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蒙洼蓄洪区的阜南县曹集镇,遇到邻里纠纷、生活琐事、拆迁安置等问题,都可以找当地的“解铃人”和事、调事。
“以柔化刚”,暖心交流;“以退为进”,巧解难题;“以诚待人”,回应期盼……当地民声呼应出实招,积极解锁基层善治密码,全力防止末端失灵,确保实现终端见效。
阜阳“政能量”工作室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份,该镇共接办“民声呼应”平台反馈工单33件,均及时规范办结,坚决做到“闻声必至”“有呼必应”“有应必果”,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环比提升8.7、41.18、27.25个百分点,在全市167个乡镇(街道)中,成绩亮眼。
社区矛盾的“解铃人”
初冬的上午,雾气尚未消散,阜南县曹集镇政府的“安岗议事堂”会议室已经迎来一些前来议事的“客人”。
他们当中,有矛盾纠纷的双方当事人,有镇政府信访办、司法所负责人,还有负责调节分歧的“解铃人”。
这场纠纷来自于该镇程郢社区的冯秀中、冯秀山兄弟俩。去年2月份,两人的舅舅闫某(五保户人员)去世,冯秀山出资将其火化安葬。闫某生前的土地一直由冯秀中耕种,去世后,社区将该地承包给别人,并将租金交给冯秀山,冯秀中对此不认可。
“解铃人”张彪(中)在和村民交谈
“老人生前是我照顾的,地也一直是我种的,人去世了,承包地和钱得留给我。”“我花了1万多元丧葬费,这笔钱要补贴给我。”兄弟俩你一言我一语,发生了冲突,现场气氛降至冰点。
“按照政策规定,五保户土地都要收回。”“解铃人”张彪首先打破僵局,向兄弟俩讲明目前的二轮土地延包政策。
“老人入土为安,兄弟俩有话好好说才是最重要的。”经过张彪苦口婆心的劝说,多轮协商后,最终决定,接下来的五六年内,每年24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用给冯秀中,以弥补其照顾闫某的各项投入。已经转给冯秀山的租金款,冯秀中不再追讨,两人也握手言和,并签订了人民调解书。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和矛盾,都要坚持通过调解、沟通、协商等方式,平息群众心中的抱怨。”看到了兄弟俩的矛盾解除,张彪松了一口气。
曹集镇地处阜南县蒙洼蓄洪区中部,镇政府所在地为“安舟岗”,是蓄洪区内唯一一块天然高地,面积2.04平方公里,集镇居民近3万人,机关、学校、医院、企业、商场、超市、宾馆、饭店鳞次栉比。
秉承共融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和利用,今年8月份,曹集镇成立“安岗议事堂”,并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五老中选聘11名“解铃人”进行评理议事、定分止争,更好地在家长里短间寻找平衡支点,在琐碎小事里践行公平正义。截至目前,累计议事6件,5件当场成功调解。
“好的语言沟通如‘润滑油’一般能让矛盾降级,反之则如‘柴火’烧旺了火气。”曹集镇党委书记李强认为,这种“以柔化刚”的基层治理路径,让群众更加暖心、安心。
乡村治理的“良方”
在曹集镇,广大党员干部不仅在“听牢骚”“问寒暖”“知愁盼”中精准了解群众的困难问题,还将他们所忧所念的关键小事“置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不久前,曹集镇居民程先生向12345政务热线反映,发现街面上一处井盖破损。到了逢集时,人流量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接到反映后,曹集镇民声呼应专班当天便迅速响应,并安排工作人员到现场核实情况,及时联系施工人员更换破损的井盖。
“把关乎群众利益的小事牵挂在心,办事高效,值得点赞。”镇政府“以诚待人”的务实作风,程先生颇为满意。
朱利勇(右一)正和村民交谈
作为曹集镇民声呼应工作负责人,朱利勇几乎每天都把“问题账本”带在身边。群众反映路灯不亮、井盖破损、道路坑洼等问题,他都会一一记下来,抓紧开出“良方”,时时跟进解决。
本着“解决一件事,带动解决一类事”的原则,曹集镇对街道基础设施开展全面排查整改,累计投入33.7万元,共计更换维修路灯118盏、修复破损路面3处、更换破损井盖10个、疏通下水管道4处330米。
“按照要求,一日内迅速响应、三日内基本核清、五日内规范回复。”朱利勇说,对于12345、两有三解等民声呼应平台反映的每一个问题,深入践行“一线+闭环”工作法,按照“接诉即办、限时办结、结果反馈、事后回访”的流程进行闭环管理,努力将各类“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
此外,当地引导干部主动向前一步、自觉先干一步,从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普遍问题、共性问题着手,注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实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力争从源头上减少呼应事项、化解风险隐患。
“民声呼应”的成效
基层情况“千变万化”、基层事务“千头万绪”、基层群众“千家万户”,怎样当好为民办实事的“带头人”,搭起干群连心桥,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我市各地都在努力解锁善治密码,关切群众的呼声心声。
·在颍东区,相关部门探索推行“村口板凳会”活动,依托“村口板凳会”开通“群众诉求直通车”,不仅发挥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的作用,还成为各项政策的宣传阵地,群众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及重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成绩和经验,在这里都能知晓,方便群众及时了解政策、享受成果。
·在界首市,“小板凳”党建服务工作室通过宣传党的政策、传播文明新风、调解矛盾纠纷、为群众办实事等,打通宣传、教育、服务、凝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在颍上县,“村嫂理事会”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让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在打通基层“微循环”中走在前列,在畅通乡村“微治理”中干在实处。
颍上村嫂理事会(资料图)
将目光放到整个阜阳市,近年来,我市聚焦“民声呼应”工作,把群众关切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民生的“大责任”扛在肩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阜务为民”系列微端
市委书记刘玉杰多次强调,要推深做实“纵到底、横到边”的民声呼应高效工作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要用心用力提升诉求办理质效,强化“互联网+”思维,在解决群众诉求、推动“一类事”办理、提高在线解答效率上持续用力,做到民有所呼、我必呼应。
“两有三解”平台工作人员正在处理群众诉求(资料图)
据了解,今年10月份市级“民声呼应”平台接群众和企业诉求10.43万件、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均环比上升,“出生一件事”“入学一件事”“一键股转”等28项“一类事”创新改革落地见效,为民解难解烦解惑、问需问计问政于民的效果持续显现。
出品|阜阳“政能量”工作室
文字|全媒体记者 梅飞 通讯员 杨露琪
图片|王彪
审核|吕艳萍
统筹|张凯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