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可回看(提前报名,可送网课,限前50名)
▶▶▶城投与央国企数据资产入表、合规确权、公共数据运营、数据治理及入表融资!首席数据官/数据资产安全评估师(11月20日成都 )
课程详情联系
张老师 13718710171(同微信)
总部经济的国际对标之一:伦敦金融城
一 全球总部经济的成功案例
伦敦的新金融中心Canary Wharf,是在伦敦城东边一片废弃的工业码头上建立起来的全新金融商务功能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一个核心区建筑面积超过160万平方米的功能建筑群,并还在不断扩展。在这里,围绕伦敦金融管理局集聚了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汇丰银行、巴克莱资本、摩根大通、瑞士信贷、汤姆逊路透等一大批金融机构总部,超过10万名金融或相关行业精英在此工作,足以与发展了数百年的伦敦金融城并驾齐驱,且逐步后来居上,成为全球范围近三十年来,新兴中央商务区开发和总部经济建设的典范之作。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具有税收贡献、产业乘数、消费带动、劳动就业、资本聚集等多重外溢效应。作为高度集聚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和它的载体总部基地产业关联度强,集聚带动作用大,可有力促进高端要素和资源集聚,打造全球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流动的核心节点。规划建设世界一流总部经济生态圈,是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
从世界总部经济集群的成功案可以看出,发展总部经济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能够使得公司总部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知识密集性价值活动的创造。提高城市的人力素质,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该城市创业发展,是该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条件。第二、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设施。第三、良好高效的法律制度环境,具有多元的文化氛围。第四、便捷的信息获取以及良好地同异地沟通的信息通道,同时在基础性资源条件方面能够同附近周边地区形成较大的差异。第五、区域应逐步形成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应覆盖金融、保险、会展、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训、中介咨询、公关、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领域。
伦敦金融城是世界著名的总部经济成功的典型案例,涵盖了上述六个指标。在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专业服务、政府服务和开放程度上都有温厚的基础。作为全球金融行业的创新区,伦敦金融城已是国际级金融中心里的典范,纵观世界,从伦敦金融城到纽约华尔街,再到北京金融城、上海陆家嘴,每一座一线城市,都拥有一座地标级的金融中心。作为伦敦的心脏,伦敦金融城面积虽然仅一平方英里,但集聚了英格兰银行、伦敦证券交易所、渣打银行等一批知名金融机构,管理着全球15%的资产,是世界最大的欧洲美元市场和国际保险中心。
从总部经济定位和要素看,伦敦金融城的成功具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正确的功能定位:当时伦敦内城传统的金融中心Bank为防止历史特质被破坏受到严格的开发控制,难以提供最先进的、适合现代商务办公需要的开放式大面积建筑空间,而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迫切需要新的适应城市发展的功能空间
2. 大型轨道交通:解决了它与城市交通体系的阻隔,以及LDDC为开发所提供的良好条件,土地、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
3. 整合要素:金丝雀码头的城市设计对复杂、多变的城市各要素,一如轨道交通、自然、历史等要素的准确捕捉和整合所创造的高品质城市建成环境,对资本和人流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这也是开发成功的关键,同时,金丝雀码头的成功也说明了城市设计在大型城市开发中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二 区位与产业迭代演进
一个商业区域和特定的园区成功的关键是进行持续升级,走内源式增长和创新驱动之路。曾经依靠外源式增长的加工区,经过20-30年的持续制度创新,会形成创新型的产业社区。这已经历史屡次证明过了,世界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爱尔兰香农出口加工区,以及炸响“改革开放第一炮”的深圳蛇口工业区就是这样变身的。伦敦金融城同样经历了区位和产业的迭代演进。
创新并不一定发生在年轻的新区里。世界上最普通的创新环境,尤其是早期的创新环境,一直是位于大都市中心的。无论是老城还是新区,发生创新的地方都存在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网络。当代,创新型企业向生活环境好且空间尺度相对较小的城市街区集聚。精心设计的城市空间是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催化剂。商务会议、工作交流、休闲交谈等,可以增加知识工作者之间的社会互动。咖啡馆、餐馆和广场等公共空间成为社交互动、企业间合作、观点交流和扩展办公空间的物理场所。
