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们看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反"消费主义"浪潮。在这种新潮流下出现了哪些消费现象?它们又代表什么?
《2024年消费洞察》
数据与我们的体感存在明显差距。前三季度,中国整体消费达35万亿,增长3.3%,同期GDP增长4.8%。具体来看,第一季度增长4.7%,第二季度开始回落,第三季度出现回调。很多品牌期望通过提前开始的双11来带动第四季度增长。
为什么宏观数据与体感差距如此之大?根据凯度消费者组合和贝恩的分析,2021年至2024年第一季度,城镇快速消费品平均售价呈下调趋势。这说明虽然消费总量在增长,但单个商品价格在下滑。
在“反消费主义”浪潮之下,中国消费市场依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得益于全域营销渠道的丰富性、三十年来积累的制造业供应链优势,以及消费者日益成熟的理性消费心态,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低价、白牌、平替成为今年消费市场的三个关键词。
在这些趋势背后,我们要看到中国消费市场的主流驱动力。
首先是渠道的多样性,电商渠道占比虽略有缩小,但仍然很大。此外,超市、便利店、大卖场、专卖店、特卖店等线下渠道构成了完整的消费生态。
其次是制造业基础。中国制造业三十年积累的深厚供应链基础支撑着“白牌”繁荣。
今年的"金字招牌"评选,我们收到近5000份消费者问卷。通过对1567个品牌的筛选,最终评选出一批在品牌理念、设计创新、产品质量、营销策略和渠道建设等多维度表现卓越的品牌。
我们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在不同品类上的决策标准已经形成清晰分化:对于零食、家居等高替代性品类,价格是首要考量;而对于手机、家电等功能性产品,品牌仍然是决定性因素。
相比去年,更多消费者开始注重产品价格和性价比。在消费决策方面,对于零食、家居杂货、生鲜、水饮、便利店商品等品类,消费者优先考虑价格;而对于手机、大家电、电脑、乳制品、奢侈品等品类,消费者则优先考虑品牌。
这种区分背后有其原因:注重品牌的品类通常强调功能性,需要长期使用体验,替代性较低;而注重价格的品类通常替代性强,品牌形象容易模糊,品牌溢价空间有限。
消费者心态也在发生变化。从过去的"消费通货膨胀"(例如英国2013年统计显示成年人平均拥有100件衣服,1/4未使用),转向更理性的"分别心"。消费者开始对价格和品牌、长期功效和短期获得感、购买决策和长期消费体验做出明确区分。
以上来源于《第一财经》杂志的观察
以上观察指出,在这些趋势背后,我们要看到中国消费市场的主流驱动力,即渠道的多样性、深厚供应链基础以及消费者的决策(更多消费者开始注重产品价格和性价比)。
2025年7月24-26日,第118届上海百货会将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重磅登场!
10万+专业买家
集结线上线下多渠道采购商
5000+源头工厂
展示深厚供应链基础
10万+新品爆款
中国百货行业“风向标”
2025年7月24-26日
第118届百货会现场不见不散!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8910233386
邮箱地址:ting.he@rxglobal.com
市场合作
联系电话:13601079792
邮箱地址:nicole.ci1@rxglobal.com
别忘了点亮“在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