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作文押题范文:眼见未必为实

文摘   2024-11-21 10:50   湖南  
文末有范文合集,欢迎订购。
作文模拟题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对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眼见未必为实
文/李寨主
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时,一度被困,几天没吃饭。好不容易讨到一碗米,让颜回给大家煮粥吃。粥还没全熟,孔子见颜回背着人,用手抓粥吃。他很生气,想责备颜回时,却见颜回嘴上手上都是锅灰。原来,锅灰掉进了粥里,颜回用手去捞,沾了一点粥,不想浪费,就连着锅灰一起吃了。
事后,孔子感叹,对于身边的事情,不宜急于下结论。因为,眼见不一定为实。
眼见不一定为实,因为眼中所见,可能只是局部。世间万事,往往纷繁复杂,因为视野受限,我们所见到的,可能只是“局部”,不是“全貌”。这就像盲人摸象,如果摸到耳朵就说大象像蒲扇,未免失真;也像井蛙观天,如果因为视野受限就说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更是可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诗句告诉我们,倘若身在山中,视野必然受限,此时所见到的,可能并非“庐山真面目”。因此,不要以为“眼见”就一定为“全部事实”。它可能只是巍峨庐山的“一峰一岭”,也可能只是雄伟长城的“一关一隘”。
眼见不一定为实,因为眼中所见,可能只是迷雾。经济学上关于“理性人”的假设,只是一种理论。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感性的动物”。感性,会让人们戴上“有色眼镜”,以强烈的主观色彩去看待客观事物。其效果约等于雾里看花,水中窥月,所见可能并非真相。在此方面,古有“智子疑邻”的寓言,今有BBC“阴间滤镜”的做法。这些,都令人反思,也值得警惕。若以“感性”去看事物,看到的,可能只是偏见的“迷雾”。而事实真相,远远在迷雾之外。因此,我们要保持客观理性,不被人带节奏,也不戴有色眼镜。如此,才能透过“迷雾”,看清事实。
眼见不一定为实,因为眼中所见,可能只是假象。学过物理就知道,把筷子插入水中,筷子看起来好像会“弯曲”,甚至会“折断”。事实上,这只是假象。真相,是光在水中出现了折射现象。无独有偶,浮在水面上的冰山,看上去体积不大,但事实上,海面下的冰山,体积之巨大,相当惊人,甚至可以撞沉泰坦尼克号。因此,不能见了挥舞板斧的汉子就当作李逵,他有可能是李鬼;也不能看到骑白马的就以为是王子,他有可能是唐僧。真正的智者,应该炼就一双“火眼金睛”,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水面之下的“冰山”,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当然,我们说眼见不一定为实,并不是要否认眼见的一切。事实上,“眼见”依然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只是,客观事实往往错综复杂,单凭眼见,远远不够。常言道:“眼见不如足践,足践不如手辨。”惟有把眼见与足践、手辨相结合,再辅以思考,才能全面认识世界,搞清事实真相。
诸君,耳听为虚,眼见亦未必为实。让我们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透过红尘迷雾,看清天地万物吧!
以上内容,摘自李寨主的《考场作文必备范文》。整本资料有300篇范文,欢迎长按二维码订购。
点击阅读原↓↓↓↓,也可以订购哦!

作文便签
提供中高考作文素材,分享写作提分技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