伦敦是欧洲传统的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也是最重要的世界城市之一。伦敦中心区(伦敦金融城)对于CBD 的限制发展战略很好地保留了伦敦传统的城市肌理,但同时对于伦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吸引私人投资的竞争也带来了不利影响。作为寻求保护原有城市中心区肌理和满足商务办公区的发展需求之间的平衡的直接结果,英国政府促成了泰晤士河码头区等的新城市化中心区的发展。
伦敦金融城位于伦敦核心位置,面积2.9平方公里,是伦敦历史最悠久的城区,也是全球重要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作为伦敦的33个组成区域之一,伦敦金融城贡献了12%的伦敦GDP,约占英国GDP的8.5%。2024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伦敦金融城现有居民约8600人,就业人口达到61.45万,2022年办公空间总面积为944万平方米。而且根据规划,预计至2042年还将增加6万个办公就业岗位(2023年),至2040年再新增不少于120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2024年)。
作为金融城,支柱产业就是金融,而金融一向是一个国家最应该被监管的产业,伦敦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制度上的创新。首先,在撒切尔时代,伦敦各金融市场通过了“金融大改革”(Big Bang),解除了管制。改革让金融城废除了固定佣金制、废除了一些对金融机构的限制法规,并逐渐降低了外国机构进入英国市场的门槛。此后,伦敦金融城投资银行和经纪公司的构成和所有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十年间,企业总部及与其相关的工作已经成为伦敦乃至整个英国发展最快的经济产出类型。从2003到2018年,伦敦企业总部的海外投资项目在数量上称得上全球领先。虽然全球总部集中分布的地点总在变化,但最大的几家跨国公司仍然将其欧洲总部设在伦敦:全球最大的500家企业的欧洲总部设立在伦敦及其东南部更大的区域内,吸引了西欧五分之一企业总部的外商直接投资。
目前,伦敦金融城当前有15105家公司,包括从大型跨国公司到中小型初创企业的各种规模公司。要想实现员工数的稳步增长,前提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所以就需要扩大和拓展商业模式,进一步缩小城市与城市的边界,允许其他公司入驻金融城,也允许金融城的公司搬迁到其他地区。伦敦金融公司(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详细论述了这种商业迁徙在经济健康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报告指出,从2008年到2012年间,金融城引入200多家新的公司,增加了13500多个岗位,带来了35亿英镑的经济收入,可谓成果卓著。
一个产业集聚是否有活力,就看其小企业的数量。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往往从初创企业的数量上便可以衡量一二,一座城市想要构建自己的产业竞争力,培养本土小企业是最经济的方式。金融城对中小企业给予一系列政策优惠:如报税的便捷设置、高达2000英镑的就业津贴,以及其他税收减免和奖励措施等。
金融城内的公司,主要为金融与专业服务行业,在金融街附近,就是著名的Tech City——伦敦科技城。说起科技城, 思科、英特尔、亚马逊、彭博、推特、高通等2000多家公司都入驻于此,仅2011年就有200多家科技企业将总部定在伦敦科技城。
伦敦金融城全球独一无二的竞争力,也得益于金融城与科技创业城在物理距离上的邻近。在这紧凑的空间内,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行业彼此碰撞,行业的交叉融合也在进一步发展,所以,新的多样化商业生态逐渐形成。行业边界逐渐模糊,融合的行业使得一个街区甚至一栋建筑内部就有无数种体验(工作、休闲、社交、居住等),充分创造出多元社交的可能性。
伦敦金融城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航运保险市场、伦敦证券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等,金融城的黄金交易额、国际贷放总额、外国证券交易额、海事与航空保险业务额以及基金管理总量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优秀的人才、一流的服务、完善的设施和最先进的技术是金融城的有形资产。灵活、健全的法律和市场机制,以及承袭于先人的冒险精神是金融城的无形资产。作为英国经济的火车头和世界金融服务业的中枢神经,伦敦金融城肩负着促进英国乃至世界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任。
1、伦敦居10大国际金融中心之首。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前10大分别为伦敦、纽约、新加坡、香港、苏黎世、日内瓦、芝加哥、法兰克福、波士顿、都柏林。
2、金融服务业是支柱产业之一。自1986年金融“大爆炸”自由化和1997年英格兰银行独立以来,金融业在英国不断取得快速发展。据伦敦国际金融服务机构2009年5月统计(IFSL,下同),2001年金融服务业在英经济的比重为5.5%,到2007年这一比例升至7.6%。2008年金融业贸易顺差356亿英镑,高于2005年的193亿英镑。2008年底,金融服务业就业人数100万人。
3、在英外资银行数世界第一。2008年3月底英国共有各类外资银行分行或子行250家,居全球首位。2008年9月外资银行管理的资产7.5万亿英镑,占英国银行业资产总额的一半以上。2008年3月跨境银行贷款业务量占全球的20%,位居榜首。
