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山海|广州公益慈善书院8-9月双月报

文摘   2024-11-01 17:30   中国香港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这个秋天,2023级MPS班结束主题课程,启程入山,开展行动研究,而2024级MPS班的学习之旅刚刚正式启航;CMC的学员同样进入社区行动期;智库研究员发表多篇研究成果,并参与各地学术交流活动;合禾学堂上线多门通识课,并开启青年MPS学员招募;人文读书会共读《街角社会》与《第二性》。



慈善教育


【2023MPS班】

8月,2023级MPS班回到广州,学习最后一门主题课程《公益金融》。


本月前导课上,主课老师吴杰(Gina)女士为同学们介绍了金融相关基础知识,为课程的开展提供背景概览。在实地课程期间,同学们相聚于繁华的广州CBD,在亲身感受金融运作的同时,也学习公益金融相关知识,包括商业向善、影响力投资、企业ESG和慈善信托等内容,并到课中介绍的成功案例之一稚乐堂(大源校区)开展实地研习。


✶滑动查看更多✶


接着,回到书院立人堂,大家又聆听了王燕鸣教授带来的“中国金融形势”的战略慈善前沿讲座,领略当下的国内金融趋势。最后,在书院老师的带领与建议下,共同讨论了学员行动研究初步计划及机构战略等方面问题。


✶滑动查看更多✶


本月读善会上,王超老师应7月课程时的邀请,为MPS班学员、院友及其他书友带来《共创:剧变时代顽劣问题的应对之道》导读,并与大家共同探讨阅读心得及“共创”相关问题。



随着8月《公益金融》课程落下帷幕,2023级MPS班启程于广州的线下主题课程,也在广州暂时画下句点。


不过,终身学习的道路不会结束,“数字化全日制”的学习氛围持续进行。10月的行动研究工作坊上,学员们将“启程入山”,基于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研究兴趣,初步选定并分享各自的行动研究开题计划。 “且共登山复临水”,我们继续前行。


【2024MPS班】

9月,2024级MPS班正式开学。


2024年MPS招生工作历时6个月,共收到过百人咨询近百人申请,43位申请者进入最后的面试环节;最终,本届MPS班共录取正式学员30名,荣誉学员2名。


学员们来自全国13个省份地区,目前工作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中的多个议题领域,包括“优质教育”和“可持续城市与社区”等。



2024恰逢书院成立十周年。9月19日,我们于广州市珀丽酒店举办了“公益人的现代化:回顾与展望”2024公益慈善教育对话暨书院十周年纪念活动,同时为2024级MPS班学员举办开学典礼。


活动邀请了中山大学蔡禾教授进行开场致辞,并由朱健刚教授为学员演讲了主题为“走向小微大学”的开学导引(可点击链接查看开学导引演讲稿: 下一个十年:建造一所小微大学 



另外,书院也邀请学员代表刘晓雪女士、教师代表景燕春副教授,以及书院资助方代表分别进行发言,并邀请深圳市文和至雅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蒋能三先生,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女士和MPS院友、广州市小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邓江波先生,各为文雅MPS奖学金、紫江MPS奖学金及院友MPS奖学金的获得者颁发证书。


✶滑动查看更多✶


活动中,书院也为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陈行甲先生颁发了特聘教授聘书。聘任仪式后,陈行甲先生进行了主题为 “成为卓越的公益人”的战略慈善前沿讲座。此后,在“公益慈善教育对话”中,书院邀请了多位MPS院友基于自身工作和学习经验,分享、探讨不同身份与视角下的“公益人的现代化”。


✶滑动查看更多✶


在随后的9月《以公益为志业:公益慈善导论》课程中,2024级MPS学员从人类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等不同的学科视角,探究何为公益慈善,体验在“修传习行”的教学手法下授课与“西米露”研讨课等多样学习方式,为未来相关主题课程的学习铺垫了基础。


✶滑动查看更多✶


同时,同学们也踏足窗外田野,在黄花岗、怡乐路和脚下的大街小巷,重新认识“慈善之城”的过去与当今。在书院“德智体美劳”的学习框架下,同学们还初次尝试了体育课和社区厨房活动,并共同观看了电影《里斯本丸沉没》。


✶滑动查看更多✶


【CMC社区创变者】

8月CMC的共学主题为“沟通和影响力训练营”,24-25日两天一晚的工作坊,通过系统化的训练,提升学员在社区行动中表达沟通进而实现有效影响,可以运用在自我推广、项目介绍、社区筹款等场景。


