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厦门这里太牛了!

时事   2024-11-08 19:16   福建  


作为厦门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引擎

厦门火炬高新区

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的初心使命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近日,《厦视新闻》推出

《高新之约·时光印记》系列报道

带你一同去找寻火炬高新区

那些镌刻在时光深处的发展印记

01


从昔日的“弹丸之地”到如今的“一区多园”,从企业成群到产业成链,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首先来看火炬高新区如何点燃厦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火种,为厦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澎湃动能。


火炬计划 点燃厦门创新火种

上世纪90年代,中国金融行业正经历着从手工操作向电子化转型的时期。随着银行业务量的激增,应对电脑意外断电的不间断电源市场需求巨大。



UPS不间断电源这个外来技术

进入了科华的视野里


眼前这张电路图

密密麻麻布满了

各种元件符号、连接线路和信号流向

成为初代科华人

掌握看家本领的“作战图”

为后续打破国外垄断提供支撑


林韬

科华数据董事会秘书



当时大部分设备都是国外品牌,我们自主研发的UPS1000入选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说明中国的科技是有能力创造出同样优质的产品。


林韬口中的“火炬计划”

是1988年由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的

一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


这项计划,不仅让科华

走上了“科技兴企”的道路

也为厦门科技发展注入新活力



1991年,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厦门火炬高新区由湖里小东山0.7平方公里的土地起步,科华也在这里安了家,并培养出5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承担国家级火炬计划、国家863课题、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等40多项


2005年06月22日厦视新闻:经国务院批准,厦门火炬高新区开发面积从1平方公里扩展到13.75平方公里,这次扩容,将有利于火炬高新区做大做强,真正发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作用。







跨岛发展

打造富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



把握高新技术发展机遇

三十多年来

火炬高新区每一次产业落子

都与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加速形成产业跨岛发展大格局


2005年8月,火炬高新区首次跨出厦门岛,在翔安打造火炬(翔安)产业区,不到180天,94栋现代化标准通用厂房拔地而起。2011年,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软件园三期在集美启动建设,如今,厦门软件园已成为全省首个营收突破千亿元的软件园区。



近几年,位于厦门东北部的同翔高新城,更是从一片乡野农田蜕变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成为厦门新型显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高地。



科华也紧跟火炬脚步,在同翔高新城启动建设科华慧云、科华数能两个新能源项目。


今年以来,同翔高新城通过前瞻布局,推动了新能安二期、盛屯磷酸铁锂等10个产业项目摘地,科华慧云、国家电化学储能等项目也进入施工阶段。



向新行 布局产业未来蓝图

从昔日的“弹丸之地”到如今的“一区多园”,厦门火炬高新区已聚集2.9万多家各类企业,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1700家,在全市占比超42%。



可弯曲的车载显示屏

全球首台解耦型预制化液冷算力设备……

火炬高新区的创新成果

正不断引领着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林韬

科华数据董事会秘书



我希望把科华的液能微模块放到我们的时间胶囊里,这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典型产品。数据中心太耗电了,液冷数据中心恰恰能解决高能耗的问题,希望科华能够不断加大技术投入,赋能国家数字经济战略。


钟楷伟

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投资促进部



我们也逐渐规划越来越多的学校、产业项目,希望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把这些规划蓝图都变为现实,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来厦投资。

02


在新质生产力引导下的数字时代 ,火炬高新区正深耕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一起去看火炬高新区如何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以科技重塑生活。



AR技术 重塑感官世界

刘鸿惠

厦门幻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2年,我们看到一些海外的视频网站,有一些相关的AR呈现的方式,我们就开始研究。


刘鸿惠提到的AR技术也就是增强现实技术,能够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中。带着这份好奇,刘鸿惠和团队开始了研究工作,有时为了优化一个软件算法,他们甚至连续工作三天三夜。



2013年,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迅速崛起,各行各业期待运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刘鸿惠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将AR技术与服装行业相结合,消费者只要扫描衣服上的图案就可以观看生动的内容,不仅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打开了AR的商业应用空间。



百年老街中山路,见证了厦门近代城市建设的沧桑历程。如今,刘鸿惠正运用AR技术为这条老街注入新的生命力。



游客们可以通过AR技术

体验厦门的博饼文化

与虚拟角色互动

聆听它们讲述厦门的悠久历史故事



数字化赋能千行百业

以数力解放人力


数字化服务工具创新迭代

加速了云计算、虚拟现实

等技术的融合创新


同时,算力与AI大模型为火炬高新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并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得以应用,实现以数力解放人力。


