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美丽的“海底花园”——海南省三亚市蜈支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案例

文摘   2024-11-13 18:41   山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全面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在建设安全、生态、健康、韧性、活力的“蓝色海湾”“和美海岛”“美丽岸滩”,不断拓展优质亲海空间,促进人海和谐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对推进海洋强国和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走深走实,充分发挥优秀典型案例示范作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组织开展了2024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在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东海局、南海局、海洋咨询中心等单位的协助下,从各地推荐的案例中遴选出10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各地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以美丽海湾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岸滩环境整治和海岸带生态减灾等方面先进做法,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希望通过分享这些生动案例,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可借鉴的样板。本期介绍“海南省三亚市蜈支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案例”实施生态修复的做法和成效。


蜈支洲岛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北部,由于渔业捕捞、陆源污染以及水产养殖等影响,该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珊瑚覆盖率下降。蜈支洲岛在保护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珊瑚礁保护修复工作作为蜈支洲岛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蜈支洲岛作为珊瑚生态修复的先行示范岛屿,推行“政策引领-源头治理-修复保护-生态旅游”一体化发展。累计修复和保育珊瑚5.3万株,修复面积达5.6万平方米,周边海域珊瑚覆盖率从15%提升至37.08%,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功能显著提升,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构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热带海洋岛屿保护发展模式。蜈支洲岛荣获“联合国COP15青年生物多样性科学探索海南活动珊瑚礁修复基地”和“海南省首个海洋牧场渔业碳汇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

基本情况
蜈支洲岛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北部,面积约1.48平方公里。上世纪末期,蜈支洲岛是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由于过度捕捞、陆源污染和水产养殖等人为因素以及气候变化影响,蜈支洲岛的渔业资源迅速衰退,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过去三十年间,蜈支洲岛周边部分海域珊瑚覆盖率下降约70%,局部区域的珊瑚礁呈现破碎化状态,三维结构遭受严重破坏,造成礁栖鱼类种群数量严重减少,一些珍稀鱼类绝迹。在这种情况下,蜈支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仅靠自然恢复珊瑚礁几无可能。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陆海统筹、协同治理,践行保护与发展并重。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将蜈支洲岛及其周边打造成美丽的海底花园,形成以珊瑚礁为名片的海岛特色。如今,蜈支洲岛生态环境优美,珊瑚资源丰富,荣获“联合国COP15青年生物多样性科学探索海南活动珊瑚礁修复基地”和“海南省首个海洋牧场渔业碳汇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成为全国著名的热带海岛生态旅游胜地。

人工礁体修复退化区域后建立的珊瑚苗圃


主要做法

(一)保护优先,源头管控

自2010年起,通过定期清理海洋垃圾,开展珊瑚修复,增殖放流及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大力修复近海海洋生态环境,致力于恢复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以及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旅游区实施禁止砍伐树木、禁止捕捞、全岛禁烟、全面禁塑、控流限流等管控措施,将低碳、环保、无废理念全面融入蜈支洲岛的各个角落。

蜈支洲岛海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二)科学设计,持续修复

与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展开合作,因地制宜建设多种珊瑚苗圃,把人工鱼礁设计与珊瑚礁修复有机结合,成功研发出珊瑚种植人工礁以及黎族船型屋形珊瑚种植礁,在国内破碎化珊瑚礁修复技术方面开拓了新思路。通过对多种造礁石珊瑚断枝进行收集和繁殖,以此作为珊瑚礁移植种苗,为野外珊瑚的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6年,蜈支洲岛种植珊瑚11000多株,主要以小叶鹿角珊瑚、风信子鹿角珊瑚为主,修复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2017年,在蜈支洲岛北部投放8吨天然石头以营造退化区域的生境,并全面启动了珊瑚礁生态系统基础调查与修复工作,经合作院校珊瑚专家普查及科学计算,种植珊瑚的存活率超70%,覆盖率显著增加。2019年,投放数十个船型屋礁和工型礁用于建立珊瑚苗圃,为野外移植提供珊瑚种苗。从2021年起,利用国家发明专利技术-珊瑚拼台,在蜈支洲岛北部及西南部区域试用修复退化的珊瑚礁区,修复面积超2公顷,移植珊瑚超1万株,珊瑚成活率大于80%,修复效果十分显著。

修复前-珊瑚的退化区域

珊瑚移植后 1 个月、17个月和26个月的生长状态


截至目前,蜈支洲岛累计投入人员达1490人次,对5.6万平方米的硬质退化珊瑚礁进行了修复,使珊瑚覆盖率恢复至37.08%,有效改善了蜈支洲岛及周边海域珊瑚群落结构,使鱼类和底栖生物密度分别达到1.5个/平方米和0.39个/平方米;通过应用石头礁体修复技术营造退化区域的生境,诱导珊瑚幼体附着,其幼体补充密度高达8.34个/平方米,推动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整体恢复。同时,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渔业资源养护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蜈支洲岛人工鱼礁上附着新生的珊瑚