课程采用渐进式模块化设计,以热身破冰,到深层次的表达逻辑、演讲技巧和影响力的提升,并在每个模块都让学员不断练习展示,最后以展示自己的作品来结束。


✶滑动查看更多✶


在共学之余,项目负责人开始推荐学员的社区行动,通过一对一沟通确认意向,并推进项目书撰写,部分学员积极参与蛇口社区重要行动,如蛇口社区无车日等。


同时,CMC社区创变者计划作为协办方,组织和推动学员所在公益组织与商家、社区家庭、社区组织、歌手等合作策划“善生活·公益+”蛇口社区艺术节,计划在9月7-8日落地执行。


因本月恰逢蛇口社区基金会捐赠人代表大会选举理事和监事,CMC学员积极参与其中,不仅推动社区共学,而且其中有5位学员作为理事候选人参选。



9月CMC计划的共学进入社区行动期,除直接参与社区已有行动的学员外,有13位有意向申请项目的学员,CMC项目负责人于9月14日晚通过线上进行项目书撰写培训,并通过一对一反馈推动学员的项目书撰写和修订。


9月7-8日CMC计划参与推动促成的“连接山海·重见世界”善生活·公益+蛇口社区艺术节圆满结束,其中实现捐赠人数超过1300人次,同时社区中的多元群体——父亲、母亲、孩子、音乐家、企业等都参与其中,享受公益市集和音乐,并且有5位CMC计划学员深入参与其中组织和贡献。




慈善研究



【慈善文化】

(1)8月22日,武洹宇特约研究员、朱健刚院长合作撰写的学术论文《海外中国观与文化主体性叙事的交互建构——以丁龙捐赠事件的传奇化过程为例》(原载《社会》2024年第2期)继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7期)全文转载之后,再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报》(英文版)全文转载,充分展现了该论文在华人慈善历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



(2)武洹宇特约研究员团队正式启动上海市闸北区热爱家园青年社区志愿者协会(简称“热爱家园”)档案文献收集工作,后续将整体收录至中国公益慈善数字文献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个案档案。


(3)8月22日,朱健刚院长接受许熠纪录片团队的口述历史访谈。朱健刚院长重点介绍了他从事公益慈善的缘起,回顾了千禾社区基金会初创及十五年来发展历程,并对千禾社区基金会在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展望。相关访谈内容将收录至《千禾社区基金会创始人口述历史访谈录(暂名)》,其将作为千禾社区基金会成立十五周年的重要成果之一。


(4)叶士华特约研究员、朱健刚院长合作撰写的学术论文《层级式网络治理:一种社会组织的合作机制》发表于《社会》2024年第5期,该文以全国性社会组织联合救灾网络为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社会内部视角来解释异质化社会组织之间合作的运行机制。该文指出,中国情境下社会组织合作网络建立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组织的有序参与和有效治理,这一结论挑战了“社会横向连接有助于西方意义上的社会生产”的假设。



(5)朱健刚院长、刘文文特约研究员合作撰写的学术论文《从合流到融合:新时代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的关系建构》发表于《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9期,该文指出,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引发了关于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关系探讨的一股热潮。


回溯历史源流,二者同源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在行业发展进程中却呈现出日益分离的趋势。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的割裂导致了各自的发展困境。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的系列政策文件都突出了第三次分配和共同富裕目标的现实关联,这就为公益慈善的发展提供了政治空间。



(6)9月25日,朱健刚院长在浙江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启真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讲堂”发表主题演讲,题目为《从合流到融合:新时代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的关系建构》。“启真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讲堂”是浙江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办的系列名家讲堂,邀请国内外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领域的著名学者分享他们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学术交流、思想碰撞与知识生产。



社会组织

(1)8月2日,朱健刚院长受邀出席四川大学应急管理学院主办的“社会力量参与自然灾害”专题研讨会,与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中国社会力量参与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操作指引和评价标准,推动形成中国社会力量备灾救灾物资管理标准,为今后社会力量参与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提供重要参考标准。



(2)朱健刚院长领衔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的社会机制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调查问卷圆满完成抽样调查任务,回收有效问卷超过500份。调查问卷主要收集了国内残疾人社会组织基本情况、组织运行绩效和评价、组织领导人及其战略判断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将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坚实支撑。


(3)8月7日至10日,严国威秘书长受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调研组前往茂名、湛江等地调研“十五五”时期人口健康发展问题,与当地发展改革、卫生健康、教育、人社、医保等政府部门进行专题座谈,并实地考察了当地品牌型民办养老机构,具体了解医康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实践模式。


(4)8月28日,第十八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残障社会组织分论坛获准举办,本次分论坛主题拟为“中国残疾人社会组织现代化与活力机制建设”,将由残疾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委员会、南开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大学中国特色主义先行示范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共同举办,拟于10月底在天津举办。


(5)9月5日,在第九个“中华慈善日”来临之际,由山东省民政厅、济南市民政局、历下区民政局主办,历下创益园、历下区善治公益发展中心、广州公益慈善书院、广州市君则智库研究院承办的“泉城论善”主题研讨会圆满举行。朱健刚院长在会上做了题为《社区公益生态建设:强吸纳下的弱干预——以珠三角为例》的主题发言。



