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包括父母对这个观点深信不疑: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自身问题的折射。
看到孩子调皮捣蛋,就认为是父母没教好;孩子自私护食、不懂分享,就指责父母教育失职。
父母也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好像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都不对,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了。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它绝不是唯一影响因素。
如果父母和孩子真的认可这种观点,痛苦并不会消失,反而会产生诸多问题。
父母潜意识给孩子贴上标签:
孩子有问题
很多父母看了不少育儿书,学习了许多儿童心理学知识,在观察孩子行为的时候喜欢给他们的行为归类。
他们的出发点可能是一种责任感和自我反思,但在潜意识里,却往往容易给孩子贴上 “有问题” 的标签。
但是,孩子真的有问题吗?
实际上孩子的一些“不佳”行为可能是他们在探索世界、发展自我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表现,而有的行为则是没有符合家长的意愿或者预期。
孩子调皮捣蛋、坐不住,是因为他们在特定的年龄段可能会表现出较高的活跃度和好奇心。
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也可能是周围环境的刺激引发了他们的好动行为;
孩子撒谎可能是因为害怕父母惩罚、想要获得关注,也可能是在特定情境下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而与同学相处的人际问题,则可能涉及到孩子的社交技能、性格差异以及学校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但当父母在潜意识中给孩子贴上诸如“不懂事”、“内向”、“爱哭”等标签时,这些标签就像无形的枷锁,限制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也影响着亲子双方的关系。
父母的言行举止可能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在互动中传递出负面的信息,让孩子逐渐认同父母给予的标签。
比如,当一个妈妈认为她的孩子非常“调皮捣蛋” 时,可能会在孩子表现出活泼好动的一面时,立刻进行批评和制止。
长时间下去,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真的是一个调皮捣蛋、不可救药的人,认为自己不被父母喜欢,从而失去自信,变得胆小怯懦。
父母潜意识给自己贴上标签:
我有问题
而当父母给自己贴上“是我有问题”的标签时,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内疚感和无力感,感到无所适从、疲惫不堪。
引发强烈的自我攻击,将孩子的每一个小问题都放大成自己的重大过错。
也可能形成一种自我暗示: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或者好爸爸,不知道该怎么做一个家长了。
这会导致两方面的影响:
1.过度干预
父母在过度自责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孩子的要求更加严格,期望通过严格的教育来弥补自己所谓的 “过错”;
而孩子在这种高压下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产生冲突和矛盾。
这种过度干预会压抑孩子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失去自主探索和成长的机会。
2.过度补偿
还有一种父母在自我责备的情况下,对孩子不敢打骂,不敢要求,把所有的错误都归咎于自己,对孩子报有补偿心理。
他们会忽略孩子的过错,对孩子过于溺爱,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试图用物质上的给予和过度的关爱来弥补自己内心的愧疚感。
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变得更加任性和以自我中心。
孩子容易产生错误信念:
我的错都是父母造成的
孩子可能会将自身遇到的所有问题和挫折都归咎于父母,从而逃避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责任的承担。
认为自己的失败或者错误的选择都是因为父母没有给予足够好的教育和引导,这种想法会让孩子变得怨天尤人。
这会导致孩子两方面的错误认知:
1.我的人生我无法做主
孩子潜意识中会认为自己是无用、无价值的,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严重怀疑,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摆脱父母带来的影响。
在面对选择时会犹豫不决,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命运被父母牢牢掌控,没有自主决策的权力,从而失去了探索世界、发展自我的动力和勇气。
2.别人应该为我的人生负责
他们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都归咎于父母,期望父母为自己的失败、挫折和困难承担责任。
在与他人相处时,也会抱有类似的期望,认为别人有义务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种心态会让他们变得依赖他人、缺乏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他们不会积极主动地去为自己的人生努力奋斗,而是坐等他人来拯救自己,一旦期望落空,就会陷入抱怨和自怜之中。
当父母将孩子所有问题都揽到自己身上时,他们往往是在潜意识里夸大了自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也低估了孩子自身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这其实是一种自恋的表现,父母不用一直“主动背锅”,大部分问题孩子可以自行解决。
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和空间,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尝试自己去寻找解决办法,适当地给予引导和支持,但不要过度干预。
孩子在外温和,在家总是对家人发脾气?
孩子总是撒娇使性子,不依他就总是哭?
孩子在学校不敢和同学交往,难以信任他人?
……
如果你有以上困扰,点击下方小程序,选择最近的门店进行预约咨询,安肯严选3000+咨询师为你解疑答惑。
截至目前,安肯心理已成功运营50多家心理医院、诊所和咨询室,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苏州、西安、长沙、武汉等20个城市,为数百万用户提供了心理健康服务。
上滑了解更多门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