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一场重要大会在合肥召开——2024年全国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工作会议。
这是继在上海举办之后的第二届。在文旅话题备受关注的今天,这场大会为何在合肥召开,又有何深意?
01
为什么在合肥
不久前,合肥骆岗公园发布开园一周年成绩单:一年来骆岗公园共计举办活动800余场,入园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骆岗公园为何备受游客追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浓厚的“科技范”。这里有“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河里游的”全空间无人驾驶体系,有沉浸式激光全色光影体验的光趣园,还有3D打印基地和科技住宅美学空间。这座世界最大的城市公园,如今正打造成科技创新场景示范地,给游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体验。今年11月,被称为“科晚”的央视总台“中国科技创新盛典”在这里录制,刷屏朋友圈。在大多数人眼里,合肥并非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文旅城市。但如今的合肥,文旅热点、网红打卡点越来越多,正成为全国游客纷至沓来的文旅目的地。2023年,合肥共接待国内游客1.39亿人次,旅游收入达1866.68亿元。今年,合肥上榜2024亚洲100热门目的地,进入元旦跨年热门旅游目的地前20,五一酒店预订增速全国省会城市第1、入境游旅游订单增速省会城市第5。探寻合肥发展文旅的秘诀,正是顺应文旅融合发展的趋势,挖掘在地文化的优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是合肥熟知的标签,而科技创新无疑是最值得说道的一张名片。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拥有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科技企业,推动合肥成为创新文化标杆城市之一。在安徽全域旅游“一区三圈四带”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合肥都市科创文化休闲旅游圈。在合肥,不仅有一批致力于探索科技星辰大海的前沿科学家,更有乐于普及科学知识的科学家。不久前落下帷幕的中国(合肥)国际科学艺术周,院士专家为公众带来科学的思想碰撞,也让来合肥的游客感受到浓浓的科学气息。正是因为这样的氛围和资源加持,合肥持续推动科创科普与文旅融合发展,打响了“科技创新看合肥、科普研学到合肥”品牌。今年1至10月,合肥接待研学旅游游客394.9万人次,同比增长17.2%,省外游客已达60万人次。“科文旅”已成为合肥独特的新IP。“来合肥旅游,很酷很新潮,有很多新奇的场景和新玩法、新体验。”外地游客纷纷为合肥点赞。合肥骆岗公园
当然,除了科技创新文化,合肥还有很多宝藏文化,比如三国文化、淮军文化、包公文化等等。合肥正围绕培育文旅支柱产业,一体推进科文旅、农文旅、商文旅融合发展。从这一点来看,将文旅融合玩出新花样的合肥,比那些本就天然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在文旅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更具示范意义。这是选择合肥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与本次会议的主题紧密相连,即推动文旅项目建设。项目建设的背后是产业思维,在这方面,合肥的产业故事为人津津乐道。这是一条产业崛起之路,也是一条模式创新之路,其中一个常被提起的做法,就是组建产业专班。在发展文旅产业过程中,合肥也采取了熟悉的打法,明确了文旅产业的“链长”以及“链主”企业。这样做的好处是,整合各部门、各层级资源力量,实现跨部门、跨领域高效协作。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天的会议上,安徽省文旅厅专门就文旅项目建设专班运行进行了经验分享。用市场化思维、产业化手段发展文旅业,合肥还有一个招式,就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2023年12月,合肥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这是合肥聚焦产业发展专门组建的智库机构,其中成立的第一个细分行业研究部门就是文旅工作部,旨在从顶层设计上,提供更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助力更多文旅优质项目签约落地、培养锻炼更多优秀文旅产业人才。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撑。2023年,合肥市文化产业创投基金正式组建成立,聚焦文旅多领域开展投资。未来,这座“风投之城”将在文旅行业有更多的落子布局。可以说,这场重要会议在合肥召开,具有风向标意义。而大会本身,也释放出很多信号。
合肥小岭南粉黛花海
02
释放了什么信号