       

陈巳楣是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功能科医生,过去,她每天都需要手动标记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波形,再将诊断结果录入到电子病历中。而火炬高新区企业纳龙健康研发的“心电自动分析软件”,让AI成为心电图的“读图高手”。


陈巳楣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功能科副主任医师



(以前)一份阵发性的房颤(报告)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左右,AI分析20分钟左右就能搞定。


AI还可以担当24小时的“监测员”

实时将患者心电图信息传输至后台

当发现数据异常时

自动发出预警,提醒医生诊断



陈小乐同样是受益者,作为厦门宇龙机械有限公司售后服务组组长,他拥有近20年开挖掘机的经验。



目前,火炬高新区企业世光智联正帮助企业推进5G远程挖掘机项目的开发。他通过远程驾驶仓,就能操控20公里外的挖掘机作业。


世光智联负责人邹洁嘉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

远程驾驶技术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


5年前,火炬高新区就开放场地,为企业开展无人驾驶、远程驾驶相关技术研发,助力企业提前储备技术。


邹洁嘉

世光智联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负责人



在我看来,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将极大推动社会效率的提升,解放人们的双手,在不远的将来,它一定会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字+行业”园区

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聚焦实际应用场景、攻克技术瓶颈、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火炬高新区正大力推动“数字+行业”园区建设,搭建算力基础设施,配套专项扶持政策,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



刘鸿惠

厦门幻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未来可能AR已经取代手机,更多人能够通过AR眼镜来参与到生活、工作、娱乐,一个人去旅游,你有一个AR眼镜,虚拟导游陪伴你整个行程。


03


实现“双碳”目标,作为产业重要载体的园区和企业,需要探寻出可持续发展路径。近年来,火炬高新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化建设,产业绿色化发展,管理绿色化创新,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底色。


绿色产业成ABB在华投资重要领域

ABB电气中国副总裁 施世杰

这是我们自己研发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从这块屏幕上可以看到ABB工厂每一个模块能源的实时消耗。

施世杰口中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是ABB厦门工业中心绿色微电网的

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工厂屋顶10万平方米的光伏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生产线和办公楼使用,实现了50%电力的清洁能源替代,而利用AI智能算法,平台还可以预测未来一小时的光伏发电量,如果大于用电量,就利用储能设备把电存起来;如果发电量小于用电量,还可以调节空调、照明等的用电,让工厂更低碳。



ABB电气中国副总裁 施世杰

ABB厦门工业中心也是ABB在华“零排放愿景示范基地” ,入选《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目前,我们超一半的收入都来源于带有环保解决方案的产品,相关设备中有不少是厦门本地生产。


2005年

施世杰从意大利来到中国

寻找合适的供应商

为产品本地化生产做准备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

各行各业节能意识不断提高

绿色产业成为

ABB在中国投资的重要领域


企业从最初提供电力设备,发展到现在提供智慧电力系统,一直为中国的能源转型提供技术和方案。


创新、智能、低碳

是火炬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为此,火炬高新区正以厦门ABB工业中心为示范,推广微电网经济及技术,并通过提供免费诊断服务、梳理数字化典型场景等一系列举措,让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含绿量更高。




如今

越来越多园区企业

加入绿色工厂建设中

新能安、三安光电、友达等厂房屋顶

都变身光伏“发电站”


企业的生产车间里,从智能调度到自动化生产,从大数据分析到物联网监控,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低碳理念,让生产更加高效环保。



打造绿色工厂 探索节能妙招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更是从资源循环入手

尝试不少绿色妙招

打造“无废工厂”“绿色工厂”


企业以回收的冷却水代替冰水,用于空压机的冷却,实现了75%的节能降耗;无尘车间需要常年保持恒温恒湿的状态,企业通过改造排气管道,实现不含有害物质的气体再利用,让“全年无休”的空调箱节省15%的电量。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环安处处长 郑维金

预计到2030年,我们需要达到42%的节能降耗指标。一系列的绿色建设也对我们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是有加强的。


绿色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当前

火炬高新区正持续打造

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

绿色低碳园区新标杆

以数字赋能

助力园区企业“逐绿”前行



共享数据 探寻高效管理新路径

软件园一期

是火炬高新区建设的

三星级低碳工业园区

通过搭建智慧管理平台

园区在企业能源管理

环境监测等方面累积了大量数据



这天,在园区企业博智科技的会议室内,园区工作人员曾振耀就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园区现有的数据,为企业研发的智能机器狗提供精准的定位和导航服务,让它替代传统巡检方式,实现更高效、更绿色的园区管理。



