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给75岁郭子仪升官、赏赐500骑兵,郭子仪:我只要6个美女

文摘   2024-11-02 07:00   安徽  

当飞鸟无存,良弓便被收藏;狡兔已毙,猎犬亦面临烹煮。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从韩信、岳飞至蓝玉,众多功勋卓著的武将,往往因功高震主而遭到君王的猜忌,最终未能安享晚年。

然而,世事无绝对,有些古代名将凭借超凡的智慧成功避开了杀身之祸,唐代名将郭子仪便是典型代表。

年届七十五岁高龄时,面对皇帝的升官之意与亲兵之赠,郭子仪婉拒一切,仅请求赐予六位美人,这一举动为他的余生平安埋下了伏笔。

今日,让我们聚焦于郭子仪的传奇故事。


01挽救安史之乱中的大唐 / subtitle




公元697年,郭子仪诞生于华州郑县,他凭借不懈努力,在武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担任左卫长上,后又在边疆建功立业,逐步晋升为镇远军使。

左卫长史一职,乃六品官员。

至公元749年,已过知天命之年的郭子仪,已成为唐帝国高层武将的一员,原本打算在边疆服役至退休,然后归乡养老。

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却将他推向了历史的舞台中央。

彼时,郭子仪正在家中为母守孝,却被皇帝紧急召回,担任朔方节度使,率领朔方军东进支援河东。

到任后,他率军英勇作战,收复了靖边军,斩杀了叛将周万顺,并击败了高秀岩部,使恒山以北地区重归大唐版图。

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洛阳方面传来紧急消息:安禄山称帝,并率军包围了潼关。

面对叛军逼近都城,郭子仪心急如焚,最终决定采取围魏救赵之计,不去救援潼关,而是直捣叛军大本营范阳。

在那里,叛军大将史思明正严阵以待。    

不久,郭子仪与李光弼成功会师,并在恒阳城挖沟筑垒,坚守阵地。

他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叛军来攻则固守,叛军撤退则出击骚扰。

白天在野外游击作战,夜晚则偷袭史思明大营,使叛军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郭子仪抓住有利时机,与李光弼等将领出兵嘉山,大败史思明,斩杀敌军四万余人,将敌寇驱逐至博陵。

河北地区,超过十个州郡相继向朝廷表示效忠,标志着河北大部分地区接近全面收复。

然而,就在胜利似乎触手可及之时,不幸的消息从远方传来:安禄山已攻占长安,自立为帝,而唐玄宗携杨贵妃仓皇逃离,长安城内的居民则遭受了惨烈的屠杀。

面对这一严峻局势,郭子仪深感痛心,他毅然决定放弃,对年迈且昏庸的唐玄宗的支持,同时搁置在山西与河北取得的显著战果,与李光弼一同率领五万大军,不分昼夜地奔赴灵武,与唐肃宗李亨会合。

与此同时,急于立功的房绾擅自出兵讨伐叛军,却损失惨重,近四万士兵阵亡,这一失败导致突厥人再次反叛,并与叛将阿史那勾结,集结数万大军向唐肃宗的临时驻地发起进攻。

此时,唐军士气低落,肃宗唯一能依靠的只剩下朔方军。    

郭子仪不负众望,与回纥首领葛逻只联手,在榆林地区给予叛军重创,歼灭敌军三万,俘虏一万,还缴获了大量牛羊等物资,成功平定了河曲地区,为接下来的收复两京(长安和洛阳)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攻取两京,河东郡成为关键。

在郭子仪攻打蒲津时,城内上千名居民在夜幕的掩护下举火起义,他们冲上城墙与叛军展开激战,并成功打开城门迎接唐军入城。

守将崔乾佑见败局已定,匆忙翻墙逃跑,并命人焚烧吊桥以阻挡唐军追击。

但郭子仪毫不畏惧,率领士兵冲破火光继续追赶,最终杀敌俘虏近万人。

崔乾佑逃到安邑时,当地人假意迎接他,待叛军半数入城后,突然放下千斤闸并紧闭城门,将叛军一分为二。

郭子仪趁机率军逐个击破,成功收复河东。

同年九月,唐肃宗将十五万藩汉大军交由已年过花甲的郭子仪指挥,命其收复两京。

临行前,肃宗举杯对郭子仪说:“我们的光复大业能否成功,全看你的这一战了。”

郭子仪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坚定地表示:“如果此战不胜,我愿以死谢罪。”    

随后,郭子仪率领三路大军向长安挺进,并在长安西侧的香积寺,与叛军展开决战,最终歼灭敌军六万余人。

长安守将见势不妙,弃城而逃。

唐军入城后,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

休整三天后,唐军继续向东进发。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 唐军相继收复陕城与洛阳,两京重归朝廷管辖,肃宗得以重返长安。

为表彰功绩,他授予郭子仪司徒及代国公之职,并派遣仪仗队伍至灞桥迎接其凯旋,深情赞誉道:“虽为国之复兴,实则卿之功也。”

郭子仪,这位对唐朝有重大贡献的将领,并未因此自满。

历经官场数十载,他深知此类赞誉背后暗藏的危机,而他的预感不幸成真。

#2

subtitle 

安史之乱后的数十年间,唐朝的安危几乎全系于郭子仪一身。

肃宗对他的极度依赖,引起了权臣鱼朝恩的嫉妒。

758年,肃宗派遣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共同平定安史余党,但因担忧他们重蹈安禄山、史思明覆辙,不敢轻易放权。

