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劳动” 推动劳动教育特色化开展
近年来,杨河乡中心小学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通于各个班级,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劳动基础,达到“育心”“育人”的目的。
完善劳动校本课程,打造学校劳动特色。“巧荷织梦”“巧荷耕梦”是我校追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大特色元素,同时也是我校社会科学与自然的科学劳动课程体系中的校本课程。“巧荷织梦”,主要以编织为主,引导孩子走进奇妙的手工世界,从而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智能素质、良好情感、意志力、合作精神。学校通过课程设置、社团活动推广、兴趣提高等形式创建我校编织类艺术教育特色。通过聘请专业教师利用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手工编织,学生能亲身体验材料的特性和力学原理,了解不同线材的强度与柔韧性,掌握编制结构的稳定性,这不仅培养动手能力,还能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激发探索精神。
“巧荷耕梦”,立足本校实际,以劳动基地为依托,以蔬菜种植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让理论知识在土壤中发酵,并贯穿于每一种蔬菜种植的全部过程,从选择种植地、土壤准备、种子选择、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再到成熟收获的每一个步骤上,都有经验总结指导、科学种植引导、时间控制及生长过程记录。在成熟季,还会组织学生举办收获节,让学生真正体会收获的喜悦、体会劳动的不易。
优化课后服务,劳动基地长本领。将劳动教学纳入学校课后服务项目, 在劳动实践基地中,通过多种方式体现科学与劳动的结合。首先,规划种植区域时,依据植物生长的光照、水分、土壤条件等科学知识,合理安排作物种植。其次,引入先进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原理。在养殖方面,讲授动物的生态习性、繁殖规律等科学知识。同时,设立气象观测站,记录气温、湿度、风向等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劳动实践与科学紧密结合。
开辟校外拓展实践基地,校社协同育人。向村组种植能手学习科学种植技能,向村组养殖能手学习科学养殖技术。学生们通过对小动物的观察,对本地特色养殖——肉牛的细心探讨,融自然教育、生命教育于一体,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生命之美。
供稿:学区办公室
编辑:王 鹏
责编:冯志平
审核:马 越
监制:张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