浑然天成。(摄影:耿金江)

春日湿地水天一色。(摄影:才广)

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夏季如画般的自然风光。(摄影:武飞虎)

水草丰美,马儿悠闲。(摄影:于海)

良好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摄影:于海)

晚霞映照湿地。(摄影:于海)

初秋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卧龙山俯瞰全乡。(摄影:张恩东)

秋日霞光映衬下的白桦林色彩斑斓。(摄影:于海)

雪后的湿地安静又神秘。(摄影:才广)

冰钓活动中界河冰面上的冰钓帐篷。(摄影:裴月忠)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31日



05

学习强国


沿着边境看中国|额尔古纳:历史文化与自然风情交织的魅力之城



在巍巍大兴安岭西北麓、呼伦贝尔草原北端、中俄边境线额尔古纳河右岸,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额尔古纳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额尔古纳市,因额尔古纳河而得名,素有“呼伦贝尔缩影”的美誉。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长674.89公里,约占内蒙古自治区中俄边境线的63%,是祖国版图上最亮丽、耀眼的“雄鸡之冠”。

在这里,你可以漫步湿地景区,驻足鲜卑古墓遗址,感受额尔古纳河九曲十八弯,令人荡气回肠的雄浑气魄。住木刻楞房子,体验中国男人的智慧和俄罗斯女人的热情造就的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情;聆听巍巍兴安、茫茫林海流传的美丽动人的故事——白鹿与苍狼的传说;踏足驰名中外的三河牛、三河马的故乡,感受广袤草原的壮阔无垠……全生态、原生态以及多彩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构架出额尔古纳这座极具魅力的特色旅游文化名市。

额尔古纳湿地水天一色。(摄影:才广)
坐落于额尔古纳河畔的黑山头古城遗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南临根河,北依得尔布尔河,四面是低缓的丘陵草原。将保存较为完整的内外城展示于众,址内琉璃瓦、青砖、龙纹瓦当、绿釉覆盆残片述说着蒙古族的兴盛。据《元史译文证补》和拉施特《史集》记载,在十三世纪及十四世纪上半叶这里是成吉思汗大弟拙赤·哈撒儿及其后人的封地,黑山头古城则为哈撒儿家族居住的主要城池之一,这里也是当时蒙古王公贵族的政治文化中心。

额尔古纳市黑山头镇日落山。(摄影:才广)

一水缘、两国情,千年流淌的额尔古纳河上,“中俄第一桥”——友谊桥连接着中俄两国的深厚情谊。站在游艇游界河,中俄两国的山水风景、风俗文化尽收眼底。俄罗斯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是额尔古纳丰厚的财富。目前,俄罗斯族民间舞蹈、俄罗斯民间音乐、民歌、俄罗斯族建筑风格木刻楞、俄罗斯手工艺品、编制艺术、俄罗斯节庆项目“巴斯克”节、俄罗斯饮食文化“列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很有名气。

俄罗斯族群众在恩和奏响欢快的乐曲。(来源:额尔古纳市融媒体中心)

额尔古纳生态环境优良,绝美的自然风光令人流连忘返。这里拥有国内保持最完好的原始森林、优质的天然草原、亚洲第一湿地和多样的生物群落,有北方游牧民族母亲河构成的全生态、原生态自然环境。盛夏季节,这里气候宜人,水草肥美,是旅游观光的最佳时节。在这里你可以漫步在白桦林中,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也可以泛舟于额尔古纳河上,领略中俄边境的壮丽风光。在美丽的额尔古纳,你可以尽情释放内心的疲惫与压力,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与净化。

额尔古纳湿地的壮美景色。(摄影:于海)

额尔古纳这座充满魅力与故事的边境小城,等待着每个人的探索与发现。无论你是寻求心灵慰藉的旅人,还是热爱探险的勇士,额尔古纳都将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予你最深刻的感动和最难忘的回忆。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31日





06

内蒙古日报、内蒙古新闻网、直播旅游网、呼伦贝尔新闻


额尔古纳:聚力打造戍边文化品牌 持续深化北疆文化建设



额尔古纳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拥有内涵丰富的“固边、稳边、兴边、富边、强边”戍边发展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时代背景下,北疆之城额尔古纳市更是为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凝心聚力、接续奋斗。额尔古纳市聚力打造戍边文化品牌,持续深化北疆文化建设,让根植在北疆大地上的戍边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

额尔古纳戍边发展史由来已久,在这片土地上,一代代边防军人忠肝义胆固防守边,一代代农垦人战天斗地屯垦戍边,一代代建设者艰苦创业兴边强边,额尔古纳人世代坚守,共同书写了一部绵延几百年的戍边史,形成的戍边文化沉淀出鲜明的地域特质,历经岁月洗礼,熠熠生辉,涵养出额尔古纳市富有时代价值的精神品格。

