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资国企托底性帮扶阿坝州县域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国资国企助农增收工作收获了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报道。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来关注!
△ 《四川日报》聚焦国资国企托底性帮扶阿坝州县域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 四川观察聚焦国资国企助农增收工作情况
国资国企“矩阵式”帮扶阿坝
让“企业所能”实现“地方所需”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露敏 王攀
日前举行的国资国企托底性帮扶阿坝州县域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华电四川公司、川投集团等18家国企与阿坝州进行合作签约。这是今年举行的第二场国资国企托底性帮扶县域集中签约活动。
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自去年启动以来,按照省委安排部署,省国资委组织国有企业托底性帮扶39个欠发达县域,特别是创新开展“矩阵式”帮扶,推动受扶县域投资项目落地、注册企业落地、产业“链主”落地。国资国企“矩阵式”帮扶,将如何在阿坝掀起发展新篇章?
立足阿坝,托底性帮扶再深化
对于阿坝而言,这场签约活动恰逢其时——阿坝州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建设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阿坝典范”发展目标,阿坝经济社会发展正需注入强劲动能。
“再认识阿坝,生态是最硬的底气,旅游是最强的优势,绿电是最大的潜力,矿产是最足的后劲,农牧是最亮的特色。”签约仪式现场,阿坝州委主要领导细数发展家底,比如,阿坝水风光等清洁能源可开发量近1亿千瓦,其中90%待开发。
国资国企与阿坝的合作由来已久。一组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在川央企和省属企业参与阿坝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锂矿、文旅产业等省市重点项目26个,投资总额约1220亿元,企地合作取得良好成果。
进入托底性帮扶时间,全省39个欠发达县域中,阿坝有6个。国资国企在托底性帮扶工作中担重任、挑大梁,企地合作又迎来新形势、新机遇。
此次签约项目,涵盖资源开发、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领域。其中,位于欠发达县域的项目达10个,数量过半、签约金额占大头。红原县安曲“光伏+清洁供暖”项目、黑水县“药蜜谷”中草药研发基地项目等,以产业为抓手、项目为支撑,持续增强欠发达县域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助力欠发达县域加快追赶、跨越发展。
省国投公司具有高原农牧业全产业链运营优势,下属白河牧场公司扎根若尔盖县唐克镇,2017年起又先后在若尔盖、红原、金川新增布局4家实体企业。今年,公司在若尔盖县产业帮扶投入超1100万元,此次又与阿坝州政府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和项目实施协议。
“合作更上一层楼。”省国投公司总经理王勇画出一个等边三角形,三个角分别是资金、科技和人才,外切圆是产业。“高原生态产业引入的前半篇文章已写就,后半篇文章则要运用这几个角协同发力解决产业接续发展的问题。”王勇表示,公司未来将在阿坝州实施草畜融合发展等相关产业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牧民”联农带牧新模式促进农牧民增收,并建立高原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体系。
此次签约的卧龙交旅发展中心项目,是蜀道集团与阿坝州依托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项目,实现轨道交通与沿线产业融合发展的服务配套产品。项目将打造在地生态自然文化体验的度假型酒店,计划于2026年底建成。
统筹联动,国企“矩阵式”出击
“参加签约活动的国有企业,不仅有担负托底性帮扶任务的企业,还有看好阿坝发展的其他企业。”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指出。
此前,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国资委建立“1+1帮1”机制,即1个在川央企、1个地方国有企业与1个欠发达县域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但有时,企业“所能”并不能精准匹配县域“所需”。今年以来,“矩阵式”帮扶在欠发达县域展开,充分发挥统筹效益、联动效益、整体效益,推动欠发达县域如期摆脱欠发达地位。
“省能投集团并不是对口帮扶金川的企业,公司在金川进行锂矿资源开发,按照‘多帮一’方式,在乡村振兴方面给予很多支持。”金川县委书记郭素梅举例。
