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欲入涅槃时,对诸比丘说:从今日应依法不依人,应依义不依语,应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未了义。
依法者,法有十二部(十二部是指十二种体裁,即全部佛经之意),应随此法,不应随人。佛告诫弟子,不要把他所说的法,全部都接受。应当以正理观察,佛陀应机说教,有时方便说,有时说究意趣。经说:比丘或智者,当善观我语,如炼截磨金,信受非唯敬。
依义不依语者,语是使你了知义,义不是语。如人以指指月,以示惑者,惑者视指而不视月。人说言:我以指指月,令汝知之,汝何以看指不看月?就是这个意思,语为义指,语非义也。所以不应依语。
依智者,智慧能思量分别善恶,识(根识)常求乐,妄取境相,不入正要,所以说不应依识。
了义经,明示中道实相之义为了义经,未了义是方便说。
甦息子论曰:
找遍佛经,没有“依经不依论”这句话。
“依经不依论”这句话的本身就没有“依经”,因为佛经中没有这句话。
如果说“依经不依论”这句话是对的,那么恰恰说明应该“依论”了,因为这句话佛经中没有,它就应该属于“论”了。
一个人是该有多么狂妄,认为自己可以直接读懂佛经,而不需要依靠像龙树、无着、世亲……这样的大菩萨对佛经的解读来理解佛经呢???
一者,若“依经不依论”,则与“依法不依人”相违。——当然,这里有一个因明的著名辩题:佛,是不是人?
二者,若“依经不依论”,则与“依义不依语”相违,因为任何人的话,包括佛语,皆可有文字外的别义,及未尽义。
三者,若“依经不依论”,则与“依智不依识”相违,因能依之人,智识难定,若尔则成依人,又归于“一者”所说。
四者,若“依经不依论”,则与佛说“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相违,经经有别故。
五者,“依经不依论”非佛说,为错;不必然是“依论不依经”,亦错,亦非佛说。
结:佛但说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語,
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未了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