4、世界最大的保险市场。英国保险业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在国际保险和再保险市场居主导地位。2007年英国保险业的全球保费收入2630亿英镑。伦敦是全球唯一聚集了世界前20大保险和再保险公司的金融中心,2007年伦敦地区的保费收入达245亿英镑。1688年开业至今的伦敦劳埃德市场以经营高风险保险业务闻名于世,其业务遍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92%的富时100指数公司和93%的道琼斯指数公司在劳埃德市场投保。此外,伦敦还是世界主要的航空险和海事险中心,全球市场份额20%。
5、最大的外汇市场。占全球外汇市场34%,超过美国和日本的总和。
6、第二大基金管理中心。英国基金管理业负责的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互助基金、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金融工具。伦敦还是私募基金、对冲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营运中心。
7、最国际化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在伦敦证交所挂牌上市的外国企业692家,居世界主要证交所之首。外国企业在伦敦证交所的交易量占国际企业股票交易额的29%。伦敦占国际债券交易市场的70%。
8、最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和金属交易所。伦敦拥有四家衍生产品交易所,伦敦衍生品交易占全球的43%。伦敦金属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金属交易所。伦敦是欧洲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占全球商品交易的15%。
9、最大的海事服务中心。伦敦是最大的海事服务提供基地。涵盖船舶代理、法律、融资、保险、船级认定、争端解决等,就业人数1.4万人。国际海事组织设在伦敦。
10、最大的黄金市场。伦敦是世界最大的黄金市场和黄金交割中心。
11、最大的碳交易市场。2007年碳交易占欧盟的89%。基于碳项目投资交易占欧盟的一半。
12、领先的西方伊斯兰金融服务中心。6家金融机构完全遵守伊斯兰教义。20多家银行提供伊斯兰金融服务。
13、两大国际法律服务中心之一。世界前三大律师事务所总部设在伦敦,伦敦还是国际争端解决中心,2007年处理1万宗争议。
14、主要会计服务中心。2007年伦敦会计及相关服务贸易顺差1亿多英镑,涵盖审计、税收咨询、公司理财和破产管理等。
15、教育培训中心。专业教育培训机构超过95万家。
16、领先的商业服务提供者。涵盖金融信息服务、管理咨询、广告和市场研究、猎头、金融出版和研究。伦敦还是公私联营、私人财富管理、私有化和养老金改革的国际中心。
三 成功的商业规划
伦敦金融城是超越纽约曼哈顿的世界金融中心,是总部经济成功的典型案例。一个商业项目的开发,可以从自身品牌定位、所服务的区域、竞争对标项目等多种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分析和推动。对于处在较大规模中央商务区的商业项目而言,做好与核心商务功能的协调发展,是这类商业项目成功的关键。
Canary Wharf的商业部分,定位十分清晰,主要是从服务高端商务人群出发,以配套功能为主。随着这个区域办公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周边居住人群的日益增多,整个商业业态持续得到完善丰富,已经成为伦敦东区具有目的性消费特征的重要商圈,并为进一步提升Canary Wharf的商务集聚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目前,在Canary Wharf公司统一管理下的商业面积约8万平方米,近300家零售、餐饮和生活服务类店铺、3家超市、3家健身俱乐部、4家医疗服务中心,以及多个室外活动场所。
这些商业设施,除了较为集中的4家购物中心外,多是通过各种地上地下的连接通道,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商业连通格局,把办公楼、地铁站/轻轨站、公共空间串联起来,这就为办公楼内繁忙工作的白领人士提供了极佳的便利性,也为商铺带来了大量有效客流。这种良性互动,也逐步使得市中心的高端品牌商户慢慢认识到Canary Wharf区域的商业价值,纷纷愿意来此开店,又推高了这一区域的品牌定位。
总结Canary Wharf商业部分的发展历程,主要有几个关键因素上的策略:
1、注重业态的持续演进、完善。起步阶段,完全围绕商务人群的基本需求,稳健务实,逐步培养出这些商务人群区内消费的习惯。在商铺走旺后,又不失时机地引入伦敦西区的高端品牌,全面覆盖日常需要、休闲娱乐和奢华消费,成为伦敦新的时尚消费目的地。
2、坚持统一开发、同步发展,保证了区域商业布局的完整、协同。即使在Canary Wharf初期发展出师不利、公司面临破产的情况下,仍没有将区域资源分割出卖了事,而是通过资产债务重组,伴随办公物业的一步步成熟,同步推进商业运营,换来目前办公商业的全面辉煌。
3、充分利用本区域统一规划、大师雕琢的高层建筑群,形成伦敦市区独具特色的现代建筑景观,一改英伦传统中冰冷严肃的银行集聚地形象,并结合建筑间友好、流畅的公共环境,创造出轻松、明快、强调互动感受的商圈气氛,吸引游客到来、增加驻留时间、丰富消费体验。
4. 利用商业设施,做好互连互通,最大程度实现商业服务的便利性。通过地下商业连通,以及与交通枢纽的衔接,将商业设施和公共空间的交通功能、社交功能、遮蔽功能等紧密结合起来,使得各类人群确实感受这些商业服务的丰富多样、唾手可得,激发消费欲望。
除了产业规划,伦敦金融城还是宜业、宜居、宜游的活力之城。伦敦金融城发布的愿景规划提出,未来将在商业生态、城市服务、宜居环境等核心维度上发力,打造包容性、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生态,营造投资、工作、生活和旅游的“胜地”。
培育世界级、多样性和包容性的
商业生态
