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朋友圈里,一些为了维护共同利益而整天粉饰北大的人早都删除了,但今天还是看到有人转发陈平原的文章。(详见:陈平原谈两关)
该文展现了文科学者面对政商届的压抑、委屈和不甘,但也折射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
比如,下面的段落:
“老同学见面,不断有人追问我,现在大学怎么回事,为什么老出事,而且清一色都是丑闻?他甚至说:“看来,素质教育要从大学教授抓起。”我是这样辩解的:因为大家心目中,大学教授比较清高,一出事,很有新闻价值;如果是官员出事,见怪不怪,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正因为人们心目中大学教授的地位还是比较高,听到各种丑闻,才会拍案而起。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怎么衡量和评判大学教授的道德修养?这里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最高标准,一个是最低标准。在我看来,以前的最高标准太高,现在的最低标准太低。传统中国对“师”的表述接近于圣人,那标准太高了。大学教授们扛不起那么重的牌子,于是,皮袍下的马脚很容易就露出来了。现在,又有了非常通达的说法:“大学教授也是人嘛。”言下之意,出丑也很正常。这个标准似乎又太低了,就好像一句“领导也是人”,让一大批有劣迹的官员心安理得一样。这个说法,表面上是理解人生的艰难,实则大大降低了道德标准。”
这位老同学实在令人赞叹,能说出“素质教育要从大学教授抓起” 这样精准的金句。可惜,陈平原未能由此进行起码的自我反省,而是以“官员”为标准进行了道德上的辩解,这也是文科教授总是以政商利益为参照系的一种自卑加自恋的反映。
文章最后的一段是这样的--
“先是金钱的压力,后是名位的诱惑,对于大学教授来说,过了这两关,才能谈论什么独立与自尊。”
陈平原显然没做到他主张的,名位和金钱这两关都没过。2008年-2012年,他自述:“一个偶然的因素,我成了北大、中大的双聘教授。半年北京,半年香港,说起来很惬意。” (陈平原:《我眼中的北大与港中大》)
后来,陈平原痛陈该系教学不行,“我担任中文系主任四年,任期很快就要到了,总结这四年没有达成的目标,第一条就是:“以教学为本”无法真正落实。” (陈平原访谈)
实际情况是,这四年就是2008年-2012,陈平原作为系主任接受香港高薪,长期不在学校,系务都交给了有侵犯学生历史的沈阳。如今有何颜面为教授的道德塌方辩护?
但如果跟政商界相比,陈平原就觉得自己所得的那些约等于零。所以还是借题发挥,戴上民国知识分子的面具来安慰自己,说“大学校园里的故事,大多属于教授们。”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