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延华|盒子外面与迷宫上方
文化
教育
2024-08-27 00:35
江苏
盒子外面与迷宫上方
朱延华
“在迷宫里怎么绕都是墙,但站在迷宫上,怎么走都是路。”这是鸡汤一般的句子,很容易让人上瘾。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鸡汤文呢?因为那么多人都习惯把自己放在迷宫里,然后努力的探索出口,每向前一步,都会有巨大的成就感,同时,还会觉得自己多么聪明。在井底的蛙,对井下生活是那么适应,这只蛙就是这个井底之王啊,面对井底之四壁,它并不觉得自己处于绝境,反而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君主。处于迷宫中的游戏者,何尝不是如此自我认识呢。迷宫中的人们,只能以二维的方式对待所处的世界,并没有办法进行升维。如果能学会用升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大家都能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质,就像深处迷宫,如果能升高,站到迷宫的上方,迷宫的秘密瞬间就消解了。读君莉寄我的《在远远的后面带领》,这本书教人一个技术,就是要努力把自己放到盒子外面来,不要用受害者的心态对待自己,而是要从过去的经历中照见和反省,把缺少的那关键一步走完,就是内在的根本性转变——所有发生的我负全责,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今天的我都可以为自己负起全部的责任。如果没有内在的根本性转变,我们还是会掉进旧有的模式里,也就是盒子当中。站到盒子外面,和跳到迷宫上方,都是从旧有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这两者不同之处在于,跳到迷宫上方,是把自己从外在困境中解放出来;而站到盒子外面,则是把自己从内在困境中解放出来。到底是他人对我们做了什么,还是我们对他人做了什么?迷宫,是他人对我们做了什么,迷宫是障眼法,是二维平面世界,我们在用二维思维模式思考和看待这个世界,迷宫中的我们,所看到的只是眼前的一面面墙壁和不确定前途的眼前通道,这是他人为进入迷宫的人们设置的戏法。而盒子,则是脆弱人们内心的戏码,他们从小就开始装,人前人后都装着“我很好”的样子,装着装着,最终把自己也骗了,觉得自己的不成功不受欢迎,都是原生家庭的错,都是某一次某位领导老师否定的结果,不敢坦陈自己脆弱的一面,于是就把自己卡在了某个点上,或者说,把自己装进了某个盒子里,陶陶然,再也不想出来。“让自己如车窗外的景物般不断后退,站到世界之外,做个清明之人,或者做个清明之梦。”读到这句话,我立即划线,感到非常有意思。让自己如车窗外的景物般不断后退,这是把自己放到车窗外面,与车窗外面相对的,则是车窗里面,也就是车厢,车厢,就是盒子,这就是提醒读者,要把自己放到盒子外面。盒子是什么呢?这盒子,就是自己为自己创造的故事,自己创造的故事,就是自己选择的旅途,我们每个人,都时时刻刻在为自己创造着自己的故事,过去的故事,是自己创造的,那么,未来的故事,自己也可以创造。过去的故事,就是盒子当中的故事,而未来的故事,则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盒子里的故事,二是从盒子里出来,到盒子外面来讲新的人生故事。有朋友,第一次见面聊天,就跟我讲他的家庭的贫穷,还有朋友,每一次聊天,都会讲到他过去所经历的苦难,这两类朋友,并不是具体所指,而是虚指,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祥林嫂被困在自己叙述的盒子里,一次一次激情地演出,她演出的活剧,从不落幕,因此,她也从不走下自己设计的舞台。那个舞台,成为困住祥林嫂的盒子,她不知道可以走出来,她也不想走出来。想到斯坦福的一个课堂实验,学员都是企业家,老师给他们每人五美元,让他们各自花两个小时,去赚取更多的价值,两小时后,给每个人三分钟,回到课堂上汇报自己的实践。绝大多数读者,会想,赶紧带着这五美元,找个小商品市场,去批发一点东西,拿出去卖,可以把五美元变成八美元十美元或二十美元。还有人想到一种方法,是到加油站为车辆测轮胎气压,气压不足则收费一美元充气,一个小时之后,则直接募捐,收益不错。最聪明的学员,则认为,他们最宝贵的资源既不是五美元,也不是两个小时的赚钱时间,而是他们学校课堂上的三分钟展示,因为斯坦福大学是知名大学,很多猎头公司都想进去宣传,这位学员把三分钟展示卖给了猎头公司,获得了650美元的巨款。这位赚取最高金额效益的学员,就是从五美元两小时这个盒子里,跳了出来,他看到了盒子外三分钟的价值。也许,五美元,两小时,也是一种迷宫,而出口或者通途,则是那三分钟,关键是需要当局者变为旁观者,从迷宫里升级思维,想办法站到高处,从盒子里跳出来,以盒子外的眼光看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盒子和迷宫,如何跳出盒子,走出迷宫?唯有转换思维框架,从旧有的思维框架中解放出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改革开放,多看各种不适的书,多交各种不适的友,不适多了,碰撞到不同思维框架的可能性就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