大规模投资绿色金融、科学技术和基础设施,发展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创意产业和人工智能等产业,并力争204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加大与私营部门的合作力度,为各企业提供办公空间、数字技能培训、资金和咨询等服务。打造孵化器计划,设立市法团科技创新大使(Innovation Ambassadors)项目,协助具有高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建立业务发展网络。
此外,市法团还建立数据驱动的全球企业服务平台,与伦敦数据委员会开展“数据共享”试点工作,允许数据驱动型企业访问并利用相关数据来测试解决方案,以开发产品和服务。
打造充满活力的休闲娱乐场景
依托众多酒店、零售、文化建筑等资源,出台涉及幸福感的营销活动。比如,推广通宵庆祝活动、无车周末等大型节庆活动,将城市发展为令人向往之地。建立文化和商业工作组,鼓励利用空置建筑为创意人员提供低成本和长期租赁的合作机会。
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
加快建设可持续、灵活性强的建筑。在低碳原则下,实施高质量的城市更新,到2030年至少新建1500个住宅单元。部署5G通讯设备,支持可再生能源、暖气网和智能电网基础设施的发展,实现向净零碳排放过渡。加大对公共交通、自行车和货运物流的投资。改进城市公共空间(花园、街道)规划,重新分配行车道空间,扩大公共空间范围;并增加行人优先的街道、拓宽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应用街道无障碍标准工具(pioneering Street Accessibility Standard Tool),提升城市设计的平等性和包容性。
四 完善的治理模式
理论上,全球经济一体化具有去中心化作用,但像伦敦城这样的国际金融中心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要素资源。国际金融中心可简单定义为世界各类机构利用全球金融产品进行交易的场所。换句话说,国际金融中心就是世界金融企业和交易高度集中的地方。正是由于伦敦城与世界其他地方互通互联,才能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
金融城拥有独立的市政管理机构——伦敦市法团(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 以下简称市法团),且不隶属大伦敦管理局(Great London Authority )管辖范围。伦敦城治理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拓展国别和地区市场不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水平、提高金融业务交易量,伦敦城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纳入国际金融生态。
与伦敦大都市的其它自治区相比,伦敦城享有高度自治权,管理职能虽多,但主要职责是维持和提升英国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英国金融服务业高度发达,而伦敦城居功至伟。
与伦敦大都市的其它自治区相比,伦敦城享有多项自治权,如拥有独立警察权和司法权、自行决定企业税率、承担公共行政费用(由伦敦城公司基金承担)、管理商贸市场、负责城内营运、审批娱乐用地、维护泰晤士河上四座大桥,但主要职责还是保持和促进英国金融服务业这一高附加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伦敦金融城的主要官员都是经过选举产生,而且选举制度设计给城区内个人和企业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平等机会,以自己的选票决定政务议事厅(Court of Common Council)和议政厅(Court of Aldermen)地方议员人选。符合资格条件的城区居民可以投票,区内企业组织按员工数量获得相应的投票数。凡办公地点设在伦敦城的机构或组织,均可根据公司职员人数指派一定数量的投票人。城区居民有7700人(2017),而企业票数超过24000张,选举制度充分考虑到企业利益,让企业在伦敦城公司治理事务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经选举产生的议员、参事和市长各司其职,共同努力维持和提升伦敦城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地位。当选议员(Councilors)入职伦敦城政务议事厅(主要决策机构),在各委员会和分会担任委员,管理着伦敦城的日常事务。议员任职期为四年,议事厅每四周举行一次会议,主要听取委员会报告和议员的提问与动议。选举产生的参事(Aldermen)共有25人(每个选区产生1名参事),任职期限至少6年。参事每年要出席市长主持的8次会议,在议政厅下设委员会里担任委员,并兼任学校、医院、慈善基金和信托机构的理事和受托人。伦敦市长候选人必须是现任参事,且担任过司法主管,行业协会派代表投票以最终决定市长人选。市长任职一年,一般情况下不得连任。市长身兼数职,但其主要职责担任英国金融和相关服务业的国际大使,支持和提升伦敦城的产业发展,巩固伦敦城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伦敦城积累了丰富的金融事务管理经验,形成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指导公司的运作与决策,以保障决策公平、高效、透明和担当。二战结束后的七十多年里,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伦敦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傲立在强手如林的国际金融舞台。
