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世界经典音乐剧——《歌剧魅影》英文原版时隔十年重新来到中国,江苏唯一一站在狮山大剧院。这出剧在狮山大剧院演出了8场,场场满座。
在狮山大剧院隔壁,来自英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亚述文物珍品展正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展出。此前,古罗马、古希腊文化展已经陆续在此登场。3年来,苏博西馆已经贡献了30场精品展览。
悄然间,因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闻名的苏州高新区,长出了一个个颇受欢迎的文化地标,成为苏州乃至长三角不可忽视的文旅热点区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太湖湖畔和狮子山脚下辉映与共鸣。
狮山文化广场。供图/苏州高新区工委宣传部
狮子山下搞文艺
狮山大剧院是一座全新的剧院,今年8月31日刚刚建成开放,开幕大戏是热门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剧院拥有一大一小两座剧场,分别设1380座和500座,足以承载话剧、音乐剧、亲子剧、音乐会等各种类型演出。《只此青绿》让狮山大剧院一炮打响。
狮山大剧院由苏州高新文旅集团与上海大剧院共同管理运营,上海丰富的戏剧资源将无缝接入苏州。近年来,因为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已经使苏州成为长三角的交通枢纽,从上海到苏州,最快的高铁只需23分钟。
苏州已经拥有苏州文化艺术中心、苏州湾大剧院等剧院,硬件设施均为一流,狮山大剧院开放后,苏州将更加成为全国演出市场的头部城市。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英文原版音乐剧《猫》等重磅剧目也将登陆狮山大剧院。
狮山大剧院。供图/苏州高新区工委宣传部
狮山大剧院得名于一座形似狮子的狮子山,山脚下围着一汪半月形的天狮湖。在苏州人的记忆中,狮子山是苏州乐园的代名词,1997建成的苏州乐园欢乐世界,曾装满苏州孩子的童年回忆。2017年,苏州乐园闭园移址,此地被规划为狮山文化广场。狮山广场上三座造型别致的建筑陆续拔地而起。位于中间的狮山大剧院,建筑披挂着一圈云彩形屋顶,与湖中波纹呼应。剧院一侧是苏州博物馆西馆,已于2021年开放;另一侧是颇有科幻感的苏州科技馆,计划明年开馆。
与拙政园一墙之隔的苏州博物馆本馆,因为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经典设计闻名全球。苏博一直是人气颇高的网红博物馆,几乎天天一票难求,但并不开阔的空间大大局限了苏博的发展。当展陈面积四倍于本馆的西馆建成之后,苏博闪转腾挪瞬间灵活了起来。位于一楼的苏州通史陈列展,从石器时代讲起,缀连起苏州万年历史,这种通史展本是每个地方博物馆必备的基本陈列,苏博终于在西馆实现了。
一把锈迹斑驳的青铜剑立在醒目位置,这是苏博的“镇馆之宝”——吴王余眜剑。在它四周,还展示着十余把青铜剑,在春秋战国年代,这些剑折射着一个曾经辉煌的吴文化时代。随着历史演进,书画、文房和园林则勾勒出另一个文质彬彬的姑苏城。整个苏州通史陈列展,蕴含着一条从尚武到崇文的主线,解读着苏州城市气质的变化。
最近,“亚述之王:亚述巴尼拔——大英博物馆藏亚述文物珍品展”正在西馆隆重展出。西馆开馆之初,苏博就与英国国家博物馆达成了四年四场展览的“世界文明史系列”合作,古罗马、古希腊展已经落幕,未来将以古埃及文明展收官。
“西馆的理念是‘立江南 观世界 藏天下’,我们希望不断拓展国际视野,在设计时就打造了‘国际合作馆’,专门用于与世界知名博物馆推出的合作展览,为观众提供足不出苏就可以欣赏世界一流展览的契机。”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太湖与运河边的苏绣故事
在苏州城最西部的太湖湖畔,梁雪芳拥有一座临街的绣庄。门里立着一幅约1.7米×1米的大型刺绣,复刻了明代边景昭的名画《三友百禽图》。梁雪芳打开手机的手电筒,贴近照在鸟的身上,鸟嘴和爪子显露出坚硬的黑色,而鸟身则反射出柔软的色泽。
“硬光和软光,聚光和匀光,这是最难的部分。”梁雪芳轻声说,仿佛怕惊动了群鸟,“一幅作品,就是一个绣娘的青春。”这幅作品用去了她40多岁到50多岁的十年时光。