(三)海洋公益,助力修复

探索“旅游+公益”的新模式,先后推出“海底花园”计划、“神奇海洋”公益项目,还策划了央视珊瑚主题直播活动,同时,与无境深蓝、野生救援携手开展海洋保护公益活动。此外,还向游客推出“珊瑚宝宝”项目,以此促进珊瑚礁生态修复与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并且在研学游和亲子游产品中融入珊瑚科普课堂,让广大市民游客能够身体力行地为海洋生态修复贡献力量,将蜈支洲岛打造成集珊瑚保护、科学研究以及旅游开发于一体的珊瑚修复示范基地。

(四)摸清本底,科学管护

自2017年起,蜈支洲岛针对岛屿周边沿海区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展开全面普查,普查内容涵盖珊瑚覆盖率、大型海藻、敌害生物、珊瑚礁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密度和多样性等多个方面。同时,结合水质环境和人类活动状况的影响进行分析,初步明确了影响蜈支洲岛珊瑚礁(如珊瑚和砗磲等)分布的关键因素,掌握了该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和生存状态,基本摸清了珊瑚礁的本底情况,为后续珊瑚礁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蜈支洲岛还建立并完善了废弃物管理体系和珊瑚移植后的定期养护计划。在日常管理中,始终坚持垃圾分类处理和海洋垃圾清理工作,大力强化海上垃圾防治力度,每年清理包括渔网、绳子、塑料制品等在内的海洋垃圾达10余吨,并且从2017年开始,每年定期清除核果螺、长棘海星等珊瑚敌害生物,并禁止渔民在修复区内开展渔业活动,从源头上保障了珊瑚移植的成活率和海洋生态环境的长效保护。

定期清理海洋垃圾(渔网、绳索、塑料制品等)


目前,在已经实现环岛生态监测调查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珊瑚礁长期监测评估工作。通过合理布设水下视频和环境数据监控系统,并建立互联网信息化网络平台等一系列手段,达成了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精细化管理目标。这不仅确保了珊瑚礁生态得到日常的保护与管理,还为修复措施的持续推进给予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有效应对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给珊瑚礁带来的各种挑战。

成 效


(一)生态效益明显

根据2023年7月相关科研团队对蜈支洲岛及周边海域所开展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蜈支洲近岸海域的活珊瑚覆盖率平均值为37.08%(其中石珊瑚占28.94%,软珊瑚占8.14%),在此区域,共记录有13科40属115种造礁石珊瑚,软珊瑚种类多达26种,礁栖鱼类数量已达265种,鱼类栖息密度达到0.05个/平方米,大型无脊椎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0.93个/平方米。此外,本次调查还监测到有海豚、鲸鲨、斑海豹、黑鳍鲨、玳瑁海龟和大型石斑鱼等多种珍稀海洋生物频繁光顾蜈支洲岛。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生态修复,已初步取得成效,蜈支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统不断恢复,这充分证明在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提高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都具有极其显著的效果。

珊瑚拼台技术修复退化区域后的珊瑚群落


石头礁体技术修复退化区域后的珊瑚群落


(二)社会效益显著

珊瑚礁修复技术具备十分重要的科普教育价值,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研学活动以及调研考察,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播海洋环保知识,培养了下一代的生态保护意识。随着新闻媒体的广泛采访和报道,蜈支洲岛珊瑚礁修复项目的公众关注度得以提升,使得海洋科普和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引领行动,使得海洋生态保护行动成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态画卷。

(三)经济效益突出

蜈支洲岛海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功能持续不断地得到改善,带动了蜈支洲岛海上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诸如潜水、水下漫步、海钓、海棠游、半潜和全潜船水下观光等休闲渔业项目深受欢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从旅游产业相关项目的营收情况来看,自2019年约3.62亿元增长至2023年约4.2亿元,纳税额也从3310万元增长至3870万元,充分展现了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潜水客人在蜈支洲岛海域与鱼共舞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推荐

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案例



来源 |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

编辑 | 林婧

审核 | 苏军  邢代洪 




-------------------------------------------


内容来源: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公众号
公众号: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为了美丽的“海底花园”——海南省三亚市蜈支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案例
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所刊载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海洋测绘与遥感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本号主要分享海底地形测量、海洋大地测量、海图制图、卫星遥感等海洋测绘与遥感领域研究内容,提供数据共享、科研进展、文献分享、学术交流、基金撰写等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