除了业务量外,伦敦在历次国际金融中心评估中均名列榜首。按照评审惯例,城市国际金融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包括六大类:营商环境、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税收政策、城市声誉和发展水平。营商环境指监管环境(内核问题)、监管力度、反腐倡廉、创新发展、透明度和科技监管实践。人力资源包括人才智库(含信息科技人才)、远程工作和弹性就业市场。基础设施含传统基础设施和现代基础设施,前者指电信、电力、公用事业、居家办公、生活娱乐等设施,后者指数字化基础设施(计算云、可视化、全过程自动化、连续交付等)。税收优惠是各大金融中心所采取的普遍竞争策略,也是吸引企业和人才的主要方法。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声誉能提升投资者信心,也是投资者选择金融中心时主要考量指标。城市声誉、品牌效应和营销手段有利于吸引各类人才和企业加盟。
从某种程度上说,金融城确实是一座城中之城,国中之国,是英国的一块法外之地。这种特殊的政治地位,使金融城既依托于英国之内,又超脱于英国之上,是成就了一个世界金融之都的终极秘密。各种评估都表明,伦敦城的金融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均处于世界一流水准。在众多积极因素中,治理模式是伦敦城长期保持全球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原因。
五 走在世界前列的发展优势
与伦敦大都市的其它自治区相比,伦敦城享有高度自治权,管理职能虽多,但主要职责是维持和提升英国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英国金融服务业高度发达,而伦敦城居功至伟。通过综合梳理,我们发现,伦敦金融城有如下走在世界前列的发展优势:
1、英语优势 软实力、国际贸易交流都需要一个统一的语言,介于维多利亚女王以来的海外殖民,这个优势至少还能保持几十年。
2、时区优势 伦敦的trader早上看亚洲市场,下午晚上看美国市场,正常时间看欧洲市场,早上6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基本就能覆盖。
3、地理优势 离东海岸5小时,离法兰克福、巴黎就1-3小时就能赶到,设置全球总部,你可以在5小时内控制覆盖在发达国家的分布。4、控制世界大宗商品交易 早期因为殖民留下来的祖产,短期内除非人民币石油期货能占世界交易的比重上升,否则很难撼动。
5、人才优势 伦敦本身名校云集,而且离剑桥、牛津也就1小时车程内可达,所以伦敦周边1小时车程覆盖了众多世界顶尖名校,十分方便人才毕业后工作和上学时实习。
6、房价优势 虽然伦敦有几十万顶尖金融精英,但是房价并没达到北京上海香港的地步,资深一点的金融人士可以700万人民币以内住在伦敦周边的大房、生活舒适,年轻一点的住宅金融城附近的公寓,租金基本1万多人民币一个月一居室 10分钟到公司。
7、工作生活均衡 英国对雇员法律保障完善,和老板与其他合作伙伴是简单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简单,非工作时间没人打扰。
8、政府监管比较少 金融监管英国一直都是相对欧洲比较放松 所以英国才能滋生那么多Fintech ,而且现在open banking 开放后 也多了很多互联网银行,更加增加了金融创新性,伦敦也是最早开始出现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这些都说明这个城市在金融领域的活力。
9、有很多高科技企业 英国开公司简单方便,加之高校优势,互联网创业也容易,依托强大的金融背景,融资也容易,两个之间互补 导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英国政府最近几件对创新产业的扶持很大。
伦敦金融城的支柱产业为金融业,金融业不仅涉及到大量的产值,也关系着大量的工作岗位。如果不考虑外来投资的影响,对于伦敦本土住宅需求来说,大部分人可用于购房的收入应该来源于劳务所得,因此金融业如果能继续坚挺,则表明伦敦金融城的住宅市场的“源头活水”能够继续为交易注入生机,房价和交易量能够进一步稳定。
六 伦敦金融城成功的原因分析
1、竞争优势观点。
10 大竞争优势:深厚的全球贸易传统;高质量的金融和相关的机构和市场体系;有效、公平、已经成为国际基准的监管机制;具有连贯性、政治中立的法律系统;汇集金融、法律、会计、管理咨询公司,强力吸引投资者、营运商和客户的集群效应;地处亚洲和美洲时间区,为中东和欧洲服务的纽带区位优势;广受尊重的专业支持服务;大量的世界级实质资产;为国际互动而设的金融基础设施。
2、实力决定论。
国力是全球金融中心的形成的首要因素,资本的逐利性是推动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原因,金融中心的形成取决于金融服务的供求关系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投资以及政府的政策。众所周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美国股份资本导致国力强大,英国是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高质量的工业品和低廉的价格,率先成为世界的加工厂。随着价廉物美的英国工业品在世界各国不断渗透,英镑也就成为当时在国际贸易和资本输出中最普遍使用的货币。最终,作为英国的核心城市———伦敦无可争辩地成为位于经济体系最高等级的全球金融中心。
3、自然演进观点。
伦敦金融中心演进的途径是:经济增长(决定)→金融市场发展(决定)→金融制度变化(决定)→金融供给变化(催生)→金融中心形成;Susan Strange(1998)深化了Kindleberge 的观点,她认为,由技术变革和金融服务的国家管制(及解除管制)改变了金融服务业的世界格局,影响了伦敦在内的金融中心制度变化,催生了国际金融供给,并最终促进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4、贸易诱发论。
