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374名优秀种子教师结业!海淀区探索名师全链条培养模式

教育   2024-11-06 16:35   北京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举办首期优秀种子教师项目总结会,374名优秀种子教师正式结业。该项目已积累研训视频课程资源11382分钟,有近一半学员通过3年培训学习实现了骨干晋级。


“优秀种子教师”项目是海淀区“十四五”教师队伍建设重大专项之一。为推动该项目实施,海淀区于2021年7月启动了优秀种子教师工作站,首期共招收374名学员,学员培养采取“双导师负责制”,每位学员配备一名理论导师和一名实践导师,目前已有123人实现了职称晋级、182人实现了骨干晋级,主持或参与368个区级及区级以上课题,310节次公开课、1317篇论文获区级及区级以上奖励。

(表彰优秀学员)

(优秀研究成果获奖)


会上,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作优秀种子教师项目总结报告。她介绍,目前优秀种子教师工作站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构建了含师德、文化、研究、科学、教学、信息六类内容的素养提升课程体系,累计上传“海淀教育云平台”视频课程资源11382分钟,建立学习与研究共同体,研发《优秀种子教师发展手记》,建成集过程管理、展示交流、资源建设于一体的工作站APP,形成“学—思—研—行”一体化的研训体系等。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吴颖惠)

吴颖惠表示,每位种子教师都应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案例”“专业素养”,未来工作站还需要在优秀种子教师评选标准、发展性评价、自我发展机制、优秀种子教师持续发展等方面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践行教育家精神,提高自身素养,获得高质量的成长。

在优秀种子教师项目中,高中一组的14名学员组成了一个发展共同体。作为这个共同体的负责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何龙对培训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他说:“在培训学习过程中,老师们突破了学科、年级界限,通过互相交流、专家指导,不同学科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不同年级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实现了融合和共通,这给了我们一个未来教研的范式。”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谢维和)

“在这个项目中,优秀种子教师以科学的态度和方式去探索教学实践,开展关于教学的研究,从而提升了教学质量和自身专业水平。”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谢维和认为,海淀优秀种子教师项目在探索在职教师成长的重大课题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实践和理论都有一定的成效。

(海淀区教育工委副书记史怀远)


据了解,优秀种子教师项目第二期学员已经遴选完毕,来自全区的401名教师将被分为17个共同体进站培训。新一期种子教师以区级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为主。为了助力优秀教师快速成长,海淀区近年来推出了“优秀种子教师项目、未来名师成长计划、成长中的教育家工程等多项举措,仅成长中的教育家计划就已为近30位名师举办了教育实践研讨会。目前,全链条培养名师的“海淀模式”效果初步显现。

2024年是北京市教师队伍建设年,全市各区不断创新教师培养机制,积极推动教师思想政治、师德师风、育人本领的整体性跃升,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市教师队伍建设年阶段性成果展示会上,东城、朝阳、海淀等区作了典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字:赵艳国

编辑:苏珊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现代教育报
北京市教委机关报《北京教育报》是《现代教育报》的前身。目前的发行全面覆盖了北京中小学、幼儿园、高校及所有教育机构。每周两刊,周二《首都教师》,周五《家长周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