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作家第1432期】马维生:重温当年军地情

文摘   文化   2024-11-03 00:23   山西  


山  西  作  家


 温一壶心事,看世间繁琐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马维生,笔名老骥、牧人,男,汉族,生于一九五一年,新疆奇台县碧流河镇农民。奇台县作协会员,昌吉州作协会员。业余耕耘十三载,对小说、诗歌、散文、曲艺类均有涉猎,在报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三百六十余篇(首)。在省域主题征文比赛中荣获三等奖三次,二等奖两次,优秀奖多次。荣获第十八届全国诗歌征文大赛“精英奖”和“德艺双馨文艺家”荣誉称号;荣获中国散文网“三亚环”文学大赛银奖,荣获第四届“蓬莲.圣静杯”全国征文大赛评论文一等奖。荣获2023年》《全国散文三百强》征文三等奖。 

   重温当年军地情


 作者:马维生

一九六零到一九六三年,我国农村连续遭到自然灾害,再加上给苏联还款等因素,国家的经济状况十分困难,导致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在这种背景下,各行各业关注的是如何吃饱肚皮的问题。部队也不例外,官兵的生活也很困难,后勤部门除了保障主粮的供应之外,对肉类、蔬菜的供应量特别偏少,无法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新疆军区司令部命令各部队,要在自力更生的前体下,去解决付食品奇缺的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军区后勤部、高炮团、还有一支记不清番号的部队,把眼光瞄向盛产洋芋的奇台县半截沟公社塘坊门大队,希望借用当地的优质土地种植洋芋,解决蔬菜欠缺的困难。

奇台县的南山地区属于逆温带,土质肥沃,雨量充沛,适宜种洋芋,沿山边的几个公社,都盛产洋芋。塘坊门大队的洋芋,个大,质量好,营养佳,产量高,易储存,吃法多种多样,又可以当菜,又可以当粮,是诸多蔬菜中的瑰宝,因此名声大躁。

一九六八年春,部队首长和大队领导经过协商,决定,高炮团一部在塘坊门第十生产队种洋芋,另一部在第三生产队种洋芋。军区后勤部在塘坊门第七生产队种洋芋,一支番号不详的部队在第十一生产队种洋芋。当时,农村社员的生活状况虽然十分困难,但是并没有淡漠憨厚的担当之责,也没有忘记对人民子弟兵的敬重,所以,对部队种洋芋的事儿非常支持。军民双方本着互助互利的原则,经过协商决定:部队给每户人家供应一顿冬炭,只掏窑窝子钱,不掏运费。部队战士自种洋芋,生产队的老农负责种植方面的技术指导,负责浇水方面的指导,率先帮助春种秋收。部队官兵农忙时,生产队的社员帮助他们干活,部队官兵农闲时,帮助生产队干活。



部队官兵都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干活特别卖力,除了干农田的活儿之外,有时还给生产队打土墙,脱土块,盖房子。官兵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来不在社员家吃饭。偶尔向社员借用生产工具,总是随借随还,损坏的修好再还,实在修复不了的也要付钱赔偿。和社员一块干活的时候,从不挑拣活种,指到那里干到那里,从不叫苦叫累。休息喝水时,谦让在先,从不争抢。不大声说话,不议论他長你短,不讲脏话和不利于团结的话。

每到水源紧缺、全面浇灌不足的时候,队领导宁让生产队的庄稼受旱减产,也要保证部队的洋芋地用水。生产队在戈壁地区春种夏收时,遇到运输物资困难时,只要给部队首长讲一声,部队的军车立即行动起来,免费帮助运输,就和使用自己的车辆一样方便。

记的有一次半夜,第三生产队的一个妇女得了急性阑尾炎,疼的昏迷过去,如不及时送到半截沟卫生院抢救,恐怕有生命危险。家属只好向部队求援,首长闻讯后,立即命令刚从乌市赶回来的司机出车救助。由于运送及时,连夜实施抢救,总算转危为安。这位妇女病瘉后,为了感谢司机的大恩,送去一筐鸡蛋。司机不但照价付了款,而且还给这位妇女送了一包从乌市带来的紧俏红糖。礼轻仁义重,军民鱼水情,其事迹虽小,但却感人至深。

在塘坊门种洋芋的四支部队,军纪严明,作风正派,和所在生产队的社员关系十分融洽,互相帮助,互相敬重,亲如一家。在第七生产队种洋芋的黄排长,与当地陆姓社员结为干亲家,当了师长之后,依然不忘贫贱之交,不忘浓浓乡亲,交往如故,忠诚俠义之情融浓乡梓,感召青山。

在第十一生产队种洋芋的驻军战士罗道民,认了个当地的甘姓妇女当干妈,交往频繁,亲如一家。在干妈的介绍下,和该队刘姓女孩缔结姻缘,至今和睦相处,亲友往来不绝,一时传为佳话。负责调运洋芋的部队首长郑万荣,(退休时正团级,现健在)也与我队刘姓姑娘缔结秦晋之好,和睦相处,忠贞如初。几十年内,不忘故地之情,几乎每年都要驱车来看乡亲,一住就是十天半月。

在第十生产队种洋芋的高炮团一部,约五十多名官兵,由一个刘姓参谋负责。种地之初,挖了一排地窝子居住,春天种洋芋时从乌市来到塘坊门驻地,秋天收完洋芋,再回到乌市,历寒暑,洒汗水,春来秋回,十分辛苦。这支部队在该队种了三年洋芋,期间做了不少好事、善事,特别重视军民团结方面的教育,以谦让、诚实、忠厚、担当、无私奉献的美德为宗旨,急老百姓所急,为老百姓所想,一片真情为百姓,堪称是搞好军民关系的典范。

在军民互帮互助的劳作下,不仅解决了部队的主菜蔬需求,而且为当地群众解决了燃料困难,真是一举两得。更为重要的是,部队官兵们和老百姓朝夕相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即学会了农耕技术,丰富了语言勾通能力,又建立了的深厚友谊,受益多多啊!