建设文化阵地
打造城市新名片
蒙兀室韦苏木“红色前哨”卫国戍边文化基地。吕昊俊 摄
“基础桩”越夯越实。额尔古纳市打造“红色前哨”卫国戍边文化基地、戍边文化长廊、戍边文化主题公园、黑山头口岸研学示范带等一批戍边文化阵地,以卫国戍边为主题,对当地百姓耳熟能详且能产生共鸣共情的戍边故事、戍边人物、戍边历史、戍边文化等进行深入挖掘,以雕塑景观、实景再现、图文展板等方式,用润物无声的方式走入百姓生活,讲述戍边故事,厚植家国情怀。同时,打造额尔古纳河右岸戍边文化阅览专区,搜集整理北疆文化相关书籍,持续丰富北疆文化书籍库,为居民群众搭建多元化阅读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内蒙古大学北疆民族语言文化交融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朝戈金参加额尔古纳市首届戍边文化研讨会并发言。于龙江 摄
“朋友圈”越建越广。额尔古纳市与内蒙古大学开展合作,成立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北疆文化实践基地,召开额尔古纳市首届戍边文化研讨会,此事件入选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领域十大最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贡献了额尔古纳力量。依托北疆文化实践基地与额尔古纳市底蕴深厚的戍边文化历史,联合呼伦贝尔社科联、呼伦贝尔学院开展北疆文化专项调研活动;邀请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内蒙古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李春林等教授赴额尔古纳市开展实地调研,召开“赓续红色基因 建设北疆文化”座谈会,立足内蒙古丰富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持续致力于北疆文化内涵和实质的研究,将学术理论成果与额尔古纳市深厚的戍边文化土壤紧密结合,共促戍边文化发展,助推文化品牌建设。  
内蒙古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李春林教授率调研组一行赴额尔古纳市开展调研。闫雪琦 摄
开展文化活动
提升群众幸福感
“文化餐”越做越细。额尔古纳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举办“打造戍边文化品牌·深化北疆文化建设”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暨第十九届广场百日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宣传周、百姓春晚、广场舞大赛等形式多样的北疆文化主题文化活动。举办“蒙湘情——白石传人赵海楠国画艺术展”、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摄影交流活动。举办“繁花竞放”向祖国汇报——中国曲艺北疆行额尔古纳专场演出,邀请中国曲协副主席、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协会主席闫淑平,中国广播说唱团小品表演艺术家巩汉林、金珠等众多表演艺术家为额尔古纳市群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更为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和文旅事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额尔古纳市持续深入农牧场、机关、部队等地开展乌兰牧骑“百团千场”“边关情,再出发”等惠民演出,把“懂民心、接地气、有温度”的文艺节目送到基层,营造浓厚文化氛围。此外,额尔古纳市还以体育为媒,以文化为纽带,邀请贵州“村超”榕江罗汉果足球队和当地民族艺术家们走进额尔古纳市,架起了两地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桥梁。举办“星空下的额尔古纳”额尔古纳乐队户外演唱会,为当地群众与八方游客贡献了精彩的文化盛宴。
额尔古纳市乌兰牧骑赴某部队开展“守边固防,双拥共建”惠民演出活动。时永臣 摄
促进产品创作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主打歌”越唱越响。额尔古纳市在文艺创作中深入挖掘北疆文化内涵,以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为精神标识,围绕草原文化以及特有的本土文化,新创作歌曲《爱在最北疆》《额尔古纳我眷恋的地方》、长调《四岁的海骝马》、舞蹈《骐骥》、器乐作品《额尔古纳之韵》等众多文艺精品力作,为建设共有精神家园贡献力量。为展现额尔古纳人扎根边疆、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创作主题歌曲《荣光》。为记录内蒙古最北端戍边警察的故事,在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拍摄纪录片《守望最北疆——恩和哈达 我们的故事》,该片向世人展示了戍边卫士的家国情怀,在筑牢安全稳定屏障的同时,也向祖国庄严承诺:北疆有我,请党放心。
额尔古纳市举办2024年度公共文化服务周活动。闫雪琦 摄
“大文章”越写越好。按照时间脉络,通过对新旧时期边疆的百姓生活、边防建设、屯垦戍边等多方面的对比,整理创作《额尔古纳戍边史纲》,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世人再现了各民族在各时期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艰辛历程,充分彰显了额尔古纳戍边史的底蕴及内涵,更诠释了额尔古纳人守卫边疆的精神力量与敢为人先的胆魄,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举办“文润北疆·额尔古纳”文艺作品发布会,发布长篇小说《奔腾的额尔古纳河》和散杂文集《朔翁杂谈》、歌曲集《梦中的河》、诗词集《晨风曦韵》和散文诗集《北国雪》等8部文艺作品,充分展示了额尔古纳市文艺事业的新成果。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朱尖副研究员撰写的《额尔古纳戍边文化的特点、意义与建设路径》、额尔古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邹玉编纂的《额尔古纳戍边史纲》已列入北疆文化建设理论研究项目(第一批)立项名单。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主办,第一份专门以北疆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期刊《北疆文化研究》创刊出版,期刊第1期公开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朱尖副研究员的文章《额尔古纳“戍边文化”建设调查研究》,全面阐释了额尔古纳戍边文化建设取得的突出成绩以及重要意义,为丰富北疆文化内涵、打造额尔古纳市戍边文化品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牢牢扎根边疆
勇担戍边兴边使命
“民心桥”越连越牢。组建额尔古纳市戍边志愿服务队,整合公安局、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边境管理大队等相关单位,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军民戍边情。以千里文明边境线为抓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探索建立“边境防控立体化+志愿服务常态化”模式,聚焦边境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提供“政策到家”“扶贫济困”“老年帮扶”等志愿服务,用帮助诠释了担当,用奉献温暖了民心,提升了边疆人民安全感、满意度。额尔古纳市还成立了美术家、音乐家、作家、书法家等10支“额尔古纳河右岸”文艺志愿者服务队,以进社区、进乡村等形式开展文艺活动,进一步落实北疆文化建设,推动文艺志愿服务常态化,切实丰富群众文艺生活,基层文化品质不断提升。 
戍边警察巡边护边。吕昊俊 摄
“领头雁”越飞越高。在额尔古纳市戍边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一批批用青春与生命坚守北疆的戍边模范人物:把生命献给边境线的年轻连长——杜宏;与世隔绝只为守护边境线的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所长——黑泽明;一人一车15年守护原始林区信号的全国劳模——柴瑞峰;20余年守护原始森林的“感动北疆·最美警察”——刘安等,生动诠释了“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戍边贡献力量,同时也树起了一面面旗帜,在新时代的春风下迎风飘扬。
坚持以旅彰文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金招牌”越擦越亮。5月24日,额尔古纳市在北京召开“额尔古纳河右岸”区域公用品牌推介会暨招商引资推介会,公开发布“额尔古纳河右岸”区域公用品牌标识。以打造“额尔古纳河右岸”区域公用品牌为契机,精心策划“额尔古纳河右岸”文旅IP,为额尔古纳市全域全季全业旅游、文旅产业发展、绿色生态农牧业等提供品牌支撑,对额尔古纳市的城市形象、品牌建设、文化自信、城市经济等有着重大意义。同时,还开展了“额尔古纳河右岸”主题直播、“我爱我家 温暖畅游”“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等活动,邀请额尔古纳乐队及本地网红作为“城市星推官”,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加入“额尔古纳河右岸”宣介队伍,形成人人都来宣传额尔古纳的社会氛围,持续加大文旅IP宣传力度。
额尔古纳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学校活动,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殷捍杰 摄
“幸福城”越建越美。额尔古纳市还推出了“额尔古纳河右岸”经典旅游线路,围绕红春绿夏金秋银冬四季,推出湿地森林深度体验游、民俗文化体验游、草原穿越畅享游等多款旅游线路;围绕湿地、白桦林、奥洛契庄园、乌兰山等景区景点,开展亲子游、研学游、康养游、探险游等游玩项目。发展文旅、农旅融合项目,做活俄罗斯民族家庭游,打造油画小镇品牌,强化三产融合发展,打造“额尔古纳河右岸”餐厅、“望见·水悦”高端民宿、“望见·林悦”自兴森林康养度假区和奥洛契田园综合体等,深入挖掘多元共融的历史文化,把北疆文化、民族文化等融入自然风光,深度挖掘“额尔古纳河右岸”地域独特的森林文化、戍边文化、屯垦文化、草原文化、民俗特征为旅游赋能,形成多元共融的文旅集成,用文旅融合的绿色产业兴边富民,用产业厚植文化的内生动力。
此外,额尔古纳市还作为联盟成员受邀参加大兴安岭第二届极地森林生态康养季之“G331边境旅游联盟”相约大界江活动,并组织乌兰牧骑与内蒙古俄罗斯民族研究会为现场观众带来了极具额尔古纳地域人文特色的演出。通过此次活动,为额尔古纳市文化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共同推进“G331边境旅游联盟”发展,实现共建、共创、共享、共赢的崭新局面,推动额尔古纳市文旅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一个地区的发展,总以文化的繁荣为标识。戍边文化蕴含着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具备边疆特征、历史特色和军事特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额尔古纳市叫得响的文化名片、立得住的文化符号。额尔古纳市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文化使命,以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北疆文化建设,形成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以最深沉、最持久、最强大的文化力量,促进地区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额尔古纳力量。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29日





