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不会错过,更多精彩内容啦~
"领导,这个PPT我修改了38次,您看还需要调整吗?"
这是某央企一位基层员工在凌晨两点发出的消息。而这,仅仅是他本周第三个需要反复修改的汇报材料。在这个讲究"痕迹管理"的时代,一个不起眼的工作总结,往往要耗费比完成工作本身还要多的时间。
从"写不完的总结"到"装不下的APP",从"盖不完的公章"到"刷不完的打卡",形式主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创新花样蔓延。更讽刺的是,这些所谓的"创新"却伴随着最传统的官僚作风:台账要做得精美绝伦,汇报要说得慷慨激昂,数据要涨得节节攀升。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个 "形式主义越来越内卷" 的时代,央企人是如何被这场"PPT风暴"给拖垮的?
一、新时代形式主义的"进化史"
记得那个"老三件"的年代吗?写总结、开会议、盖公章。现在的形式主义可是 "脱胎换骨" 了:
手机里,各类打卡APP能让你"精准定位"到厕所;
电脑里,层层审批系统让你"一个流程转三天";
工作群,各种群打卡能让你"24小时在线"。
更有意思的是,现在的形式主义还学会了"赶时髦"。ChatGPT火了,工作报告里必须有"AI赋能";元宇宙热了,工作计划里一定要提"数字化转型"。不提这些,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在搞创新。
二、基层的"内卷生存法则"
在这种环境下,基层员工们都练就了一身"绝活":
PPT必须做得美轮美奂一个普通的工作汇报,非得整出个"高大上"的感觉。数据图表要炫酷,专业术语要满篇,还得配上些"高端"封面。一个基层员工感叹:"我是来干活的,却被逼成了PPT设计师。"
材料必须"留痕"完美现在的工作讲究"痕迹管理"。一个简单的工作,要留下七八个环节的证据。拍照片、录视频、写总结、做记录,搞得像是在给后人留"考古资料"。
汇报必须"气势如虹"明明是个小项目,汇报起来跟"改变世界"似的。"赋能""引领""突破""创新",这些词必须信手拈来。有个领导说得好:"不会包装的员工,注定是个好员工。"
三、这种形式主义有多可怕?
消耗效能基层员工疲于应付各种"花架子",真正干实事的时间越来越少。一位老员工说:"以前一天能处理10个业务,现在光填表格就要半天。"
扼杀创新在这种环境下,不敢创新怕担责,不想创新怕麻烦,不能创新受限制。有能力的人待不住,有想法的人干不了,有闯劲的人受不了。
畸形发展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会包装的人节节高升,干实事的人处处碰壁。一个技术骨干感慨:"我们还是改行做PPT吧,来钱快。"
四、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
学会"照章作戏"既然改变不了规则,就要学会在规则下生存。把该走的流程走到位,把该留的痕迹留到位,但不要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
平衡"真功夫"和"软功夫"真本事要有,包装功夫也不能少。在完成实际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讲故事"的能力。
找到"精力分配"的平衡点把80%的精力用在实事上,20%的精力用在应付形式上。不要本末倒置,更不要被形式主义拖垮。
当形式主义的"内卷"愈演愈烈时,恰恰提醒我们要回归央企的本质属性。
作为市场主体,央企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PPT的包装有多精美,会议记录有多完备,而在于实实在在的创新能力和市场价值。唯有摆脱形式主义的桎梏,让基层员工从繁琐的"留痕"工作中解放出来,央企才能真正激发组织活力,在新时代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毕竟,企业的生命力来自于创造价值,而不是制造形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