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长68公里
海域面积是陆域面积的6倍
海洋
一直是石狮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海洋,我历来是关心的。”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重视海洋事业发展。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开创了一系列重大实践,率先吹响“向海进军”的号角。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做好“海”的文章,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近年来,立足海洋这一优势资源禀赋,石狮市主动融入“海上福建”“海上泉州”建设,加快构建以港口物流、现代渔业、海洋牧场、信息应用、生物医药、滨海旅游为支柱的特色海洋产业体系,努力向广阔海洋拓展发展空间,着力打造活力海洋之城。
11月1日,经泉州海关监管、从印尼进口的1批54.63吨的冻鸢乌贼,顺利进入泉州石湖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简称石狮“B保”)4#冷库。这是石狮“B保”自2021年7月封关运营以来,首次开展冷冻水产品业务。“进口冻品受生产成本、消费市场等影响,加上订货后通过海运到国内周期较长,价格波动较大。现在存储在临近港口的‘B保’冷库,既节省物流成本,又暂缓缴税,缓解了资金压力。”石狮市瑞狮供应管理有限公司经理李毅斌说。
稍早些的10月11日,依托石狮“B保”,以“前店后仓”的形式从全球知名免税店通过“1210”跨境电商保税备货模式集采至石狮,一家零关税美妆集合店在石狮泰禾广场启动。这也是石狮首个“保税展示+网购保税”新零售项目,“打破传统电商与实体零售的界限,消费者可以直观体验现场选购,还能同步享受跨境电商网购保税价格。”门店店长唐婧介绍道。
作为重要的港后服务配套,石狮“B保”自封关运营以来,联动“石湖+锦尚”组合港,发挥“区内保税”和“入区退税”等保税物流政策优势,不断发展多元化业务,助力越来越多石狮好货、泉州优品更好“走出去”。这也成为石狮做大港航产业、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从昔日的林銮古渡,到如今的石湖新港,三面环海的石狮从未停下走向深蓝的脚步。搭乘“一带一路”东风,“大船大港”和日益完善的港后服务,推动新时期石狮外向型经济的持续腾飞。
2023年2月15日,对石湖码头来说,是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泉州港石湖作业区5号、6号泊位正式投产。这是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设计年吞吐量120万标箱。这样的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石湖港,也让港区迈入年吞吐能力超300万标箱的大型港口行列。
华锦码头
泊位扩容、港口规模提级的同时,石狮也全面融入“丝路海运”,大力培育发展外贸集装箱航线,为泉州货走泉州港开辟更多方便快捷的通道,助力扩大“一带一路”外贸“朋友圈”。今年1月16日,泉州—印尼—菲律宾达沃RCEP国际航线开通;3月7日,载重超8万吨的“达飞兰波”轮顺利靠泊石湖港,成为泉州港开港以来靠泊的最大吨位集装箱船舶;3月18日,再添一条泉州—东南亚(越南)RCEP航线;4月12日,华锦港正式开通泉州—厦门外贸内支线,迎来外贸航线“开门红”;6月15日,华锦港开通首条直达印尼的散装货航线……“港兴通天下”!目前,石狮市累计已开通“一带一路”外贸航线20条,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在家门口做全球生意”提供更加便捷的物流支撑。港口提能级、航线拓通道、通关优服务,全力打造开放枢纽,更加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石狮高质量对外开放发展的新篇,仍在持续书写。临海而居、因海而兴,自古以来,石狮就有“用海、闯海”的天赋秉性。作为福建省重点渔区、全国渔业百强县市,石狮建成7个渔港(其中国家中心渔港1个,一级、二级、三级渔港各2个),仅2023年,全市累计水产品总产量398440吨。然而,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资源环境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石狮选择从“捕猎”向“耕耘”转变。
渔船归来鱼满仓
“大黄鱼我们已经卖了好几批,10月底,我们还捕捞了4000斤投放市场……”作为泉州首批深远海项目的代表,今年2月,石狮高正深远海养殖一期项目完工,共计投放260万尾大黄鱼苗。经过几个月的养殖周期,目前这些大黄鱼已陆续达到商品规格。福建省高正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胡素玲介绍,为保持大黄鱼特有的金黄色泽和品质,捕捞作业特意选择在夜间进行,并采取避光措施以减少光线对鱼体的影响。据称,大黄鱼按照不同重量范围分为4个等级,即0.2千克~0.3千克、0.3千克~0.4千克、0.4千克~0.5千克以及0.5千克~0.6千克,市场价格为每千克80元~200元。“深海养殖的大黄鱼肉质更鲜嫩、口感也不错,在捕捞前就已经被客户预订,通过电商渠道主要销往江浙一带。”“海洋牧场的打造,是一个由过去的单纯捕捞变成生态化立体化网箱养殖的过程。”石狮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远海养殖项目的实施,对石狮渔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缓解近海养殖的压力,提升水产品的品质与产量,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为渔民增收致富开辟新途径。
祥芝国家中心渔港
