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登上厦门卫视《特区新闻广场》和央视《24小时》,向全国观众展示了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26年间跨越山海的接力行动。
第一次接触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是在2023年,那一次因为“这条小鱼在乎”奖助学金在互联网上“走红”,这个已经延续了20多年的团体被更多人知道。
那次新闻主要是通过电话采访完成的,与当时的厦大研支团团长毛延廷聊了一些支教片段,也正是那次接触我才知道,原来电视剧《山海情》里的教师原型就是厦大研支团的老师。没想到时隔一年多,我能前往支教地再次采访他们。
新一批的22名队员分散在永宁县、海原县、隆德县、彭阳县,我们的拍摄选择在了驻扎人数最多的海原县。抵达海原的第二天,我们就先去了关桥中学,这是支教地中条件相对艰苦的学校,也是支教时间最久的一所。尘土飞扬的街道,随处可见的大山是我对关桥最初的印象。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团长周庆一和队员戴一鑫,走进并记录了他们的支教生活。
虽然说在厦大研支团以及各方的关心帮助下,如今学校的各种硬件条件,比之前改善了不少,但是扶贫先扶智的重要性还是尤为突出。因为家里条件有限,孩子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信心,都需要更好地引导,所以支教队员们就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给他们心里种下一个种子,一个通往大山外的梦。
说到这,我都能想象一年后,他们离开这里,与孩子们挥泪告别的场面了。我老是开玩笑说,他们这一年像是一场Gap,他们回答,还有什么比这更酷的事情吗?确实,更何况这样的坚持,一届一届已经坚持了26年,这山海间的青春从未间断。
10月15日,央视《24小时》报道山海青春四千里,远赴高原26年的支教。
从福建厦门到宁夏大约两千公里。从1999年开始,作为闽宁协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厦门大学就持续选派研究生支教团,赴四千里外的宁夏开展教育帮扶。二十六年来,他们在大山里为孩子们播撒知识和希望的种子。
从东海之滨,到北疆戈壁
两千公里守望,二十六年传承
389名支教队员跨越山海接力支教
闽宁协作的故事,正在不断被书写
是后浪,就不停地奔腾
我们,一直在路上
来源|央视网 厦门卫视
作者|胡兰兰
图片|高志强
排版|马敬雯
责任编辑|卢宇翔 周庆一 雷子歆 董宁 丁迪
往期回顾
01 |
02 |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