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被伤害后的表现都不一样。
今天只说一些善良的人,说说他们对被别人伤害的态度。
当这些人被恶人欺凌,不只别人会暗示,他们自己往往首先做的也是自我反省:
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是不是因为我的不好才激发了他的恶?让他这样对待我?
然后他们会细究自己的言行,会无中生有地找出自己的一些“错”,给对方作恶寻找理由。然后再顺理成章说服自己去原谅。
而如果这样痛苦纠结地找一顿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一点点错,他们大概率还是不会把错怪罪到恶人身上,他们只会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为命运这样玄幻的东西。他们会说:
都是我自己的命不好!
我一定是上辈子欠了人的债,这辈子来还了。
而实际上,什么错也不错,更不是命运作祟,错的就是对方的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善良的人开始被教育得习惯拷问自己。被人打的脸疼,要反省是自己的脸皮太薄,却不是对方的拳头太硬。
而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今人甚至还不如关汉卿笔下的窦娥。
一 重新拟几个文题
给《窦娥冤》换了这样几个标题:
1 《寡妇婆媳门前的是是非非》
2 《一只小羊,这一生要遇见多少大灰狼?》
3 《最草根的窦娥,最悲催的命运》
4 《黑色的绝望》
展示给孩子们看,并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让他们找出自己最反感的和最喜欢的,并请说明理由。
讨论的结果是,都反感第一个,其它几个差不多都有人选。也都能说出些自己的理由。
大致理由如下:
第一个,太标题党了!这么博眼球!就像网上的帖子,为了收割流量赚钱故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蘸窦娥的人血馒头吃!简直就是作恶!
第二个,有人说这个题目太幼稚化了,但也有说好的,说它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很形象地揭示了窦娥的命运。
后来分析这个题目成了深入理解这篇课文的契机。
我们一起分析窦娥和蔡婆这样善良的小绵羊遇见的形形色色的大灰狼:
赛卢医——庸医,草菅人命,心术不正,杀蔡婆不成,反被张驴父子抓住把柄,后来助纣为虐,陷害窦娥。
张驴父子——地痞流氓,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要强行入赘蔡家,妄想人财俱得,被窦娥拒绝,张驴杀蔡婆不成,反而药死自己父亲,并以此诬陷窦娥。
桃杌——贪官昏官,贪赃枉法,糊涂武断,致窦娥屈打成招,含恨而死。
平民百姓里的恶人赛卢医,社会上的闲人混子张驴父子,官府衙门的昏官桃杌,是当时世态的三类人。相依为命的蔡婆窦娥婆媳,在这样的人世间被他们密不透风地压榨欺压,没有一点活路。
这就是普通人的现实人生。
而反映老百姓这样的悲催生活,其实也是这部戏的主题之一。
第三个,很普通,但最直白,最醒目,也最能让人共情,这是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题目的理由。
第四个,这个题目偏文艺腔。它写出了这部戏给人的压抑感,浓黑的绝望,绝望有了颜色,更可见窦娥遭遇不公之沉重。
也趁此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也小试牛刀,尝试拟标题。
二 窦娥身世虽苦却不改其善
先说窦娥身世之苦:
三岁亡母。
七岁离父,父亲进京赶考,为筹路费也为了安顿女儿,将她送与蔡婆做童养媳。
十七岁成亲,十九岁丧夫。
与婆婆相依为命至今。
麻绳偏挑细处断,这样苦命的女人最该有人好好疼惜,但最后却被处以极刑。
再说窦娥天性之善:
1 日常孝顺婆婆,婆媳和睦。
2 对张驴的胁迫誓死不从,受尽贪官的酷刑也誓死不从,坚贞不屈。
3心疼婆婆年迈, 为了婆婆不受刑,这才被迫招认药死“公公”。
4 押往法场,路上请求走后街,怕走前街撞见婆婆,让婆婆伤心。
5 自己将要被处斩,却还安慰婆婆不要太难过。
她身世坎坷,却一直逆来顺受,备受摧残,却从来没有抱怨。一直安分守己,从不招谁惹谁,却祸从天降,被人欺凌,被人诬陷,就连本应该为民伸冤的官吏对她也是不问情由就酷刑加身,致她屈打成招。
总结:
即使遭遇了人生这么多的不幸,窦娥却依然不改善良的本色,爱着身边的人,这么值得让人同情让人关爱的一个好姑娘,本应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如今却要含冤而死!
我们什么感觉?
(悲愤,压抑,憾恨,觉得天地不公)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你看。
这样碎裂的感觉,是这么刺痛我们,让我们心有不甘。
为窦娥不甘心!
为什么窦娥没有《水浒传》里金翠莲的幸运,有鲁智深为她出头拳打镇关西?