07

内蒙古日报


关爱环卫工人 传递工会温度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28日




08

内蒙古日报


内蒙古加速城乡供水一体化 饮水安全再升级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29日





09

内蒙古日报、内蒙古新闻网、正北方网


内蒙古就业服务着眼群众需求打出组合拳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31日




10

内蒙古新闻网


额尔古纳:当好“店小二”  引得客商来



10月26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近年来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先手棋”,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努力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成效。
额尔古纳市教育和科技局工作人员国庆长假后深入呼伦贝尔晟通糖业科技有限公司,上门为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结合企业实际,就甜菜产业科技进步、创新平台载体申报、科技项目申报、科研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企业“把脉支招”。

  晟通糖业公司生产线。
呼伦贝尔晟通糖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韩杰说:“市教科局上门指导服务,对企业在技术研发攻关方面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给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真真切切做到送政策入企、送服务入企,让企业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有环境才有投资需求。”近年来,额尔古纳市着力构建立体化为企服务工作体系,用好领导干部包保联系重点企业、走访调研等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暖企行动,用一站式帮办服务助力企业扩产增收,全力打通项目建设难点、堵点,解决好企业融资、用工、用地等难题,为企业提质增效创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额尔古纳市全面提升线上、线下服务水平,坚持落实事项“应进必进”,综合窗口落实“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推行强化“帮办代办”与“上门服务”;积极为前来办事的特殊群体提供“一对一”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将服务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将暖心服务“送上门”。 

  政务大厅工作人员为客户热情服务。
在税收政策宣传方面,额尔古纳市深化精准辅导,为小微经营主体解读当前热点税费优惠政策,帮助纳税人熟悉业务办理流程;常态化开展“走流程、听建议”活动,全面征集并响应小微经营主体诉求,充分听取市场主体诉求和意见建议,主动为企业把脉问诊、答疑释惑、纾困解难。
额尔古纳市统筹增强跨区域通办能力,优化不动产登记并精简登记环节,在招标投标方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运行,广泛拓展信用应用场景。这一系列“组合拳”的相继打出,见证着额尔古纳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品牌的“最强力量”。 

  税务人员帮助群众办理涉税业务。
今年5月,“额尔古纳河右岸”区域公用品牌推介会暨招商引资推介会在北京成功举办,集中推介展示了“额尔古纳河右岸”品牌符号等形象标识以及资源、地缘、人文优势。
据了解,2024年以来,额尔古纳市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17个,目前已开工入统9个,2个正在申请入统,剩余6个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营商环境好,则市场活力足;营商环境优,则发展后劲强。额尔古纳坚持以“店小二”的精神优化服务,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逐步带来一系列营商环境的“蝶变”。额尔古纳市投资促进中心主任舒华峰表示,下一步将跟踪服务项目建设全流程,大力提升项目建设服务质量,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以最大的决心、最优的状态、最硬的举措,助推项目建设,助力企业发展,确保投资促进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28日




11

内蒙古新闻网、草原云、呼伦贝尔发布、呼伦贝尔新闻、呼伦贝尔融媒


额尔古纳社保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 贴心又便捷



“以往我为公司职工办理参保登记、退休业务时繁琐又耗时,现在来一次就能办成,这为我们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真心为这种服务点赞。”10月27日,呼伦贝尔农垦拉布达林农牧场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额尔古纳市民生大厦政务大厅人社局社保中心为公司职工办理退休手续时,高效顺畅的办事流程和周到的服务让他切实体会到了“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模式的贴心与便捷。

今年以来,额尔古纳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不断提高为民办事“加速度”,让社保服务从“可办”到“快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社会服务提质增效。

优质高效服务。
“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模式没实行以前,各单位办理职工退休手续需要跑多个部门,提交大量纸质材料。现在,额尔古纳市社保中心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目标,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依托内蒙古人社系统业务综合办理平台,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额尔古纳市建立了部门协同、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通过对多个部门相关联的“单项事”进行整合,加强了信息共享,减少了办事环节,压缩了办事时限。企业只需通过人社系统的“网上服务大厅”或“综合服务窗口”,就可以轻松完成退休申请,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在具体实践中,额尔古纳市社保中心还实现了“灵活就业参保登记”等业务的“一件事一次办”。在办理过程中,做到“一次性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总体上打造“统一受理、分类审批”的模式,这种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更让群众和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热情为民解难题。
此外,额尔古纳市社保中心还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线上平台提供全天候的咨询和办理服务。企业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平台查询办理进度,提交相关材料,无需再到现场排队等待。这种服务模式不仅节省了企业的时间成本,更提高了政府服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额尔古纳市人社局社保中心副主任张洪涛表示,社保中心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推动更多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强的跨部门、跨层级事项集成化办理;将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手段,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社保服务。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30日




12

草原云


额尔古纳市人社局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非常感谢创业贷款支持,在申请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耐心地指导我填写资料,还帮助我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这笔资金对我的创业项目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10月27日,当地创业者李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额尔古纳市围绕健全保障、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总体要求,今年以来聚焦人社服务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社力量。
与黑龙江省讷河市举办劳务协作座谈会。
在创业服务方面,额尔古纳市积极开展“贷你创业助力行动”,通过前期服务需求调查,建立创业服务需求信息台账,鼓励符合条件的居民办理贷款手续。同时,主动推送创业政策,组织创业训练营、创业沙龙等活动,遴选储备优秀创业导师和创业项目,将专项活动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全面做好后续服务。截至目前,额尔古纳市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万元,为创业者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在社保服务方面,额尔古纳市社保中心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已实现“全程网办”,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转移网上申请全覆盖。同时,取消了地区间表单的邮寄,办理时限大幅度压缩,极大地方便了全国各地参保人员跨区域流动。截至9月底,已受理审核网上转移590余笔,跨省转出260余笔,跨省转入录入330余笔。
举办企业管理能力提升训练营。
额尔古纳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员王昊介绍,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现“全程网办”后,办理流程更加简化,办理时间也大大缩短。这不仅方便了参保人员,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额尔古纳市建立了“一处罚一告知”的“两书同达”机制,帮助市场主体减少因行政处罚带来的“失信”成本。在作出除警告、通报批评之外的行政处罚决定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同时,当地还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广泛宣传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政策,引导市场主体积极主动开展信用修复,提高信用修复政策知晓率和失信信息修复率。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29日




