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实入饶与传统文化

文化   2024-11-07 13:35   广东  

 丘氏源自姜太公,后来却逼迫改字....邱

这个姓氏源自姜太公三儿子吕穆,因被封地于营丘,然后以丘为姓。

到了后来,因为孔子那一套,被历代皇帝用来驭民,而孔子原名孔丘,那么为了凸显尊贵,丘字只能孔子特供,别人不能用。这些都是全世界皇室惯用的事,例如古代中国普通人不能使用龙的图腾,不能使用亮黄色,名字更是不能丁点冒犯到圣上,连同音都不行,例如距离康熙千把年前的李世民他弟,原名叫李玄霸,忌讳到康熙,还被挖出来改为李元霸。还有西方普通人不能使用紫色等等,这些都是一个道理。为了凸显尊贵和让你习惯奴性。


这样,在汉武帝时候,就下令丘姓人的丘字,右边加个邑字,成了:邱。不过那个时候并没有强制性,也就小部分有改,这样就“丘姓”和“邱姓”同时有。金庸笔下的大侠丘处机,这已经是宋元年代了。

真正没有“丘姓”,是到了雍正四年,有人再次提议,得到雍正许可,丘姓人必须通通改为:邱,这才彻底没了丘姓。到了清末,广东脱清,成立军政府,邱逢甲在报纸上倡议放弃清帝,为避孔子名讳而强加在丘姓的邑偏旁,自己带头改为:丘逢甲。不过那个时候中国一片混乱,改字谈何容易。因而导致现在,既有“丘姓”,也有“邱姓”并存。

邱氏自南北朝“五胡之乱”南迁入闽,定居莆田。邱成实,因儿子在梅州任刺史,从莆田迁来海阳双溪定居,也就是现今的饶平三饶,饶平以前的县城。这个是邱氏入潮最早的记载。

过了没多久,南宋末,有两支邱氏入潮,一个叫邱文兴,是文天祥的参军,这支落户上杭以及大埔。另一支就是前面金城诐到的邱轩昂的祖上,邱成满,南宋末年,在朝任翰林承旨,因为陈述边防事务,得罪权贵,被去职,来潮州海阳创乡,命名长美里。

邱姓在潮汕名列21位,在全国也是百名内的大姓。潮汕邱姓人有13万多人。

最后,你觉得这个姓,是读邱合适还是读丘更合适呢?记得点赞关注留言。

“五福齐聚”佑五祉

——浮滨镇五祉村

五祉村位于饶平县浮滨镇西侧,距离镇政府驻地7公里,辖区有寨围、田嘴口、杨美楼、锡祜楼、鸣阳楼、莲祖厝、五聚楼7个自然村,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共有615户人家,2560多人口。五祉原名“五节”,南宋绍兴二年(1132),邱氏先祖成实公从福建岩田乡迁入今饶平县三饶镇,后嫡系分支分居于五节村,明朝中叶变为五趾,后因该地住有黄、邱、胡、巫、罗5个姓氏乡民,彼此和睦相处,相互依存,共同开发,荣辱与共,建筑了5处象征性楼寨——五聚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现保存较好,仍有村民居住),有识之士便把五趾改为五祉,沿用至今。村名的每一次更改,都是乡村团结进步的象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也彰显出汉字的博大精深、妙趣横生。

五祉村依山傍水,物华天宝,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该村不仅有诸多自然景观,还有多种古建筑,诸如“五福桥”,是黄、邱、胡、巫、罗五姓共同出钱出力修建的通往潮州府必经途径,是如今饶平古驿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五祉村的众多名胜古迹之中,还有许多的民居古建,令在外思乡的游子念念不忘。

独特的潮客兼容民居文化

在五祉村公路旁,有一座接近圆形的建筑,就是永定楼。从外观上看,永定楼类似传统客家圆形土楼,但又和一般客家土楼有所不同,土楼略带棱角。永定楼前面是一大埕,大埕之前有一月牙形水池,起到防火、养鱼和游泳的作用。一般土楼的外墙是用三合土夯成,但永定楼的外墙却是用鹅卵石铺设,坚固无比,美观大方。永定楼外还有一座厕所,也是用鹅卵石砌成。这是当时人文精神的高度体现。永定楼的大门属于拱门,上面有3个青色楷书“永定楼”。走进楼里,可看到中间是一圆形方埕,埕中有公用水井一口。和一般水井不同的是,此水井的内壁也全是用鹅卵石铺成。永定楼分为2层,16个单元,底层和楼层用木板隔开。里面通风条件不错,冬暖夏凉。

永定楼最多时有16户人家居住,里面住户全部讲潮州话。永定楼居民都姓巫。《饶平客家姓氏渊源》载:明朝隆庆、万历年间,一巫氏裔孙由福建石壁村迁广东省饶平县新丰镇溁西下寨巫厝,至今传17代,清初新丰镇濚西下寨巫厝有巫参将,新中国成立前有牌匾。下寨巫厝有裔孙于清朝派往饶平县浮滨镇五祉村,今有村民2000人左右。