“矩阵式”帮扶又上新。华电四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德透露,公司计划在阿坝州持续加大清洁能源投资力度,建设红原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大基地,带动装备制造、锂矿业、氢能等产业链发展,帮助群众就业增收。
项目还要加快落地。记者了解到,接下来,省国资委将加速推动签约项目落地,强化统筹协调,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对已签约项目加强跟踪督导,促进如期竣工投用。同时,将推动企业通过设立独资公司、合资公司等方式,在县域注册公司,实现产值在县域、税收在县域、就业在县域,增强县域内生发展动力。
“我们将坚持‘地方所需,企业所能’,注册产业公司,利用优势农产品、清洁能源等开发新的经济项目,带动县域产业发展。”蜀道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公司将推进阿坝县“光热+光伏+高原清洁供暖”一体化储能调峰实证示范项目、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等重大项目,并依托重点项目建设定向培养阿坝县专业技术人才。
欠发达县域也要再加力。郭素梅表示,金川县将做好嘎斯都光伏、花果山民宿等帮扶项目属地要素保障,推动项目落地见效,积极探索创新帮扶模式,推动帮扶合作向更广领域拓展,切实巩固拓展好托底性帮扶成果。
四川新闻联播丨助农增收 国资国企多措并举
四川观察编辑 童立
在对39个欠发达县域的帮扶工作中,我省国资国企聚焦产业发展,持续在欠发达县域落地产业项目,同时着眼细节,用心用情助农增收。
眼下,正是羊肚菌下种的季节,在广元市青川县三锅镇民兴村,省港投集团请来的羊肚菌种植技术专家,正在给村民们培训种植技术。羊肚菌在民兴村有多年种植历史,不过由于技术门槛高,成功率低,一直没能形成产业规模。去年底,省港投集团在全国整合专业团队,从大棚建设、土壤改良、菌种选育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今年4月,实现了亩产800斤以上,亩产值近5万元。在省港投集团的示范带动下,当地农民看到了希望,刚入冬,全村几个种植大户就在专家的指导下种植了近80亩羊肚菌。
广元市青川县三锅镇民兴村村委会副主任 张兴明:港投他们从下种到收割所有环节,我是全部看得最清楚,他们的这个种植技术,还是很成熟的。今年我预期要达到1000斤亩产,它就30块钱一斤,我也有3万块钱,除1万块钱本钱,我也赚2万块钱。
省港投集团驻广元市青川县三锅镇民兴村第一书记 侯勇:下一步,我们港投集团将依托托底性帮扶的有利契机,成立一家食用菌种植示范企业,通过这个示范种植、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来带动老百姓,发展食用菌产业,助力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入冬,又到了“餐桌宠儿”豌豆尖的采摘旺季,在阿坝州金川县河西乡乃当村,村民们一大早就开始在菜地里忙碌起来,跟往年比起来,今年,村民们心里多了一份轻松,因为华西集团在村里捐建了一个冻库,采摘下来的豌豆尖儿可以在冻库进行打包储存,冻库里恰当的温度和湿度,能让豌豆尖儿的新鲜度得以最大程度保证。
阿坝州金川县河西乡乃当村村民 王茂琼:之前我们这个地里种了很多的菜,操心菜烂在地里,加上路途遥远,怕烂在路上,现在冻库给我们修起了,我们就放心了,菜就不会烂,也就能够保鲜拿到外面城市里,我们就放心种了。
华西集团帮扶一组托底性帮扶金川县河西乡帮扶干部 王德刚:该产业园主要以种植时令蔬菜为主,蔬菜的保鲜成为目前面临最大难题,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确保农产品在采摘后能立即进行保鲜处理,为后续冷链运输奠定基础。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四川观察编辑 冯纪元
豌豆颠儿,四川人的心尖尖儿,它是面条的红颜知己,羊肉汤的灵魂伴侣。为了它,四川人可以接受鸳鸯锅;与尔滨“和亲”,它是C位伴手礼。11月26日的《四川新闻联播》就报道了一则新闻,为了给豌豆颠儿保鲜,华西集团在金川县河西乡乃当村建了个几十万的冻库。
事情是这样的,金川县是我省39个欠发达县域之一,作为对口帮扶企业,华西集团不仅助力当地建筑产业发展,而且也很留意怎么帮助农民增收。入冬,又到了金川县河西乡乃当村豌豆尖的采摘季节,可是,这个蔬菜很娇气,采下来半天时间就能蔫掉,为了能让当地的豌豆尖卖个好价钱,华西集团就在地里建了个冻库,可以存放几十吨豌豆尖,0—2度的温度,25%的湿度,可以保证它们能够鲜鲜美美地运往北上广深,惊艳外省菜市场。
娇气的蔬菜不止豌豆尖,还有羊肚菌。因为经济价值高,羊肚菌被称为“致富伞”,可是,这个“致富伞”特别难种,种植的某个环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失败,之前,青川县三锅镇民兴村就有村民一亩地收成才几百元,而成本都得上万元。
为此,对口帮扶的省港投集团在民兴村建起了大棚,请来了专家,在土壤改良、菌种选育、营养包配比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先行示范,亩产达到800斤以上,这下,可是点燃了民兴村村民们致富的热情,今年刚入冬,80亩羊肚菌就在专家手把手的指导下播种啦,明年三月,我们再去观察观察收成怎么样吧!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信息来源: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