13

草原云


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



在呼伦贝尔1733公里的边境线上,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民警长年累月戍守在祖国北疆,守护着祖国的安宁。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戍边人忠诚、坚守、奉献,他们不变的是为国守门,永远的是戍边精神。
军警联合巡边。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纽带、是引领前进的旗帜。戍边文化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一脉相承,是新时代建设边疆,实现边强疆固、兴边富民的重要力量源泉。
民警、护边员边境执勤中。
近年来,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推动戍边文化与北疆文化融合发展,在呼伦贝尔这片红色热土打造了独具移民管理特色的“千里戍边文化带”,助推北疆文化繁荣发展。
戍边人共同的精神标识
在呼伦贝尔千里边防线上,忠诚、坚守、奉献,是一代代戍边人共同的精神标识。

鸟瞰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 
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地处内蒙古最北端的大兴安岭深处,辖区内没有常住人口,年平均气温-8℃。派出所民警们常年驻守在林海深处,守护着5895平方公里辖区和216公里边境线。
向国旗敬礼。
2015年6月,35岁的黑泽明到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任所长。黑泽明感慨,当年,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门前还是一条砂石路。冬天大雪封山,路上会结起冰包,通往额尔古纳市的公路就会中断。虽有常电,却经常停电,大多时候用电要靠太阳能。2G电信信号时隐时现,基本上打不了电话。官兵7人,只能用“小锅”收看七八个台的电视节目。给养要到100多公里外的黑龙江省漠河市采购。

边境管理检查证件。

黑泽明说,这里远离人烟,文化娱乐生活贫乏。一到冬季大雪封山,这里就成为“孤岛”。
地处偏远,大家休假探亲颇费周折。黑泽明的家在海拉尔。每次休假,他都要先坐汽车到漠河,再改乘火车到齐齐哈尔,再转车到海拉尔。1700里的路程,要耗时两天一宿。
给车辆保养。 
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现有10名民警,来自内蒙古、河南、江苏、陕西、山东、云南等8个省份。其中,5位民警的“小家”在原籍。
民警牟东印的家在云南,是家离派出所最远的一位民警。关山重重,疫情防控期间,牟东印最长有小半年没有休假探亲。
升旗仪式。
记者国庆节前见到牟东印时,他刚刚从昆明休假返回派出所。“我很珍惜这个职业,能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很光荣、很自豪。现在虽然照顾不上家庭,有些遗憾,但为国守边,无怨无悔。”牟东印说。
界河秋色。
“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室韦边境派出所所长尹海鹏两代人接力戍边,传为一时佳话。
警民红色教育基地合影留念。
尹海鹏的父亲尹志1976年当兵,1996年转业,在额尔古纳边防线上戍边30年。45岁的尹海鹏,从武警现役到边境管理警察,一直工作在呼伦贝尔边防一线,已经有26年警龄。
小小边防宣传员。
尹海鹏说,我父亲是一名边防军人,受父亲影响,我也加入戍边队伍。今年,我女儿尹梓涵也考入了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移民管理学院。
“兴文化就是兴事业”
近年来,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以传承过去、见证历史,以强边固防、忠诚奉献为主题,建成了“红色根脉·强边固防群众工作教育基地”“红色初心·扎根奉献精神传承基地”“红色前哨·卫国戍边文化基地”和“红色先锋·忠诚奉献教育基地”。
游客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4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以文件原件、实物展品、图片资料,再现了一代代戍边人忠诚戍边的动人场景。
2023年10月,“红色前哨 ·卫国戍边”文化基地在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室韦边境派出所投入使用。
在地图上寻找历史事件发生地。 
1964年,室韦派出所针对当时紧张形势,修建了一座瞭望岗楼,用于严密掌握界河一线情况,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打击边境一线违法犯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观景台。
“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红色前哨 ·卫国戍边”文化基地,以室韦边境派出所建所时的瞭望岗楼和现有营房为基础,通过历史文件、实物展品、图片资料,全面展示队伍发展沿革和历代民警戍边历史,已成为陶冶情操、激励斗志、涵养精神的重要文化阵地。
游客在红色基地打卡。 
“红色初心·扎根奉献”精神传承基地,是依托新巴尔虎左旗第二边境管理大队呼和哈达边境派出所1964年建所时的老营房而建设。
老营房展馆揭牌。(资料片) 
压水井、老灶台、自行车、图文资料、老照片……老营房里展陈资料、实物近千余份。翔实的档案资料、生动的图片、逼真的场景复原,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派出所生活、办公场景。一个个动人的护边故事,讲述着一代一代边防人的戍边历史,记载着边防人奠基立业的戍边记忆。
72岁高龄的孟和巴图,1980年5月起担任呼和哈达派出所所长。在孟和巴图记忆中,他们当时住的是低矮的平房,吃的是粗茶淡饭。所里没有机动车,出行只有两辆马车和20多匹马,40多公里边界线上,民警都是骑马巡逻,工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老警营展馆里的警用老马鞍。 
岁月峥嵘。巡逻、潜伏,宣传边防政策,帮农助牧,检查边境地区生产作业情况,有着19年戍边经历的孟和巴图说,大家辛勤工作、无私奉献,青春无悔。
参观派出所旧址展馆。
呼和哈达边境派出所教导员杨志超介绍,2022年5月基地投入使用以来,已接待民警、企业职工、学生等152批次、3000多人参观学习。在基地,人们追寻着一代代戍边人的足迹,感念着一代代戍边人的奉献。
哈尔滨工程大学至学书院参加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岳任和参观后留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为戍边英雄点赞。”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31日