于是,肃宗采取了一个极为不明智的策略:不设元帅,各节度使各自为战,并任命鱼朝恩为监军。

这一决策导致二十万唐军士气低落,未能战胜仅六万的叛军。

关键时刻,仍是郭子仪挺身而出,运用诱敌之计歼灭安庆绪四万叛军,迫使史思明参战,双方均损失惨重。

然而,在郭子仪出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沙迫使他放弃辎重,大败而归。

回朝后,鱼朝恩反而诬陷郭子仪,将战败责任全部推给他。    

肃宗本就有意削弱郭子仪的权势,便顺水推舟解除了他的军职和兵权,令其赋闲长安。

面对肃宗的卸磨杀驴之举,郭子仪选择了隐忍。

他深知,唐军若要取胜,仍需依赖自己。

果然,此后唐军屡战屡败,连东都洛阳也失守。

当叛军逼近长安时,肃宗再次意识到郭子仪的重要性,重新任命他为两镇节度使,坐镇军中。

不久,关中和太原又相继爆发叛乱,肃宗担心局势恶化,便命郭子仪出镇绛州。

临行前,病重的肃宗紧握他的手,郑重嘱托:“河东战事,全权托付于你!”

郭子仪不负肃宗期望,上任迅速平定叛乱,斩除首恶。

然而,仅一年后,吐蕃入侵关中,引发唐王朝震动。

代宗沿袭先祖遗风,弃民逃离长安,留下67岁的郭子仪应对危局。

彼时,郭子仪正赋闲,仅率二十余随从出征,借农畜为骑,前往商州集结散兵,最终集结万人队伍。

面对二十万敌军,郭子仪毫无惧色,以少胜多,奇迹般地驱逐吐蕃,再次挽救唐帝国。    

两年后,仆固怀恩遭宦官构陷反叛,联合吐蕃、回纥等部,发兵三十万围攻长安。

代宗再次携嫔妃遁逃,郭子仪手中兵力仍仅万余人。

面对重重敌军,郭子仪敏锐捕捉到仆固怀恩暴毙后,吐蕃与回纥间的嫌隙。

回纥首领药葛罗闻郭子仪尚在人世,邀其亲谈。

部将与子劝阻,然郭子仪心怀家国,毅然跨马单刀赴会。

回纥军前,箭矢如雨,郭子仪卸甲弃剑,策马而前。

药葛罗等首领见轻装老者,震撼不已,纷纷下马跪拜,高呼:“父辈归来矣!”

随后,郭子仪与回纥首领共饮畅谈,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当晚即联手向吐蕃发起攻击。

吐蕃虽提前撤退,但仍被唐军与回纥联军于灵台西原追上,大败十万大军,斩首五万,俘虏一万,缴获无数。

此后多年,郭子仪多次亲临前线,力挽狂澜,助国家渡过难关。

郭子仪的声名远播中华,成为民众心中的守护者。

即便有人不知当朝天子何人,亦必闻郭子仪之名。

然而,这份崇高的声望亦使郭子仪心怀忧虑,担心功高盖主,成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    

#3

subtitle

在一次单枪匹马闯入敌营并取得辉煌胜利后,代宗皇帝欲授其尚书令之职,并赐予五百骑兵,手持方天画戟,为其凯旋归途引路。

尚书令一职,历史上仅有太宗李世民与后来的唐德宗李适曾担任。

郭子仪深知其中分量,不敢与帝王比肩,更不敢接受五百骑兵开道的殊荣。

于是,郭子仪上奏皇帝,坚决推辞尚书令之职,以免扰乱国家秩序。

他进一步陈词:“时下,诸多无功之人身居多职,受朝廷厚赏,却毫无羞耻之心。今外患已除,正是整顿朝纲之时,我愿率先垂范,纠正此风。”

作为臣子,郭子仪深知既不能过于刚正不阿,亦不可过于圣贤。

因此,在拒绝封赏后,他故意自毁名声,向皇帝请求赐予六位美女。

代宗闻此,心中窃喜,因他之前对郭家确有猜忌。    

郭子仪之子郭暖娶升平公主为妻,二人时有争执。

一次争吵中,郭暖气愤之下言道:“你之所以敢如此跋扈,无非仗着你父亲是皇帝。但你要记住,你父亲的皇位,若非我父郭子仪大度相让,还不知花落谁家!”

夫妻争吵至此,升平公主已无法冷静,遂向代宗哭诉,并道出郭暖的悖逆之言。

代宗听后,却对女儿说:“你夫君所言非虚,若郭子仪有意皇位,这天下早已易主。”

得知此事,郭子仪痛打郭暖,并携其入宫请罪。

代宗并未怪罪,但不久后,郭子仪仍找借口交出兵权。

有此等前因,当郭子仪再次提出请求时, 代宗心中的疑虑终于消散,他微笑着向郭子仪发问:“你身为朝中重臣,却向我索要美女,难道不怕影响你的声誉吗?不如我赐你万两黄金如何?

郭子仪婉拒道:“陛下,我家中财宝已堆积成山,这些钱财我死后也无法带走,又有何用?还是请陛下赐我美女吧。”

代宗听后更加愉悦,收起了原本的试探之意,次日便将六名美人送至郭子仪府邸。

郭子仪欣然接受,自此不再每日上朝,而是整日在家与妾室享乐。

鱼朝恩上奏弹劾他行为不端,但代宗并未理会。

长安百姓也嘲笑他不拘小节,郭子仪却毫不在意,甚至对儿子说:“皇上封我大官,我心中并不安稳;但赏赐美人,却能让我安心入睡。”

正是凭借这种处世智慧,郭子仪得以善终。

他去世时,代宗深感悲痛,亲自为他送行,并赐予“忠武”的谥号,将他与诸葛亮、尉迟恭等历史名臣相提并论,足见代宗对他的敬重与喜爱。

对于郭子仪这位人物,你有何见解呢?


投稿 | 笔友

编辑 | 徽米工作室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点亮“  ”和徽米君说晚安吧!   

山水文史
每日跟新不一样的文化潮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