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渡五十 -- 绝地天通 (下)

百科   2024-11-14 22:10   北京  

第五、宗教改革的需要。

所谓“绝地天通”,即隔绝地民与天神相通之道,对于“绝地天通”,古今主流解读是“天地相分,人神不扰,各得其序”,本质上是政教分离,是中国第一次宗教改革。

上古时代,可以沟通天神的是巫觋,一般每个部族都有。但在距今5300年后,中国进入邦国时代,随着上古王国的出现,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上古王国的出现,必然是兼并或多个部落的联盟,但每个部族又均有各自独立的巫觋,于是信仰上的冲突也就不可避免,由此导致王国内部冲突不断。

在这种情况下,颛顼进行了改革,就是“绝地天通”,整顿天神与世俗的秩序,抑制巫觋势力,将神人隔绝开来。不过,颛顼不可能彻底断绝神人联系,《史记》云“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因此实际上他是禁止民间混乱的巫术,将巫术仪式正规化,剥夺了绝大部分人沟通天神的权力,将之交给专门的巫祝,或者就是交给了他。

四、中国古代没有出现政教合一的根源。

颛顼的改革,是部落首领王权集中的需要,是中央集权和地方诸侯方国部落之间,由于信仰的神祇不同,图腾不同,出现家家有巫觋、国国有祭祀。信仰之乱,不便于统治。黄帝曾用多个图腾合为龙,少昊多种鸟合为凤,龙凤呈祥的大好局面形成。少昊氏后期,对各部落控制的很松,所以,出现千国万邦的局面。家家有根通天柱,天帝的福祉各不相同。无法统一思想、统一意志、集中行动。所以必须把万国林立的通天梯撤掉,全天下就一根通天梯,一伙通天人。地方的祭祀权全部划归中央。中央的核心就是帝或是王,是天帝之子,是上天旨意的执行者。让大臣重作天官,让大臣黎作人官(地官),二者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互不相扰。秩序井然、天下大治。

在祭祀上天的职责专业化、职业化以后,享有所有权、解释权的巫觋集团,也就是神职人员,又是就发生王权和神权争权夺利的局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出现了五神配享五帝的王权神权搭配新格局,保证了主次阴阳的序位。其实这也是上古以来,黄帝集团和炎帝集团数千年既合作又斗争的动态平衡局面。作为帝王的一方握有政权,是黄帝的后裔,作为祝融、重黎、羲和一方的巫觋都是炎帝的后裔,享有祭祀权。炎黄不分,共同主导整个世界。         

第六、夏商周三代神权王权之争

绝地天通是一次重建秩序与维护王权的政教分离改革,但专门负责与天神沟通的巫祝,逐渐职业化、世袭化于是在颛顼帝改革后接下来的1000多年中,神职人员的地位很高。商朝的巫祝地位应该比夏朝时还要高,长期左右朝政,由此引发王权与神权的激烈斗争,一直持续到纣王时期。商朝时期,人们普遍相信宇宙间存在一个主宰,他们称这个主宰叫“上帝”或“帝”,后来称之为“天”,而“天”发布的号令,就是“天命”。除此之外,商朝还信奉自然神、祖先神,即他们认为祖先、自然和上帝一样有着巨大的神力,能给人以祸福。

商王对神权的抑制,在纣王时达到巅峰。根据甲骨文记载,纣王提拔地位低下的“小臣”,却弃代表神权势力的微子启、比干等人,同时纣王大幅度减少“人牲”,反映纣王几乎不给天神供应血食,于是导致巫祝阶层集体叛国,成为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纣王虽是亡国之君,但他的改革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周朝建立之后,基本终结了神权,“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即从“以神为本”转向了“以人为本”,这无疑是历史性的里程碑式的进步。

《汉书·郊祀志》载:“周公相成王,王道大洽,制礼作乐,……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各有典礼,而淫祀有禁。”这是说,“禁淫祀”,是从周公的时候开始的。唐宋之时,有了“禁毁淫祠”一说。

总而言之,“与天通”之祭祀之权,古代始终与“王权”紧密结合在一起。“绝天地通”,本质上,是古代帝王标榜自为“天子”的最关键手段。中国没有像西方一样沦为神权社会,让神来主导社会生活,不是天生就是如此,而是从颛顼到纣王、到周武王与周公旦,持续数千年内的不断抗争、改革的结果。


新能源与能效
英雄追光逐电,传送疾走闪现。试问笔者雅好?喝酒烫头抽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