14

草原云


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打造油画小镇   助力乡村振兴





当秋风轻轻拂过大地,大自然仿佛变成了一位神奇的画家,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大地上用斑斓的色彩勾勒出令人陶醉的画卷。
11月2日,走进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哈乌尔河宛如一条蓝色的丝带,在五彩的大地上蜿蜒流淌。远处的山峦被秋色染成了五彩的锦缎,层次分明。淡蓝色的天空作为背景,映衬着如诗如画的苍茫大地。
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一隅。
无论是生机勃勃的春天、绚烂多彩的夏天、如诗如画的秋天,还是银装素裹的冬天,这里的每一个季节都有着别样的魅力,为艺术创作者们提供着无尽的创作灵感和素材,是艺术家眼中乡村写生和四季写生的梦幻之地。艺术家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尽情挥洒画笔,描绘出心中最美的风景。
“在这样的环境中画画真是太幸福了,平时在画室里画画,对颜色的捕捉并没有那么精准,现在置身于现场,可以用眼睛仔细地去观察,不仅能提高我们对大自然中颜色的认知和了解,更能提升我们自身的画技”。朱嘉仪是中国传媒大学美术系学生,在她的认知中,风景写生难度要远大于室内常规静物写生。在这里能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这美丽的风景,这让朱嘉仪很开心。
恩和乡的百年木屋。
2017年,恩和乡改建乡文化站为油画小镇写生基地以来,已有1500余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4000余名各地美院师生来此进行写生创作,创作出了诸多展现当地美景和地域风情的油画作品。
2022年4月,“恩和油画小镇”商标成功注册,为恩和乡整合地区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个性化文化品牌打下了扎实基础。
2024年,为更好营造适合油画家采风创作的艺术环境,恩和油画写生基地搬迁至传统村落展示综合体中,除展厅外,还配备了4间画室,为艺术家及各地美院师生们提供了创作场地。  
“恩和,这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实在太适合艺术创作了,尤其是油画写生最为适宜。”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美术系主任周艺文表示,学院将依托恩和乡创作基地,充分发挥双方丰富的资源优势,着力构建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进一步为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以及志愿服务创造优越条件,精心搭建广阔的舞台。
艺术家创作中。
自油画小镇写生基地投入使用以来,恩和乡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全国水彩高研班活动”、中国传媒大学主题研讨会《走进额尔古纳》巡回展览、中俄油画家文化艺术交流等艺术交流、区域合作活动60余次,先后挂牌自治区美协创作基地、自治区作家协会创作基地、自治区音乐家协会创作基地、全国水彩画高研班创作基地、中国传媒大学美术系艺术采风创作基地、深圳大芬·额尔古纳美术交流基地等写生基地。
恩和乡充分挖掘、利用自然文化资源,搭建艺术交流平台,以各类写生及研讨活动为纽带,加深各民族群众间的了解和交融。各类写生活动,深度推广和展示了恩和小镇的艺术魅力,推动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写生活动的深度推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借助“油画写生基地”品牌建设,恩和乡走上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恩和乡重点培育“旅游+文化”等系列业态,以“生态、优质、休闲、高端、舒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依托油画写生采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传统村落保护等文旅产业融合方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游客与当地群众翩翩起舞。
自2007年起,借助国家“兴边富民”行动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政策优势,恩和乡家庭游从4户发展到160户,有22家列巴房和22家旅游纪念品店。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群众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恩和乡持续打造精品民宿品牌,评定星级家庭游示范户,不断提升全乡人居环境,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目前,恩和乡已有五星家庭游5家,四星家庭游1家,三星家庭游1家,额尔古纳市等级民宿2家。
恩和乡党委委员、副乡长秦凯表示,恩和乡将以“油画写生”为切入点,以艺术写生展览、艺术品交易、艺术观光旅游为抓手,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和壮大新型旅游业态,不断提高恩和乡文旅产业竞争力。




播出时间:2024年11月3日




15

草原云


额尔古纳“雪圆圆”要有新身份啦!




额尔古纳市城市IP形象“雪圆圆”,将在11月9日取得新身份。那天它将接受WRCA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雪人雕塑。

这座头戴红帽子、围着红围巾、系着红色心形纽扣,模样看上去憨态可掬的艺术雪人塑像长10米、宽10米、高13米,占地面积78.5平方米,主体骨架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材质,水平及垂直构建采用国标方管钢构,具有较强的抗雪荷、风荷能力。雕塑外表由定型胶浆、仿雪颗粒、防水防污室外漆等材料层层叠加而成,确保了雪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外饰的耐久性和造型的美观性。
“雪圆圆”寓意为各族人民群众美满团圆,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2023年的冬季,经过为期一个月的精心雕塑,“雪圆圆”作为额尔古纳市的城市IP形象,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全国各地前来打卡的游客面前。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雪圆圆”的知名度,今年11月9日,相关机构将为其进行 WRCA世界纪录认证 ,届时“ 雪圆圆”将再次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的目光,进一步提升额尔古纳市冬季旅游“热度”。