与永定楼一侧紧挨的是一座潮汕传统风格的祠堂。两座不同风格的民居建筑排列在一起,使人看起来饶有兴味。宜公祖祠为潮汕传统的祠堂建筑风格,其规格介于“四点金”和“驷马拖车”格局之间,属于二进式厅堂,中间是天井。少年时代随父母侨居马来西亚的巫佳音,1909年出生于五祉村,其父辈经营橡胶园,家境十分富裕。20世纪30年代,巫佳音在马来西亚大学读书,看到张竞生博士“不留西洋,不适东洋,回到田洋”的号召,立志要为父老乡亲做实事,为家乡发展办实业,毅然辞别亲人,放弃学业,携带新婚妻子杨红梅,远涉重洋,回到家乡,投奔张竞生共同建设家乡。巫佳音历任汕头市升平区归侨联合会第一顾问,汕头市工商执行委员、顾问,汕头升平区侨联第五至七届名誉主席,及饶平侨联名誉主席,香港饶平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巫佳音长期生活于永定楼中,享年90多岁。

将永定楼和宜公祖祠包围起来的是矮墙,独具特色。据年长村民说,永定楼自清代就有。巫姓在南迁过程中,其文化逐渐受到传统潮汕民俗的影响。体现于巫姓居所建筑上,就出现了不同建筑类型并存的风格特征。

在永定楼旁边还有一儒林第,建于清中叶,1933年5月重建,占地面积12亩,建筑造型似圆楼,与光裕堂连成一片,至今尚存。儒林第由18间房屋环接而成,更为显眼的是每户门檐上面都有浮雕字样,如吟秋、佳园……每间房屋的门都用杉木做的,门两侧皆写有对联。整座楼沉浸在书山书海中,仿似书声琅琅,儒气十足。儒林第启迪着世人“有田不耕子孙惰,有书不读子孙愚”,凡事凡人都要“正人先正己,正事先正理”……这些哲理,一直影响着当今的五祉人,不管在家还是外出,当作座右铭永记在心。永定楼、宜公祖祠、儒林第不同的建筑风格在同一村落形成,足以表明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经过相互碰撞后,在饶平山区所产生的独特的民居文化,耐人寻味。

红色革命斗争故事

五祉村不仅有诸多令人向往的自然景观和民居古建,还有耐人寻味的革命故事。1942至1947年先后有陈以一(陈汉)、杨玉坤、黄秀等地下党员在五祉教书,建立以学校为阵地的隐蔽斗争基地,为开展革命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1948年6月,中共潮澄饶武工委领导下的韩支11团第5中队随队民运组陈剑青、李培聪进入这一带发动群众,开始革命斗争。

8月,十二武工队成立后,发展民兵组织并逐步增至60多人,开展抗“三征”、斗地霸、募粮、缴枪等斗争活动,又组织剪断浮山至五祉路段电线,破坏敌人通信设施。11月,饶中区委于五祉设立募捐物资中转站,负责把邻近各村及溪门、南面一带送来的粮食、器械、弹药转运至十二排、下庵等游击基地。1949年1月,五祉在下沟祠成立农会,积极开展退租退息等斗争。

3月驻浮山的国民党林追光部再次“进剿”五祉游击基地。五祉出动100多名民兵配合武工队在村后高地虎头山和笔架山一带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敌人被击退。7月9日,国民党张光全部从潮安到浮山途经坪溪,五祉民兵配合第九武工队在五祉路段进行截击,民兵邱炳煌不幸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于7月23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推进中的新农村建设

五祉村人民为了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其革命斗争的事迹,可歌可泣。如今五祉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随着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的推进,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充分发挥作用,乡村建设正翻开新的一页。过去全村1万多亩山地只在山坡下种植一些传统的低值果树,其他山地一片荒芜,全村村民入不敷出,过着勒紧腰带的苦日子。近几年来,该村把荒山辟成聚宝园。他们在大伯坑、底寮山一带安营扎寨,掀起了一股垦荒种果的热潮,全村共开辟山地5000多亩,种上了“桂味”荔枝、“储良”龙眼、“大粒”青梅、“岭头白叶”茶等高质高值名优茶果品种。

村委会积极带领村民上山垦荒种果,把昔日荆棘满山、石头嶙峋的穷乡僻壤,开辟成一垄垄茶果园。现在,一年四季茶果飘香,村民过上经济宽松的日子。为加快五祉村的新农村建设,该村积极做好“创文”“创卫”工作,并对村道村巷进行摸底排查和规划建设,全力打通全村断头路;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市场、新村址以及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尽快发挥效益;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抓好日常保洁管理,落实好“门前三包”制度,把五祉村的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治理好、建设好,构建一个舒适、宜居、美好的环境。

来源:《饶平印记》、饶平政府发布

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客家人在广州
广交天下友,相聚客家情。您的到来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美丽的色彩,欢迎关注”客家人在广州“公众号,欢迎参加我们的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