17 世纪末18世纪初,伦敦是英国的国际贸易中心,得益于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贸易发展所引起大量结算与融资需要,大小银行相继产生并有很大的发展,银行间货币市场由此兴起,利用国际汇票这一机制,伦敦迅速从起初仅仅服务于贸易融资的低级中心, 发展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Allen(1988)赞同Powell的观点,他指出,商业和金融服务缩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交易成本,传送着财富创造、消费和信息,这些由全球贸易引发的复杂的货币流和金融业务必然推动时空集聚, 而在特定时期和特定地点形成国际金融中心。
5、政府的推动。
对伦敦的金融业,政府并非简单地采取不干预政策以保持其活力,实际上,伦敦金融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是通过国家或地区有关部门的人为设计、强力支持而产生的,比如,在战争和萧条时期,伦敦金融城通过金融创新和优惠政策,推进金融资源集聚,又如,伦敦金融城和英格兰银行及时抓住欧洲美元市场机遇, 形成巨大的国外持有的美元池, 以金融业的国际化带动国内金融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产生互动效应,最终奠定了国际金融中心基础。此外,国际金融中心漂移说、“轮式”演进理论、规模经济学派以及金融地理学派对伦敦金融中心成长加以关注, 如Porteous (1995,1999)、Martin (1999,2000)等对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进行了研究,强调信息流是金融中心发展的先决条件;金融地理学者Gehrig(1998)利用市场摩擦理论和大量的实证分析,支持了国际金融中心漂移说的观点,证明了某些金融活动在地理上的集聚趋势与另外一些金融活动在地理上的分散趋势并存。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伦敦国际金融中心成长机制进行了阐释。
伦敦金融中心的发展和完善是经济主体集聚金融优势的历程, 在英国王室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企业和公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通过自然集聚优势和能动集聚优势、双向互动集聚优势三个方面运作的产物,其作用路径是:在战略、领导力、制度等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地缘、加工、贸易、投资、金融、知识、网络等经济联系,发现、挖掘、整合和高效利用区域内部优势资源,使区域内部优势资源之间、区域内外优势资源之间, 在合作或竞争的过程中形成国际或国内的高效金融场、经济极, 实现资源的远程集聚和全球集聚,最终提高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实现本体经济和合作体经济共同的高质量跨越发展。
伦敦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并不是因为它能便捷对接欧洲市场,也不是它在时区、语言、甚至是人才、法律制度上的优势。它凭借自己特殊的政治地位,早已织成一张覆盖全球的金融大网,欧洲、亚太、北美、中东、南非都是这张大网上的重要结点。比起英国的其它行业,金融业早已完成了全球化的布局,即便是在无协议硬脱欧的情况下,金融业所受到的冲击也会小于其它行业。据了解,未来英国政府还会继续升级金融基础设施、提升科技投入,并改革税收制度、简化签证流程以吸引国际人才,将全球金融中心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1.欢迎转载[产业投融与数据决策]原创文章。在任何平台转载、摘录、引用等需经授权并注明来源,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公众号、百家号、今日头条等,我们保留依法追溯违规侵权的权利;
2.本号转载的文章来源于公开渠道或经授权许可,仅为分享观点、资讯之目的,不代表[产业投融与数据决策]观点。文中使用的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联系张先生:13718710171。
模块一、最新政策文件要点解析
1. 关于35、47、14及134号文政策梳理与要点解读
2. 二十届三中全会项目投融资要点解析—紧扣投资的有效性、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及新质生产力发展要义
3. 中央政治局926会议五大重磅信号及929国常会研究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要点解析
4. 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10月12日财政部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一行一局一会”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新政解析
5. 央行、财政部、发改委、证监会联合发布150号文(退平台细则)政策解析,新一轮城投平台产业转型实操要点,335指标如何实现
模块二、地方政府高质量发展投融资新逻辑
1. 区分隐性债务和市场化融资
2. 区分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重点省份的操作要点)
3. 挖掘和规划有经营收入的项目(自求平衡与资源补偿)
4. 区分政府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项目
5. 授权开发+做大做强平台公司
6. 合规合理安排政府资金的使用方式
7. 不能以土地出让金融资,以土地的最终产出规划项目并融资
8. 大基建时代融资和收益自平衡
9. 政府采购的合规融资模式
10. 如何识别包装企业投资项目?
