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嫂:军民一心的传奇

文摘   2024-11-16 05:23   上海  

一、沂蒙红嫂精神的起源与传承   

         

 

   

沂蒙红嫂精神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以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的沂蒙红嫂纪念馆中珍藏的 200 多位红嫂的感人故事为代表。其中,哑女明德英 “乳汁救伤员” 的故事成为红嫂精神的典型原型。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明德英不顾自身安危,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八路军伤员,展现出了无私奉献、大爱至孝、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全民族抗战到解放战争期间,沂蒙红嫂精神不断传承与发展。沂蒙人民参军参战、拥军支前,10 万多人血染疆场;沂蒙妇女做军鞋 315 万双,救护伤病员 6 万人,掩护革命同志 9.4 万人。“沂蒙母亲” 王换于和儿媳张淑贞等先后养育 80 多名革命后代,为了喂养八路军后代,王换于有四个孙子因为营养不良先后夭折。沂蒙红嫂们用汗水、乳汁和鲜血,喂养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树立起了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进入和平年代,沂蒙红嫂精神依然在传承。新 “红嫂” 接过老 “红嫂” 手中的接力棒,爱党爱军、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沂蒙薪火相传。如 “沂蒙母亲” 王换于的曾孙女高洁,成为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沂蒙新红嫂” 朱呈镕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带着 20 吨水饺奔赴武汉,看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子弟兵。沂蒙红嫂精神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与时代同步,超越时空和地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经典而鲜活的章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二、红嫂明德英的壮举  

         

 

(一)肃杀岁月中的沂蒙  

1941 年的冬天,沂蒙地区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之中。日军对这片革命根据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战火连天,硝烟弥漫。八路军与鬼子的战斗异常激烈,枪炮声此起彼伏,打破了沂蒙山区往日的宁静。沂蒙大地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战场,处处充满了危险与挑战。日军凭借着强大的兵力和武器装备,企图彻底摧毁八路军在沂蒙地区的抵抗力量。而八路军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在这片土地上,每一座山峰、每一条河流都见证了战士们的英勇与无畏。    

(二)小八路的绝境与获救  

小八路庄新民在战斗中与部队失去了联系,陷入了绝境。他身负重伤,孤身一人在沂蒙山区艰难地寻找着部队。在绝望中,他疲惫不堪地倒在了路边。幸运的是,他被明德英夫妻发现。明德英夫妻毫不犹豫地将庄新民藏在了玉米秆后,躲避日军的搜查。当时的庄新民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明德英看着这个年轻的小八路,心中充满了怜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没有药品和食物来救治庄新民。然而,明德英没有丝毫犹豫,她毅然解开衣襟,用自己的母乳救活了庄新民。在明德英夫妻的悉心照料下,庄新民的伤势逐渐好转。他们把家里最好的食物都留给了庄新民,为他清洗伤口,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庄新民在明德英夫妻的帮助下,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也更加坚定了他抗击日军的决心。

三、李桂芳与 “火线桥”  

         

 

(一)孟良崮战役的紧急任务  

1947 年 5 月,闻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打响前夕,时任沂南艾山乡妇救会长的李桂芳突然接到紧急任务。天黑以后,五小时之内,必须在崔家庄和万粮庄之间的汶河上架起一座桥,以保证进攻孟良崮的部队顺利通过。这可难坏了李桂芳和在场的妇女们,河水齐腰深,河面有二十多米宽,没有建桥材料,村里的男人们都上了前线,只剩下这些妇女,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架起一座桥呢?    

(二)艰难的架桥过程  

面对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妇女们没有退缩。在妇女干部刘日兰提出搭木板桥的办法后,大家纷纷行动起来。没有木板就摘门板,没有桥墩就用人扛。李桂芳又联络了附近各村的妇女,天黑之后,32 名妇女带着 7 块门板来到大崔家庄东头的河边上。为尽快把桥架起来,李桂芳做了简短动员后,妇女们开始尝试架桥。架好后,李桂芳发现桥高矮不平且不断摇晃,她便脱掉鞋子,挽起裤腿,下河选择架桥地点。上岸后,她按照妇女们的身高安排站位,每两人一组,四个人扛一块门板,个头高的站中央,矮一点的靠两边。为确保万无一失,桥又移到河里,李桂芳在上面试走,感到平稳坚固后,才让妇女们撤到岸上等待部队到来。大约晚上 9 点,部队急行军来到河边,李桂芳一声 “架桥”,妇女们抬起门板跳进河里,一座 “人桥” 奇迹般地出现在战士们面前。战士们不忍心过 “桥”,李桂芳急切地喊道:“妇女怎么了,我们这儿的男人都参军支前上前线了!你们过河是执行任务,我们架桥也是在执行任务!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保证!快过桥!” 在她的呼喊下,战士们含着泪踏上了 “人桥”。桥下的妇女们咬紧牙关坚持着,肩膀压疼了就用双手托着,腰挺酸了就弯下身子弓着背驮着。实在撑不住了,李桂芳就让队伍先停一下,让妇女们换换肩。这一换肩,桥的秘密又被将要过桥的战士们发现了,走在前面的战士说什么也不肯上桥。李桂芳再次亮开嗓门喊了起来:“同志们!快过桥!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保证!” 就这样,在一小时左右的时间里,部队从这座 “人桥” 上通过,火速奔向孟良崮战场。