除了打造海洋牧场,加快渔港经济区建设也是深耕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强有力抓手。祥芝国家中心渔港是福建省最大渔港之一、全国首批文明渔港,为进一步补齐渔港建设短板,完善渔业基础设施,提升渔港智能化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2022年,祥芝国家中心渔港启动提升改造,总投资约1.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港池清淤炸礁、智慧渔港与综合管理平台、卸渔廊道、渔港基础设施建设等。经过四年的改造提升,祥芝国家中心渔港现有码头泊位22个,码头岸线1140米,防波堤888米,陆域面积12公顷,掩护水域总面积达到73.23公顷,可容纳1000艘渔船停靠,全港装卸能力达每年35万吨。近日,农业农村部组织8名专家对祥芝国家中心渔港进行等级认定和实地核验,经祥芝镇政府、市海洋发展局、产投集团渔港公司等多方共同努力,石狮市祥芝中心渔港高分通过国家中心渔港等级认定评审。“这个胶原蛋白肽产品,原材料是哪里来的?”“就是对鱼鳞、鱼皮、鱼骨等进行深加工、研发提取出来的,既提高海产品的综合利用,也提升产品附加值。”今年10月底,在有着“中国海洋第一展”的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海博会”)上,福建省海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德友率领团队首次参展,向海内外客商推介公司的胶原蛋白肽系列产品,赢得不少好评。海洋,孕育着新兴产业的希望。“石狮是海洋大市,也是水产品加工大市。”然而,高德友在从事水产品粗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发现,很多加工企业只是简单加工,大多将一些“下脚料”作为废弃物处理。“科学研究表明,这些‘下脚料’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及一些活性成分,完全可以进行再处理再利用。”高德友介绍,像鱼鳞、鱼皮可提取胶原蛋白肽,鱼脑则是制作“脑黄金”的精品原料。在多次赴大连、台湾等地乃至国外开展实地调研后,高德友率先向海洋生物科技领域进军。2013年,海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大连海洋大学联合成立专家工作站,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建立研发合作关系,以鱼、鱼鳞、鱼皮、鱼骨等为原料,研发提取海洋胶原蛋白,开发出“兰鑫凯丽Lancicry”等系列品牌鱼胶原蛋白肽固体饮料产品,并销往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延伸发展海洋健康食品、海洋中药、海洋生物制品、海洋通信装备等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近年来,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石狮市高标准建设海洋生物科技园、海洋食品园和海洋生物医药园等海洋经济园区,积极推进入园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水产加工向精深增值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整体层级,延长水产品产业链。
“三个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可实现招商企业一入驻即投产。”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石狮市海洋生物科技园区入选福建省海洋产业示范园区,园区规上企业23家,产值约36亿元,税收约9000万元;石狮市海洋生物食品园通过集聚全市海产品冷冻加工企业,引导企业向精深加工转型发展,不少海洋水产企业利用新建或改建厂房、改造生产线的契机,纷纷进行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市场占有率;依托海洋生物医药园,聚焦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先后引进同仁堂、修正药业、中亿制药等知名企业,引入海洋药源培育项目,开发海洋创新药物,重点推出海洋中医药药方药剂产品,引导海洋生物制药集群化发展。
石狮市新正源水产科技公司厂区
中益制药生产车间
经过多年的建设、招商、培育,当前,石狮市已形成东方海洋、新正源、中益制药、华宝生物、飞通科技等一批创新型海洋企业,涌现出氨糖、壳聚糖、海洋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等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培育涉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企业11家。
临海而居、因海而兴,自古以来,石狮就有“用海、闯海”的天赋秉性。作为福建省重点渔区、全国渔业百强县市,石狮建成7个渔港(其中国家中心1个,一级、二级、三级各2个),仅2023年,全市累计水产品总产量398440吨。然而,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资源环境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石狮选择从“捕猎”向“耕耘”转变。
