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6日至7月4日,重庆两江新区金州小学教育集团开展了为期8天的教师培训活动,包括2天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和6天的心理健康培训,旨在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 学科融合,“跨”向未来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单一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跨学科学习能够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6月26日,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艾兴教授以《课程视角下的跨学科学习》为主题,从跨学科学习的缘起与发展、课程改革的跨学科学习趋向和跨学科学习的课程设计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让老师们明白什么是“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究竟往哪里“跨”?如何更好地“跨”?
接下来的时间里,全校教师分为18个小组,研发小学阶段所有学科的跨学科主题活动。老师们查阅资料、讨论交流、质疑碰撞。从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出发,发现真实问题,提炼主题;结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设计实践活动;立足学生学习过程,设计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期间,艾兴教授来到各个小组,与老师们互动交流,为其答疑解惑。沉浸式研究开发,深刻了老师们对跨学科学习的理解与表达,18个组共研发出192个跨学科主题。
28日上午,各组派代表分享研发成果,先汇报研发出的跨学科主题,再选择其中一个主题从学习主题、活动设计和学习评价进行详细汇报。其中,二年级语文组以“如果山会说话”为主题,创设真实情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查、讲、演、画、写等任务,去了解、研究重庆的“山”;三年级数学组带领学生研究“重庆夏季降雨量为何增多”问题,激发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艾兴教授逐一点评,他表示,跨学科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金州小学如此重视教师跨学科学习,全员参与,全学科研发,短短时间就能拿出丰硕的成果,很了不起。艾兴教授还对跨学科主题研发提出建议:一是设计学习目标时要有核心素养立场,目标落脚点要和学生相关联;二是学习评价要有过程性和量规性,注重评价工具的开发和完善;三是注意各学科之间内容的有机整合;四是要注重活动设计的连续性及与学习目标的关联性。
心理健康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更是教师职业幸福感和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6月29日至7月4日,重庆两江新区第二期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C级培训在金州小学进行,金州小学、人民小学和万年路小学3所学校,共计363名教师参与此次培训。培训实施“4+2+1”模式,即4天的区域统筹培训、2天的校本培训课程以及1天的答辩考核,考核合格后学员将获得由市教科院颁发的C级培训合格证书。
区域统筹培训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享、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教师们了解、认识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教师关注学生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讲座专家有来自高校的教授、教研机构的教研员、一线的心理健康老师,还有医院的医生。他们以专业视角,剖析真实案例,每一组数据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老师们心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门。每个人都被深深触动,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培训最后,金州小学体育教师熊佳展示了一堂体育和心理健康的融合课《我是情绪小侦探》,通过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变化中表达自己的感受、调控自己的情绪。即将入职金州小学的心理健康专职老师唐嫣、吕亦珊,组织了一场关于“合作”的团体辅导活动,老师们踊跃参与,体验快速抱团、接力绘画、解开千千结、同心起身战等团队活动,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感受了团队心理辅导课的魅力,纷纷表示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教育,是一次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场场诗意的相遇。相信通过本次培训,老师们会带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于唤醒中迈步,在诗意中遇见,共学共长,有品有样!
主编:肖建新 | 丁成浩
副主编:郑理 | 李晓琼
编辑:高毅|陶友婷
撰文:文清
策划: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