播出时间:2024年11月3日




16

草原云


内蒙古森工集团:绘就林区旅游产业新画卷


内蒙古森工集团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态势。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独特的山水美景,正在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之秋。
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这里樟子松巍然屹立,夜宴桥溪水潺潺,白鹿岛绿水环绕,兴安岭郁郁葱葱。森林观光小火车搭载着五湖来客欣赏宛若油画的风景,界河游船搭载四海宾朋领略一河两国异域风情。莫尔道嘎森工公司现已建成景点14个、旅游环线100余公里。白鹿岛成为呼伦贝尔市标志性旅游景点,森林观光小火车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大特色,额尔古纳界河游不断拓展扩建成呼伦贝尔市最大的水上项目。莫尔道嘎镇被评为全国首批127个特色小城镇之一,太平林场被评为 “中国传统村落”。旅游广告宣传片《中国内蒙古大兴安岭莫尔道嘎》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进一步提升了林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今年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高起点、高定位、高端化打造旅游产业,持续深化旅游产业体制机制改革,整合林区特色资源要素、深挖特色文旅资源,做强旅游品牌,突出最具基础、最有优势、最富活力的业态,加快构建链条完整、功能多样、联结紧密、富有特色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
优化空间布局 构建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内蒙古森工集团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探索跨区域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格局,依托7个进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通道,构建北、南、中部三大旅游核心板块,重点打造北、南两大环线,彰显森林、冰雪、民宿等特色,将散落的景区景点串珠成链,逐步打破旅游产业“点多线长”“弱、小、散、杂”状况。
根河假日旅游公司“自然大风吹”研学课程体验。
中国冷极村夜景。
以根河为林区北部核心枢纽节点,逐步打造森工文化的发源地、旅游集散地,形成根河源、金河冷极村、满归特色民宿小镇、莫尔道嘎白鹿岛、卡鲁奔国家湿地公园、漠河、额尔古纳林区北部旅游大环线,促进呼伦贝尔、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漠河三地旅游产业渠道互通、资源互补、营销共促、产业共赢,吸引漠河近百万游客走进内蒙古大兴安岭,实现“一点热、全盘活”的旅游发展新局面。
游客在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流连忘返。
将南部旅游环线融入“乌阿海满”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在阿尔山森工公司重点规划和推进阿尔山金江沟温泉度假区、阿尔山荆花温泉度假酒店联盟等项目,与众信旅游集团采用“预付保底租金结合年度审计超额利润分配的租赁”模式签订协议、开展合作;在绰尔森工公司开发“古营河自驾车旅居车森林露营地”“绰尔研学基地”“森工印象·绰尔林宿”项目,加快培育旅游业新业态新产品。
神秘的大黑山。
整合旅游资源 以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合作共赢
内蒙古森工集团以“打造世界地标性生态旅游目的地”“独具中国北疆特色国内一流的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综合体”为目标,深度拓展“森林旅游、自驾穿越、特色民宿、科普驿站、森林康养”等十余种旅游新业态,打造更具高附加值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形成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新格局。  
制定《内蒙古森工集团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17项重点工作任务、14项林地旅游一体化发展项目落地落实;
阿尔山杜鹃湖风光。
与漠河、根河、额尔古纳市政府共同签署《旅游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属地政府深度合作,推动旅游与文化、康养、餐饮、体育、研学、林下经济融合;
同中国旅游集团加强协同交流,在林区旅游业整体发展上谋求深度合作;
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就“两地三方”区域旅游发展和“大兴安岭”旅游品牌打造签署合作备忘录,成立三方工作机构并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
与呼伦贝尔市、新东方文旅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旅游营销、业态丰富、专业化运营等方面确定合作框架……
内蒙古森工集团正全力寻求与全国知名文旅企业、专业团队的合资合作,以力度空前的招商引资支持力度和“真金白银”政策助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歌游内蒙古 欢乐冰雪季”文旅招商北京推介会现场。
坚持扬优聚势 持续擦亮“内蒙古大兴安岭”旅游品牌
从青城呼和浩特到首府北京,从鹏城深圳再到羊城广州……2024年,内蒙古森工集团频频“出手”,让旅游火爆“出圈”。
组织全国多家文旅企业、自驾游协会等团体来到林区进行踏查踩线并召开多场座谈交流会;举办“跟着微短剧去内蒙古大兴安岭旅行暨满归红豆小镇青少年人文艺术与自然发现之旅”和《歌游内蒙古 唱响“最”森林》系列活动;举办“感触森林脉动 探寻北疆最美”全国媒体穿越内蒙古大兴安岭主题采访活动;举办根河杜鹃花海赏花季、绰尔第三十届端午登山节、莫尔道嘎首届森林童话节、G331北部林区穿越启动等文旅活动,让更多的游客领略壮美大兴安岭……
331国道金秋穿越之旅。
旅游产业“势头好”,高质量发展“动能足”,新发展格局“活力畅”,林区旅游市场活力满满、热气腾腾。内蒙古森工集团正走在把林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光明大道上。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使绿水青山的“底色”更亮,金山银山的“成色”更足。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31日




17

草原云、呼伦贝尔融媒、呼伦贝尔新闻


冬季旅游精品线路,看这里→



冬季的脚步即将临近,为全力打响今冬额尔古纳旅游,额尔古纳市依托丰富的冰雪资源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整合优化出两条冬季精品旅游线路——“极致冰雪梦幻雾凇体验游”和“亲近自然拥抱冰雪界河冰钓体验游”。这两条线路将带游客们尽情领略极致的冰雪美景、体验独特的民俗风情,让冬季旅行充满趣味与惊喜。
额尔古纳的冬天仿佛银装素裹、冰清玉洁的童话世界,四周是洁白无瑕的雪地,眼前是如梦如幻的雾凇美景。在今年冬季旅游行程中,游客们可探访全国唯一的列巴博物馆——丽丽娅列巴文化馆。亲手制作列巴,感受面包在烤箱中的奇妙变化;制作手绘彩蛋,将祝福融入这份独特的礼物中带回家中。在额尔古纳湿地景区,冬天的“亚洲第一湿地”如同巨大的银盘,静静地铺展在天地间,欣赏美景的同时还可体验滑雪圈、雪爬犁等冰雪娱乐项目,尽情享受冰雪趣味,挥洒冬日激情。当夜幕降临,湿地景区内的高端民宿能为你提供管家式的服务,围炉煮茶、烤红薯,狼人杀、看夜幕电影、DIY堆雪人、DIY造雪屋、夜晚烟花秀······和家人朋友共享寒冷冬夜中的暖意融融。
在额尔古纳白桦林景区,漫步于冬雪覆盖的仙境之中,阳光透过云层洒落林间,踏着松软的积雪,听树枝在风中低语,感受大自然静谧中的心跳。来到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这里以独特的建筑“木刻楞”而闻名,在充满异域风情的乡间小路感受传统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当地还为您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雪原骑马”体验,在林海雪原中策马扬鞭、尽情驰骋。
除此之外,游客们还可以来到自兴森林康养度假区,在享有“亚洲第一冰河赛道”之称的哈乌尔河封冻冰面上验到冰河越野林地UTV激情越野穿林,10.36公里共计156个弯道的冰河赛道蜿蜒曲折,越野车轮与冰雪摩擦碰撞交织成冬日别样的交响乐曲。来到莫尔道嘎,这里是“中国最后的原始森林”基地,前往林区贮木场,可以参观了解林区人曾经的生产生活,体验森工文化,冰峰、雪岭、雾凇,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梦的画卷。
如果你对冰钓充满好奇,想要体验一次与众不同的冬季旅行,那么这里将是你的不二之选。在黑山头口岸界河冰钓营地,坐在温暖的帐篷中,钓竿轻悬于冰洞之上,静心等待,每一次浮漂的轻微颤动,都让人心跳加速······
今年,额尔古纳市积极做好冬季旅游基础服务保障工作,文旅体、商务、市场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动员旅游市场主体积极营业,多次开展指导培训,规范市场秩序,并提前做好旅游基础设施修缮维护工作。目前,该市60余家宾馆酒店、6个景区均已做好旅游接待工作,确保冬季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到位。
在这个银装素裹的冬天里,快来额尔古纳吧,来这里开启一段梦幻般的难忘旅程!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29日



18

奔腾融媒


迎雪季丨额尔古纳积极备战冬季旅游 开启冰雪盛宴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30日





19

呼伦贝尔发布视频号


走进你 我的额尔古纳丨与城市共成长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28日





20

呼伦贝尔发布


赵红松:返乡创业,蹚出“农旅融合”新路




编者按


在时代的浪潮中,总有一群青年人,他们怀揣梦想、砥砺前行,以不懈的奋斗书写着青春的华章。他们或许身处平凡岗位,或许面临重重困难,却依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奉献着青春的同时,创造着不平凡的价值。


