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庆 凤鸣璜山 |《满纸桑梓情 拳拳家国心:改革开放初期莆田六中的“侨批”》自序

文摘   2024-11-08 10:11   福建  

2023年8月,莆田市档案馆领导根据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的要求,来向我征集“侨批”史料。由此,我重新翻阅审视了我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莆田六中工作期间与海外侨胞的往来书信。看着这些已经泛黄的信函,我不禁又回忆起那一段难以忘怀的日日夜夜,同时又忆起海外那些对家乡深沉热爱慷慨资助的老一辈侨胞。
日前,见到莆田六中发布关于征集校庆100周年文物的通告,自然又促使我想到这些与侨胞的往来书信所记载的那段历史,以及这段历史在六中学校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2024年11月11日是莆田六中建校100周年的日子,在纪念母校百年庆时,确实有将之加以整理出版留给后人阅读的必要。我作为这些书信的亲历者和第一作者,如今年已耄耋,也有必要把这些信函整理后作为校史资料留给母校。

2023年底,这126封(本书选辑123封)书信原件已由莆田市档案馆永久收藏。莆田市档案馆的同志把原件扫描影印装订成册给我保存纪念。鉴于这些书信手书者书写习惯各异,又或有笔误,年代久远后会难以辨认,我请他们将这些将近9万字的书信打成文字版释文,由我校阅,并加以必要的一些注释,以便更完整准确保存历史原貌,便于后来者准确阅读理解。现在,这个释文本已经和原件一并保存在莆田市档案馆。

▲莆田市档案馆馆长访林育材

20世纪80年代,结束了十年动乱的我们国家,百废待兴。改革开放打开了久闭的国门,思乡情切的老一辈旅外侨胞一批批回乡探望久别的亲人,同时,他们都会尽其所能为家乡做点公益事,文教卫生事业是侨胞们资助的重点。
彼时,我正在莆田六中执教。这所1924年建校的福建省重点中学,虽然教学质量在莆田甚至福建省都名列前茅,但硬件先天不足,校园荒芜杂乱,设施破坏严重,可以用满目疮痍来概括。1983年莆田建市,1984年设涵江区,莆田六中隶属于涵江区。新市新区,政府财政捉襟见肘,无奈之下,学校开始寻助于海外爱国侨胞。
1984年底,涵江区委、区政府调整了六中领导班子,我受命担任副校长。

▲1984年11月,莆田六中建校60 周年庆典会场

我是海外归侨。早年随父母旅居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雅加达,1960年回国就读于云南大学,毕业后到吉林省林业子弟中学任教,70年代回家乡莆田,执教于莆田六中。此时受命担任校职,便油然而生出要发挥我的个人优势,争取旅印尼莆籍侨胞的支持来快速改变六中破旧面貌的想法。于是乎便催生了这百余封与侨胞之间的往来书信,给那段不平凡的岁月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字史料。
家父早年旅居印尼雅加达,为人信实,商誉颇佳。遗憾的是天不假年,英年早逝。现在的雅加达九鲤洞诸乡贤都与家父交谊甚笃,我在雅加达念书时,这些长辈大都见过面。家父去世后,舍弟林育溪从商小有成就,又获得这些长辈的信任。这一点“资历”为我开展争取侨资的工作带来了便利,我很快就和侨胞们建立了感情,取得他们的信任。
六中的“家底”太薄,校园必须重建,耗资巨大。侨胞们捐资必须集腋成裘,统筹安排,这就加大了我们做动员争取工作的难度。那几年里,我们时时注意探听侨胞回乡的信息,及时登门拜访,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取得他们信任,邀请他们来校参观,理解我们的意图。侨胞们也会收到各种信息,也有他们的理解和想法,我们必须及时沟通。他们走后又要保持联系,书信不断。我们必须耳聪目明,腿勤嘴甜,手还要勤于动笔,与侨胞们保持密切往来,保持信息畅通。

▲1989年学校开学式

这些书信除了真实记录了莆田六中那一段校园建设的历史,也是莆田市那个历史时期的一段侨务工作真实记录。书信本身真实地反映了海外侨胞的深厚家国情怀,其爱之深、情之切溢于字里行间!如今重读这些信函,我们仿佛还能感受到身居海外的侨胞们那一颗颗跳动着的温热的爱国爱乡之心!若说这些信函是一份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也不为过!
这些书信对象有:马来西亚的林荣父子及其秘书,印尼的陈琴棋、黄锦祥、林金表,中国香港的陈庆熙,新加坡的吴开模,中国台湾的林秀栾,还有美国的蔡祖棠。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青少年时期都在家乡受过传统的中华文化道德教育,中华传统道德和文化在他们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他们的中华文化功底令人折服。他们的书法功底,他们的道德本色,他们的为人之道、处世准则,无不体现在其字里行间。因此,我想,把他们的书信付梓出版,还是很有价值的!

▲1984.8.2  林荣致六中校务委员会

1986.10.30  莆田六中校长室致程文铸先生

▲部分往来信封

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我们国家的面貌在短短的三四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就莆田六中而言,现在已经建成为一座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校园。青璜山,望江河,百年松韵,百年校风。“九华”“朝阳”“涵华”“益梅”,科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真是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这景象真是我们这些老六中当年所不敢想象的!然而,今天我们在如此美好的环境里工作学习,绝对不应该忘记当年在学校非常困难的时候,无私慷慨资助过我们的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
物质是有生命的,有时间的局限,但精神则可以永恒,海外爱国爱乡侨胞的这种拳拳之心、倾情奉献桑梓的精神是永恒的!我们后来者必须予以继承发扬!
因此,我希望借这些侨务书信的出版,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记住这些曾经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无私奉献的爱国爱乡的侨胞,激励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把我们的教育事业不断推上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激励莘莘学子更加勤奋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是为自序,以飨诸读者!




作者简介


林育材,1942年9月生,涵江人,1960年由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归国,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1964年毕业,先后执教于吉林省临江林业局一中、福建省莆田县北高中学和莆田六中,1984年12月任莆田六中副校长,1987年1月任莆田六中校长,1991年1月任莆田市教育局副局长,1991年12月任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1992年4月任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委员,1994年7月当选莆田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1年2月当选莆田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7年11月和2002年11月当选福建省侨联第六届、第七届副主席(兼职),2008年12月退休。2002年7月当选福建省中华职教社常委,2004年10月当选莆田市中华职教社主任,至2014年10月卸任。1982年加入中国致公党,曾任致公党涵江区委员会主委、致公党莆田市委员会副主委、致公党福建省委员会委员。1988 年获得“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获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福建省首届庄采芳优秀校长奖,1990年获评为福建省集资办学先进个人。著有《赤子心路——一个老归侨的自述》。






正学读写
点滴分享,一起长大! 让我们走进“正学读写”,与孩子们一起悦读悦写悦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