一九七零年冬,几支部队接到不在农村各生产队继续种洋芋的指示,改为与当地生产队定购洋芋了。四支部队的代表,与驻地各生产队达成每年供应二百五十吨洋芋的协议,按国家当年洋芋牌价计算。部队给各生产队供应五百吨大黄山的优质煤炭,用户只掏窑窝子钱,运费由部队自付。在执行这个协议的一九七一年到七七年的七年时间内,军民之间的友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关系日益厚重。每到收获洋芋的季节,天山脚下的乌奇公路上,便多了许多军车,往东行的拉着优质煤炭,往西去的拉着洋芋,往返不绝。昔日的丝绸之路,成为军民之间互通有无、互助互利的友谊之路。

军民之间的友谊片断比比皆是,诚实守信成为彼此交往的标杆,缔结友情的无声紐带。比如:军车上的煤炭凭过磅发票为准,没人怀疑票据的真伪,数量的短缺。社员们遇到煤炭质量稍有差级时,也忍在肚内,不在司机当面唠叨,充分体现了老百姓的宽厚大度。军车装在地里洋芋时,不用司机过秤,装满一麻袋就是一百公斤,每往车上装一麻袋,就在小筐内扔一个洋芋蛋儿,从不藏奸耍赖。司机只要数小筐内的洋芋蛋儿,便知装了多少,回到单位过镑,只多不少。再比如:军车司机如果给别人捎洋芋,估斤付钱之后,再把麻袋借给他,下次肯定送回,有时来不了,也托战友代来,从不失信。有时候军车司机捎带的洋芋过多,身上的钱不够,可以暂欠,下次代来。那时候的人心眼实在,诚信就是财富,社员把解放军当成诚信君子,所以不怕路途遥远,不怕面孔生疏,更不会怀疑他们一去不还。

在互通紧俏商品、彼此方便方面,也为加深军民友情留下了佳话。比如:当时是计划经济时期,农村买不到胶轮车、缝纫机、收音机,洗衣粉、肥皂等零七碎八的稀罕东西,而这些东西农户非常需要,只好请热心肠的指导员郑万荣帮忙解决。当时这些东西在乌市也很紧俏,不好弄到,但是部队指导员郑万荣总会千方百计搞到,并且会顺路带回来。他陆续搞到四十多个胶轮车,三十多个缝纫机,十几个收音机,许多洗衣粉、肥皂等紧俏东西,最大限度方便了社员。再比如:军车司机在城里买不到大肉,鸡,鸡蛋等紧俏商品,只要给生产队长或某个老乡说一声,保证想办法办到,并且是物美价廉。那时候农村人心眼实在,不用付辛苦费,只要说一声谢谢就知足了。最令人感动的是,社员们去乌市看病、办事或走亲戚,常坐部队的便车,驾驶员把社员当作亲人一样,问寒问暖、管吃管喝,照顾的无微不至。有时候天气寒冷,驾驶员害怕社员受冻,一定要他们坐在驾驶室内。付驾驶员则穿上皮大衣,坐在车厢里受冻,对此却毫无怨言。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洋芋凝聚的军民之情,像一股温暖的春风,馨人心脾;又好比三九天绽放的梅花,历经了寒冷的考验之后,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金贵。官兵牢记军民鱼水情的变证关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忘根本,时刻为老百姓着想,关爱之情历历在目。四十年过去了,岁月流失人自老。我淡忘的东西虽然很多,但是当年的军民友谊之情不会忘记,那种信任,真诚、热情,友善,将永远牢记在心中。我多么希望,那种感人胼肺腑的友情,代代传承,发扬光大啊!


本刊责编:李雨生


投 稿 须 知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投稿。我们将全力以赴,为阅读和投稿的您推开一扇朝霞满天、星光璀璨的轩窗。您美好的文字和图片,将会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分享!

发送稿件时请注意:

1、文章必须是原创首发,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不可一稿多投。

2、体裁不限,可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纪实文学等。

3、请附作者简介和照片一张,并将图文稿件一次性发送到邮箱,不要分开发送。

4、若稿件一月后未发出,可自行处理稿件。

5、来稿时请注明:投稿

 

散文、纪实文学、评论投稿邮箱:
tjliyusheng@163.com
诗歌、小说、心理故事投稿邮箱:
274285031@qq.com

主编微信:hongfeijiaren1



山西作家

推广团队


本刊主编:李竹青
责任编辑:李雨生 
图文编辑:李竹青
诵读编辑:
谷晓梅    薛韵寰
张卓君
创联编辑:
高敬杰(组长)  
李雨生    王恩会    王荣珍
王鹏举    秦文宁    谷晓梅   
穆怀书    张卓君    杜德建   
薛   东    张   瑾   甄丽华  

有温度、有品味、有境界的原创平台。


Spring

Festival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山西作家
为扶持新人,繁荣文学尽绵薄之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