一是规格高。出席大会的既有国家部委、各省市负责文旅发展的领导,也有全国文旅行业的标杆企业,以及文旅研究专家等。二是规模大。来自全国70多家省文旅厅、市文旅局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文旅项目建设交流探讨。三是机遇多。大会不仅有文旅产业相关政策宣讲,还安排了丰富的项目对接活动,大家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文旅发展合作新空间。本次会议的主题聚焦文旅产业项目建设,这释放了什么信号?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聊聊当前文旅业发展的态势。谋事先要谋势,文旅产业正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更倾向于参与式、体验式的深度游。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塑造了一个成功的文旅新IP;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为这个城市带来了“泼天富贵”;成都的太古里,成为全国年轻人的新潮打卡地……由此可见,发展文旅业需要突破“我们有什么”的思维定式,转向关注“游客要什么”。这就需要以产品思维进行创意设计、内容开发、招商运营以及营销推广。简而言之,就是进行项目化运作。更值得重视的是,文旅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放眼全国,凡是“出圈”的旅游目的地,往往都是一手抓文化为灵魂,一手抓旅游为载体,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赋能。旅游业作为一种产业形态,能够将一个地方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产品和服务。而要顺利实现这一转化,关键要靠高质量的文旅项目。同时,项目建设也是文旅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支撑。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保持增长态势,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超过10%,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亿,同比增长93.3%。以旅游“导流”,正带动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再从产业集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来看,需要建立健全服务配套管理体系,保证各环节高效运作。更重要的是,探索多样化的盈利模式,确保自身具备自我造血功能。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以项目的形式来承载,才能不仅仅是一时的“出圈”,而是成为“长红”。如果说文旅承载着人们的诗和远方,那么今天的会议就是探路如何到达。
合肥城市记忆馆展厅
03
带来哪些效应
首先是集聚效应,促进文旅产业项目和高端要素资源在合肥加速集聚。本次大会邀请了包括中国旅游集团、华侨城集团、保利文化集团、中青旅控股、华强方特、复星旅游文化集团等在内的60余家知名文旅集团和投资机构,以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交通银行、招商基金等重要金融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会议期间还举办了文化和旅游领域“两新”项目对接活动,推介合肥以及安徽在文旅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促进更多实质性项目和要素资源在合肥落地。其次是示范效应,将推动合肥成为文旅新一轮发展的创新平台。本次会议邀请了湖北省文旅厅、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多个单位,围绕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培育数字文旅项目新亮点、县域文旅融合项目的投融资模式、地方文旅投资平台赋能区域经济发展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为文旅项目建设贡献更多高招。合肥作为一座创新之城,未来也将努力在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中走在前列。安徽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如何打造?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构建板块联动、区域协同、业态多样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在这一新格局中,关键一子在于做强省会文旅产业。文旅产业强省的经验表明,一个省的文旅业要强起来,省会的文旅必先强起来。2023年,国内31个省份旅游总收入排名中,贵州、云南、江苏作为排名前三甲的省份,其省会城市也都是热门旅行地。省会城市凭借其区位交通、基础设施等综合优势,在促进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合肥提出打造全省文化中心和文旅枢纽城市的战略目标。一方面是打造串联起全省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围绕合肥都市圈建设,合肥精心打造了5条合六淮文旅同城化精品线路和7条合肥都市圈城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加强都市圈区域内的文旅资源整合。另一方面是建立连接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及黄梅戏文化的纽带,推动形成安徽的文化向心力。合肥提出“来安徽必到合肥、在合肥游遍安徽”的理念,将“科创科普游”“徽风皖韵游”打造成为合肥文旅的两大品牌,彰显文化魅力,吸引更多海内外朋友走进安徽,走进合肥,体验这里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今天的大会,将成为合肥的又一次焕新起航。可以预见,未来合肥文旅必将更有看头,大美安徽也将在这里张开臂膀、迎客天下。
指导:张道刚 王运宝
撰文:胡磊 王牧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