十年前,她的一幅《荷韵》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那幅作品与传统刺绣完全不同,远看酷似一幅水墨,冬季枯荷倒映在水上。那是某年大年初一,她在太湖边看到的真实景象,她以此为灵感,将水墨灵韵引入苏绣,完成了一次艺术转向。“要说我的艺术特征,就是简约。但简约并不是空,而是有很多内容。”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梁雪芳的绣庄位于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这里是苏绣的重要起源地,如今拥有“四百绣庄,八千绣娘”,年产值15亿元。目前苏州共有6名在世的苏绣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有3位在镇湖。当代苏绣的主题,早已不仅是鹏程万里或锦绣河山,绣布上还有栩栩如生的猫、蒙娜丽莎和皮卡丘。
十年前,26岁的“绣郎”张雪以一幅《星空》一举成名。《星空》刻画的是一幅太阳系的天文图,他的雄心在于,要在这幅图里恢复被遗失的苏绣技法。张雪是镇湖的“绣二代”,他翻阅苏绣技法的书,发现记载的43种技法,如今常用的仅有五到八种。他尝试那些不常用的技法,发现常规题材确实已经不适用,直到他看到那幅天文图。瑰丽的星球、星云、卫星环,他每一个都用不同方法绣成,最终以25种苏绣技法完成作品。
这次创作打开了张雪的思路,他的苏绣创作再也不走寻常路。距离梁雪芳的绣庄不远,张雪的二层工作室坐落在路口。他是整条街上的明星IP,从工作室走出的刺绣,有获得过全国金奖的作品,有上过央视《国家宝藏》的团扇,也有大量与宝马、耐克、比音勒芬等品牌的联名产品。这个“85后”让苏绣时尚了起来。
“说起非遗,大家想到的就是宣传片里的那种,头发花白的老艺人,各种职业病,后继无人……那个思路完全不行,这应该是我认可、我喜欢做的一件事,才能将它发展下去。”张雪说,“我们用的是纯正的苏绣技法,但做的东西要足够有趣,让消费者足够喜欢。”
苏绣名列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两千多年以来,在苏州延绵不绝。一百年前,与苏绣息息相关的蚕丝业曾上演过一段实业兴国的努力。1912年,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在苏州运河边的浒墅关成立,教育家、革命家郑辟疆担任校长后,采取大量改革举措,致力于培养蚕丝界技术人才。随后浒墅关又建立起蚕场,带动当地农民投身实业。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浒墅关见证了中国蚕丝业发展的重要历史。
如今,浒墅关仍保存着当年蚕场和女校的多幢建筑,民国气息扑面而来。120亩的空间被开发为综合文化街区,其中“蚕里街区”引入酒店、蚕桑文化馆、生活馆、特色餐饮等商户,一间“蚕里文化展馆”记录了浒墅关深厚的蚕桑文化。每逢周末、节假日,很多市民在大运河畔的西陵堂公园休闲半日,在宽阔的草坪和树荫下休憩,凝重的历史建筑重新活了过来。
古今交融的文化传承
先见虎丘塔,后见苏州城。虎丘塔就是坐落于虎丘山上的云岩寺塔,落成于北宋年间。现在只需一天时间,这座塔就可以被复原在屏幕里,跨越时空。
无人机绕着塔身拍了4000多张照片,随后迅速合成,在虚拟空间里重建起一座三维虎丘塔,塔檐上的杂草都栩栩如生。这是苏州高新区企业苏州蓝海彤翔集团的一项技术实验,虎丘塔随即成为直播背景,主播在绿幕前讲起虎丘塔的历史,屏幕里则实时遨游于塔下。
蓝海彤翔以云服务起家,曾为国内诸多动画、影视作品提供后期服务。随着直播、AI等新技术和应用兴起,蓝海彤翔也拓展服务领域,构建云端数字内容协作平台——蓝海创意云,布局元宇宙数字化生态,打造了实景三维建模、虚拟直播、数字人、在线互动展示等新产品。
苏州高新区因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闻名,大量高新区企业也与苏州文化结合,诞生了一批文化科技企业和成功的文化科技融合产品。
而另一边,传统文化依然在屏幕之外的生活里缓缓流动。11月的一天,在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西津桥社区,回荡着咿咿呀呀的唱腔。社区老年大学越剧班正在学戏,20余名学员平均年龄60岁以上,都是资深越剧爱好者,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在枫桥街道,三大评弹书场每天下午座无虚席。越剧和评弹的曲调,从古至今,始终流淌在老苏州市民的生活中,还将继续流淌下去。
运营编辑:肖冉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