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8岁小女孩在黄河壶口瀑布旅游,指出景区石碑上“黄”字写错了,网友一看,懵了!

教育   2024-07-31 22:28   江苏  


近日,甘肃八岁小女孩梁译贝,在黄河壶口瀑布游玩时说:“妈妈,这个‘黄’字错了!中间不是‘田’,而是‘由’......”。可网友听完却迷糊了,好像自己小学白上了!


汉字的魅力正蕴藏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中,近日,一位8岁女孩在黄河壶口瀑布旅游时,指出景点中石碑上“黄”字的书写出现了问题,让很多网友百思不得其解。


这个“黄”字究竟是否存在错误?我们不妨从汉字发展的渊源和书法艺术的特色中寻找答案。

女孩认为“黄”字中间的部分应该是“由”,而不是所看到的“田”。

引起这场争论的实际原因,在于碑碣上的黄字来自电脑字库中的汉字字形,并非专门为该景点设计的手写书法。

电脑字库中的汉字虽统称为规范字,但其实字形均来源于书法家的手迹,难免带有一些异体特征。

所谓异体字,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于官方规范字而言的另一种“体”,从书法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异体字一直都在不断产生更迭。

很多如今被视为规范的汉字,在数百年前可能就属于异体的范畴,比如我们现在写峙字的形体,在唐代就算是“俗体”。

不同时期的异体字也被视为不同的等级,古人将异体层层区分为正体、通体和俗体。

俗体指的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认知的简体,即使到了现在,仍存在少数俗体被认可合理化的例外,比如“桔”字不被视为“橘”字的错体。

在艺术创作中,异体字并不被认为是错误的,反倒被赋予了更多的书法意蕴。
书法家们常常凭借自己的独特个人风格,对规范字加以变体创新,因此这个碑碣上的“黄”字若是专门为此定制的匾额字体,显然就不存在所谓的错误问题。

然而,现实情况是这个黄字并非专门书写,只是字库中现成的规范字而已,其自身所体现的异体特征可能会给正在识字的孩子们带来一些认知混淆。

女孩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表明她已形成了对汉字笔画结构的正确理解,这种质疑精神值得我们肯定。


当然,我们在鼓励孩子发现问题的同时,也应以恰当方式加以指导。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向孩子们解释汉字发展的历史脉络,将有助于他们建立更高层次的文化认知。

毕竟书法艺术的魅力正在于对汉字形体规范的遵循,和个性化创新之间的巧妙平衡。

纵观历史,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篆、隶、楷、行、草书体都是在遵守构字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

如果过于追求艺术效果而无视汉字基本构造,极有可能导致字体原本的面目全非。


对于正在学写字的孩子们而言,掌握好笔画构字的基本规则,是欣赏书法艺术之前不可或缺的基础。

推荐阅读

1-9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上下册微课全集

中小学全科各版本教案课件试卷免费下载

全套中小学主题班会课件免费下载

《伊索寓言》1至30集

《格林童话》1至30集

免责声明:图文音视频素材来源网络,本公众号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点个在看谢谢鼓励哦 

班主任大讲坛
传播最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家长提供教育资讯、学法指导;为班主任提供班级管理经验和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