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有贵做客近光讲堂 带你解锁从吃不饱到吃饱吃好

学术   2024-11-19 08:43   北京  

光盘行动

拒绝浪费

近光讲堂第十讲


11月14日,“近光讲堂”2024—2025学年第十讲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原主任、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有贵以“从吃不饱到吃饱吃好——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文明”为题,为我们讲述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文明,展现插上科技翅膀的乡村美丽图景。



精彩回放

▲“近光讲堂”视频回放


直击现场

副区长刘琳为郑有贵颁发“平谷区‘近光讲堂’荣誉讲师”聘书。

郑有贵从悯农二首说起,通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揭示了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生活和社会矛盾。郑老师表示,新中国75年的实践,既破了西方政治家关于中国政府解决不了中国人吃饭问题的预言,也破了国外学者关于中国养不活中国人的预测。75年,中国农业发展为人民生活改善提供了条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树起一个又一个新的里程碑。节约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美德之一,郑老师倡导大家积极响应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新中国75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是农业农村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展望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已经转型,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的战略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未来的接班人,郑有贵鼓励同学们未来要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中。

在互动环节中,现场同学们纷纷举手提问,与郑有贵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郑老师鼓励同学们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积极思考,同时对平谷区为同学们搭建这样的学习和展示平台表示非常认可。

问题1:

问:中国农业发展从以前到现在有哪些方面有进步?

答:一个是科技,包括杂交水稻和种业、信息化,以前我们认为人多耕地少,小规模的情况下,不可能实现机械化,我们通过社会服务,托管、代耕,开展大型农业收割、耕种、施肥、喷药。第二个是农村的乡村生态文化,现在乡村发展出养老、旅游等功能。有同学在留言中也讲集体经济,我们的集体经济就是综合利用区域资源,所以能够蓬勃发展。

问题2:

问:在追求吃得好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新的挑战或问题?

答: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越来越高的。现在农村承载的功能很多都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的。随着我们技术的发展,农业的功能不断拓展,我们的需求也会拓展,未来我们有很多未知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共同的努力,为农业中关村添彩!

问题3:

问:在新时代发展道路上,我们该如何确保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的这个目标?

答:强农靠党,强农靠我。党对农业农村的问题从来不放弃,集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解决难题。通过支持集体经济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吸引更多的人来。如何实现目标,第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第二是政策的完善,第三就是强农靠我,靠我们在座的辛勤努力。

农业中关村学校初二(2)班韩美轩在“见字如面:大咖有约”环节与郑有贵进行了交流。

黄松峪中心小学叶雕社团学生代表赠送手工作品《桃香满园》。同学们选取校园里的梧桐叶,经过揉制、锤压、浸泡等多道工序,运用绘画、微刻、剪纸等手法雕刻平谷最具代表的桃花与鲜桃。

平谷三中教师王子涵说:“郑老师的讲座内容让我深刻认识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文明之间的紧密联系。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仅是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和农业经济的增长,更是乡村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进步。讲座还强调了人才和科技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力量。我们需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学习和实践相关知识,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实验学校附属中学初二(1)班张悦轩同学说:“听完郑老师的讲座,我了解到之前不知道的农业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好好学习,为中国农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近光讲堂


图文提供:区教委基础教育二科 区教育宣传中心


转自“平谷教育”微信公众号

当代中国研究
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当代中国研究所于1990年6月28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主要任务是研究、编纂和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搜集和编辑有关国史资料,参与国史的宣传与教育,联系与协调各地区、各部门的国史研究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