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盛夏将至,书院的课程活动、共读社群与慈善研究活力不减:
2023级MPS在北京开展《慈善政策与法规》课程的学习与交流,以实践方式体验和思考政策倡导的意义;CMC课程聚焦设计思维;各项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怡乐社区继续公共空间改造,期待为孩子们带来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暑假;而在读书会与暑校,学者与实践者得以进行深入的对话与探讨。
慈善教育
【2023MPS班】
本月,伴随《慈善组织认定办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修订如火如荼地进行,2023级MPS班来到北京,学习《慈善政策与法规》课程。
在6月12日的前导课上,主课老师张伯驹先生梳理了课程整体框架和逻辑,帮助同学们理解实地课程安排与内容,并邀请嘉宾为大家感兴趣的《慈善组织认定办法》修订进行解读和讨论。
进入线下课程,同学们首先来到北大燕园,从公共政策、管理学、法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学习公益慈善领域相关政策倡导与法规制订的背景、过程及行动参与。
✶滑动查看更多✶
其后,我们又来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邀请蓝煜昕副教授为学员们介绍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并发起与同学们的讨论;接着,我们也邀请林猛博士和应星教授,分别基于政治学和历史社会学的视角,给学员们带来不一样的“公益慈善前沿讲座”,启发大家从多元的学科角度思考当下慈善政策法规的形成。
✶滑动查看更多✶
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也来到南都公益基金会进行参访,并邀请徐永光先生、彭艳妮秘书长等进行公益经验分享。
✶滑动查看更多✶
同学们还以分组参访的形式,前往北京协作者、残障一加一、它基金三家机构开展在地研习,通过与不同机构的深度交流,了解其政策倡导的丰富经验与策略。
研习结束后,大家来到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以“MPS自由谈”的形式畅聊参访体会和心得。
✶滑动查看更多✶
线下课程的最后半天,同学们在张伯驹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课程研讨,既针对大家感兴趣的《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修订展开讨论,也回顾总结了课程所学的知识内容,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深化与反思学习所得。
此外,在本次课程期间,我们还举行了纪录片《寻找萧亮中》的内部观影会,邀请影片主创团队的邱嘉秋先生、易明珠女士出席映后交流,影片中呈现的已故人类学家、“金沙江之子”萧亮中与虎跳峡大坝停建的往事,引起了同学们情感与价值层面的强烈共鸣,也令大家更身临其境地感受政策倡导这一课程主题。
✶滑动查看更多✶
最后,在本月的读善会上,同学们共读的是《当代中国慈善法制研究:困境与反思》。在作者吕鑫教授的导读下,同学和院友针对《慈善法》及其修订相关问题进行开放的探讨,吕鑫教授也特别为参与分享交流的伙伴赠送了共读书目的最新版。
本月课程中,在主课老师的全力支持与陪伴下,2023级MPS学员更为充分地参与课程共创,并在课后继续于实践中学习,通过讨论、撰写《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意见反馈,切身参与慈善领域的公共政策倡导。
在接下来课程中,书院将继续协同主课老师,为学员参与课程设计提供充足的空间与机会,进而使同学们能够获得更适应自身需求、更具主体性的学习体验。
【CMC社区创变者】
本月CMC的共学主题聚焦设计思维和服务设计,6月2日晚我们完成先导课——用户访谈的理论与实践,开课期间学员做初步的用户调查,获取反馈。
6月22-23日两天的工作坊,两位老师带领大家从认识设计思维和服务设计的概念和框架开始,各自撰写产品/服务愿景,并通过路演和投票完成5个议题的分组。
接下来,在两位老师的讲授、引导和反馈下,从用户视角进行创意的发散和收敛,方案的细化,到最后原型的设计、展示和分享。
✶滑动查看更多✶
同时,本月项目负责人开始跟CMC学员进行一对一沟通,促进学员社区行动想法的推进,并促进学员之间的协作与合作。
6月22日和6月29日晚,蛇口夜校开展两期经济学思维的共学,分别是“市场经济与个人幸福”和“主观价值论的学习和思考”。
6月24日下午本计划及部分学员参与在花果山社区开展的“6.30”助力乡村振兴社区募捐启动仪式并向来访领导做介绍。
6月29日下午,项目负责人向来访交流的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管委会介绍本计划。
目前,CMC的部分学员正积极参与蛇口在地的重要年度活动“蛇口社区无车日”,以及正在推进的蛇口社区基金会换届选举工作。
【FWD×PWC 领导力训练营】
6月27日,书院执行院长吴杰与项目总监赵巍应邀出席了普华永道(深圳)举办的新生代领导力培训营,并以影响力投资与慈善热点为主题,分享了企业ESG,家族传承与社会公益的历史,关系及案例。
✶滑动查看更多✶
党建与行政
2024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为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6月27日下午,市慈善服务中心党支部联合市慈善会党支部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开展“党建强、慈善红”行动之“初心如磐,传承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市慈善服务中心、市慈善会党员,市、区慈善会代表、慈善组织代表50余人参加活动,书院的党员也积极参与本次活动。
参加人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学习了烈士纪念碑历史,近距离、直观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与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
随后,市慈善服务中心、市慈善会负责人在广州公社烈士墓前向烈士敬献花篮,全体人员向烈士默哀,并集体重温入党誓词。