(三)架桥后的影响  

当最后一名战士从桥上通过之后,姐妹们都瘫倒在冰冷的河水里。过了好久,才互相扶持着爬到岸上。她们的肩膀都压肿了,很多人身上都磨破了皮,被夜晚的冷风一吹,钻心得疼。这 32 名妇女中,有的怀有身孕,有的妇女因此落下终生残疾,不能生育。她们用柔弱的双肩托起了通往革命胜利的桥梁!当年架桥的 32 名红嫂中,只有 8 位红嫂留下了珍贵的照片,5 位红嫂留下了名字,其他 19 位架桥红嫂,人们已经记不清她们的名字,可她们感人的事迹却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革命胜利后,李桂芳成为沂南县妇联第一任会长,并先后担任沂南县副县长等职务。1992 年 3 月,李桂芳被山东省妇联、山东省民政厅和山东省军区政治部评为 “山东红嫂”,同时被授予 “三八” 红旗手的荣誉称号。2015 年 9 月 3 日,李桂芳作为老支前模范成为受邀代表,与其他参加过抗战的老同志组成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李桂芳老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 “沂蒙大姐”。2017 年 4 月,92 岁的李桂芳因病去世。如今,坐落在沂南县的 “沂蒙红嫂纪念馆” 内,有她的专门展室。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踔厉奋发,奋勇前进。    

四、孙玉兰与沂河桥  

         

 

   

(一)建桥任务下达  

1946 年 12 月,全面内战正激烈进行。为保证我军迅速渡过沂河作战,上级果断命令郯城县委以最快速度搭建一座坚固的桥梁。这座桥不仅是部队行军的通道,更是战争胜利的关键节点。郯城县委深知任务的艰巨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积极筹备建桥事宜。

(二)艰苦的建桥过程  

在接到建桥任务后,孙玉兰作为村妇救会长,毫不犹豫地带领 200 多名妇女投入到艰苦的建桥工作中。当时正值寒冬,西北风凛冽,沂河里到处漂着冰凌。搭建支撑桥梁的木桩需要人站在水中,孙玉兰第一个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她穿着打着补丁的棉袄和单裤,在水中干活时,大块的冰凌从身边飘过,腿被冰凌划破,但她没有退缩,上岸后继续抬木搬沙。

为了修这座土木桥,附近的村民纷纷贡献出自己能找到的木材,包括种的树、木板门,甚至是棺材板。大家昼夜不停地干,只有手提的马灯,烧着煤油,外面有个玻璃罩,靠着这微弱的灯光铺路。经过三天两夜的艰苦奋战,在 2000 多人的共同努力下,沂河桥提前建好。

(三)建桥的意义与荣誉  

沂河桥的建成,为我军作战提供了重要保障。孙玉兰被评为 “铺路先锋、架桥英雄”,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表彰,更是对所有参与建桥的人们的高度赞扬。这座桥的建成,体现了军民一心、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它见证了沂蒙人民在战争时期的无私奉献和英勇无畏,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沂河桥虽已不在,但它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它激励着后人传承沂蒙红嫂精神,在新时代继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五、沂蒙红嫂搭人桥的历史意义  

         

 

   

(一)红色精神的生动体现  

沂蒙红嫂搭人桥是沂蒙精神最生动的体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沂蒙红嫂们用她们柔弱的身躯架起了一座通往胜利的桥梁,这不仅仅是一座物理意义上的桥,更是一座连接军民心灵的桥梁。她们的壮举展现了沂蒙百姓对人民军队的无限深情,这种深情是沂蒙精神中 “爱党爱军、无私奉献” 的生动诠释。当李桂芳带领 32 位沂蒙红嫂跳进冰冷的河水,用门板和身体搭起 “人桥” 时,她们没有丝毫犹豫,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人民军队的前进。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沂蒙精神的伟大力量。沂蒙红嫂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党爱军,什么是无私奉献。她们的事迹成为了沂蒙精神的重要象征,激励着后人不断传承和弘扬这种伟大的精神。

(二)新时代的价值传承  

沂蒙红嫂精神在新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在当今社会,我们虽然远离了战争的硝烟,但沂蒙红嫂们的精神依然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她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像沂蒙红嫂们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我们要传承红色沂蒙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在这片红色沂蒙的大地上,不断增强自己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沂蒙红嫂精神激励着我们在工作中勇于担当,尽职尽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和 “钉钉子” 的精神,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沂蒙红嫂精神也提醒我们要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挺身而出,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让我们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沂蒙红嫂精神,让这种伟大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曰天曰地
我要到哪里去↔️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假如有一天全人类不存在,怎么证明人类存在过。AI怎么考古?会怎么考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