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
收到朋友寄来的春日礼物,
她在卡片上写:
我自己做的青团,
希望你喜欢。
拆开精致的包装盒,
里面是四个青色可爱的圆滚滚,
比起外面卖的翠绿色青团,
少了许多色素勾兑的“虚伪”,
更多是亲切的春日气息,
被采集揉捻,包成春礼,
再穿过春风,送达我的手中。
属于春天的食物,
与其他季节不同,
春天,千水浮绿,万野鲜妍,
连烟火气,都是明媚温缓的。
01
春日,寻野
每至清明前后,
总能看到有人拿着小铲子,
对着路边的草地,
寻寻觅觅,
看到一棵合适的翠色后,
精准下手,连根挖出。
那是春天的第一口“鲜”,
是菜市场的绿叶菜,
不可比拟的野味。
采下带着春天的沙土的“青草”,
回家叶叶摘净,棵棵清洗,
烫得半熟再切碎,
包在白面里,
就是任何饭馆都买不到的野菜饺子。
这与众不同的口味,
被作家沈书枝称作“青莽之气”:
乡间所采集的野食,
大多有这样未经驯服的青莽之气,
或苦后回甘,或甜中带酸,
却正是其好处所在。
如今农业科技发展很快,
一年四季,只要你想,
就可以在超市买到反季的绿叶菜,
无非就是价格高点,味道淡点。
但是这股“青莽之气”,
却是在任何季节,
哪怕多一天少一天,
都品尝不到的独一无二。
当代的人们,
谁也不缺几块买菜的钱,
却独独对这“挖野菜”情有独钟,
想必,定然是对这口“气”,
想念的紧吧。
02
春日,食野
我曾听说过许多种,
对“中国式浪漫”的定义。
而最击中内心柔软的,
要数某综艺节目里嘉宾的一句话:
“中国人会因为某个食物正当令,
而欢聚一堂。”
在春天,这个食物,
大概率,就是野菜吧。
对于很多人来说,
野菜吃的,就是一种回忆。
譬如好吃的作家汪曾祺,
哪怕吃遍大江南北,
仍会因为故乡人长途跋涉所带来的
“焐坏了的蒌蒿薹子”而兴奋。
哪怕焐坏了不少,
却还是坚持挑了一些能吃的,
炒了一盘,以慰故思。
彼时车马慢,
回乡之路亦漫漫。
如今路虽远,但车快,
所以近几年,
常常收到妈妈拍的野菜照片。
即便语音条发过来,
仍是一些琐碎日常,
却在欣悦的语气里,
感受到她的雀跃欢喜。
或许,挖野菜这件事,
如今能成为一种“时兴”,
背后蕴含的,
还是人们对土地、
对故乡的眷恋吧。
03
春日,野趣
时逢清明前后,
野外的风景总是格外迷人,
出门踏青,寻山问水,
自然也是流行。
但如今生活节奏又快,
好像去看祖国大山大河的时间,
被挤的不剩多少,
短暂的假期里,
还是驱车去城郊的野外,
可行性更高一些。
无论是拖家带口也好,
还是三五成群的好友也罢,
免不了对着花花草草一通研究,
尤其自小在城市里的孩子,
哪里见过什么野菜。
所以识别野菜,
也变成了一种乐趣。
谁要是能在一众杂草里,
精准的分辨出野菜,
那一定能收获几个大拇指。
如果还能辨清野菜的名字,
那必然是值得炫耀一番的。
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生活里,
这样颇显原始的游乐,
反而是最难得的欢喜。
看来在世界的飞速发展中,
我们的确丢了不少诗意的生活。
04
春日,烟火气
丢掉的,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一定要下个定义,
大概就是凡俗的烟火气,
再简单一点,
大概就是“俗气”。
我们总在追求高雅,
天生的认为,俗和雅,
是不可交融的反义词。
俗就是脏兮兮的,
雅就是清净净的。
于是我们要无烟的抽油烟机,
要一尘不染,要素简,
要超市洗干净的青菜,
要处理好的塑封肉块,
要一切无需烟尘,
便能触手可得的生活琐碎。
可春天的野菜,
就偏偏打破了这样的“偏见”,
最美味的野菜,
就是要带着泥土,混着沙尘,
挖的双手脏兮兮的,
然后费心费力的片片洗净,
最后烹饪出美食端上餐桌。
那就是春天的烟火气,
是俗到极致便是雅的生活诗意。
我们总在追寻这样的诗意,
坐在窗明几净的高楼里,
觉得生活太过慌乱,
不够诗意,也不够美好。
反而是在挖“上不了台面”的野菜时,
悟得了诗意的来源:
平凡的烟火,琐碎的日常,
人对故乡的思念,
人与人的交谈。
没什么平平仄仄,
押韵或辞藻都不必,
只是踏到野外,双手触到春泥,
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一首诗,
一首将“白描”手法运用到极致的,
最俗,也最雅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