本次活动邀请了广州市委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副教授王梓上了一堂主题为“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党课。
课程主要阐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通过原原本本学,把《条例》的学习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成效。
✶滑动查看更多✶
慈善研究
【慈善文化】
(1)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五邑大学、暨南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丁龙及其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五邑大学举办,来自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南开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五邑大学等50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丁龙作为中美交往中的特殊文化符号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在本次论坛上,君则智库研究院院长朱健刚教授作了题为《中西互构下近代慈善事业的转型——以“丁龙(Dean Lung)汉学讲席”捐赠为例》的主旨报告。
中国公益慈善数字文献馆(DACCP)执行馆长武洹宇副教授作了题为《海外中国观与文化主体性叙事的交互建构——以“丁龙”捐赠事件的传奇化过程为例》的主旨报告。
(2)《南方都市报》(2024年6月2日GA12版)对中国公益慈善数字文献馆(DACCP)执行馆长武洹宇副教授、助理馆长刘芮合著的《龙凤寻史:从广州发现世界》进行了深度报道,围绕着“如何探索将基层治理嵌入街区历史脉络之中的路径”的主题,对武洹宇副教授进行了专访,指出本书展现了一种新的书写街道史志的方式。
(3)中国公益慈善数字文献馆(DACCP)执行馆长武洹宇副教授专著《眼力的法则:当代古玩权威地位的合法化研究》与中山大学出版社签订出版合,不日将与公众见面。
本书底稿为武洹宇副教授的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专业博士论文,通过中国南方两位市场派权威的人生轨迹探索这一眼力合法化的机制,意在呈现当代古玩收藏场域游戏规则的同时,管窥正规教育之外文化资本合法化的替代性路径,以揭示转型时期社会流动规则的多种样态。
(4)中国公益慈善数字文献馆(DACCP)民族志纪录片重要成果《寻找萧亮中》在北京举办内部观影会。
本片运用影视民族志的方法,追寻了人类学学者萧亮中为了捍卫金沙江流域的生态、乡土社会和人民而奔走呼号的传奇历程。
本片由广州公益慈善书院参与策划,主要拍摄者是同为来自云南的年轻人类学学者赵杰翔,她在MPS课堂上听闻“金沙江之子”萧亮中的故事后被深深触动,毅然决定踏上了一段寻找萧亮中的旅程。
【社会组织】
君则智库研究院院长朱健刚教授、严国威特约研究员共同撰写的《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4)》总报告完成初稿,并根据编委会的评审意见完成修订。
本报告对2009-2023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进行了综述,提出在过去的十五年间,标榜科技向善的数字化、追求有效公益的科学化、摒弃行政化思维的社会化成为了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现代化转型的三股浪潮,构成了公益慈善现代化“中国实践”的重要内涵。
【社区实验】
怡乐社区老友记、社区花园和手工缝纫小组持续开展活动。为了更好地打造社区公共空间,怡乐文化艺术馆进入升级改造阶段,在陈洲老师、张晓静老师的指导下对墙壁地板进行粉刷改造,社区艺术持续赋能社区实践也在持续推动中。
基于社区内亲子家庭等居民的需求,社区阅读志愿者一家老师本月下旬开始每周五为亲子家庭带来绘本阅读活动,在一家的引导下,社区家庭基于孩子的绘本阅读针对亲子教育和家庭教育深入交流。
怡乐小禾的家在大家的带动下开始共商空间管理与使用机制等,期待更多的家庭参与进来。同时,为了回应家庭教育困惑,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咨询师小凌为家长们开展家庭教育课程,跟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共同寻找家庭问题解决之道。
中大、仲恺工程学院等高校学生开始针对怡乐暑假服务学习和社区服务开始筹备,期待这个暑假与社区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假期。
✶滑动查看更多✶
合禾学堂
6月23日至25日,“照护之光”人类学暑校(研修班)在上海顺利举办。凯博文、潘天舒、余成普等来自人类学、医学、文学不同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齐聚一堂,分享有关照护的洞察与思考,共同探索如何更好地进行养老照护。
6月28日晚,合禾堂人文读书会共读了《文明的进程》,由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编辑齐群老师导读。
本书综合了历史学、经济学和人类学等不同视角,分析文明的发展规律,指出“文明”不只是社会经济,还有人的性格与气质。讲稿将在整理后上传至“合禾学堂”公众号。
6月,通识课继续上新。《政治学的邀请》已上线全部讲次,导读了《联邦党人文集》等四本经验性著作,展示政治学的思考如何观察和回应现实;《社区艺术》剪辑版上线至第2讲,分享了一个基于文化遗产的社区艺术共创项目;《照护之道》上线至第2讲,分析普通人在成为照护者时的处境与策略。
关于我们
广州公益慈善书院是中国首家以公益慈善教育与文化研究为主旨的书院,由广州市慈善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原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三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
书院沉淀 20 年公益人才培育经验,依托国际学术网络,汇聚全国一流公益教师,开展公益人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