“目前,泉州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办公场所、中试车间各项工作正在收尾,预计12月中旬,我们将举办研究院揭牌仪式。”泉州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的揭牌投用,意味着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泉州市首家海洋经济领域的“大院大所”将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据悉,泉州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是由泉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海洋大学、石狮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建设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主要围绕远洋水产品高质化利用、水产品预制菜加工技术及集成装备开发、海洋水产种业及海洋中药开发、海洋生物材料开发等海洋生物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搭建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海洋生物产业综合实力,为石狮乃至泉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助力福建省海洋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泉州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挂牌运营为契机,后续我们将陆续举办海洋生物技术成果展会和招商推介会,精准招商,填补产业链空白,吸引更多企业和资本投资石狮。”石狮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的优化升级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为建设涉海专业人才队伍,近年来,石狮加快推动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开设海洋技术、航海技术、海洋化工技术等涉海专业,创新搭建以海权教育为核心的未来海员育人“大平台”,并配套建设海洋科技馆、国防科技馆、普法教育基地等智慧化育人平台。此外,石狮还聚焦水产预制菜产业等风头正盛的新赛道,引进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预制菜产业分会“落户”石狮,联通上下游企业的同时在企业与政府之间形成有效连接,统筹协调预制菜产业资源,引领行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助力石狮预制菜产业发展。10月底,CABBEEN卡宾品牌主理人、卡宾先生携手著名导演肖向荣共同创作的海上景观大秀在林銮渡口举行。与以往秀场不同的是,本次大秀集寻古建、游渡头、逛市集、赏偶戏、听潮声于一体,将T台延伸至海面上,演绎精彩绝伦的“入海秀”,实现泉州历史文化与时装艺术的精彩碰撞,为石狮滨海文旅“上分”。
不仅是海景大秀,“来石狮一起追光吧!”也成为石狮滨海文旅的“流量担当”。今年国庆,石狮重磅策划“日出+音乐+旅游”原创海岸游文旅新IP——石狮追光计划,首期一经推出就迅速出圈,吸引一万多名游客于凌晨奔赴红塔湾景区,以“日出大合唱”的形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据统计,国庆期间,“追光计划”共吸引23万名游客到红塔湾体验石狮独特的海岸光影奇观。
石狮追光音旅计划
在红塔湾岸,看黎明破晓之绚烂;在林銮渡口,则可赏日落如锦般晚霞。作为石狮追光音旅“第二季”,10月27日下午,“世遗古渡 日落凤翔”活动在千年古渡口林銮渡举行,再次点燃广大市民游客的追光热情,纷纷盛赞这“既是一场文化漫游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想不到,‘日出’‘日落’也能成为石狮滨海文旅的热门IP!”文旅业界人士指出,从日出到日落,从滨海到旅游,这些元素通过跨界合作、融合创新,为石狮滨海旅游资源赋予新内涵、新内容、新功能,进而迸发出新活力,不断绘就海洋版的“诗与远方”。山海城联动,古今共交响。随着滨海文旅的融合推进,八方来客纷至沓来。近年来,石狮市成功打响“宋元中国看泉州·海丝航标看石狮”“宋元海丝宴”等文旅IP;世界唯一、石狮独有的蚶江海上泼水节,几乎年年上央视;福狮文化节举办了两届,深度挖掘石狮的“狮文化”;祥芝东大垵“小威海”频频霸榜线上平台的泉州景点人气榜,红塔湾、洛伽寺和锦江外线等网红打卡点不断“出圈”。今年国庆期间,亮灯后的“八卦街”连续推出广场文化艺术节、福狮文化节等节庆演出,让石狮老街也成为假期的热门打卡地……
“宋元海丝宴”推介活动
市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滨海是石狮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当前,石狮市已对全市文旅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以滨海资源和海丝文化、闽南文化为重点,以十里黄金海岸为龙头,以红塔湾旅游路、峡谷旅游路为轴线,打造环石狮“滨海风情旅游带”“海丝文化体验区”“滨海休闲度假区”“城市文化体验区”和“渔港风情体验区”的全域旅游“一带、四区”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从海洋渔业、海洋物流等传统产业,到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再到海洋牧场、滨海文旅等绿色产业,海洋经济已成为石狮经济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2023年,石狮市实施省级海洋经济重点项目12个、完成投资13.34亿元,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410亿元、增长6%,对GDP贡献达三分之一。
进入新时代,跨入新征程,石狮将以建设国家沿海渔港经济区为目标,着重优化滨海经济发展带布局,依托“一带两院三园四链”核心载体,打造陆海联动、高质量发展的“海上石狮”空间格局,加快催生新动能、激发新活力、打造新优势,勇当新时代海洋强省建设尖兵。
记者:林富榕 康清辉 王文豪/文
颜华杰 李荣鑫 郭雅霞/图
编辑:庄清裕
审核:颜晓彬 吴汉松
石狮融媒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
转自微信公众号“石狮融媒”