博智科技产品经理 李卓玟

智慧园区平台已经收集了很多的软件信息产业的数据,对于我们后面做一些软件的研发系统的研发,会提供一个很大的支撑。


厦门软件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低碳园区项目组成员 曾振耀

我们天空有无人机进行配送,地面有机器狗进行巡逻,我们通过这些高新技术,从而践行绿色理念,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04


作为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前沿阵地,厦门火炬高新区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来厦发展。在火炬高新区勇敢追梦的外籍人才们,是如何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施展才华、寻找商机的呢?


薮田浩次:聚焦设备开发

让“日本造”变“厦门造”


厦门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 薮田浩次

这款产品是我来中国第二年生产的DC-GH5相机,当时单反无反的相机主要以拍摄照片为主,这款产品拍摄视频的功能非常优秀,所以上市之后评价很高。


2016年

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的兴起

给数码相机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也给松下电子带来了压力



对此

松下把目光聚焦到了

视频拍摄效果更好的无反相机上


薮田浩次正是在这段时间来到厦门赴任,而来到火炬高新区面临的一个急迫问题,就是如何让厦门松下电子更好地具备生产无反相机的能力。


厦门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 薮田浩次

那时候其实厦门松下电子生产制造用的这些设备和软件,基本上都是日本开发了之后,运到厦门这边来用。 


新研发无反相机

意味着在制造过程中

要涉及新工艺

这对生产线提出了新要求


在薮田浩次的带领下,企业针对不同的生产环节,制定各类改进方案,并设立专门设备开发科,强化技术开发人员的培养。



经过八年的努力,目前,厦门松下电子已经具备了自主开发、生产、制造设备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火炬高新区也通过人才引进、政策补贴等措施,助力企业发展。同时,还为企业提供免费的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帮助企业稳步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


扎根火炬高新区31年来,厦门松下电子成为了松下电器在全球唯一生产数码相机的工厂。今年,松下电器又将马来西亚的摄像机生产线搬到了厦门。


厦门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 薮田浩次

我很看好中国的市场前景,今年上半年企业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接下来,我们希望能够更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市场占有率 。


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厦门火炬高新区已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高科技人才汇聚的创业热土,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也吸引了不少外籍人才主动加入,将先进技术带向世界各地。



阮氏端:我的火炬技术出海梦

这位正在和记者视频连线的越南人

名叫阮氏端

之前从事翻译工作



在一次陪同越南客户前往火炬高新区工作时,她了解到,昶科生物研发的噬菌体产品,可以有效预防虾苗和鱼苗的细菌性疾病,提高水产养殖的存活率,这让她看到了产品在越南推广的前景。


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越南分公司负责人 阮氏端

因为我们(越南)这边有很多市场,他们会用抗生素,对养虾的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不怎么好,所以我们就想把握机会,把(产品)带到越南。


在走访过程中

阮氏端了解到

昶科生物首席科学家林茂

也在组织集美大学学生对东南亚的

水产养殖业进行调研


双方一拍即合

阮氏端负责市场推广

而林茂负责对越南市场进行技术开发


如今,昶科生物有5名技术人员轮流派驻越南,每天监测水样,观察致病菌的变化与公司产品的有效性,并对产品不断优化升级。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林茂

随着全球对细菌耐药性的重视,我国政府对生物产业的支持,噬菌体也将发挥更多的作用,从事创新研发的生物企业也将获得重大的发展。未来昶科生物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提供安全有效、对环境友好、有利人类健康的生物产品。


近年来

厦门火炬高新区积极举办

“鹭创未来”海外创业大赛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

外籍人才创新创业集训营等

多场海外人才交流活动


向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成长潜力的

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广发“英雄帖”

吸引带动海内外

高层次人才与项目扎根高新区


目前,园区已集聚常驻外籍人才近1500名。此外,火炬高新区还打造了厦门市外国人才服务站、移民事务服务站,为在厦外籍人才安心生活和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来源/厦视新
记者/马径 林恺玥 叶泽宇 叶泽聪 王骁亮 
编辑/铮澜  宇绚
责编/纯纯 晓曦  编审/继成

(厦门广电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点个↓↓

厦门广电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批试点单位,于2004年6月28日挂牌成立,已构建起广播、电视、网络、移动电视等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