11. 如何定义垫资及垫资与投资的区别,如何合规操作“软垫资”“硬垫资”
12. 如何有效利用公共资源谋划策划项目的要点与案例(包括土地资源、土地指标资源、砂石土等矿产资源、碳权资源、林权资源、水权资源等)
13. 财政部隐债案例公布后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项目“以租代建” “建办分离”融资合规模式解析
14. 平台公司授权经营模式转型及市场化融资实务
15. 企业市场化投资基建项目模式(投资人+EPC)实务案例解析
16. 新政下(17号令)特许经营模式实务及融资要点解析
模块三、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申报
(一)地方政府专项债
1. 我国专项债市场的发行沿革、市场规模和限额管理
2. 专项债最新政策解读:募投领域和资本金适用范围的扩大化、三个优先和三个尽量等要求的灵活应用
3. 新增专项债申报策略和案例分析:准备工作的关键点、自求平衡项目包装策略、一案两书的编制要点、发改和财政系统审核的关注点等
4. 专项债券的审计重点、合规性分析和规范使用要点
5. 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与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对比分析
(二)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要点及用作项目资本金投资及案例
1. 2025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申报流程及注意事项
2. 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分析
3. 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作资本金条件和标准
4. 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作项目资本金流程及退出实务
5. 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作项目资本金典型案例分析
模块四、新质生产力产业园区投融资实操与合规招商运营
(一)新质生产力产业园区投融资模式与落地实操
1. 做地模式:操作要点及石家庄、杭州、广州国企筹资做地的合规性、可融资性分析
2. 专项债模式:两种模式介绍及相关案例分享
3. 土地一二级开发分段+联合模式:长沙相关政策及操作案例分享
4. 二级赎买一级模式与二级补偿一级模式:政策依据、操作要点及如何市场化融资
5. 反向委托(或反向购买)模式:如何实现一二级联动融资及案例
6. 认购基金+施工总承包模式
7. “基金+基地”双轮驱动的产业投资模式:基金不仅投向产业园区进行土地及产业物业开发,同时还投向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型创新企业
(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后招商引资模式的转型
1. 最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招商引资的启示
2. 产业基金投资,以投促引
3. 国企市场化投资建设高标准产业园区,市场化招商服务
4. 打造创新孵化平台
5. 财税奖励转化为产业发展服务费
6. 优化人才引进培育政策
7. 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8. 出台“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相关招商引资政策
(三)基金参与新质生产力招商项目的创新模式
1. 定增基金+上市公司招商模式及案例
2. 国资+基金+产业的运作模式及案例
3. 产业园区“基地+基金”运作思路及案例
4. 产业链基金+投贷联动招商模式
5. 并购基金+重组招商模式
6. 合肥、深圳、苏州资本招商模式分享
7. 区县级资本招商模式探讨及案例分享
模块五、综合开发项目政策联动自平衡模式介绍
1. 城市更新模式
2. TOD、EOD、IOD模式
3. 矿山生态修复自平衡模式
4. 砂石资源自平衡模式
5. 什么是M0用地?什么是M9用地?有哪些支持政策?如何融资
模块六、城中村改造及保障性住房项目融资模式及难点问题解决
(一)城中村改造政策要点
1. 城中村改造与棚改的区别
2. 城中村改造与房地产及房地产新模式构建的关系
3. 什么是低效用地再开发,171号文有哪些支持政策
4. 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最新政策要点解读
5. 城中村改造的流程
6. 《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国发[2023]14号文)要点解读及再贷款等相关配套政策解读
(二)城中村改造投融资模式解析及案例分享
1. 通过做地模式推动城中村改造(包括做地工作如何分工、土地如何征收、资金如何支付、人员如何安置、如何合规融资)
2. 通过政府回购安置房推动城中村改造
3. 通过“房票安置”推动城中村改造
4. 通过一二级分段+联合开发模式推动城中村改造
5. 通过低效用地一二级联动推动城中村改造
6. 通过工业上楼推动城中村改造(一二级联动模式)
7. 通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城中村改造
(三)保障性住房投融资模式
1. 配售型保障房投融资的主要模式
(1)政府采购模式实务与案例解析
(2)授权模式及投资人+EPC自平衡投融资模式实务与案例解析
(3)专项债模式
(4)收购开发商的存量房或地用作配售型保障房投融资模式
2. 配租型保障房投融资的主要模式
(1)住房租赁开发建设贷款模式
(2)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模式
(3)住房租赁经营性贷款模式
(4)房地产市场“卖旧买新、以旧换新”模式及案例
(四)城中村改造及保障房项目资金来源
1. 财政资金(包括中省补贴及超长特别国债)
2. 专项债
3. 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央行投放PSL审贷的主要条件)
4.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
5. 金监局对商业银行为城中村及保障房提供贷款的要点
6. “专项债+银行贷款”收购房企存量土地
7. 改造主体自筹
8. 社会资本出资及参与模式
9. 商业银行如何介入城中村改造及保障性住房项目