服务学习

8月29日,杨立特约研究员团队拜访了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为学校及系有关领导介绍了团队在过去五年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合作开展的大学生项目制服务学习实践,交流了双方未来可能开展的大学生项目制服务学习合作方向。


社区实验

(1)8月14日至16日,乔安润亚特约研究员、朱健刚院长实地调研了广州车陂、柯木塱、康富花园等社区,重点了解不同类型社区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实践经验。


(2)8月9日,周鹏特约研究员领衔的“珠三角社区行动研究”项目正式启动。本项目旨在通过与广州融合社会公益发展中心、广州市花都区禾美社区公益发展中心、佛山顺德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心、广州公益慈善书院等公益组织合作,在广州天河区城市中心流动社区、花都区城市郊区流动社区、深圳南山区蛇口国际社区、海珠区怡乐路城市老旧社区以及佛山市顺德商品房社区开展5个行动研究,探索珠三角不同类型社区激励积极行动者的实践方法。



合禾学堂



8月,合禾学堂公布了建设“小微大学”的蓝图,期望建立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和有志于终身学习的普通人一起前行。期待与感兴趣的伙伴一起交流!


8月底,合禾堂人文读书会共读了人类学社会学经典著作——《街角社会》。本书是参与式观察研究方法的开创作品之一,研究了美国一个贫民社区的结构与组织,改变了人们对基层社会的认识。广东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香港大学社会学博士周鹏老师与各位书友做了线上交流。


8月MPS通识课程为《经济学的视角》,本课程邀请知名经济学者朱海就老师介绍经济学(特别是奥地利学派)的基本概念、框架和经典洞见,为我们带来一次深入浅出的经济学启蒙,开拓认识世界的视野。


直播结束后,我们将课程视频加以剪辑,增加了预习材料和讲课提纲,欢迎感兴趣的同学继续复习。



9月通识课程为《认识AI时代》。我们邀请了复旦大学计算机博士、美团与大众点评等科技公司前高管姜跃平老师,为我们介绍AI的基础概念、现状与发展趋势,帮助学习者理解技术、工作和社会生活在AI时代的发展变化,并更有效、更全面、更主动地拥抱时代变化。



9月底,合禾堂人文读书会共读了女性主义的奠基作品——《第二性》。这本书不仅揭示了女性在历史长河中所承受的无形枷锁,还坚定地指出了女性解放与自我觉醒的道路。我们邀请到南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杜平老师领读,并与书友们在线上交流、讨论。


近期,合禾学堂整理上线了一批讲稿,欢迎感兴趣的伙伴阅读:


*《自杀论》(分享嘉宾:谭宏泽,南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自杀论》(二):从这之后,人们知道自杀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 | 讲座回顾


*《扎根 : 人类责任宣言绪论》(分享嘉宾:黄裕生,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黄裕生:我们只要作为人存在,就有义务。| 讲座回顾


*《以市民为中心的社区治理》(分享嘉宾:刘昭吟,集美大学外聘教授、本书主要译者;于海,复旦大学教授)“被拆掉的不光是砖块,也是我们曾经的生活。” | 讲座回顾


*《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分享嘉宾:吴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本书作者)“中国人的自杀,是一个正义问题。” | 讲座回顾


*《无国之谍:以色列建国之际的秘密特工》(一、二)(分享嘉宾:赵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耶路撒冷以东》作者)《无国之谍》(一):“探寻的不是席卷一切的历史,而是历史中的人心。” | 讲座回顾 《无国之谍》(二):“历史中充满了断裂、跳跃和纠葛。” | 讲座回顾


*《被压迫者教育学》(分享嘉宾:杨静,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开学季,聊聊学校如何扼杀学生的独立思考 | 讲座回顾


*《病非如此:一位人类学家的母女共病絮语》(作者:刘绍华,人类学家,著有《我的凉山兄弟》等)刘绍华:“病人想要的,就是活在当下的陪伴。” | 书讯


*“疾病与照护”内容合集“我们都曾是、正是或将是所爱之人的照护者。” | 讲座合集


合禾堂人文读书会将于10月共读《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于11月共读《病非如此》(刘绍华老师对谈)。



欢迎感兴趣的书友扫码或联系助教:xiaoxueren9517,进入合禾学堂线上空间,一起交流。





关于我们

广州公益慈善书院是中国首家以公益慈善教育与文化研究为主旨的书院,由广州市慈善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原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三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


书院沉淀 20 年公益人才培育经验,依托国际学术网络,汇聚全国一流公益教师,开展公益人才教育。





广州公益慈善书院
传播公益慈善文化,促进公益人才交流,联系社区公益,推动跨界交流,支持青年公益创业,建设岭南公益慈善的“生态湿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