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视频
虞坂古盐道历经沧桑、绵延千年,不仅是物资往来的官家之路,是百姓奔走的民生之路,更是贯通古今的荣耀之路。今天,让我们重走古盐道,一起去探索有关这条千年古道的故事。
虞坂古盐道位于盐湖区东郭镇以南、平陆县张店镇以北的中条山麓。古盐道全长8公里,路面宽2米至4米,曾经是河东池盐运销中原、西北乃至全国的主要通道。因通道位于古虞国地境,故称虞坂古盐道。
我们从东郭镇磨河村出发上山,沿途山势险峻,坡道盘曲,路面十分坎坷。
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 韩筱沫
这里就是虞坂古盐道的一个重要节点,老百姓称这里是“挖刮庙”,它对面是天佛洞,是当时比较华丽的一个建筑了,在元代以前它就已经存在了。
这里是瓦罐庙,原本是官府设立的关卡,盐车经过此地要纳税,通常是从盐车中挖出一些盐,运盐人便把此地称之为“挖刮庙”。
沿着山间的崎岖小路向前,经过一段羊肠小道,就到达了古盐道上最艰险的青石槽路段。
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 韩筱沫
青石槽也是虞坂古盐道的俗称,整段路是非常狭窄的,一边是悬崖,一边就是高山,这条路其实是从坚硬的山石中间深挖开凿出来的。
相传,虞坂古盐道在尧时开始修建,后来大禹治水的才能突显后,尧便将开辟虞坂的重任交给了他。
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 韩筱沫
古时没有先进工具,为凿开坚硬的青石,大禹采用了水火并用,利用盐池的白矾、硝、盐放在石头上烧,然后再用水把它浇灭,当石头龟裂以后再一层层凿开,运用的是热胀冷缩的原理。
再往前约10分钟的路程,一座高高耸立的城门巍然屹立在小路中央,门楼上镌刻着“古锁阳关”四个大字。
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 韩筱沫
它是春秋时期虞国和晋国的国界线,比较巧的是它现在也算得上是盐湖区和平陆县的分界线。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曾是晋国的南大门,也是晋虞两国的分界线,又是晋国通往虢国的必经之路,所以“假虞伐虢”两次借道,借的就是虞坂古盐道。
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 韩筱沫
在晋献公时期,他想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去攻打虢国,而虞坂道是讨伐虢国的必经之路,于是晋国便用美玉、宝马贿赂虞公,昏庸的虞君不听从“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良言相劝,便收了这个礼,两次借道给了晋国军队,晋军在消灭虢国后,在回国的途中顺道也灭了虞国,这就是“假虞灭虢”的故事。
在漫长的岁月里,虞坂古盐道上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很多,有“九五之尊”“伯乐相马”“唇亡齿寒”“按图索骥”等。沿着古道继续前行,我们就像徜徉在历史长河中。
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 韩筱沫
因为在当时运盐的时候有牲口队,你看我们现在看的就是马蹄印,它不断地踩这里,就形成了这样的印记。中间这条小道,它是当时推这个小车上山的时候,不断地碾压留下来的车辙印。
半尺来深的马蹄坑、一尺多深的车辙沟随处可见,随着岁月的流逝,深深浅浅地永久定格在绵长的石道上。
记者 李一蕾
筱沫,我发现从古道走到这个区域会发现这里相对来说很平坦,而且很宽阔。
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 韩筱沫
这个地方就叫卸牛坪,是因为当时运送物资的时候会用那种手推的车子,但是这条道路比较陡峭难走,就会借用老百姓家里的牛帮忙拉上一段,走到这里以后,后面的路就比较平坦了,不再需要牛了,就会把物资从牛的身上卸下来,所以这里就叫做“卸牛坪”。
这条古道上有很多地名都记载着运盐的历史,也有太多被人铭记的历史遗存,透过这些岁月的痕迹,仿佛看到了曾经熙熙攘攘的辉煌过往。
END
记者丨张硕桐 薛斐洋
编辑丨靳雪婷 赵超
责编丨侯育蓉
审核丨范亚宁
监制丨卫江鹏 张文芳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4120200034
文章版权归盐湖融媒所有
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