模块七、城市更新项目投融资实务
1. 城市更新项目政策梳理及63号、30号文的应对措施
2. 城市更新项目分类及操作流程分析
3. 企业参与城市更新项目的操作模式分析
4. 城市更新项目的收益构成及主要来源
5. 城市更新项目运作的核心及要点(人产城融资)
6. 城市更新项目“留改拆”的内涵和几个评判维度
7. 城市更新项目中地方平台公司的角色及社会资本方的选择
8. 城市更新片区级项目的策划要点(均一性)
9. 城市更新项目如何实现自平衡?平衡不了如何操作
10. 一级开发和无收入项目资金解决途径
11. 城市更新项目资本金的解决方式
12. 城市更新基金的设立及操作实务
13. 城市更新项目的征地拆迁资金如何解决
14. 地方政府如何筹划城市更新
15. 金融机构如何开展城市更新融资(分段融资还是一二级联动)
16. 建筑企业如何获取城市更新工程
17. 城市更新项目可采取的投融资模式及案例解析
(1)棚改自平衡模式
(2)二级带一级模式
(3)融资地块自平衡模式
(4)土地权利归宗模式
(5)权利人自主改造模式
(6)土地权利人与第三方企业合作模式
(7)存量用地房屋转型升级
(8)轻重资产并购更新模式
18. 城市更新项目收并购实务及案例
19. 城市更新项目融资模式案例分享
(1)城市更新项目融资的特征(一二级如何联动)
(2)银行在城市更新项目的审批要点
(3)城市更新项目各阶段商业化的融资方案设计
(4)资金的接续、滚动开发与峰值的设定
(5)案例分享
模块八、地方政府“股权财政”转型实务
1. 股权财政作为土地财政下滑的补充实践
2. 股权财政体现方式分析(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注入资本金类项目资金、中央和省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国资股权投资等)
3. 股权财政主要运作模式及实践案例
4. 股权财政投资注意的问题及风险防范
5. “拨改投”运作实务及案例分享
模块九、城投公司从“融资端”向“投资端”转型
1. 城投公司产业投融资的运作模式及案例
2. 城投公司产业基金的运行实务及案例解析
3. 城投公司母基金运行模式及实施案例
4. 城投公司产业基金的资金来源及合规融资渠道
5. 城投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模式、存在问题与解决思路
6. 城投公司跨省联合成立产业基金及案例
7. 各地城投公司参与产业基金运作典型案例分享
2024年11月21日-24日 成都市 (21日全天报到)
2024年12月18日-21日 深圳市 (18日全天报到)
2025年01月16日-19日 北京市 (16日全天报到)
联系人:张鹏飞
手 机:13718710171(同微信)
推荐课程:
一、举办新形势下政府项目合规运作、新质生产力产业园区投融资与合规招商运营、资金申请、三大工程落地实操及“股权财政”与城投转型实务案例解析培训 【会员课程】
2024年11月21日-24日 成都市
2024年12月18日-21日 深圳市
二、关于举办数据资产安全评估师岗位能力提升高级培训班(直播同步)【会员课程】
2024年11月20日-23日 成都市
2024年12月18日-21日 深圳市
2025年01月13日-16日 北京市
三、举办“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产业应用培训班【会员课程】
2024年11月20日-23日 成都市
2024年12月18日-21日 深圳市
2025年01月13日-16日 北京市
四、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及新《公司法》背景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主责主业管理、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健全原始创新制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务研修班
2024年11月08日—11月11日 长沙市
2024年11月15日—11月18日 合肥市
2024年11月22日—11月25日 海口市
五、新清单条文解读与全过程造价管控、结算审计症结破解案例解析实务专题培训班
2024年11月08日—11月11日 长沙市
2024年11月22日—11月25日 海口市
六、EPC模式下的设计管理、招投标、合同执行、造价、索赔与审计暨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实务专题培训班
2024年11月08日—11月11日 长沙市
2024年11月22日—11月25日 海口市
2024年12月13日—12月16日 武汉市
七、公平竞争审查规则(八部委16号令)背景下国有企业招标采购合规管理能力提升暨招投标采购全流程实务专题培训班
2024年11月08日—11月11日 长沙市
2024年11月22日—11月25日 海口市
八、新能源项目投资开发的机遇、建设全过程管理、投融资模式设计与风险管理专题培训班
2024年11月08日—11月11日 长沙市
2024年12月20日—12月23日 成都市
2025年01月10日—01月13日 厦门市
九、危大工程安全管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与建筑施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专题培训班
2024年11月08日—11月11日 长沙市
2024年12月20日—12月23日 成都市
2025年01月10日—01月13日 厦门市
十、公文写作从基础到进阶、高效时间管理、沟通管理、商务礼仪暨行政管理人员综合技能提升高级研修班
2024年11月08日—11月11日 长沙市
2024年12月20日—12月23日 成都市
2025年01月10日—01月13日 厦门市
中至远咨询为您提供——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债务化解、国债申报、城市更新咨询与服务、混改、国企改革系列包装咨询谋划服务、十四五规划编制服务、专项债券发行咨询与服务、产业基金、PPP项目及数据入表质押融资贷款增信、等服务等,欢迎咨询。本单位具备完整的战略规划、法人治理结构、集团管控、业务流程、人力资源管理等一体化系统咨询能力。
想学习更多相关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产业投融与战略,搜索关键字,如“投融资”,会有更多文章参考学习。记得标“⭐”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