在我们身边,这些奋斗的青年人,犹如璀璨星辰闪耀着熠熠光芒。他们的故事,是青春奋斗的生动写照,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7月29日起,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全平台开设“我身边的奋斗者”专栏,让我们通过文字走进青年奋斗者的世界,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激情与执着。

1985年,赵红松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就勤奋好学,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他成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也是当时全村唯一一个大学生。如果说从少年到青年时期,赵红松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那大学生活则让他更加成熟地认识到,自己获取的知识可以改变的不仅只有自己的命运。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头雁计划内蒙古头雁、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这些闪亮的荣誉都是呼伦贝尔天晟旅游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红松的勋章,作为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杰出代表,他是新农人,也是新牧人,给当代青年起到了积极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以农旅产业融合的模式带领父老乡亲共同富裕,实现家乡的乡村振兴。


扎根家乡拓天地


2009年,赵红松大学毕业响应国家号召返乡创业,在额尔古纳市开展野猪特种养殖和羊的养殖。那时,他养殖羊2000只、黑猪700头,种植小麦1700亩、芍药1500亩。在养殖羊和黑猪期间,是养殖企业的法人,同时也是养殖场和合作社的技术员,负责防疫杂交血统改良。2014年,种养殖遇到瓶颈后,他开始把养殖和旅游结合起来。


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和尝试,2016年赵红松开始采用“农文旅融合”模式,成立专门从事“农文旅融合”项目的公司,并招收了当地毕业返乡的大学生一起创业,逐渐形成了传统农牧业种植养殖为产品基础、线下旅游为引流端口、网络传媒为传播纽带的新格局,将优质农畜产品、旅游产品、亲子研学产品等与互联网、新媒体等新兴业态充分结合。


自那以后,赵红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基本原则,推动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将呼伦贝尔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康养、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因地制宜,深度开发教育和文化体验为主的“四产”农业资源,探索医养、寿养、康养为主的生命产业的“五产”农业路径,打造历史文化传承的“六产”农业品牌,科学地、可持续地“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撒欢牧场’的名字就寓意着大家来到这里可以尽情地游玩,忘记烦恼和忧愁。”赵红松的“撒欢牧场”从最初的年接待16人到年接待5.3万人,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19万人次。抖音号“撒欢牧场”是“优质三农账号”,粉丝到目前72万人,这也让


“上库力“”撒欢牧场”等家乡关键词多平台浏览量累计超过8亿次。同时,赵红松自发保护牧场周边野生赤芍14年,使其成为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野生赤芍生长区,是呼伦贝尔旅游新名片。多措并举、多点发力,事业红红火火,为家乡文旅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联农带农共致富

如今,赵红松的企业每年可直接解决周边村子就业50余人,带动农户430户。在选用人才方面,赵红松坚持残疾人和零就业人员优先原则,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增加经济收入。在发展旅游项目的同时,他还销售羊肉、面粉等本地特产,带动呼伦贝尔农副产品销售累计940万元。“农旅融合”模式使得夏季游客资源成功地转化为冬季农副产品的黏性客户,既缓解了呼伦贝尔旅游季节性强的困境,又解决了当地种植养殖产品销售利润率低的难题。


“2020年,我开始从传统电商,比如淘宝、天猫、京东等向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红书等短视频新电商转型,也可以说是从传统的被动型电商向主动型电商过渡。近两年,我们也开始做起了直播,通过直播与视频宣传家乡,对家乡好物宣传起到积极作用,我的多个宣传家乡农村牧区文旅生活的作品被‘新华网’‘新华每日电讯’‘四川观察’‘澎湃新闻’等媒体转发报道。这说明我的路子选对了。”赵红松说。


一边是经济收益的不断攀升,一边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日益壮大。2016年和2019年,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两次对赵红松进行了拍摄报道。“撒欢牧场”的“农旅融合”模式从最初的理论设想转换成了可行的实践,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家实践“农旅融合”模式成功的牧场,也成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产业兴旺的先行企业。


建设团队向未来

拥有一支强大的团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赵红松借助“农旅融合”的项目模式,搭建起三级人才队伍建设网络。一是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借助“外脑”资源,为自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管理、营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营销、传媒、物流人才;三是注重本土人才培育,力争将“撒欢牧场”建设成为培养“一懂两爱”即“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实践基地。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撒欢牧场”成为传统农牧业向“三产融合”的优秀产物,更是新农人、新牧人人才提档升级的优质项目,他们的目标是尽快形成可复制的模式,让更多的农牧民共享发展红利。


赵红松返乡创业14年以来,从扎根一线农村牧区基础产业遇到困难探索转型,从农旅融合到农文旅融合,从传统电商到自媒体短视频新电商,从自己创业到组建团队带着父老乡亲一起创业共同富裕,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奋力前行,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拼搏向上的“中国青年”故事。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28日




21

呼伦贝尔新闻视频号


极度舒适~趁雪景正好! 这个冬天来额尔古纳市“雪圆圆”盛大广场、黑山头口岸景区、哈乌尔河,邂逅绝美冬日吧!




播出时间:2024年11月2日





22

呼伦贝尔发布


守望相助 团结奋斗 筑起祖国北疆最美风景线


在祖国北疆坐落着一个美丽的边境小镇,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诠释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意义,向世人展示边疆民族地区飞跃发展的新貌——它就是额尔古纳市蒙兀室韦苏木。多年来,当地党委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乡村振兴、旅游发展和基层治理中来,以新乡村的新面貌展示党的民族政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成功实践,并于2024年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如果说民族团结进步是模范自治区各族人民成色最足、含金量最高的底色,那么位于其最北端的额尔古纳市蒙兀室韦苏木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该苏木现有居民701户、共1705人,居住着汉族、俄罗斯族、蒙古族等9个民族。近年来,蒙兀室韦苏木推动并实施了发展引航、文化铸魂、旅游促融、治理协同、和谐共建五大行动,用党的民族政策为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把关领航。

发展引航
为祖国北疆铸就最美底色



经过多年的发展,蒙兀室韦苏木构建了以室韦村、临江村为核心旅游村落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带动了人员就业、农牧业发展、山林特产售卖、戍边文化繁荣、历史文化发掘,旅游产业附加值不断提高。经统计,2023年,苏木旅游热度和接待游客人次再创历史新高,接待游客突破130万人次。