现实世界里,从来就没有身披七彩祥云的英雄。可怜的窦娥在苦难里淹没得太久了,更不会做出这样绮丽的梦。
我们为她悲愤,却无处可以泄愤!
而这就是关汉卿这部戏的最大的成功,让我们为窦娥一掬同情泪。为其歌哭。
王国维说:“(《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诚哉斯言!
(此节设置问题:找出窦娥的“苦”和“善”)
三 窦娥指天斥地
不平则鸣!
窦娥自己当然也不甘心。
优于今人的是她没有自我否定。
她当然不会自我怀疑,因为在她的位置上她已经做到了最好。对婆婆她足够孝顺,甚至牺牲自己;对别人的恶,她也从不妥协屈从,坚持了自己的信仰。
所以她哀叹,她和婆婆哭诉,是因为自己的“没时没运”,才让自己“负屈含冤”。
她想,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而是自己的命不好。不然这样的厄运怎么会落在自己头上。
这一点就像我们在完成自我反省后所做的那样,面对生活强加给我们的那些不公,我们也都归咎于自己的命运。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人好不如命好。”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有莫强求。”
人们常这样说。小草一样的我们被踩践,很少会去抱怨那些野蛮的踩踏行径,我们只会更多的哀叹自己为什么生而为草。
可是我们也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也常说:“人在做,天在看。”
那么,如果一切冥冥中自有天意,这天意为什么没有向善?为什么人好却命不好呢?
窦娥一定也有这些悲愤的天问,所以她才这样控诉: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是啊!如果天地真的有灵,自己就不该遭受这样的厄运。既然天地不能把“清浊分辨”,那么为什么我还要敬天地鬼神!
她不再相信命运那一套,因为这个冷酷的人间根本就没有天理!
她开始直斥天地: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什么天道昭彰!什么天日昭昭!什么苍天在上!什么天网恢恢!天在哪里呢?就这样看着恶人作恶好人蒙冤吗?这样的天地又叫什么天地!
是多么深的绝望,才让这样一个安顺的小女子这样爆发指天斥地!
窦娥这样不敬天地神明的话,在以往的文学作品里很少能见到,它冲破了上层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精神控制的藩篱。
这样的反抗,是精神的觉醒,让这个小人物有了特别的意义。
(设置问题:一起分析“有日月朝暮悬”一节,直抒胸臆的好处)
四 窦娥盟誓是不是自私
让人嗟叹的是:
这个“孤身只影无亲眷”孤苦伶仃的窦娥,虽然埋怨天地,但最终还是要指天盟誓。
因为除了天地,她也无依无靠。在这个冰冷的人间,下层百姓的深重苦难也没有谁肯看见!
这看似矛盾,其实是身为草根最哀恳的地方!
三桩誓愿:
一 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
二 三伏天六出冰花滚似绵。
三 山阳县三年不见甘霖降。
这三桩誓愿的实现,这个浪漫主义的结尾,算是暗夜里的一点星光,虽然不能取暖,但勉强可以指路。这是作家的慈悲,也是窦娥们微末的希望。
可是网上有一种说法,说窦娥发的第三桩誓愿——让楚州当地“亢旱三年”,累及无辜百姓,这有悖窦娥的善良。
和学生一起讨论,怎样看待窦娥最后的这项誓愿?
明确:
一 这是文学作品,是创作。艺术高于现实。
二 艺术也来源于现实。在从前老百姓的观念里,如果天有异象,往往是上天的示警,是对世人的惩罚。大的天灾,即使贵为皇帝,往往也要下罪己诏反省的。
史书有载:
汉文帝时有水旱疾疫之灾,汉文帝上罪己诏曰“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所过欤 ”。
汉宣帝时地震,山崩水出。其上罪己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
唐宪宗时,天有大旱,皇帝也“罪己”求雨。
宋宁宗嘉定六年闰九月,“有大雷”,因为雷发非时,宁宗也下“罪己诏”向上天悔过。
也因此窦娥这样的盟誓,并不是对当地人民的诅咒,而是她坚信自己的清白,这样的山海深冤,老天一定也会以灾难的形式警示高层。“亢旱三年”就是自己冤情的显现。(这也为后来窦天章奉命考察楚州做了铺垫)
这符合那个时代普通百姓对天象的认知。也是人们对贪官污吏“每无心正法”的控诉。
窦娥就这样以盟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不公的反抗,那么你呢?
作为现代人,在现实生活里,我们有时候也会遭遇不公正的待遇,你会采取什么做法呢?
是“反省”自己?是哀叹命运?是指天斥地?还是奋力反击?
希望新世界的我们,每一个人的表现都能在旧时代小女子窦娥之上。
(明刻本《感天动地窦娥冤》绘像)
(随手一👍,也是日行一善!谢谢您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