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同官县志》——家乡的过往岁月

民生   2024-07-31 20:00   陕西  

点击上方文字,关注铜川政协!

“邑之有志,犹国之有史。国无史则一代无文献,邑无志,则一方无故实”。因此,历代官吏都要组织乡绅修地方志。去年,一乡友送我一套新版《同官县志》,因为同官是我生长18年的故土,读“志”能让我了解它几千年来的历史沿革和风土人情,毫无疑问,这是一件颇有趣的事。
我顺手采撷几个点,让我的乡党们朋友们了解一下我家乡的过去。
我的家乡是陕西省铜川市,铜川市古称“同”,后改为铜官,北魏时去铜为同,同官名自此沿袭了近两千年。同官居于长安北缘,是关中向陕北过渡地,曾长期作为耀州支邑存在。同官扼塞延安榆林,拱卫关中安全,诚为军事要地。守护八百里秦川的东西南北四大关隘的北关即为此地的金锁关。
历史上,同官无关中各邑之盛,然山川险峻。邑内有漆水,因其水源多漆树得名,另一条为同水,《水经注》专有记载,二水最后合并入耀州境。因二水为自然形成,易为水患,终邑境却无灌溉之利。这确实是很奇特的现象。
同官史上几无名人,遗迹也多不可寻。最有名的是姜女祠,传说孟姜女负夫骸经此返乡,力竭而亡于此,乡人怜之葬。还有统一六国的秦将王翦墓,一说为王翦父墓。东晋葛洪八十一岁时仙逝于此。隋唐英雄单雄信居然葬此,无碑,但曾有一石羊,单何故葬于此无解。唐杜甫遍游秦蜀之地时曾驻车同官,并写下“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之句。北宋寇准尝侨居同官之东山,并立有小碑,至明万历年间犹存其半,今已不可考。县志记载的为人熟悉的名人不过如此。解放后,同官改名铜川,行政区划也随之调整,情况发生了不小变化,为后话。
据县志载,本地居民五方杂处,侨居之人与土著之人各一半,容易发生争端冲突,地方官吏对此颇为苦恼。“同民专务稼穑,不事纺织,不习商贾,民少生业,故贫”,“民多质直,少机智,颇有古风”,“风气刚悍,一言不合,即有短见以轻生者,妇人尤甚”。元以后,民风渐渐少变,先古遗风不存!
同民喜食锅盔与饸饹,以其地产不丰故也。居民多依地势凿土崖成洞,名之曰窑。同官地狭,方言复杂,主要受蒲城富平耀州等周边富庶地影响,但也属于西北官话,并不难懂。如父曰达(音,下同),母曰妈,人妻少曰媳妇,中年曰婆娘,老年曰老婆,夫称己妻为我屋里的,妻则称己夫为掌柜的,与今无异。男童曰小娃子,女孩曰女娃子。
特别有趣的是今王益区的来历。县志载,“明定天下,抓捕元宗室甚急,有益王者,潜居县南七里铺,其后子孙以王为姓,……,故今名其村曰王益村。康熙年间,王氏子孙犹留有益王图像,岁春秋张挂,合族以祭,县令闻其事,始禁革之”。
编史修志,彰往察来。衷心感谢印台区的领导和有关部门以及参与写志的专家重新对县志进行挖掘整理,弥补了我们的记忆空白!实实在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张峰,2024年7月25日于宅)


END


编辑:李乐天

审核:白建龙

铜川政协
政协工作掌上书、协商民主微平台、社情民意直通道、各界声音集散地、委员风采小橱窗、交流分享大舞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