深入实施“文化+旅游”战略,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叠加效应,全力推动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将那达慕大会、巴斯克节文化作为连接冬夏季旅游的有力纽带,促进四季旅游框架的彻底形成。完善射箭场、骑马场、访俄户、民俗馆等产品,全面提升游客参与度、体验度。深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坚守生态底线的前提下,推行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模式,建设奥洛契庄园等特色生态旅游景点,打造与村落高度融合的“一轴、两区、一带”慢游休闲系统,让边境小镇成为展示美丽中国建设成就的窗口。


文化铸魂
为守望相助绘就绚丽彩色




一个地方的繁盛最终拼的是文化,多年来,苏木党委统筹推进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工作,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阵地,建成了北疆党建长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主题长廊等各类教育实践平台。持续深化“守望相助心向党、民族团结固北疆”实践活动,将党的民族政策导向有机的融入到民族团结联欢晚会、民族团结知识竞赛等活动中,同时组织党政军警民共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和谐共建
为北疆发展铺设团结本色




全面推广“党政+警+X”等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组建以“派出所+苏木党委政府人员+志愿者”为成员的矛盾纠纷调解小组,及时发现、化解不稳定因素,创造了连续6年零信访的良好成绩。同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载体,组建了“边境戍边石榴籽”志愿服务队,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提升人民安全感、满意度。


探索推行党务、警务、村务“三务融合”基层治理模式,设立“三务融合”基层治理实践站,在纾难解困中体现为民情怀。党政军警民联合开展送证上门、开通绿色通道等服务群众活动,推出代办、代购、“送货上门”等便民利民措施,营造党政军警民心手相牵、共绘戍边“同心圆”的浓厚氛围。

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强化军警地共驻共建和边境党建品牌创建,进一步建立边境苏木与驻地军警部队议事协调机制,开展了“党政军警民共建和谐北疆”系列主题活动,切实构建起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治边的工作格局。积极塑造“戍边文化”名片,助力“北疆文化”建设,凝聚起各族群众扎根边陲、守护国土的磅礴力量。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30日




23

呼伦贝尔发布


呼伦贝尔市平房区改造提升工作现场会在额尔古纳市召开



10月30日,呼伦贝尔市平房区改造提升工作现场会在额尔古纳市召开,呼伦贝尔市相关领导,有关部门、各旗市(区)负责人参加现场观摩并进行座谈。

与会人员参观了额尔古纳市2022年非成套棚户区改造项目和额尔古纳市非成套棚户区规划民宿集聚区,详细了解改造过程和改造成果,并到居民家中详细询问资金投入情况和改造后房屋居住、使用情况。

据了解,额尔古纳市城镇非成套棚户区住宅综合改造工程项目投资1700余万元,对170户住宅进行建筑物主体改造,并敷设供水、供热、排水管网等,带动住户自发投入3350余万元进行室内改造、住宅扩建、翻建工程。通过改造,基本实现了人居环境“住用安全、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出行方便、环境整洁”的目标。此外,为促进额尔古纳市民宿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额尔古纳市还初步选定了3个民宿产业发展集聚区,总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改造后,可引导居民投资开展相关经营活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在现场观摩后举行的座谈会中,额尔古纳市就平房区改造提升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分享。

与会人员交流探讨后认为,平房区改造提升工作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各旗市(区)、各相关部门应遵循“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把改善民生福祉、提高宜居水平作为平房区改造提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努力把平房区改造提升工作打造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

各旗市(区)政府、呼伦贝尔市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参考额尔古纳市的成功经验,回去后要认真组织改造方案谋划、改造项目划定等各项工作内容,加大工作统筹协调力度,把平房区改造提升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切实让群众受益。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31日




24

呼伦贝尔发布、呼伦贝尔新闻、呼伦贝尔融媒


额尔古纳市全力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应急广播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在灾害预警、应急响应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兜底作用,是国家致力于提升老少边地区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额尔古纳市自今年8月份启动应急广播系统项目建设以来,经过施工和调试等阶段,目前,项目全部建设内容已接近尾声。
10月29日,在额尔古纳市大西山屯,记者看到,中国广电内蒙古网络有限公司额尔古纳市分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已经安装完成的应急广播设备进行调试,工作人员介绍,这道工序的实施意味着项目已经进入整体收尾阶段。   
中国广电内蒙古网络有限公司额尔古纳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接近尾声,预计10月31号全面完工。该系统将覆盖全市关键区域,我们已制定了详细的后期维护计划,确保系统在投入使用后能够稳定运行,为市民提供可靠的应急服务。 ”
额尔古纳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在全市设有188个点位,涵盖应急广播平台的建设、传输覆盖网改造等内容。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统一协调、上下贯通、可管可控、综合覆盖的应急广播体系,实现市、乡、村三级应急信息快速、准确发布,极大提升额尔古纳市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响应速度和信息发布能力,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播出时间:2024年11月1日




25

呼伦贝尔发布


上库力农牧场公司: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连日来,呼伦贝尔农垦上库力农牧场公司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友爱、共同学习进步的良好氛围。

强化思想认识,注重以点带面。该公司召开宣传教育专题会议,举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围绕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工作进行学习研讨。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参观行主题活动为契机,组织干部职工前往呼伦贝尔市历史博物馆、文化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厅参观学习,深刻感悟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在党的领导下呼伦贝尔这座城市发生的巨大历史变迁。同时,利用学习强国APP开展线上答题活动,以点带面,确保学习宣传取得实效。
丰富工作载体,拓宽宣传半径。该公司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向职工群众宣传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及民族团结等知识。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专栏,转发国家、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官网相关法律政策链接,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积极传播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成立“红马甲”宣讲队伍,深入基层、广场及入户宣讲,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和案例,宣讲北疆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加强宣传阵地,营造浓厚氛围。该公司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民族团结宣传阵地建设,提高各民族职工群众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知晓率。在群众集中、人流量大的场所制作宣传橱窗,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深入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引导各民族群众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外,发放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单千余份,面对面宣传、解答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用职工群众听得懂、能领会、能践行的生动话语和故事案例,将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寻常百姓家,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于各民族职工群众心中。




播出时间:2024年11月1日




26

呼伦贝尔日报数字报


赵红松:返乡创业,蹚出“农旅融合”新路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28日




27

呼伦贝尔日报数字报


额尔古纳市应急广播“小喇叭”发挥“大作用”








播出时间:2024年11月1日




28

呼伦贝尔日报数字报


额尔古纳市: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就发展“硬实力”






播出时间:2024年10月30日





来源丨额尔古纳市融媒体中心

美编丨周庆莲

一审丨白朝晖

二审丨薛丽萍   韩希臣

终审丨刘海龙   周健明 

监制丨秦绪伟   刘德喜

额尔古纳市融媒体中心发布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额尔古纳市融媒体中心


额尔古纳融媒
额尔古纳市融媒体中心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