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为什么行?“密码”在这里→

民生   2024-11-01 07:34   安徽  

步履铿锵勇前行

——我市前三季度经济发展观察


礼炮齐鸣、彩烟绽放。10月19日上午,惠科电子纸显示模组整机项目在滁州举行开工仪式,这是惠科继2017年在滁州投下了历史最大的240亿元第8.6代液晶显示器件项目后,时隔7年再一次新增的投资项目。新项目占地约155亩,投资80亿元,建设周期预计12个月,主要产品包括电子价签、智慧阅读器、智慧办公本、电子书包等。“自2014年惠科第一个项目落户安徽,到今天惠科在安徽的第三个项目开工,我看到了安徽和滁州优越的营商环境。”开工仪式上,惠科股份董事长、总裁王智勇感叹滁州畅通高效的“双招双引”环境,表示将以连续的项目投资为滁州打造千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贡献力量。


惠科的二次投资是我市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高质量项目”的鲜明导向,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劲,科学精准谋划项目、全力以赴推进项目,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项目为王”抓招商

连日来,在位于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南谯片区的安徽晶隆半导体外延材料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大型作业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紧张忙碌,现场电钻声、焊接声、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奏响了一曲“劳动交响曲”。这家总投资105亿元的半导体材料及器件产业化项目今年年初开工,预计年底试投产。达产后年产半导体外延片630万片,产值70亿元,为我市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无论是春节过后的“新春第一会”,还是年中的“夏季攻势”行动,一次次重大会议、一次次顶格部署,向外界释放出滁州坚持“项目为王”、强化招引,以高质量投资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和第一抓手,特别是主要领导率先垂范,累计外出招商100余批次、拜访企业超280家。各县(市、区)及滁州经开区、苏滁高新区主要负责同志以及第五批县干招商组主动挖掘资源,采取登门拜访、敲门招商等方式累计接洽项目千余个。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推动了一批高质量项目顺利落地,为我市经济运行的向好态势贡献了力量。


精准,是当下招商的第一要务。我市聚焦八大产业链、聚焦“新三样”,瞄准链主企业、关键环节企业、综合型区域型功能型总部企业等,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单独签约+集中签约”等方式持续加强对高能级、高质量先进制造业项目的精准招引。今年1至9月份,全市新签约亿元项目405个,完成全年400个确保目标的101.3%,超序时进度26.3个百分点。新引进制造业项目383个、占比94.6%;新引进八大产业链项目321个、占比79.3%;新引进“新三样”项目111个,占八大产业链项目34.6%。


与此同时,我市持续健全项目签约开工入统投产升规全流程闭环跟踪问效等机制,加快推动意向变协议、协议变项目、项目变工地。今年1至9月,全市新开工亿元项目277个,新投产亿元项目261个。一批批大项目、新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

广纳群贤聚人才

82家知名企业、1653个优质就业岗位、收到简历1674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28人次……这是10月30日在滁州学院举办的“才聚满天星 筑梦新滁州”—2024年滁州市“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取得的成果。据主办方介绍,活动旨在搭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对接平台,努力让广大学子留在滁州、扎根滁州、筑梦滁州、星耀滁州。


业以才兴,招项目,还要引人才。


一直以来,我市以打造人才强市为目标,大力实施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迭代实施招才引智“十大举措”4.0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营造精心抓才兴才、悉心育才引才、倾心聚才用才、真心惠才留才的良好氛围,全力打造长三角吸引人才的集聚地。


除了开展与本地高校的招才引智高校行外,市领导带队进高校、谈合作、揽英才,先后赴安徽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等22所高校举办校园招聘近百场。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签订人才合作协议,累计与南信大、南工大等36家高校建立“人才强市合伙人”关系,与南京大学、长三角清华研究院等108所大学大院大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想人才之所想,想人才之未想。我市对标长三角先发地区,健全完善“1+N”人才政策体系,实施人才政策兑现“四即四享”改革,变线下年度集中申报为线上随时申报,兑现周期由过去一年一次缩短至3到7天,累计兑现奖补资金7300多万元。深化“一网一卡一窗口”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一窗受理”事项拓展至50余个,发放“亭城英才卡”5000余张,提供交通便利、消费折扣、休闲旅游等专属服务近百项;运行数字人才平台,实现人才服务和人才政策“一窗通办、一卡通享、一网通兑”。


与此同时,我市还通过举办“星耀滁州·会客虹桥”“才聚满天星·筑梦新滁州”等系列活动,持续发布“揭榜挂帅”技术需求榜、“高精尖缺”人才“四海招贤”榜,协同开展技术攻关。目前,全市共备案产学研合作项目70余项,近400个高校人才团队来滁为企提供科技服务,揭榜金额超2亿元。

用心服务“亭满意”

“滁州是我遇到营商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相关部门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供企业之所需,用心用情用力帮扶企业解难题、促发展。”谈起企业在滁的发展,中润新能源创新研究院院长丰平感慨道,中润光能敢于将大笔的投资放在琅琊、扎根琅琊,是滁州市委和琅琊区委高效做事的态度、真诚合作的热情给了他们极大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下一步,他们将充分发挥滁州的资源禀赋优势,推进一系列产学研项目的有效开展,以实际行动为滁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中润力量。


市场经济是典型的“候鸟经济”,哪里环境好,企业和项目就往哪里走。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一次高效便捷的流程、一次优质到位的服务、一次及时有力的帮助……对企业来说,真切感受胜过千言万语。


近年来,我市坚持对标省外先进、对标省内一流,奋力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动员全市上下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高水平对接、高效率承接、高质量融入,先后获评“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入选全省创优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点市、全国优化产业营商环境先行典范。


顶格推动,彰显决心。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知势谋局,将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打出一套对标一流追赶先进的“组合拳”,先后出台全省首部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国首部《证照并销地方标准》、《滁州市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总体方案》等,力争在区域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和主动。


深化对标行动,建立等高对接沪苏浙机制,持续深化流程再造,探索推进商业综合体和商业街场景化审批改革试点,实行企业开办“证前指导”服务,实现企业从装修到开业“找一口、全办成”。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更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我市始终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全力解决涉及群众和企业切身利益的事情,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助力企业提信心、解难题、增后劲。我市以工业互联网思维不断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在全省率先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推进扁平化管理,压缩办事环节和时间,提升横向协同效率。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办事环节、提交材料、办理时限分别减少10%、22%、34%,148个事项“跨省通办”,全省首张“跨省通办”营业执照在滁发放。同时以法治政府建设引领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以政府的有为激发市场的有效,以提质增效持续提升为企服务工作效能。


正是一系列周到、及时、细致的服务措施,使来滁投资兴业的客商感受到了滁州良好的营商环境,继续在滁州增资扩能,也“口口相传”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形成了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招商引资三者的“良性循环”。


记者:李邦军

初审:邓忠航

审核:胡文峰  审签:张翔

投稿邮箱:czrbxmt@126.com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

滁州在线视频号

更多新闻

热门视频

点亮
让更多人看到
↓↓↓

滁州在线
为用户提供最新新闻资讯和服务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8001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